小儿发烧是很常见的事情,但如果孩子发烧度数高达39℃,并且度数一直高居不下、不见好转,妈妈肯定会非常着急和担忧。这个时候,妈妈们需要冷静下来,按照正确的方法对宝宝进行护理,让宝宝尽快退烧。
当宝宝腋下体温37.5℃以上或肛温、耳温38℃以上时则是发烧
当39℃≤体温≤40℃
推荐方法:物理降温(温水澡和温水擦浴)、去医院
对于体温在39℃以上、烦躁的宝宝,泡温水澡与温水擦浴是最合适的降温方法。此外,煲姜水泡脚和用姜擦脚心穴位也是不错的降温方法,如果宝宝发烧度数还是不退,需要马上到医院治疗。 >>婴幼儿发烧很常见 弄清原因再送医院
如果医生给宝宝开了退烧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给发热宝宝用药不可操之过急,如果服用一次后,热度不退,再次服药需间隔4~6小时。而且,给宝宝服用的退热药用量不可太大。
小孩发烧不退吃什么药小孩发烧不退的时候,医生建议首先使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果高烧不退,才考虑药物退烧。这是因为,药物缓解发烧痛苦的同时,还会带来一些副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建议2个月以内的婴儿禁止使用任何退热药品。在一般情况下,药物退热治疗应该只用于高烧的孩子。
宝宝发烧一般不宜采用药物降温
药物推荐: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对于高烧不退的孩子,父母最好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宁、泰诺林等)、布洛芬(美林等)这两款儿科医生使用最广,临床安全性较高的药物。这两种药物的作用都是解热镇痛。
服用时,需注意两者剂型的差别:对乙酰氨基酚类的百服宁、泰诺林等有滴剂、口服液、咀嚼片3种剂型布洛芬类的美林,对儿童只有滴剂和口服液两种剂型。1岁之前的婴儿,最好用滴剂,因为滴剂药物浓度小、刺激性小。再大一点的孩子可用片剂,这种像饼干一样的水果味咀嚼片,孩子不会拒绝服用。
用药原则:不乱换药、按医生指导用药
1、不乱换药、不要增加剂量
对于性子急、爱子心切的父母,如果吃药后没有好转,很可能会自己给宝宝添剂量、或者换药。但各种药物的.持久性不同,乱换要混用可能使药效重叠。结果烧退得太猛太急,使得体温速降至36摄氏度以下,又产生新的问题。家长可以选定一种退烧药,熟悉它的使用剂量和间隔时间,使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2、一切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市面上针对小儿退烧的药物多而繁杂,并不是每一种都适合孩子用的。因此,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开不同功效、不同剂量的药物,更加安全可靠。
小孩高烧不退,首先是冷静,不要紧张。很多情况高烧不退,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这个时候可以适当的吃有清热的中药也好,西药也好。中药就是羚羊角口服液,羚羊角已经是国家禁止的,用水牛角煲水喝,这些都有清热的作用。还有物理性的降温,可以贴个退热贴,这些基本没什么副作用,能够减轻痛苦。最关键的就是在高热不退,要观察精神状态,有时候就怕脑炎,还是及早送去医院判断一下。孩子发热是一个常见的主题,要先清楚发热与高热的概念。2016年我国0-5岁小儿发热指南提到,腋温≥37.5℃、肛温≥38℃才提示发热,腋温>39.1℃称之为高热,超高热就是腋温≥42℃。临床门诊遇到有些家长对医生说,孩子发热,低热37.2℃、37.3℃、37.4℃,但这些属于正常范畴,不属于发热。还有一些家长带孩子就诊,认为孩子高烧,体温38℃,但不属于高热范畴。因此要把概念弄清楚,很多家长因为孩子发热特别紧张,发热说明孩子的机体抵抗力是一个上升的过程,提高了孩子的抵抗力,免疫功能增强,同时可以削弱感染细菌病毒的毒力,对孩子有好处、有帮助,所以不要过度地去干预孩子的发热。以前医生告诉家长,孩子体温38.5℃就要吃退热的药,38.5℃以下就不需要吃退热的药,但是2013年的英国NICE指南关于孩子需不需要吃退热药这个问题提到,以孩子的舒适度,即以孩子舒不舒服的表现来吃退热药。孩子即使是高热状态,体温为39.2℃、39.3℃,但是大孩子在正常的玩耍,没有说哪里不舒服,则不需要吃退热药。晚上孩子试体温是高热,但是睡得很安稳,平稳地睡着,不动来动去、不翻转俯侧的扭来扭去,说明孩子舒适,因此也不需要吃退烧药。假如孩子体温为38℃,大孩子自己会说头疼或者是哪里不舒服,全身觉得不舒服,即使为38℃,也可以吃退烧药。小婴儿体温38℃,不会说话,表现为哼哼唧唧、哭吵不停,也可以吃退烧药。什么时候吃退烧药目前很明确,以孩子舒不舒服判断是否吃退热药。40℃以下的体温基本上对孩子是没有影响的,发烧把孩子烧成脑炎、烧成肺炎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是脑炎或者肺炎导致孩子发热。有些家长问孩子发热吃什么退烧药安全一点,不管是国内或者国外的指南都推荐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这两种退烧药是很安全的,但是也有个体差异,每种药都有相对的副作用。3个月以内的小宝宝发热是没有退烧药可以吃的,。假如孩子高热不退、精神非常差,吃退热药也不能缓解,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找医生就诊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