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烤的火烧透着麦香味,趁热夹上有着“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之称的驴肉(前提是真的驴肉),趁热把酥脆的火烧咬到嘴里,里边渗出的是鲜美的驴肉香气。放到嘴里咀嚼,驴肉的鲜嫩、火烧的香脆。人间美味也就不过于此了。
驴肉火烧也得到了一众名人的加持。电影《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里,冯巩与徐帆的接头暗号就是:“早餐营养要加强”,“驴肉火烧加板肠”。郭德纲的多个相声里也都出现了驴火的影子,最著名的当属《梦中婚》里面,“保定驴火大酒店”。
而在北京,驴肉火烧店的数量,远远超过本地三大小吃——卤煮、炒肝和豆汁。
烧饼夹肉这种吃法在北方很常见,最知名的就是陕西肉夹馍。而在北京,麻酱烧饼可以负责夹一切肉,酱牛肉、酱羊肉、酱肘子、猪头肉……
驴肉火烧自然也属于“烧饼夹肉”这一序列的。
虽然各类“烧饼夹肉”的烧饼在制作手艺上都略有差别,风味也各异,但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还在夹的这个“肉”上面。
无论是肉夹馍里的腊汁肉,还是北京的各种酱肉,以及驴火里的驴肉,都是烧饼夹肉最根本的风味来源。
尽管驴肉并不算是常见的肉食,但中国人吃驴肉的年头并不算短,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有关于吃驴肉的记载。
明代宫廷还有一个特殊的习俗,在大年初一吃驴肉,并称之为“嚼鬼”。《明宫史》记载:
“又骗头肉,亦以小盒盛之,名曰‘嚼鬼’,以俗称驴为鬼也。
罗源“三鬼”罗源小吃不多,但各具特色,其中最有名的要算罗源三“鬼”了。
罗源三“鬼”是取罗源话的谐音,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凉飕飕的感觉?呵呵,不要怕,请随我来。
这第一“鬼”呢,便是“番薯鬼”。“番薯”是地瓜的意思。“番薯鬼”是怎么做成的呢?先把地瓜煮熟后捣烂,再将捣烂后的地瓜泥揉捏成团,然后掐下一小团压成圆形地瓜皮。接着在地瓜皮上放入萝卜丝、肉丝等,捏成饺子状。有时,下面还会垫一片剪成菱形的深绿色的糕叶。最后入锅蒸熟。“番薯鬼”虽然看起来有些土里土气,但那糕叶、地瓜的清香和着馅的油香定能撑大你的鼻孔,令你忍不住咬一口再咬一口,滑而不腻,唇齿留香。
第二“鬼”叫“丁南鬼”,是一种圆锥形的饼。小贩们先将一层面粉糊涂抹在微热的扁平勺子上,再在上面填满萝卜丝馅,最后再抹上一层面粉糊。当然,肯定还要放油锅里炸了!刚出锅的“丁南鬼”油光发亮,活像一个微型的外星飞碟。“丁南鬼”外皮酥脆可口,再配上里面的馅,啧啧,当真美味。如果你把它夹在光饼里一起吃,那又是另一番风味了。
这第三鬼嘛……人人皆知,每天早上都有人在吃呢!它,便是大名鼎鼎的“油炸鬼”,学名油条。一天早上,我目睹了它的诞生:早点师傅将两条长短相等的面团搓成条状,捏在一块,放入油锅。“噼里啪啦”,油锅奏起了馨香的晨曲。不一会儿,“油炸鬼”就出炉了,金灿灿的,在阳光照射下还有点透明的感觉呢。“油炸鬼”又香又脆,咬起来“嘎吱嘎吱”地响。我喜欢把它撕成两半,就着锅边,“嘎嘣嘎嘣”地嚼,真带劲!有一次,我连续干掉了好几根“油炸鬼”,第二天嘴角就起了小泡泡,一碰就疼。唉,“美味的东西都带火”啊!然而,谁又能抵挡得住美食的诱惑呢,上火照吃!“油炸鬼”一定要趁热吃,一旦凉了以后,就软趴趴的,懒洋洋地瘫在手上,好不油腻!
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有股火儿在心头乱窜?那就来罗源吧,尝尝我们的罗源三“鬼”。
馃子(油条),是在天津市最流行、最受群众喜爱的早点品种。早年,在天津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宋朝大奸臣、卖国贼秦桧以及他的婆娘王氏害死精忠报国的英雄岳飞之后,更加变本加厉地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为岳飞鸣冤的社会名流活活折磨而死,激起子群众的愤怒。有一叫施全的勇士,就因行刺秦桧而被砍头示众;其兄弟施中夫妇得知秦桧还要灭九族的消息,便装扮成渔民从临安(现杭州)乘一小船,经运河北上逃到天津,在三岔河口搭7窝铺住下,改名叫朱钦惠(即诛秦桧的谐音)。为了糊口,他们夫妻二人由卖花生,改咸卖油炸货,把和好的面切成小块,再把两小块摞在一块,抻成长条在油锅里炸熟炸透,取了个名字“油炸桧”,意思是炸死秦桧王氏这对狗男女,让人们咬碎嚼烂,咽肚子里。以解心头之恨。“油炸桧”一上市,人们纷纷购买,夫妻虽累,但卖“油炸桧”既解恨,又赚钱,心中十分高兴。秦桧死了多年后,尽管“油炸桧”脆香可口,但秦桧臭名远扬,人们愤恨之下,索性将这一小吃叫成“油炸鬼”,叫俗了点就是“油鬼”、“油桧”,后来又被人们叫成“油条”,由于这个品种形状像棒槌,到了清朝年间,人们又将它改名为“棒槌馃子”,至今。所以.馃子=油条=油炸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