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症状。表现。危害。防治。

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症状。表现。危害。防治。,第1张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液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脑血压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2.血液粘稠。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愈来愈不稳定;同时,过量饮酒、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负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粘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脂肪肝等心脑血管疾病。

3.吸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高得多,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吸烟占第一位。烟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粘滞因素的升高。

4.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众所周知,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一样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 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谢的过程,但是由于新的细胞组织不能正常的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这样就容易产生炎症血管收缩不畅,就像是一条破烂不堪的旧管道,随时都有阻塞或破裂的可能。血管是血液流通的重要通道,同时他也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因此神经系统不正常也能够导致供血的紊乱。所以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千万不要单纯的考虑血液的变化对血管的影响,要全面的考虑,仔细的分析心脑血管疾病产生的原因,进行多元化的治疗才是最有效和最根本的。

疾病治疗

保持心态平衡

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适当运动

心脑血管患者不是不能运动,而是要适当运动,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冬季要等太阳升起来之后再去锻炼,此时,温度回升,可避免机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

空气负离子治疗

血液中的正常红细胞、胶体质点等带负电荷,它们之间相互排斥,保持一定的距离,而病变老化的红细胞由于电子被争夺,带正电荷,由于正负相吸、则将红细胞凝聚成团。负离子能有效修复老化的细胞膜电位,促使其变成正常带负电的细胞,负负相斥从而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沉减慢。同时负离子能加强血液中胶体质点本身负极性趋势,使血浆蛋白的胶体稳定性增加,保持血液的正常健康状态。

临床实验表明:负离子可有效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调整心率使血管反应和血流速度恢复正常,从而对缓解心绞痛,恢复正常血压有良好效果,通过心电图X线发现,负离子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和心肌营养不良状况。基于以上两种机能,空气负离子对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病有良好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只有生态级小粒径负离子才能轻松透过人体血脑屏障,起到疗养保健的功效。

疾病预防

防止栓塞

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冬季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

患者不宜晨练

因为睡眠时,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季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注意饮食习惯

由于长时间饮食习惯问题,饮食中脂类过多,醇类过多。同时又没有合理的运动促进脂类醇类的代谢,导致体内脂类醇类物质逐渐增多;加上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分泌抗氧化物酶(例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力减低,导致体内自由基水平升高,使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后沉积在血管壁,久之使毛细血管堵塞,随着时间的推移,脂类醇类物质容易和体内游离的矿物质离子结合,形成血栓。血栓容易在血管的拐角处,或者瓶颈处堆积,钙化。同时血栓越来越多,使血管直径缩小。心脏为了保持足够的供血量,就增加血压,造成高血压疾病。如果血压过高,可能导致血管崩裂,于是产生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如果由于堵塞供血不足,即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多吃富含精氨酸的食物

富含精氨酸补肾填精食物有助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血管舒张因子--氧化的合成,减少血管损伤。这类食物有海参、泥鳅、鳝鱼及芝麻、山药、银杏、豆腐皮、葵花子等。

《雅祥心脑血管防控之路》书中详细阐述心脑血管虽然发病急骤,病情凶险,但并不是不可预防的。主要防范要点如下:

控制血压和血脂是关键

血压控制:

将血压控制在一个比较理想的范围内,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中之重。资料表明,坚持长期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仅为不坚持治疗者的1/10.也就是说,只要长期坚持控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可下降90%。

血脂控制:

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的血脂控制是服用调脂药物:包括他汀类(如阿托伐他汀-立普妥),贝特类,烟酸等。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血脂也成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重中之重。

进补要适度

我国民间素有冬季进补的习惯,冬季人们运动本来就少,加之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 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自从出现了激光治疗仪,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大大减少,心脑血管疾病 患者在食疗的基础上借助物理疗法效果更好。

高压静电疗法

通过高压静电治疗使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促进人体细胞复活,使人体功能充分改善,达到治疗目的。

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报道治疗52例,其中显效26例(50%),好转22例(42%),无效4例(8%)。其中有效率92%。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报道治疗6例脑梗塞患者,3例显效,3例好转。

