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也:椎,锤击之器也.大椎名意指此穴内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 大椎为督脉经穴,主治头项强痛,咳嗽.气喘之症.由于寒气大多是从大椎处侵入的,因此经常敲打大椎穴也能够防止风寒感冒的发生. 二.膻中穴 :
膻,指穴内气血为吸热后的热燥之气中,指穴内.膻中名意指任脉之气在此吸热胀散. 膻中为任脉之胸部腧穴,是心包经之经气聚集之处,乃心包络之募穴,是宗气聚会之处.故膻中穴是治疗心,肺,胸膈,乳部疾患及一切气病的重要腧穴. 三.内关穴 :
内,内部也关,关卡也.内关名意指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 内关是全身强壮要穴之一,对心,胸,胃,神经性疾病均有效.能宁心安神,宣痹解郁,宽胸理气,宣肺平喘,缓急止痛,降逆止呕,调补阴阳气血,流通经脉等. 四.肾俞穴 :
肾,肾腑也,俞,输也.肾俞名意指肾腑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 经常拍打肾俞穴可以调养肾的精气,具有滋阴壮阳,补肾益气,利水消肿的作用,对腰痛,阳瘘,遗尿,消渴,月经不调,水肿,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等都有改善作用. 五.合谷穴 :
合,汇也,聚也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合谷名意指大肠经气血会聚于此. 合谷为大肠经原穴,是治疗头面部疾病的首选要穴.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因此经常按摩合谷,对牙痛,头痛,发热,流鼻血,咽喉痛以及其它五官疾病等都有疗效. 六.足三里 :
足,指所在部位三里,指作用范围.足三里名意指胃经气血在此形成较大范围,如三里之地.
足三里是胃经要穴,也是养生强壮第一穴,被称为"气血生化之源".经常敲打足三里,不但能补脾健胃,扶正祛邪,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而且还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人精神焕发,青春常驻. 不花钱的养生:穴道按摩 20图 (手)
手神门穴:手腕横纹处,从小指延伸下来,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处:帮助入眠,调节自律神经,改善心悸。
内关穴:位置在手掌面关节横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凹陷处:帮助入眠,可调节自律神经,抒压/解除疲劳,改善胸痛、心悸、盗汗,舒缓腹胀感,治头晕目眩。
各手指指甲旁边:手心拇指(肺经)、中指(心包经)小指(心经)手背食指(大肠经)、无名指(三焦经)、小指(小肠经):抒压/解除疲劳。 合谷穴:先以右手拇指内侧横纹,对应左手虎口,拇指下压所按之处即是,或著食指拇指并拢,虎口处出现隆起肌肉,状若山丘,往后走为山谷凹陷处,即是此穴:抒压/解除疲劳,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避免「中痧」,增进免疫力,提神醒脑,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 曲池穴: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抒压/解除疲劳,有疏风清热的作用,助排便,解除掉发危机,可让肌肤循环改善,避免「中痧」。 劳宫穴:中指及无名指往下延伸交会的凹陷处,位置大约在握拳时,中指点于掌心的位置:提神醒脑、清心安神。
手指的肺穴:无名指第一指节中点:解除掉发危机。 手指的肝穴:无名指第二指节中点:解除掉发危机。
(头)
百会穴:位置在头顶,以两边耳尖划直线与鼻子到后颈直线的交叉点: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解除掉发危机。
风池穴:双手掌心贴住耳朵,十指自然张开抱头,拇指往上推,在脖子与发际的交接线各有一凹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改善颈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偏头痛。(脸)
承泣穴:眼球正下方,眼框骨凹陷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睛明穴:眼头起点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
攒竹穴:约眉头附近,眉稜骨向眼眶凹陷之转折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鱼腰穴:眉毛中点: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丝竹空穴:眉尾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太阳穴:眉梢与眼角之间,向后方约一指宽的地方: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解除掉发危机。
(耳)
耳穴中的脾、胃两穴:针对肠胃不适、控制食欲。
