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治疗肝病的药物很多,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 (1)护肝药物 1)水飞蓟素 对细胞膜结构及细胞代谢有稳定
作用,能对抗肝细胞的坏死,减轻脂肪变性,促进蛋白合成,抑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升高,可用于治疗各型病毒性
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目前临床常用的有益肝灵、西利宾胺(水飞蓟宾葡甲胺)、复方益肝灵(为水飞蓟素与五仁醇的复方片剂)。各药用法:益肝灵:每片38.5毫克,每天3次,每次2片。西利宾胺片:每次50-100毫克,每天3次。复方益肝灵;每次3-4片,每天3次。长期服用未见明显副作用。 2)丹参 有活血化瘀、养血安神之功效。近年来研究发现,丹参能改善肝内微循环、降低血液黏滞度、降低肝门静脉压力、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抗肝纤维化并使早期形成的肝纤维溶解及抗肿瘤的作用。可作为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及淤胆型肝炎最基本药物之一。用法:复方丹参液10-20毫升,加入5%-10%葡萄糖液中静脉点滴,或丹参片2-3片,每天3次。 3)肝制剂 如肝提取物、肝精、肝浸膏,是在许多国家应用的一种传统药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B12、叶酸、肝细胞刺激因子、嘌呤核苷和各种氨基酸,主要作为血液病用药,对实验性肝损伤的肝细胞具有修复作用。曾进行大组对照临床试验,认为对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确有效果。 4)肌苷 可直接进入细胞,参与物质代谢,并可使受损害的肝细胞恢复,改善脏器的功能,对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也可能有效。用法:肌苷口服,每次0.2-0.4克,每天3次。 5)三磷酸腺苷(ATP) 是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对许多代谢过程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对肝细胞的修复具有促进作用。用法:口服,每次40毫克,每天3次。每次20-40毫克加于葡萄糖500毫升,静脉滴注,每天1次。个别病人可有过敏反应。过多.过快易出现低血压、眩晕。 6)辅酶A 主要参与物质的氧化代谢,有利于肝功能恢复;用法:静脉滴注,每次50单位加入5%-10%的葡萄糖500毫升,每天1次。 7)细胞色素C 是生物氧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电子传递体,参与细胞呼吸过程。用法:静脉滴注,每次15-30毫克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每天1次。注意预防过敏反应。用前做皮肤过敏试验。 8)葡醛内酯 葡醛内酯与胆红素、代谢废物、药物、毒素结合后,从胆汁排泄,有解毒作用。用法:口服,每次0.1-0.2克,每天3次。肌内注射,每次0.1-0.2克,每天1-2次。 (2)缓解炎症类药物 1)甘草酸制剂 主要有强力宁、甘利欣和甘草甜素片。强力宁主要成分为0.7%甘草酸(甘草甜素)、0.9%半胱氨酸和2%甘氨酸。强力宁具有类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但无激素副作用;能利胆、解毒、抑制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和过氧化脂质的形成,具有降黄疸和氨基转移酶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用法:强力宁100-120毫升,加入10%葡萄糖250-500毫升中静脉点滴,每天1次,2个月为1个疗程,可连用2-3个疗程,在肝功能基本恢复后,逐渐减量停药。副作用偶见高血压、水肿、低血钾等。甘利欣为新一代同类产品,疗效似略高于强力宁。甘草甜素片是其口服制剂,用法:口服,每次150毫克,每天2次,连用3-6个月。 2)苦参碱 是豆科槐属植物苦豆子的种子中提取的生物总碱,性寒味苦,具有清热利湿、退黄解毒和利尿作用。参缓解
肝脏炎症、降酶迅速,停药后可能反跳,但重复应用仍可有效,还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用法:苦参碱150毫克加入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脉点滴,每天1次,1-3个月为1个疗程。可有头晕、心悸、口咽干燥等不良反应。 3)秋水仙碱 是从植物秋水仙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均为表明,秋水仙碱可以缓解肝脏炎症。主要用于病变活动明显的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秋水仙碱还有抗肝纤维化作用。但由于其毒性较大,使用较少。用法:每次0.5毫克,每天2次。 (3)降酶药物 1)联苯双酯 联苯双酯是合成的五味子丙素的一种中间产物,有降低肝细胞膜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渗出及提高肝脏解毒的功能。临床上近期降酶效果约90%,且多在4周内降至正常,但对降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无效,多用于慢性肝炎轻度或无黄疸的慢性肝炎,对有黄疸的慢性肝炎或活动性肝硬化的病人要慎用。联苯双酯的远期疗效不够巩固,停药后约半数的病人ALT会出现“反跳”,“反跳”病例再服联苯双酯,血清ALT仍然明显下降。肝脏病变的恢复比ALT恢复慢,因而即使ALT恢复正常也不宜立即停药。用法:联苯比酯口服,每次5-10粒,每天3次,连用3个月,或ALT降至正常后须继续服药2-3个月,再逐渐减量。不良反应少见。 2)五味子 五味子是益气养五脏的良药,久服无副作用。该药有护肝、促进肝脏合成蛋白和肝细胞再生的功能,并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可使血清ALT明显下降,但停药后ALT会出现“反跳”,一般须用药半年以上。一般不单用,往往同其他护肝药组成复方制剂。 3)垂盆草 有清热解毒利尿作用,对急、慢性肝炎病人均有良好的降酶效果,它的降酶作用快、幅度大,但也有反跳。用法:口服,每次10-20克,每天3次。一般须用药半年以上。 4)山豆根注射液(肝炎灵) 是从山豆根中提取的生物碱,它能减轻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白蛋白的合成,减少球蛋白的合成,调节免疫功能。降酶效果明显,但停药后也可反跳。用法:肝炎灵注射液肌注,每次4毫升,每天1次,2-3个月为1个疗程,可重复1个疗程,宜逐步减量。常用剂量下,无明显副作用。 (4)退黄疸药物 1)苯巴比妥 是长效镇静催眠剂,因有酶诱导作用,故在肝病时可用于退黄。作用机制:1)诱导脲嘧啶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促使胆红素的排泄;2)诱导肝内Y蛋白,促使胆红素运输;3)诱导胆固醇降解酶促使胆固醇分解成胆酸,排出体外。临床主要用于淤胆型肝炎,苯巴比妥对肝脏有轻微的损害,对肝功能损害较重的肝炎须慎用。用法:苯巴比妥口服,每次30-60毫克,每日3次,疗程一般4-8周。通常治疗后5-7天黄疸开始下降,2周内胆红素水平可以下降40%-60%。 2)熊去氧胆酸 干扰胆酸和鹅去氧胆酸在小肠的吸收,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盐,有利胆作用。可用于慢性肝炎、淤胆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用法:口服,每日2次,每次每千克体重5毫克。 3)茴三硫(胆维他) 有护肝、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用法:口服,每次25毫克,每天3次。 4)苦黄注射液 是由苦参、大黄、茵陈、柴胡、大青叶五味中药提取的灭菌注射液。其中茵陈、大黄都具有良好的退黄作用,柴胡能疏肝解郁、引药入肝经,苦参、大青叶能清热解毒、利湿,所以苦黄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的作用。用法:苦黄注射液30-60毫升加入5%-10%的葡萄糖液250-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15天为1个疗程,可反复使用。 5)茵栀黄注射液 由茵陈提取物12毫克、栀子提取物6.4毫克、黄芩苷40毫克共同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之功效。 茵栀黄在治疗肝炎方面有以下作用:1能通过诱导肝脏酶系统增加肝脏对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能力;2减轻肝实质炎症,防止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3增强肝脏解毒功能,增加肝细胞内糖原蓄积,还有抑菌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黄疸肝炎,包括急、慢性肝炎及重型肝炎。 用法:茵栀黄注射液10-20毫升溶于10%葡萄糖液250-500毫升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症状缓解后可改为肌肉注射,每日2-4毫升。2-4周为1疗程,可反复使用。 6)门冬酸钾镁 又称脉安定,含天门冬氨酸、钾离子、镁离子等。最早是用于治疗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后来发现它有退黄疸作用。 天门冬氨酸在人体内是草酰乙酸的前体,在三羧酸及鸟氨酸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使氨(NH3)与二氧化碳生成尿毒,这是肝细胞为维持其正常功能所必不可少的生化代射。钾离子是细胞生命所必需,是高能磷酸化合物合成分解的催化剂。镁离子是生成糖原及高能磷酸酯不可缺少的物质,是糖代谢中许多酶的活性催化物,还可增强门冬氨酸钾盐的治疗效应。 临床上门冬酸钾镁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有加速黄疸消退、改善临术症状等作用。另外,门冬酸钾镁还可用于治疗肝性脑病。 用法:门冬酸钾镁20-40毫升加入10%葡萄糖250-500毫升中静脉点滴,也可静脉注射,2-4周为1疗程,可反复使用。