因为高电位能有效地改善脂蛋白,降低血液黏稠度,因而可以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流状态,使脑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对脑梗死患者的功能恢复和复发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疾病分类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的通称。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

心血管病的病因分类

根据致病因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

1.先天性心血管病(先心病) 为心脏大血管在胎儿期中发育异常所致,病变可累及心脏各组织和大血管。

2.后天性心血管病 为出生后心脏受到外来或机体内在因素作用而致病,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动脉粥样硬化:常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周围动脉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血供障碍时,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或缺血性心脏病。

②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急性期引起心内膜、心肌和心包炎症,称为风湿性心脏炎;慢性期主要形成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称为风湿性心瓣膜病。

③原发性高血压:显著而持久的动脉血压增高可影响心脏,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心病)。

④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为肺、肺血管或胸腔疾病引起肺循环阻力增高而导致的心脏病。

⑤感染性心脏病:为病毒、细菌、真菌、立克次体、寄生虫等感染侵犯心脏而导致的心脏病。

⑥内分泌病性心脏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等。

⑦血液病性心脏病:如贫血性心脏病等。

⑧营养代谢性心脏病:如维生素B↓1缺乏性心脏病等。

⑨心脏神经症:为自主(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心血管功能紊乱。

⑩其他:如药物或化学制剂中毒、结缔组织疾病、神经肌肉疾病、放射线、高原环境或其他物理因素所引起的心脏病,心脏肿瘤和原因不明的心肌病等。此外,某些遗传性疾病除常伴有先天性心脏血管结构缺损外,也可在后天发生心血管病变,如Marfan综合征伴发主动脉夹层等。

脑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脑中风或脑卒中。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包括颅内和颅外动脉、静脉及静脉窦的疾病,但以动脉疾病为多见。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故多见于中老年人。

根据其病理变化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Ⅰ.颅内出血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

1. 动脉瘤破裂引起:(1)先天性动脉瘤;(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3)细菌性动脉瘤。

2.血管畸形

3.动脉硬化

4.颅内异常血管网症

5.其他

6.原因不明

二.脑出血

1.高血压脑出血

2.继发于梗塞的出血

3.肿瘤性出血

4.血液病引起

5.动脉炎引起

6.药物引起(抗凝剂,血栓溶解剂如尿激酶等)

7.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引起

8.其他

9.原因未明

三.硬膜外出血

四.硬膜下出血

Ⅱ.脑梗塞(颈动脉系统及椎一基底动脉系统)

一.脑血栓形成

1.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2.各类动脉炎引起

3.外伤性及其他物理因素

4.血液病如红细胞增多症等

5.药物

6.其他原因

二、脑梗塞

1.心源性

2.动脉源性

3.其它(脂肪栓、气栓、瘤栓、寄生虫栓、静脉炎栓等)

三.腔隙性梗塞

四.血管性痴呆

五.其他

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一.颈动脉系统

二.椎一基底动脉系统

Ⅳ.脑供血不足

Ⅴ.高血压脑病

Ⅵ.颅内动脉瘤

一.先天性动脉瘤

二.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三.细菌性动脉瘤

四.外伤性假性动脉瘤

五.其他

Ⅶ.颅内血管畸形

一.脑动、静脉畸形

二.海绵状血管瘤

三.静脉性血管畸形

四.Galen静脉瘤

五.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六.毛细血管瘤病

七.脑一面血管瘤病

八.颅内一颅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

九.其他

Ⅷ.脑动脉炎

一.感染性动脉炎

二.大动脉炎(主动脉弓综合征)

三.弥散性红斑狼疮

四.结节性多动脉炎

五.颞动脉炎

六.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

七.钩端螺旋体动脉炎

八.其他

Ⅸ.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Ⅹ.颅内异常血管网症

Ⅺ.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一.海绵窦血栓形成

二.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三.直窦血栓形成

四.横窦血栓形成

五.其他

Ⅻ.脑动脉硬化症

预防策略

合理膳食

如今,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血管的老化、硬化使这些疾病的主要原因,要预防这些疾病就要保持血管年轻,以维持人体血液运输线畅通无阻,避免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那么,如何通过饮食保持血管年轻呢?

