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椎间盘在成人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础上,某种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就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从而造成髓核突出。
二、外力的作用,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的轻微损害日积月累地作用于腰椎间盘加重了退变的程度。这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之一。
三、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还有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并可因失水引起椎节失稳松动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
腰痛是一个症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引起腰痛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劳损、椎管狭窄、肾虚、腰部受伤等等所引起的.建议患者要明确腰痛的原因。一般常见于以下几类疾病:一类为脊柱疾患,如脊柱退行性骨关节炎等;第二类为脊柱旁软组织疾病,如腰肌劳损等;第三类为脊神经根受刺激所致的腰背疼痛,如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骨质增生等;第四类为内脏病变,如肾脏病、胆石症等;还有腰椎肿瘤、腰椎间盘病变、腰椎滑脱等等也会引发腰痛。 慢性腰痛按摩手法 揉:取坐姿,两手五指并拢,分别放在左右后腰椎部,掌心向内,上下缓慢揉搓,至发热为止。 滚:两手握拳,放腰部向四周滚动、按摩,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多次进行。头部可配合前倾后仰。 推:两手对搓发热之后,重叠放于腰椎正中,由上而下推搓 30-50次,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压:两手叉腰,大拇指分别按于腰眼处,用力挤压,并旋转揉按,先顺时针,后逆时针各 36圈。 捏:两脚前伸而坐,或弯曲膝盖,或正坐姿势均可。两手分别捏拿、提放腰部肌肉 15-20次。 叩:双手握拳,两拳手心向外,轻叩腰部以不引起疼痛为宜,左右同时进行,各叩 30次。 抓:双手反叉腰,拇指在前,按压于腰侧不动,其余四指从腰椎两侧处,用指腹向外抓擦皮肤,从腰眼抓到尾部,两手同时进行,各抓 36次。 抖:两手置腰部,以掌根按腰眼处,手心向内快速上下抖动 15-20次。 按:取坐位,以左手或右手中指尖按揉人中穴 1-2分钟。 点:取坐位,以两手中指尖分别点按两腿上的委中穴(膝关节后),点按 1-2分钟,直至被按部出现酸、麻、胀的感觉。会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 肢体冷感, 间歇性跛行,肌肉麻痹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分为膨出、突出和脱出三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西医的诊断,中医没有这个病名。然而,它又分为“腰痛”和“腰腿痛”。
本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腰椎疾病之一,是骨科、创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原因是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后方或椎管破裂处突出(或突出),导致邻近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受到刺激或压迫,产生腰痛,一个或两个下肢麻木和疼痛。
根据椎管的位置、大小、矢状径、病理特征、身体状态和个体敏感性,髓核脱垂的临床症状可能有很大差异。因此,对本病症状的理解和判断必须从病理生理学和病理解剖学的角度进行充分的认识和推断。这种疾病的常见症状描述如下。
1腰痛:95%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此症状,包括椎体型患者。
① 机制:主要是由于髓核退变进入椎体或后纵韧带,对邻近组织(主要是神经根和椎窦神经)产生机械刺激和压迫,或由于糖蛋白和β蛋白在髓核溢出和组胺(h物质)的释放而引起的化学性和/或机械性放射。
② 表现:临床上,持续性腰痛和腰背痛较为常见。仰卧位减轻,站立时加重。在正常情况下是可以容忍的。腰部适度运动和步行是允许的,主要是由于机械压缩。持续时间最短为2周,而老年人可能长达数月甚至数年。另一种疼痛为腰肌痉挛样疼痛,不仅发作突然,而且更难以忍受,必须卧床休息。这主要是由缺血性神经根引起的,即髓核突然突出压迫神经根,导致神经根的血管同时受压,导致缺血、充血、缺氧、水肿等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持续几天到几周。卧床休息、封闭疗法和各种脱水剂都能起到早期缓解的作用。
2下肢放射性疼痛:80%以上的病例有这种病,95%以上的病例是后者。
① 机制:与前者相同的机制主要是由于机械和/或化学刺激脊髓神经根。此外,反射性坐骨神经痛(或假性坐骨神经痛)也可通过受累节段的椎窦神经出现。
② 性能:轻度表现为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后部辐射刺痛或麻木,直接至脚底;一般可耐受。严重者表现为从腰到脚的电击样疼痛,多数伴有麻木。轻度疼痛患者可行走,但步态不稳、跛行;腰部前倾或用手支撑,以减轻坐骨神经的张力。症状严重者卧床不起,易发生髋关节屈曲、膝关节屈曲和侧卧。所有增加腹部压力的因素都会加重放射痛。由于颈椎屈曲可加重硬脑膜囊(颈屈试验)对脊髓神经的刺激,患者的头颈部通常处于仰卧位。
放射痛多为单侧,少数有中央或中央旁髓核的患者出现双下肢症状。
三。四肢麻木:多伴有四肢麻木,仅有5%左右的肢体麻木而无疼痛感。这主要是由于刺激脊髓神经根的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其范围和位置取决于累及神经根的序列号。
4肢体冷觉:少数(5%~10%)患者肢体感觉寒冷、寒冷,主要是由于脊髓内交感神经纤维的刺激所致。术后第二天患肢热的机制相同。
5间歇性跛行:其机制和临床表现与腰椎管狭窄症相似。主要原因是髓核突出可出现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病理生理基础;先天性发育性椎管矢状径狭窄者,髓核脱出会加重椎管狭窄程度,很容易诱发这种症状。
6肌肉麻痹: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瘫痪非常罕见,多为根部损伤引起的不同程度的麻痹症状。轻的情况下,肌肉力量减弱,严重的情况下,肌肉失去功能。临床上以腰5脊神经支配的胫前肌、腓长肌、趾长伸肌、长伸肌受累引起的足下垂最为常见,其次是股四头肌(腰3-4脊神经支配)和腓肠肌(骶1脊神经支配)。
7马尾症状:主要见于髓核后中央型和旁中央型(脱垂),临床上少见。主要表现为下肢神经麻木、阳痿。严重者可出现排尿失控、双下肢不完全瘫痪等症状。
8下腹痛或大腿前痛: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累及腰2、3、4神经根时,下腹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神经根占优势的区域会出现疼痛。此外,仍有部分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还会出现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1/3的患者腹股沟或大腿前内侧疼痛。L4-5和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率几乎相同。这种疼痛主要是指疼痛。
9患肢皮肤温度较低:与四肢冷感觉相似,交感血管收缩是由患肢疼痛反射性引起的。或者脊椎附近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导致坐骨神经痛,腿部和脚趾的皮肤温度降低,尤其是脚趾。骶神经根受压组皮肤温度下降较L5神经根受压组明显。相反,髓核摘除术后,四肢会发热。
10其他:视压迫脊神经根的位置及压迫程度、邻近组织受累程度等因素,可出现一些罕见的症状,如四肢多汗症、肿胀、骶尾部疼痛、膝关节放射痛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