耳穴中的神门(位于耳上方三角窝处)、心区、内分泌及皮质下等穴:针对疲倦且睡眠品质不好。
耳穴中的髋点、膝点及颈椎点等处:针对腰痠背痛。
(腿)
足三里穴: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修饰曲线,恢复窈窕、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促进代谢。
阴陵泉:膝盖下方,拇指与食指由膝盖往下,扣住胫骨两侧缝隙可压到一凹陷处,小腿胫骨内侧缘,往上推到尽头的地方:修饰曲线,恢复窈窕、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促进代谢。
三阴交穴:脚内踝最高点上方约四指幅:改善失眠。 阳陵泉穴:小腿外侧,膝下1寸之凹陷,腓骨小头附近:改善腿酸腿粗。 承山穴:踮起脚尖,足跟轻提,在小腿肌肉正中出现凹窝处:改善腿酸腿粗。
涌泉穴:位于脚底人字中心,往下约1/3处的凹陷处:改善失眠。
(身体)
水分穴:肚脐上2公分处,腹部中线上:修饰曲线,恢复窈窕。
关元穴:肚脐正下方4指宽处,腹部中线上:修饰曲线,恢复窈窕。 膻中穴:位于两侧乳头正中间与胸骨中线的交接点:情绪郁闷、心悸、焦躁等有缓解作用。
肩井穴:位于第七颈椎下与肩膀外高骨突起(即锁骨肩峰端)连线中点:消除肩膀酸痛,帮助入眠。
痔疮怎么治?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每日一练-2020天津医考执业药师
1、A.开郁醒脾
B.解毒消肿
C.疏肝解郁
D.温肾散寒
E.降逆止呃
<1>、香橼的功效是
<2>、乌药的功效是
2、A.香附
B.佛手
C.青皮
D.木香
E.青木香
<3>、治肝胃气滞,泻痢腹痛,蛇虫咬伤宜用
<4>、治肝气郁滞,症瘕积聚,久疟癖块宜用
3、A.木香
B.乌药
C.沉香
D.香附
E.青皮
<5>、性平,善疏肝理气的药是
<6>、性温,能降逆调中的药是
<7>、性温,能疏肝破气的药是
<8>、性温,善行肠胃气滞的药是
4、A.脚气肿痛
B.食积伤酒
C.胃气上逆之呃逆
D.肾不纳气之虚喘
E.脾虚气滞之食少吐泻
<9>、化橘红的主治病证是
<10>、木香的主治病证是
5、A.枳实
B.佛手
C.薤白
D.青皮
E.柿蒂
<11>、既行气导滞,又通阳散结的药是
<12>、既破气消积,又化痰除痞的药是
<13>、既疏肝破气,又消积化滞的药是
<14>、既疏肝理气,又和中化痰的药是
6、A.枳壳
B.枳实
C.厚朴
D.木香
E.瓜蒌
<15>、能理气宽中、行滞消胀,善治气滞胸闷的药物是
<16>、能破气消积、化痰除痞,善治痰滞胸痹的药物是
7、A.3~10g
B.1~5g
C.1~2g
D.0.5~1.5g
E.0.1~1.0g
<17>、青木香,入汤剂内服的用量为
<18>、沉香,入汤剂内服的用量为
8、A.枳实配白术
B.川楝子配延胡索
C.香附配高良姜
D.薤白配瓜蒌
E.陈皮配半夏
<19>、治痰湿滞中停肺者宜用
<20>、治脾虚气滞夹积夹湿宜用
<21>、治血瘀气滞诸痛宜用
<22>、治疗痰浊闭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宜用
<23>、治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宜用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香橼
【性能特点】本品辛香行散,苦燥而降,微温不烈。入肝、脾经,善疏肝理气和中,治肝郁气滞常用,肝脾不调者尤宜。入肺经,能理气燥湿化痰,治咳嗽痰多兼胸闷者可投。
【功效】疏肝理气,和中化痰。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乌药
【性能特点】本品辛温香散,上入肺经,中入脾经,下达肾与膀胱经。善行气、散寒、温肾、止痛,治三焦寒凝气滞诸痛及阳虚遗尿、尿频。
【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青木香
【功效】行气止痛,解毒消肿。
【主治病证】
(1)肝胃气滞之胸胁胀满、脘腹疼痛。
(2)痧胀腹痛,泻痢腹痛。
(3)蛇虫咬伤,痈肿疔毒,湿疮。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青皮
【功效】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主治病证】
(1)肝气郁滞之胸胁、乳房胀痛或结块,乳痈,疝气痛。
(2)食积脘腹胀痛。
(3)症瘕积聚,久疟癖块。
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香附
【性味归经】辛、微苦、微甘,平。归肝、三焦经。
【性能特点】本品辛散苦降,微甘能和,平而不偏。入肝经而善疏肝,入三焦经而善理气,故为疏肝理气之佳品,被李时珍誉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肝气舒畅,气血和顺,则月经自调,疼痛可除,故又为调经止痛之要药。
【功效】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沉香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肾经。
【性能特点】本品芳香辛散,温通祛寒,味苦质重,沉降下行。入脾、胃经,善行气止痛、降逆调中入肾经,善温肾纳气。集理气、降逆、纳气于一身,且温而不燥、行而不泄,无破气之害,故为理气良药。