1.多食鱼:

鱼肉富含甲硫氨酸、赖氨酸、脯氨酸及牛黄氨酸的鱼类等优质蛋白,有改善血管弹性、顺应性及促进钠盐排泄作用。此外,富含W-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鱼油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脂质沉积及改善纤溶功能。

2.多吃富含精氨酸的食物:

富含精氨酸补肾填精食物有助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血管舒张因子--氧化的合成,减少血管损伤。这类食物有海参、泥鳅、鳝鱼及芝麻、山药、银杏、豆腐皮、葵花子等。海参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18种氨基酸(其中8种是必需氨基酸);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多种活性营养成分,如刺参酸性粘多糖、刺参皂甙、刺参脂质、刺参胶蛋白、牛磺酸、SOD、谷胱甘肽、性腺色素等,对心脑血管病患者食疗有很大好处。[1]

3.多吃富含叶酸食物:

若膳食中缺乏叶酸及维生素B6、B12,会使血中高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而补充叶酸对降低冠心病和中风的发病率有重要作用。专家建议中老年人尤其是心血管病人,应注意多摄食富含叶酸的食物,如红苋菜、菠菜、龙须菜、芦笋、豆类、酵母及苹果、柑桔等。

4.多摄入天然抗凝与被动脂食物:

摄食此类食物有助减少心肌梗死与缺血性中风。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黑木耳及含吡嗪类物质如大蒜、洋葱、青葱、茼蒿、香茹、龙须菜及草莓、菠萝也有一定的抗凝作用。番茄红葡萄、桔子中含少量类似阿斯匹林水杨酸抗凝物质。被动脂食物有螺旋藻、香芹、胡萝卜、山楂、紫菜、海带、核桃及橄榄油、芝麻油等。

5.晚饭后可饮食5--10ML食醋,这样能够软化血管,降低高血压,对预防心脑血管病有一定的好处!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但是有许多人的饮食并不科学,以为大鱼 心脑血管疾病--针灸大肉就是生活质量的提高,其实不然。人的健康状况不同,饮食也应当有所不同。建议心脑血管病人养成以下饮食习惯。

1.增加纤维膳食

膳食中纤维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的作用。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是粗杂粮、米糠、麦麸、干豆类、海带、蔬菜、水果等,每日摄入纤维量35克—45克为宜。具有降脂功能的常见食品还有洋葱、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

2.多吃鱼和鱼油(但是,鱼油提炼过程中,科技不是很完善,不精纯.和快清软胶囊(海狗油提炼)相比就大大不如了,快清软胶囊是国际高科技高纯度超滤和生物分子精溜法精致而成的,而且这两种科技都获得过诺贝尔奖.)

鱼油具有明显的调节血脂功能,能够预防动脉硬化。大量摄取富含ω-3的鱼油可对心血管疾病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国际营养组织建议:人们每天摄取2500千卡的能量,相应的应该摄取0.6—1克以EPA和DHA形式存在的ω-3脂肪酸。

3.多吃豆制品

大豆里面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有益于人体健康,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4.此外应该适当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量

脂肪摄入应严格限制在每日不超过30克或占总热量的15%以下。胆固醇摄入量每日应该控制在200毫 增加纤维膳食克—300毫克以下为宜。尽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品,如动物的脑子、脊髓、内脏、蛋黄、贝壳类(如:蚌)、软体类(如鱿鱼、墨鱼、鱼子)。

5.药物学家在对银杏叶的研究中十分惊喜地发现,一片小小的银杏叶,所含成分之多,药理活性之强大出人们意料,其中仅是黄酮类成分就有20多种,另有萜类、酚类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氨基酸等。有人将之形容为一座微型宝库,也是毫不夸张的。大量的药理实验结果显示,银杏叶中有重要药理活性作用的成分有两大类:银杏黄酮甙和银杏苦内酯。它们别具一格的作用机制与目前临床上一些常用的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是不相同的。

