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这是中医康复应当遵循的一项基本法则。补是补正气之不足,泻是泻邪气之有余。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对推拿的补泻作用进行了不断的总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按经络的循行方向来分,顺经络循行方向的操作为补法,逆经络循行方向的操作为泻法;
按血流的方向来分,向心性的操作为补法,离心性的操作为泻法;
按手法的运动方向来分,顺时针方向的手法为补法,逆时针方向的手法为泻法;按手法的刺激强度来分,轻刺激手法为补法,重刺激手法为泻法;
按手法的频率来分,频率缓慢的手法为补法,频率急速的手法为泻法;
按康复治疗时间来分,长时间的操作方法为补法,短时间的操作方法为泻法。
总之,所谓推拿的补泻作用,只有把手法与治疗部位(经络部位)联系起来才有实际意义。手法在经络穴位或特定部位应用后所体现的治疗效果,凡能起到扶助正气或增强人体组织某一功能的,即谓之“补”法;凡能祛除体内病邪或抑制组织器官功能亢进的,即谓之“泻”法。所以,推拿的补泻和药物的补泻方式上是完全不一样的,它没有“补药”或“泻药”进入人体,而是通过手法对经络穴位或治疗部位给予各种不同的刺激,使机体内部得到调整,充分调动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祛除邪气,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这些就是推拿补泻作用的真实含义。
中医按摩中的“清”也指“泻”。具体手法如下:按摩亦有补泻,根据 《 内经 》 :“盛则泄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原则,通过按摩补泻虚实,疏通人体的血气,达到愈病、保健、强身的目的。现将常用的补泻手法分述于下:
(一)轻重补泻法’补法是较轻刺激的按摩手法,手法柔和、轻快、时间短促。例如,轻揉、轻按能疏通气血,扶正补虚。泻法是重刺激的按摩手法,手法重而强,用力由轻人重,作用时间长。例如,重揉、重按能止痛活血,以疏散凝滞结聚,开导闭塞肿胀,减轻疼痛。(二)左右旋转补泻法按摩时,以中指、食指、拇指,或用大鱼际按摩某一被按摩部位或穴位,顺时针旋转(向右旋转)为补。或以拇指、中指并按两穴,或以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按三穴,顺时针参旋转(向右旋转)亦为补法。以中指或食指按住某一被按摩部位或穴位,逆时针旋转(向左旋转)为泻。或以拇指、中指并按两穴,或以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按三穴,逆时针旋转(向左旋转)亦为泻法。关于按摩的左右旋转补泻,诸书记载不一。如周于蕃曾说:“急摩为泻,缓摩为补,摩浓较推则从轻,较运则从重,或用大指或用掌心, … … ”,又说:“轻推、顺推皆为补” 下按压的有按法的又能使! 《 按摩经 》 曾说:“揉涌泉,涌泉在足心、揉之左转止吐,右转止泻,若女用反之”; 《 小儿推拿广意 》 中曾说:“揉外劳宫,和五脏,治潮热。左转清凉,右转温热 ; 《 厘正按摩要嘛 》 载推胃院法云:“由喉往下推,止吐,由中往上推,则吐; 《 推拿指南 》 又立“清胃)麟,,及“补胃院’,二法,如清胃院法云:“用两大指外侧,由穴向上交互推之,能使儿吐” , 辣补胃院法云:“用两大指侧,由喉向下,交互推之,能止吐”。这些都是前人的宝贵经验,黔要我们在实践中认真总结研究,不断探索按摩补泻的规律乙例如,上述左右旋转补泻法,黔我们在学习前人补泻手法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在,“床上经常运用的一种手法,有待今后临嘛和实验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三)迎随补泻法《 灵枢 · 九针十二源篇 》 对迎随补泻有具体的说明,它说:“ … … 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逆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 … … 迎而夺之者,泻也,追而济之者,补也。