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术语-三焦经穴位

健康术语-三焦经穴位,第1张

手少阳三焦经的共有23个穴位,分别为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瘈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髎、丝竹空。

三焦经穴位定位及主治:

1、关冲:位于手无名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处。浅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主治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喉痹、舌强、热病、心烦等病候。井穴。

2、液门:在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有来自尺动脉的指背动脉,分布有尺神经的手背支。直刺0.3-0.5寸。主治手背红肿,五指拘挛,腕部无力,前臂疼痛,头痛,眩晕,暴聋,耳鸣,目红肿涩痛,牙痛,咽肿,疟疾,精神病等。配合谷、大陵、后溪、间使治精神病。荥穴。

3、中渚:位于手背,第4、5掌骨小头后缘之间的凹陷中。直刺0.3-0.5寸。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目痛、耳聋、耳鸣、喉痹、肩背肘臂酸痛、手指不能屈伸、脊膂痛、热病等病候。输穴。

4、阳池:位于腕背侧面,腕背侧横纹的中点凹陷处。直刺0.3-0.5寸。主治腕痛、肩臂痛、耳聋、疟疾、消渴、口干、喉痹等病候。原穴。

5、外关:位于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和桡骨之间。直刺0.5-1寸。主治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等病候。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

6、支沟:位于前臂背侧,腕横纹上3寸,尺骨和桡骨之间。直刺0.5-1寸。主治暴喑、耳聋、耳鸣、肩背酸痛、胁肋痛、呕吐、便秘、热病等病候。经穴。

7、会宗:支沟穴尺侧一寸处是穴。直刺0.5-1寸。当尺侧伸腕肌和伸小指固有肌之间,深层有伸食指固有肌;下有前臂侧骨间动静脉;前臂背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和骨间掌侧神经。主治耳聋、痫证、臂痛、喘满、心痛。郄穴。

8、三阳络:位于前臂背侧,腕横纹上4寸,尺骨和桡骨之间凹陷中。直刺0.8-1.2寸。主治暴喑、耳聋、手臂痛、龋齿痛、挫闪腰痛等病候。

9、四渎: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直刺1-1.5寸。主治:暴喑,耳聋,齿痛,咽肿,痄腮,前臂痛;扁桃体炎等。

10、天井:尺骨鹰嘴上一寸凹陷中是穴。当肱骨下面的鹰嘴窝中,尺骨鹰嘴突起上缘,肱三头肌腱中;有肘关节动、静脉网,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的肌支。直刺0.5-1寸。主治偏头痛、耳聋、颈项肩臂痛、瘰疠、癫痫。合穴。

11、清冷渊:尺骨鹰嘴上二寸处是穴。在肱骨后侧,鹰嘴突起的尖端上方,肱三头肌下部当中;有中侧副动、静脉末支;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肌支。直刺0.5-1寸。主治头痛、目黄、肩臂不举、胁痛。

12、消泺:清冷渊穴上三寸处是穴。在肱骨后面、肱三头肌肌腹的中间;有中侧副动、静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肌支。直刺1-1.5寸.主治头痛、项强、齿痛、肩背痛、癫痫。

13、臑会:位于上臂内侧三角肌后缘,又为手少阳、手阳明络脉之会,故名。肩髎穴下三寸,三角肌后缘是穴。在肱骨上端背面,大粗隆后下方,肱三头肌中部,长头与外侧头之间,有中侧副动、静脉;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肌支,深层为桡精经。直刺1-1.5寸主治瘿气、瘰疬,肩臀酸痛。

14、肩髎:肩峰外下方,肩髃穴后寸许凹陷中是穴。在肩胛骨肩峰的后下缘,肩关节后方三角肌中。有旋肱后动脉肌支,腋神经肌支。直刺1-1.5寸主治肩重不举、肩痛。

15、天髎:位于肩胛岗上窝内,居胸腔极上,人之天部,故名。肩井穴下一寸处是穴。当肩胛骨上部,岗上窝中,浅层为斜方肌,再下为岗上肌;颈横动脉降支,深层为肩胛上动脉肌支;有副神经,肩胛上神经分支。直刺0.5-0.8寸主治肩肘痛、缺盆中痛、颈项强急、偏瘫。

16、天牖: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约平下颌角处是穴。有耳后动脉,枕小神经。直刺0.5-1寸。主治头痛、面肿、目昏、暴聋、瘰疬、项强、喉痹。