【功效】行气止痛,温中止呕,温肾纳气。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青皮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性能特点】本品苦降下行,辛温行散,药力颇强,入肝、胆、胃经。既善疏肝破气,治肝郁胁痛、乳房疾患、寒疝腹痛又善散结消滞,治症瘕积聚、久疟癖块及食积腹痛。
【功效】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木香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
【性能特点】本品辛香温通,苦燥而降,主入脾、胃与大肠经,兼入三焦与胆经。能通理三焦,尤善行肠胃气滞,兼健脾消食,为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肠胃气滞有寒兼食积者用之最宜。
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化橘红
【功效】理气宽中,燥湿化痰,消食。
【主治病证】(1)风寒咳嗽、喉痒痰多。(2)食积伤酒。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木香
【功效】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主治病证】
(1)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
(2)下痢腹痛、里急后重。
(3)脾运失常、肝失疏泄之胁肋胀痛、泄泻。
(4)脾虚气滞之食少吐泻。
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薤白【功效】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枳实【功效】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青皮【功效】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佛手【功效】疏肝理气,和中,化痰。
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枳壳
【功效】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主治病证】
(1)脾胃气滞,脘腹胀满。
(2)气滞胸闷。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枳实
【功效】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主治病证】
(1)食积便秘胀痛。
(2)泻痢里急后重。
(3)痰湿阻滞之胸脘痞满,痰滞胸痹证。
(4)胃扩张,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7、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青木香
【功效】行气止痛,解毒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散剂,1~2g。外用:适量,研末敷。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沉香
【功效】行气止痛,温中止呕,温肾纳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g,后下研末,每次0.5~1.5g亦入丸散或磨汁服。
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陈皮配半夏:陈皮辛苦温,功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半夏辛温,功能燥湿化痰。两药相合,燥湿化痰力强,凡痰湿滞中停肺均可择用。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枳实配白术:枳实苦辛微寒,善破气除痞、化痰消积白术苦甘而温,善补气健脾、燥湿利水。两药相合,既补气健脾,又行气消积祛湿,治脾虚气滞夹积夹湿有功。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川楝子配延胡索:川楝子性寒,能理气止痛延胡索性温,能活血行气止痛。两药相合,行气活血止痛力强,善治血瘀气滞诸痛。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薤白配瓜蒌:薤白辛苦而温,善通阳散结、下气导滞瓜蒌甘微苦而寒,善清热化痰、宽胸散结,兼润肠通便。两药相合,既化痰散结,又宽胸通阳,故治痰浊闭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香附配高良姜:高良姜辛热,功善散寒止痛、温中止呕香附辛平,功善疏肝理气止痛。两药相合,既温中散寒,又疏肝理气,且善止痛,治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效佳。
当归,中药名。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根。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主治血虚萎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血虚,血滞,血寒诸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疽疮疡,肠燥便秘等。