其一是银杏苦内酯可选择性的抵抗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是人体内一种很强的可引发血小板聚集和形成血栓的内源性活性物质,是诱发心脑血管疚病,特别是引起中风、心肌梗死的隐形杀手,危险性很高,而银杏苦内酯则是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克星。

其二是银杏黄酮甙具有对付白出基的高强本领。银杏黄酮甙已被证实能有效地对抗和消除自由基,并起到延缓衰老的良好作用。特别是近期来自国外的信息。认为银杏叶可用于预防和医治早期老年痴呆症患者,尤对帮助恢复和改善记忆力作用明显。

其三是银苦内酯和黄酮甙两者有协同作用,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心脑血管循环,在缺氧情况下保护脑和心肌细胞。另外可降低血中甘油三酯,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提高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故银杏叶提取物的制剂对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以及脑震荡、脑外伤后遗症等患者均有较为良好的功效,且一般少见出现不良反应,作为保健药物易为人们接受。

科学生活

提高生活环境的空气负离子含量。医学证明:自然因子——负氧离子让心脑血管病,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摆脱长期服药、终身服药的痛苦。负离子是一种自然因子,自然界本来就存在,同时负离子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正因为负离子看不见、摸不着,是人们最容易忽视的原因。

1.加强体育运动 每天坚持运动1小时,活动时心率以不超过170与年龄之差,或以身体微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每周坚持活动不少于5天,持之以恒。

2.戒烟限酒 长期吸烟酗酒可干扰血脂代谢,使血脂升高。

3.避免精神紧张 情绪激动、失眠、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焦虑、抑郁,这些因素可使脂代谢紊乱。中老年人不要长期打麻将、下棋,保持心平气和,尽量少生气。

4.尽量少服那些用干扰脂代谢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利尿剂、双氢克尿塞、速尿、类固醇激素等,均可使血脂升高。

5.积极治疗影响血脂代谢的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酒精中毒、胰腺炎、红斑狼疮等,均可干扰脂代谢。

定期体检

定期做身体检查,监测血压、血脂、血糖浓度。老年人应每年做体检一次,并要对血压、血脂、血糖进行监测,尤其在有各种刺激因素时(如情绪的变化、运动量的变化),机体往往处于应激状态更应做详细检查。老年人常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脂类糖类代谢紊乱、血液粘滞度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低,易使血栓形成,故就达到期监测,根据情况及时调整。

冬季食疗

食补

对有畏寒怕冷、气短乏力等症状的属于气虚阳虚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可选择一些有甘 心脑血管疾病温补益之功的羊 肉、鸡肉、兔肉、桂圆以及大豆制品;而有性情急躁、手足心热、食少、便干、水肿等症状的属于阴虚内热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可适当选择一些有补虚、除热、和脏腑之功的鸭肉、鹅肉以及百合、山药、糯米及绿豆制品。

桂圆含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和葡萄糖,易于人体吸收利用,糯米可健脾养胃,从而达到补气养血的目的。在寒冷时节喝一碗用桂圆与糯米熬制的桂圆粥是很有益的。生姜、洋葱等更是不可多得的冬令进补之品。常吃生姜历来被视为养生保健尤其是强壮心血管系统的要诀之一。生姜富含姜辣素,对心脏和血管有一定刺激作用,可使血管扩张,从而使络脉通畅、供给正常。

药补

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请生进行对症处方。有益气、温补、活血之功的中药,如人参、黄芪、丹参、当归等对体虚、食欲不振、精神疲乏等体征的心脑血管病人来说较为适宜。有明显气血不足的心血管病患者,冬季可进补阿胶;有怕冷、腰酸等阳虚征候的,可配入黑芝麻、核桃仁;平时脾胃虚弱者,可加入陈皮、山药煎液(陈皮10克、山药15克煎),以防伤胃。以上诸品,或可炖鸡、炖鸭,或可熬汤。但也有一些老年人,内有蕴热,表现为心烦急躁、舌红、舌苔黄腻,则不适合药补。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人类寿命大约在110-115岁,而现今平均寿命只在80岁左右,影响寿命的因素是什么呢?