临床按摩时,需通而补者,应顺其经脉的走向进行按摩,如在与患病有关的经脉下段,顺着经脉方向,在穴位上进行短时间的轻快手法按摩,或顺其经脉方向施以推法、揉法,以使气血通畅,使虚衰的组织器官恢复正常的机能活动。这就是随其气去而济之的手法,是一种补虚的手法。需行而泻之者,应逆其经脉的走向进行按摩,如在与患病有关的经脉上段,逆着经脉的方向,在经穴上进行长时间的重手法按摩,或逆其经脉方向施以重力推法,或用压法、掐法,掐时要逆着经脉的方向揉动,借使方盛的病势在经脉上恢复平衡,这就是逆其气至而夺之的手法,是一种泻实的手法。如周于蕃在“推肚脐”一节中增说:“推肚脐,须熬汤往小腹下推,则泻,由小腹往肚脐上推,则补”。因为足三阴经从足走腹,交手三阴,往小腹下推是逆其经脉循行的方向,故为泻法;往上推则顺其经脉循行的方向,故为补法。
(四)平补平泻法(调法)按摩时,以中指或拇指按住某一被按摩部位或经穴,逆时针旋转半圈,顺时针旋转半圈,往返旋转为平补平泻手法;或以拇指、中指并按两穴,或以食、中、无名指并按三穴,逆时针旋转半圈,顺时针旋转半圈,往返旋转亦为平补平泻手法;或手指平放在穴位上左右旋转捻动,或五个手指并拢用指腹左右旋转捻动,亦为平补平泻,能活血调气。躯干、四肢按摩时,需通行经络者,应先顺经推,或顺经按摩。稍停,再逆经推,或逆经按摩,往返推送按摩即为平补平泻手法
1 补脾经定位:脾经在拇指桡侧的赤白肉际处。
手法:循拇指桡侧边缘,沿指尖向关节处推为“补”。在治疗具体疾病的推拿手法中,泄法,力度要重一些,速度要快一些;补法,力度要轻一些,速度适中。力度越轻越好,因为孩子的皮肤比较娇嫩,太重的话孩子会疼、会难受,不让推。家长可以先在自己身上试做一下,有轻抚感即可。
时间:和日常保健一样,一般是三五分钟,具体还要看孩子的年龄。几个月大的孩子,做两三分钟就可以了,两三岁的孩子做五分钟,三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做十分钟。
其实还有一个补脾经的方法,就是按住孩子大拇指的指肚,顺时针揉,这个与上面的方法是同等效果的,力度也是要轻。
功效:健脾胃、补气血。
2 揉天枢
定位:天枢穴在肚脐旁2寸处。
手法:两个大拇指按揉两侧天枢穴。力度比摩腹要重一些,因为摩腹是在腹部这个面上按摩,所以力度不会太重,但天枢穴接触的是一个点,所以它力度会比较重,以孩子不感到疼痛为准。
时间:以孩子体质强弱中等为例,三岁的孩子揉十分钟,三至七岁的孩子揉十五分钟,七岁以上的孩子揉二十分钟,这样一个大约的时间参考就可以了。
功效:舒调大肠、理气消滞。
3 逆运内八卦定位:八卦穴是以掌中心到中指根距离的三分之二处为半径画圆。
手法:以逆时针方向在内八卦范围按揉。因为是泄法,所以力度和速度同治疗积食的一样,要重、要快。注意,逆运八卦时要用另一只手压住中指下方的部分(离卦),以免扰动心神。
时间:以孩子体质强弱中等为例,三岁的孩子做五分钟,三至七岁的孩子做十分钟,七岁以上的孩子做十五分钟。
功效:降气平喘、消食化痰。
4 掐四缝定位:四缝穴在第2、3、4、5掌面,从指尖数第2节横纹中央点。
手法:掐四缝的步骤比较多,每个手指都要先往中间挤一下,男孩子挤九下,女孩子挤六下然后再掐该手指的四缝处,横着掐一下,竖着掐一下,再横着掐一下;每次掐的时候都要不快不慢地数三个数,然后换下个手指,重复一遍上述动作。
掐的时候,孩子会稍微有一点点痛感,这时候要看家长怎么与孩子配合了,一般我们采取和孩子做游戏的方法,他会喜欢数数这个过程,甚至有的孩子会和你一起数,觉得很好玩儿,就不会觉得疼了。
功效:消食导滞、祛痰化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