功效作用
功能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主治
主治血虚萎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血虚,血滞,血寒诸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疽疮疡,肠燥便秘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或浸酒;或敷膏。
禁忌
1、中西药配伍禁忌:
(1)不宜与降血压药合用,以防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等。
(2)与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药物合用可增加出血倾向。
2、饮食禁忌:忌面食。
注意事项
热盛出血患者禁服,湿盛中满及大便溏泄者慎服。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
2、《本草纲目》:治头痛,心腹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治痈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
3、《医学启源》:当归,气温味甘,能和血补血,尾破血,身和血。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气血两虚:常配黄芪、人参补气生血,如当归补血汤(《兰室秘藏》)、人参养荣汤(《温疫论》)。
2、治血虚萎黄、心悸失眠:常与熟地黄、白芍、川芎配伍,如四物汤(《和剂局方》)。
3、治血虚血瘀,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常与补血调经药同用,如《和剂局方》四物汤。若兼气虚者,可配人参、黄芪;若兼气滞者,可配香附、延胡索;若兼血热者,可配黄芩、黄连,或牡丹皮、地骨皮;若血瘀经闭不通者,可配桃仁、红花;若血虚寒滞者,可配阿胶、艾叶等。
4、治血虚血瘀寒凝之腹痛:配桂枝、芍药、生姜等同用,如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要略》)、当归建中汤(《千金方》)。
5、治跌打损伤瘀血作痛:与乳香、没药、桃仁、红花等同用,如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
6、治疮疡初起肿胀疼痛:与银花、赤芍、天花粉等解毒消痈药同用,以活血消肿止痛,如仙方活命饮(《妇人良方》)。
7、治痈疮成脓不溃或溃后不敛:与黄芪、人参、肉桂等同用,如十全大补汤(《和剂局方》)。
8、治脱疽溃烂,阴血伤败:可与金银花、玄参、甘草同用,如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
9、治风寒痹痛、肢体麻木:宜活血、散寒、止痛,常与羌活、防风、黄芪等同用,如蠲痹汤(《百一选方》)。
10、治血虚肠燥便秘:常与肉苁蓉、牛膝、升麻等同用,如济川煎(《景岳全书》)。
相关配伍
1、当归配白芍:当归长于养血柔肝,行血止痛;白芍善于养血柔肝,敛阴止痛。两药配伍,有养血理血的作用。适用于心血不足的心悸不宁;肝血不足的头晕耳鸣,筋脉挛急;血虚血瘀的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等。
2、当归配肉苁蓉:当归长于养血补血,润燥滑肠;肉苁蓉善于补阳益阴,润肠通便。两药配伍,可增强温润通便的作用。适用于阴虚气弱便秘等。
3、当归配熟地黄:当归补血且能行血调经;熟地黄补血且能填精益髓。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血养阴的作用。适用于血虚兼有阴虚诸证。
4、当归配荆芥:当归长于补血活血;荆芥善于散风止血。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血止血,散风活血的作用。适用于产后血虚,风动晕仆,不省人事之急救,或血虚生风,手足抽搐,肢体震颤,皮肤瘙痒等。
5、当归配赤芍:当归长于养血柔肝,行血止痛;赤芍善于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两药配伍,可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痢疾腹痛,便脓血,肝脾不和,腹中拘挛,绵绵作痛等。
6、当归配附子:当归长于养血柔肝,行血止痛;附子善于温肾壮阳,散寒止痛。两药配伍,可增强养血柔肝,温肾壮阳的作用。适用于脾土虚弱,不能统血,血去阴伤,阳气随之也伤的久治不愈及阳虚失血兼挟瘀血等。
7、当归配火麻仁:当归补血活血,润肠通便;火麻仁甘平油润,润肠通便。两药配伍,可增强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血虚肠燥便秘等。
鉴别用药