据报道,心脑血管病是人类尤其是老年人减寿的主要杀手。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已成为当今人们关切的热点,也是医务人员迫切要解决的主要任务之一。

人体随着年龄增加,各种组织逐渐老化,心脑血管尤为明显,60-70岁老年人心输出量与20-30岁人相比,约减少20%-30%,大脑皮层细胞减少约25%;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冠心病、高血压病、脑梗塞等心 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加,致死率和致残率也随之增加,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要延缓生理衰老过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就必须要以预防为主。可采取以下方法:

(1)保持良好的思想情绪,严守生物钟规律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基本条件。老年人性格开朗、乐观、情绪稳定、生活规律非常重要,反之,急躁易怒、孤独抑郁、多愁善感易使血中激素水平增高、血管痉挛、血栓形成。故必须要强调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使精神因素转变为正常的生理调节、而非致病因素。

(2)已患心脑血管病者要积极治疗,严格遵守医嘱。根据患病的情况选、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硝酸甘油等药物,使血压控制在150-140/90(20-19/12k PA)mmHg,无头晕头痛、无心慌胸闷及心前区疼痛症状,在治疗期间,药物和种类,剂量和服用方法应严格遵照医嘱,不可擅自停药、减药及增药,因为较长时间地服用心脑血管疾病类药物突然停药易造成不良的副反应,尤其是β-受体阻滞剂和硝酸盐类药物。患心脑血管病本身并不可怕,忽视治疗和预防作用以及不正确的治疗最为可怕,故此类患者要常去看医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使心脑血管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降到最低水平。对有高血脂、高血糖的患者,可应用降脂类药物,如烟酸、安妥明类药物;降糖药物如优降糖,降糖灵类物,使血脂降在正常范围,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保持良好的机体环境,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再发率。

补品食用

谨慎食用补品

高血压胸闷痰多者忌食人参,冠心病体虚乏力者适当补补。

逢年过节,老年人经常会收到一些人参、鹿茸、西洋参等名贵礼品,但我在这儿,可得好好提醒一下心血管病人,由于患者的体质、发病诱因和发病环境的不同,所表现出的中医证候也不尽相同,因此,心血管病人要慎重选择滋补品,辨证使用。

治疗新法

洗髓抗栓净血法

针对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全方位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治疗,该法对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有效。其采用中医中药方法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出洗髓抗栓净血法,这是对人体进行调整的一种科学方法,可疏通人体血管,清除体内代谢废物,有效改善微循环,保护机体新陈代谢,防治动脉硬化和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并延缓衰老。

成份

三七、杜仲、丹参、葛根、生地黄、昆布、北山楂、野丹参、金英子肉、制何首乌等。

解药理

葛根重要成分黄酮对人类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引发心肌缺血而导致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和脑梗塞、偏瘫、血管性痴呆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多靶点防治作用,引起国际医学界的普遍重视。

丹参里的丹参酮能扩张人体的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梗塞和心脏,调节心律,并能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糖、血压功效;现代临床单用或配伍复方对高血压、冠心病的防治,都具有很好的功能调节、改善心脑供血及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三七有效成分三七皂苷对心血管系统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降血压作用尤以降低舒张压作用明显,三七对不同部位血管有选择性扩张作用,同时还能活血散瘀、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抗肝损伤、利胆、利尿的作用。杜仲含有的异黄酮可以双向调节血压,不反弹。同时还可以起到强筋骨,消除疲劳,提高身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作用,效果是维生素E的4倍;

山楂能治高血脂 高血压 冠心病并抗癌抗衰老。

金英子有造血 活血 软化动脉血管的作用;