肝脏疾病的防治比较复杂,目前尚无特定有效的药物,兽医临床多采用中兽医辨证施治,并加用一些辅助药物以提高疗效。常用于肝脏病辅助治疗的药物可分为:解毒保肝药、抗脂肪肝药和利胆药等。
(1)解毒保肝药:常用的药物有肝泰乐、维丙胺等。
肝泰乐又称葡萄糖醛酸内酯,内服吸收后分解为葡萄糖醛酸,在肝内与一些含酚基、羟基的代谢物、药物或毒物结合,结合物无毒,且水溶性增加,易于排出体外,起保肝解毒作用。此外,尚可降低肝淀粉酶的活性,减少糖元分解,使肝糖元量增加,降低肝脂肪沉积。本品亦为动物机体结缔组织的组成成分。用于肝炎、肝硬变、食物和药物中毒以及关节炎等疾病。肝泰乐片,内服一次量,犬0.1克,一日2次。肝泰乐注射液,肌内或静脉注射,一次量,犬0.1克。
(2)抗脂肪肝药:当脂肪摄入过多、有毒物质对肝脏损害及胆碱缺乏等,会导致肝代谢脂类的机能障碍,使脂肪不能转运而在肝细胞中积聚形成脂肪肝。能够降低肝脏脂类、恢复肝脏代谢功能的药物有氯化胆碱、蛋氨酸和肌醇等。
氯化胆碱能促进肝脏中的脂类向血液转运,减少肝脏的脂类,故有抗脂肪肝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促生长、预防和治疗畜禽脂肪肝。亦可用于家畜急、慢性肝炎及怀骡驴(马)妊娠毒血症的治疗。内服一次量,马3~4克,牛1~8克,犬0.2~0.5克,猫0.1克。
(3)利胆药:利胆药能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空,预防胆道上行感染和治疗黄疸。
去氢胆酸可促进胆汁分泌,但只增加胆汁总量不增加其中固体成分,故胆汁稀薄,可通畅胆道,达到利胆作用。用于慢性胆囊炎、胆囊及胆道功能失调等。胆道完全阻塞时忌用。内服一次量,犬0.125~0.25克。
另外,内服少量硫酸镁也能刺激十二指肠粘膜,反射性地引起总胆管括约肌松弛、胆囊收缩、促进胆囊排空而产生利胆作用。用于阻塞性黄胆、慢性胆囊炎等。
中药茵陈性苦、辛、微寒,功能为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和胆囊疾病,特别是急性肝损害时,能明显改善症状和缩短病程,尤以消除黄疸症状最为明显。用法用量:马、牛18~45克,猪、羊6~15克,兔、禽0.9~1.8克,水煎内服。
抗病毒治疗主要是抑制肝炎病毒的复制,达到逐渐清除的目的。
目前抗病毒治疗比较有效的药物包括以下几种。
(1)阿糖腺苷:为人工合成的广谱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可使HBeAg 转阴率达40% 左右。用法是阿糖腺苷10 ~ 15mg/d/kg 加入5%或10% 葡萄糖液100 ~ 200ml 静脉滴注,每日一次,3 周为一疗程,副作用有消化道症状、粒细胞减少。
(2)干扰素及其诱导剂:目前临床上主要用的是人干扰素和基因工程制干扰素,作用机制是抑制病毒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阻止病毒复制,调节宿主免疫系统功能,刺激组织溶抗原I 型蛋白合成及其细胞膜的表面。治疗慢性乙肝及丙肝,其用法是300 ~ 500万单位,隔日1 次肌内注射,HBeAg 转阴后减为每周3 次,疗程3 ~ 6个月。HBeAg 转阴率40% ~ 50%,HBsAg 转阴率10%。慢性丙肝用同样方法和疗程使血清丙肝病毒核糖核酸水平下降。
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胞,每日0.5 ~ 1mg;双嘧达莫50ml,每日1 ~ 3 次口服,3 个月为一个疗程。两药诱导产生干扰素而起抗病毒作用。
(3)阿昔洛韦:是一种合成的无环嘌呤核苷类化合物,具有抑制多种去氧核糖核酸病毒的增殖作用,特别在抗疱疹病毒时效力比阿糖腺苷高160 倍,且毒性小,但对乙肝病毒抑制机制尚不清楚。其用法是15mg/kg(体重),每日加入10% 葡萄糖500ml 内,疗程2 ~ 4 周。
干扰素和阿昔洛韦联合应用,疗效更好。乙肝和丙肝经用干扰素及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后病情都有好转,对防止急性肝炎转为慢性肝炎,对慢性肝炎的纤维化有一定的阻断作用。
(4)干扰素与激素联合治疗慢性乙肝:当单用干扰素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采取类固醇脱离疗法,激发乙肝病毒复制后再用干扰素治疗,对乙肝病毒增殖活跃的慢性肝病患者效果较差,用干扰素为佳。
用法是泼尼松40mg/ 日口服,用4 周停药,2 ~ 4 周后再用干扰素。
阿糖腺苷也可和激素联合应用,能取得同样效果。
(5)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IL-2):肌内注射隔日一次,每次5 万单位,连用8 周后,改为隔两日一次,连用4 周。或基因工程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 联合应用。
(6)猪苓多糖与乙肝疫苗联用:据临床观察病例统计结果,表面抗原转阴率15%,e 抗原转阴率40% 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