1、生当归、酒当归、炒当归、当归炭:当归的古代炮制方法有酒制、醋制、米炒、土炒、盐炒、姜汁制、吴茱萸制、芍药汁制等20余种,现代沿用的炮制品主要有生当归、酒当归、炒当归、当归炭4种。其中生当归质润,长于补血,调经,润肠通便,多用于血虚便秘、血虚体亏、痈疽疮疡等。酒当归功善活血补血调经,多用于血瘀经闭、痛经,月经不调,风湿痹痛等。炒当归既能补血,又不致滑肠,多用于血虚便溏,腹中时痛,及中焦虚寒腹痛。当归炭以止血和血为主,多用于崩中漏下,月经过多,血虚出血。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炮制品中10种无机元素,结果表明当归炮制后铅的含量显著降低,其降低程度为:土炒当归≥酒炒当归>当归炭>生当归。有研究报告指出,当归酒浸润后再切片,其有效成分损失少,饮片质量好。酒制后水溶物增高,但阿魏酸含量不降低,而当归炭中鞣质成分约比生品高2倍。另有文献认为,阿魏酸的含量随炮制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尤以当归炭损失最多。当归炮制后,当归酞内酯、亚丁基苯酞等成分的提取率明显增加,但磷脂成分下降4.95%。
2、当归头、当归身、当归尾、全当归:当归可分为头、身、尾三个部位,既可分别入药(当归头、当归身、当归尾),又可合而用之(全当归)。中医传统习惯认为,止血宜用当归头,补血宜用当归身,破血宜用当归尾,补血活血宜用全当归。有人对当归的不同药用部位进行了化学分析,结果挥发油含量:归头为0.93%,归尾为0.92%;糖的含量:归头、归尾均为5.4%;灰分:归头为5.4%,归尾为5.0%。但另有报道,以阿魏酸、挥发油中本内酯为指标,比较归头、归身和归尾的含量,结果为归尾>归身>归头。用X射线分析测定其金属元素,结果归头中钙、铜、锌含量高,归尾中钾、铁含量高,且差异明显。
3、熟地黄与当归:两者均味甘性温归肝经,皆善补血,既治血虚萎黄、头晕眼花、须发早白、心悸心慌、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又治久咳虚喘属肝肾亏虚者。然熟地黄微温滋腻,又善滋阴而填精生髓,治肾阴不足之腰膝酸痛、潮热盗汗、遗精,以及精血两亏诸证;兼能滋阴生津,治阴虚消渴等。当归性温兼入心、脾经,滋腻性小,又善活血调经,止痛,尤适用于血虚兼血瘀痛重者,并治胎前产后诸疾、虚寒腹痛、血痹痛麻、跌打瘀肿及痈疽脓成日久不溃或久溃不敛;尚可润肠,治血虚肠燥便秘。
4、川芎与当归:两者均味辛性温,功能活血、调经、止痛,皆治血瘀寒凝之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及跌打肿痛、风湿痹痛。然川芎属活血止痛药,上行头目,下走血海,行气力强,又善祛风止痛,主治头痛及风湿痹痛,肝郁气滞胁痛,尤以头痛用之为宜,无论风寒、风热、风湿、血瘀均可应用。当归为补血药,甘温润补,以补血见长,兼能润肠,凡血虚、血瘀有寒之证咸宜,兼肠燥者尤佳,善治血虚、气血两虚、虚寒腹痛及痈疽疮疡。
5、桃仁与当归:两者均能活血调经,润肠通便,同治妇科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伤科跌打瘀肿,肠燥便秘。然桃仁属活血调经药,性平而甘苦润降,以破瘀生新见长,又能止咳平喘,善治肠痈、肺痈、蓄血发狂、咳嗽气喘。当归甘温润补,辛温行散,功善补血,可治血虚或气血两虚诸证,虚寒腹痛,风湿痹痛,痈疽疮疡。
6、三七与当归:两者均味甘性温,归肝、心经,皆能活血止痛,同治跌打瘀肿、瘀血腹痛。然三七为化瘀止血药,味微苦入胃经,兼滋补之功,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之特点,善治各种内外出血,兼瘀者尤佳;现代治脑血管病及慢性肝炎等有效。当归味辛入脾经,长于补血,调经,润肠,善治血虚或气血两虚诸证,虚寒腹痛,风湿痹痛,痈疽疮疡。
7、鸡血藤与当归:两者均味甘性温入肝经,皆具补血活血调经之功,既治血虚萎黄,又治血虚或血虚兼瘀有寒之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以及跌打损伤、血痹痛麻、风湿痹痛、中风瘫痪。然鸡血藤味苦入肾经,药力较弱,又善舒筋活络,适用于血瘀或脉络痹阻者。当归味辛人心、脾经,药力较强,兼能止痛,血瘀重痛有寒者宜投,并治虚寒脘腹痛、疮肿初起或日久不溃或溃不收口;尚可润肠,用治血虚肠燥便秘。
8、肉苁蓉与当归:两药均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用于肠燥便秘。然肉苁蓉为补阳药,甘而微温,归肾、大肠经,能补肾阳,咸而滋润生精血,故又可治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早泄,腰膝冷痛,筋骨无力,宫冷不孕。当归为补血药,甘温润补,以补血见长,兼能润肠,凡血虚血瘀有寒之证咸宜,兼肠燥者尤佳,善治血虚、气血两虚、虚寒腹痛及痈疽疮疡。当归又具有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用治血瘀寒凝之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以及跌打肿痛、风湿痹痛。
相关药品
当归流浸膏、当归补血口服液(丸)、当归养血丸、当归苦参丸、当归龙荟丸。
相关方剂
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当归四逆汤(《伤寒论》)、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生化汤(《傅青主女科》)、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一般生长2年才能采挖。在10月下旬挖取,抖净泥土,去残留叶柄,待水分稍蒸发后,扎把,搭棚熏干,先用湿柴火熏烟,使当归上色,至表皮呈赤红色,再用煤火或柴火熏干。
炮制方法
1、当归: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