17、翳风:位于耳垂根后方的凹陷中。直刺0.8-1.2寸。主治耳鸣、耳聋、口眼 斜、牙关紧闭、颊肿、瘰疬等病候。

18、瘈脉:当乳突中央,翳风穴与角孙穴沿耳轮连线的下1/3与上2/3交界处是穴。有耳后肌,耳后动、静脉,耳大神经、耳后支。平刺0.3-0.5寸。主治头痛、耳鸣、耳聋、小儿惊癫、呕吐、泄痢、瞳孔异常、视物不清。

19、颅息:耳后,当翳凤穴与角孙穴沿耳廓连线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是穴。平刺0.3-0.5寸。有耳后肌,耳后动、静脉;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会合支。主治头痛、耳鸣、小儿惊痛。

20、角孙:当耳尖的发际处是穴。有耳上肌,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耳颞神经的分支。平刺0.3-0.5寸。主治耳鸣、目翳、龈肿、唇燥、项强、偏头痛。

21、耳门: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处。局部解剖:布有耳颞神经,面神经分支、有颞浅动、群脉耳前支通过。张口直刺0.5-1寸。主治:耳聋,耳鸣,聤耳,眩晕,齿痛、颈颔痛;中耳炎,下颌关节炎等。

22、耳和髎:在头侧部,当鬓发后缘,平耳郭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局部解剖:有颞肌,后方有颞浅动,静脉,耳颞神经分支,当面神经颞额支处。避开动脉,斜刺或平刺0.3-0.5寸。主治:头重痛,耳鸣,牙关拘急,颈颌肿,口 等。

23、丝竹空: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局部解剖:布有面神经颧眶支及耳颞神经分支;有眼轮匝肌;并有颞浅动、静脉额支通过。平刺0.5-1寸。主治:头痛,眼睑瞤动,目眩,目赤痛,齿痛;癫痫,结膜炎,角膜炎,面神经麻痹等。

1.袁钟、图娅、彭泽邦、艾景录.《中医辞海》:中国医药 科技 出版社,1999年

2.程宝书.《简明针灸辞典》: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年

3.高希言.《中国针灸辞典》: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4.梁繁荣.《针灸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它的分支,从膻中部位分出,向上浅出于锁骨上窝,经颈至耳后,上行出耳上角,然后屈曲向下到达面颊,直至眼眶下部。它的另一条支脉,从耳后(翳风)进入耳中。出行至耳前,经过客主人前边,在面颊部与前条支脉相交,到达外眼角(丝竹空、瞳子髎)。脉气由此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三焦经,是十二经之一,统属于上中下三焦。上焦主气司呼吸、朝百脉,能够宣化,将水谷精微布散到周身,如雾露之溉,因而中医认为“上焦如雾”。中焦主运化,腐熟水谷,化生精微,化生气血,所以中医喻为“中焦如沤”。

下焦如渎

下焦主分清泌浊、排泄尿液和大便,有向下向外排泄之意,故中医喻为“下焦如渎”。同时三焦是人体的空腔组织,“焦”,为火烧之意,是为火经,三焦经又称为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同属少阳,所以同气相求。

所以三焦经也是调畅气机、通调水道的一个经络,它能够疏散胆经的郁火,所以三焦经也能够疏散头面部的火热病变,比如说头面肿痛、耳鸣耳聋、牙龈肿痛、咽喉肿痛等。同时三焦经与情志相关,情志不遂时,尤其有郁火的,可以通过调畅三焦经来疏散郁火。

手少阳三焦经中经常被使用的腧穴有:外关穴、支沟穴、臑会穴、肩髎穴、翳风穴、角孙穴、耳门穴。

1.外关穴。外关穴在腕后2寸凹陷处、主治头痛、胁痛、耳聋、耳鸣、手颤。

2.支沟穴。支沟穴在腕后3寸,两骨之间的凹陷,治疗耳鸣、耳聋、便秘、呕吐。

3.臑会穴。臑会穴在肩前侧、肩头3寸、治疗肩臂、痛不能举。

4.肩髎穴。肩髎穴在肩前、斜举臂取之,治疗肩重、不能举、臂痛。

5.翳风穴。翳风穴在耳后凹陷处,治疗耳鸣、耳聋、口眼窝斜。

6.角孙穴。角孙穴在耳尖正上方。治疗目翳、齿痛、颈项痛

7.耳门穴。耳门穴在耳屏前切迹,治疗耳聋、耳鸣、耳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9756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8
下一篇2023-07-28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