2、当归头:取净当归,洗净,稍润,将当归头部切6片,晒干或低温干燥。
3、当归身:取切去当归头、尾的当归,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
4、当归尾:取净当归尾部,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
5、炒当归:取净当归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焦黄色,取出,凉透。
6、酒当归:取净当归片,用黄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当归片100kg,用黄酒10kg。
7、土炒当归:取净当归片,用伏龙肝细粉炒至表面挂土色,筛去土粉,取出放凉。每当归片100kg,用伏龙肝细粉20kg。
8、当归炭:取净当归片置锅内,用中火炒至焦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凉透。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当归炭散热,防复燃。
肉苁蓉,中药名。为列当科肉苁蓉属植物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带鳞叶的肉质茎。具有补肾助阳,润肠通便的功效。主治肾阳亏虚,精血不足,阳痿早泄,宫冷不育,腰膝酸痛,痿软无力,肠燥津枯便秘。
功效作用
功能
补肾助阳,润肠通便。
主治
主要用于肾阳亏虚,精血不足,阳痿早泄,宫冷不育,腰膝酸痛,痿软无力,肠燥津枯便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或浸酒。
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及便溏泄泻者忌服,热结便秘忌服。
相关论述
1、《本经》: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妇人症瘕。
2、《别录》:除膀胱邪气,腰痛,止痢。
3、《药性论》:益髓,悦颜色,延年,治女人血崩,壮阳,大补益,主亦白下。
4、《日华子本草》:治男绝阳不兴,女绝阴不产,润五脏,长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尿血,遗沥,带下阴痛。
5、《本草经疏》:白酒煮烂顿食,治老人便燥闭结。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用于肾阳亏虚,精血不足,阳痿早泄,宫冷不育,腰膝酸痛,痿软无力:本品味甘能补,甘温助阳,质润滋养,咸以入肾,为补肾阳,益精血之良药。常配伍菟丝子、续断、杜仲同用。治男子五劳七伤,阳痿不起,小便余沥,如肉苁蓉丸(《医心方》);亦可与杜仲、巴戟天、紫河车等同用,治肾虚骨痿,不能起动,如金刚丸(《张氏医通》)。
2、用于肠燥津枯便秘:本品甘咸质润如大肠,可润肠通便,常与沉香、麻子仁同用,治津液耗伤所致大便秘结,如润肠丸(《济生方》);或与当归、牛膝、泽泻等同用,治肾气虚弱引起的大便不通、小便清长、腰酸背冷,如济川煎(《景岳全书》)。
相关配伍
1、肉苁蓉配锁阳:肉苁蓉偏温润,润肠养血效力胜于锁阳;锁阳偏温燥,兴阳益精功效胜于肉苁蓉。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肾阳,益精血,润肠的作用。适用于肾虚阳痿,腰膝冷痛或精血不足、大便燥结等。
2、肉苁蓉配山茱萸:肉苁蓉长于补阳益精;山茱萸善于益肾固精。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肾阳,固精气的作用。适用于肾亏阳痿,腰膝无力等。
3、肉苁蓉配杜仲:肉苁蓉长于补肾益精;杜仲善于补肝肾强筋骨。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肾强腰的作用。适用于肾虚腰痛,酸楚无力等。
4、肉苁蓉配火麻仁:肉苁蓉长于补肾益精,润肠通便;火麻仁善于甘平补虚,润燥滑肠。两药配伍,可增强润肠通便的作用,兼能温养滋补。适用于老年人气血虚衰的津枯便秘等。
5、肉苁蓉配菟丝子:肉苁蓉长于温养精血;菟丝子善于益阴固精。两药配伍,可增强壮阳益精的作用。适用于肾虚阳痿,腰膝冷痛等。
6、肉苁蓉配补骨脂:肉苁蓉长于补肾益精,润肠通便;补骨脂善于补肾壮阳,固精缩尿。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肾益精,固精缩尿的作用。适用于肾虚阳痿,早泄,妇女不孕,崩漏带下等。
7、肉苁蓉配沉香:肉苁蓉长于补肾益精,润肠通便;沉香善于行气止痛,温中止呕。两药配伍,具有润肠通便,行气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老人虚秘而多汗,小腹不适等。
8、肉苁蓉配巴戟天:肉苁蓉长于补肾益精,润肠通便;巴戟天善于补肾助阳,强筋健骨。两药配伍,具有补肾助阳,润肠通便,强筋健骨的作用。适用于腰膝冷痛、阳痿遗精、筋骨痿软及老年便秘等。
9、肉苁蓉配熟地黄:肉苁蓉长于补肾益精,润肠通便;熟地黄善于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肾益精的作用。适用于肾虚所致的阳痿遗精、腰膝冷痛、不孕等。
鉴别用药
1、生苁蓉、淡苁蓉、盐苁蓉、酒苁蓉:生苁蓉以补肾止浊,滑肠通便力胜,多用于肾气不足,肠燥便秘,白浊。酒苁蓉补肾助阳之力明显增强,多用于肾阳虚阳痿,腰痛,不孕。淡苁蓉、盐苁蓉则介乎生苁蓉与酒苁蓉二者之间,既能补肾阳,益精血,又能润肠通便,适用于肾阳虚衰之阳痿遗精,腰膝酸痛,宫寒不孕,及精亏肠燥便秘。现代研究表明,肉苁蓉经加热炮制后其甜菜碱的含量明显升高,而麦角甾醇的含量则降低。另有结果显示,盐苁蓉不仅能提高“阳虚”动物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率,而且微量元素锌、锰、铜、铁的含量均高于其他传统炮制品。淡苁蓉在漂洗过程中水溶性成分会大量流失,直接影响药效,应引起重视。
2、淫羊藿与肉苁蓉:两者均味甘性温而入肾经,皆能温补肾阳,同治肾阳虚之阳痿、不孕等证。然淫羊藿味辛归肝经,功能温肾壮阳,又可强筋骨,祛风湿,适用于肝肾不足之筋骨冷痛,风湿拘挛麻木,亦治肾阳虚喘咳及更年期高血压。肉苁蓉味咸归大肠经,性质柔润,药力和缓,兼能益精血,润肠通便,可治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
3、补骨脂与肉苁蓉:两者性温而入肾经,均能补肾阳,可治肾阳不足之证。然补骨脂味辛苦又归脾经,擅长补肾助阳,又能固精缩尿,暖脾止泻,纳气平喘,故可治脾肾阳虚泄泻,肾虚气喘,还治白癜风。肉苁蓉味甘咸,性质柔润,药力和缓,偏于益精血,兼可润肠通便,适用于肾阳虚衰,精血不足之腰膝软弱、筋骨无力、肠燥便秘。
4、核桃仁与肉苁蓉:两者均甘温而入肾经,具有补肾壮阳,润肠通便之功,善治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筋骨无力及肠燥便秘。然核桃仁又入肺经,具有温补肺肾,纳气定喘之功,用于肾不纳气所致的虚喘证。肉苁蓉咸而滋润,具有生精益血之功,又可用于精血亏虚所致的宫冷不孕等。
相关药品
全鹿丸、还少丹、补肾丸、五味子丸、锁阳固精丸、生力胶囊、强阳保肾丸、苁蓉通便口服液、通便灵胶囊、龙凤宝胶囊。
相关方剂
济川煎(《景岳全书》)、地黄饮子(《圣济总录》)、肉苁蓉丸(《医心方》)、肉苁蓉丸(《圣惠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4-5月上旬采挖刚出土的肉苁黄,留小采大。去掉花序或苁蓉头,晾晒于干将沙滩上或房顶上,1个多月后曲黄白色变成肉质棕褐色,即为甜大芸。秋季采收者因水分大,不易干燥,故把肥大者投入盐湖中,腌1-3年,用时洗去盐分,叫盐大芸。
炮制方法
1、肉苁蓉: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个分开,洗净稍浸泡,闷润至内无干心时,晒至内外湿度一致,切厚片,干燥。或将盐苁蓉除去杂质,大小个分开,置多量清水中,每日换水2-3次,至尝之无咸味时,取出,晒至半干,再闷润至软硬适宜,切厚片,干燥。
2、酒苁蓉:取肉苁蓉片,加入黄酒拌匀,装人密闭容器内,密封,隔水加热或用蒸汽吸尽,表面呈黑色时,取出,干燥。每肉苁蓉100kg,用黄酒30kg。
3、黑豆制肉苁蓉取肉苁蓉用米治水漂泡3d,每日换水1次去尽咸味,刮去表面鳞叶,切15cm厚的片;然后取黑豆5kg炒香,分成3份,每次取1份掺水和肉苁蓉用微火煮干,取出晒至半干,再蒸透后晒干,另取黑豆1份同煮,蒸晒,反复3次,晒干。每肉苁蓉100kg,用黑豆10kg。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酒苁蓉、黑豆制苁蓉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杜仲,中药名。为杜仲科杜仲属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树皮。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主治肾虚腰痛及各种腰痛,胎动不安,习惯性堕胎。
功效作用
功能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主治
1、肾虚腰痛及各种腰痛:以其补肝肾、强筋骨,肾虚腰痛尤宜。其他腰痛用之,均有扶正固本之效。
2、胎动不安,习惯性堕胎:常以本品补肝肾、固冲任以安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或入丸、散。
禁忌
1、中药配伍禁忌:恶蛇皮、玄参。
2、中西药配伍禁忌:
(1)不宜与降压药利舍平、降压灵等合用,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等。
(2)不宜与镇静催眠药同用,可增加药物依赖的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炒用破坏其胶质,更利于有效成分煎出,故比生用效果好。本品为温补之品,阴虚火旺者慎用。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老。”
2、《名医别录》:“治脚中酸痛,不欲践地。”
3、《日华子》:“治肾劳,腰脊挛。”
4、《医学启源》:“其用壮筋骨,及足弱无力行。”
5、《本草蒙筌》:“止小水,梦遗。”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肾虚腰痛或足膝痿弱,常与胡桃肉、补骨脂同用,如青娥丸(《和剂局方》)。
2、治风湿腰痛冷重,与独活、桑寄生、细辛等同用,如独活寄生汤(《千金方》)。
3、治外伤腰痛,与川芎、桂心、丹参等同用,如杜仲散(《圣惠方》)。
4、治妇女经期腰痛,与当归、川芎、芍药等同用。
5、治疗肾虚阳痿,精冷不固,小便频数,与鹿茸、山茱萸、菟丝子等同用,如十补丸(《鲍氏验方》)。
6、安胎,单用有效,亦可与桑寄生、续断、阿胶、菟丝子等同用。如《圣济总录》杜仲丸,单用本品为末,枣肉为丸,治胎动不安;《简便单方》以之与续断、山药同用,治习惯性堕胎。
相关配伍
1、杜仲配独活:杜仲长于补肝肾,壮筋骨;独活善于祛风湿,止痹痛。两药配伍,可增强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的作用。适用于风湿腰痛冷重等。
2、杜仲配川芎:杜仲长于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川芎善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两药配伍,可增强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活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外伤腰痛等。
3、杜仲配枸杞子:杜仲补肝肾之阳;枸杞滋肝肾之阴。两药配伍,既补肝肾之阳,又补肝肾之阴。适用于肾虚阳痿遗精,腰膝酸软无力等。
4、杜仲配当归:杜仲长于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善于养血活血,调经止痛。两药配伍,可增强补益肝肾,调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妇女经期腰痛等。
5、杜仲配鹿茸:杜仲长于补益肝肾,强筋壮骨;鹿茸善于补肾助阳,生精益血。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肾壮阳的作用。适用于肾虚阳痿,精冷不固,小便频数等。
6、杜仲配桑寄生:杜仲长于补益肝肾,补肾安胎;桑寄生善于滋补肝肾,养血安胎。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肝肾,固冲任以安胎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之胎动不安等。
7、杜仲配山药:杜仲长于补益肝肾,补肾安胎;山药善于补脾益气,补肾涩精。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脾益气,补肾安胎的作用。适用于脾肾两虚之习惯性堕胎。
鉴别用药
1、生杜仲、炒杜仲、杜仲炭、盐杜仲:自南北朝刘宋时代起,炮制杜仲开始使用辅料,并有不同的炮制方法,但近年来各地炮制规范中收载的大多是生杜仲和盐杜仲,尤其是盐杜仲为目前杜仲之主要炮制品,应用最广。盐制后可直走下焦,增强补益肝肾作用,用于肾虚腰痛,阳痿遗精,胎元不固。生杜仲应用较少,长于益肝补肾,多用于头目眩晕,湿重腰痛。一般认为,杜仲炒断丝,有利于调配、煎煮和粉碎,更好地发挥药效,故传统炮制要求是“断丝而不焦化”。在实际操作中,杜仲如欲炒断丝,必须温度高,时间长,往往不易掌握断丝的火候而炒成炭。现有人通过对有关文献的考证,对杜仲炭提出质疑,认为杜仲既断丝又不炭化是前人炮制的原意和历代用药的主体,始于近代的杜仲炭不符合传统炮制原旨。研究表明,杜仲经炮制后,其降压的主要成分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升高,故降压作用明显强于生杜仲。
2、菟丝子与杜仲:两者均味甘性温归肝肾经,皆具补肝肾、安胎之功,同治肾虚腰痛或软弱无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肝肾不足之胎动不安、妊娠下血。然菟丝子质润平和而兼固涩,又入脾经,为平补阴阳之品,既固精缩尿,补脾止泻,又能养肝明目,善治肝肾亏虚之目暗不明、视力减退,脾肾两虚之便溏或泄泻。杜仲性偏温燥,补益力更强,长于补肝肾、强筋骨,兼暖下元,还能降血压,善治肝肾亏虚之腰膝酸痛、筋骨软弱,下元虚寒之阳痿宫冷,以及肾虚或肝阳上亢之高血压。
3、桑寄生与杜仲:两药均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作用,用治肝肾亏虚之腰膝酸痛,胎动不安等。但桑寄生甘、苦,苦能燥,甘能补,补肝肾,强筋骨又长于祛风湿,对痹证日久,伤及肝肾,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者尤宜。杜仲甘温,以补肝肾,强筋骨,治肾虚腰痛尤宜,有扶正固本之效。
相关药品
杜仲颗粒、强力天麻杜仲胶囊、青蛾丸、滋肾育胎丸。
相关方剂
右归丸(《景岳全书》)、右归饮(《景岳全书》)、独活寄生汤(《千金方》)、三痹汤(《妇人良方》)、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4-6月采收,去粗皮堆置“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晒干。生用或盐水炒用。
炮制方法
1、杜仲:取原药材,刮去残留粗皮,洗净,切成丝或块,干燥。
2、盐杜仲:增强补肾强腰作用。
(1)取杜仲丝或块,用盐水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断丝,表面焦黑色,取出放凉。每杜仲丝或块100kg,用食盐2kg。
(2)取杜仲丝或块,用盐水拌匀,润透,置锅内,用中火加热,炒或砂烫至丝易断,取出放凉。每杜仲丝或块100kg,用食盐2kg。
(3)取杜仲丝或块,用盐水润透,放置一夜,蒸1h,取出,干燥。每杜仲丝或块100kg,用食盐0.9kg。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盐杜仲密闭,置通风干燥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