何首乌能治头晕 胆固醇过高等症。蜂蜜是健康的呵护神,治疗心脏病有效。

用法用量

每次10克 日服1~2次每包服用10天一月3包 用蜂蜜或温开水送下。1~2个月见效。

年轻化趋势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心脑血管病年轻化的发展趋势,使“如何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成为本次展会关注的热点主题,据有关部门统计,2008年全国第三次死因调查中,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是我国城乡居民同时列前两位的死亡原因,其中,脑血管病占22,45%。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是由于长时间饮食习惯问题造成,饮食中脂类过多,醇类过多。同时又没有合理的运动促进脂类醇类的代谢,导致体内脂类醇类物质逐渐增多;加上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分泌抗氧化物酶能力减低,导致体内自由基水平升高,使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后沉积在血管壁,久之使毛细血管堵塞,随着时间的推移,脂类醇类物质容易和体内游离的矿物质离子结合,形成血栓。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令人堪忧。由于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四高一多”的特点,最好的方法是防患于未然,否则一旦遭遇这类病,家庭会因此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随着我们国家医学上进步,医学分支越来越细。分出的专业和亚专业越来越多,带来的好处是医生能够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一个方向上,希望可以做精做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患者朋友到医院看病,不知道挂哪个科的号了?不知道该找什么样的大夫了。而且大夫的综合专业知识不够宽。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张大夫就和大家聊一聊高血压到底该挂哪个科?到底应该去哪个科看病?

首先,我们应该对我们将要前往的医院做一个了解。例如,如果我们去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就诊,应该提前在网上预约或者其它方法挂号,以避免去了没号、浪费时间。此时,对于高血压患者,我们应该选择心血管内科。如果医院实力更强,可能心内科里设有高血压专科,那就挂高血压专科的号。

而如果我们去二级医院,如县医院等。该医院很可能没有心血管内科,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内科,此时一般也不用提前挂号。如果除高血压外,我们还有其它一些疾病,如颈椎病或者眼部疾病等,也需要您提前准备好其它相关科室的号,争取一次医院,多个科室就诊,解决多个问题。不能寄希望于一个心内科,就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希望您提前准备。

我们除了对医院有所了解外,也建议大家路况等做一了解,拿好所有相关资料,提前到医院候诊,这样才能从容的看病。

这要看在什么级别的医院。

一些大型医院或者大型专科医院里,会设有高血压科,这当然是专门看高血压的,对于高血压的治疗肯定是最为专业的。

如果这些大医院里没有高血压科,那么请到心血管内科去诊治高血压。因为高血压被视为心血管病,多由心血管内科医生诊治。但是有些高血压属于继发性高血压,也可能需要到内分泌科等科室诊治。

如果是中等规模的医院,没有详细的划分专业,只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这种情况下应该到内科去看高血压。

假如是乡镇卫生院或者社区诊所,可能专业划分的更粗,或者诊所内只有几个医生,部分专业,那么由谁看都可以了。

一般情况下,诊断与治疗高血压不必去大医院特别是专科医院,在一般医院诊断治疗就行了。如果血压升高很严重,或者经过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者怀疑继发性高血压,则需要到较高级别的医院去就诊了。

供你参考。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以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 140毫米汞柱,舒张压 90毫米汞柱)的,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因此,高血压能否得到正规专业治疗是非常关键的。

当然,对于90%以上的高血压都属于原发性高血压,即单纯性表现为血压升高,这时候我们去大的医院挂号就诊,可以事先看有没有在心血管内科中有没有专门独立出高血压门诊,如果有就挂高血压门诊就是最专业的,如果没有那就挂心血管内科,也是相对比较专业的。

但有一些病人是在县级医院甚至更小医院看病,这时候可能连心血管内科都没有,这时候我们只要挂大内科就可以了,这已经算是本院中比较专业看高血压的了,再比如像比在社区医院看病,这时候你其实挂谁的都一样,基本上都属于全科医生,不能说专业,他们至少都是对高血压比较清楚的医生,会给你正确建议意见,在社区医院看病也没有必要非得挑哪个医生看。

但注意,如果你是属于10%的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仅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比如妊娠期高血压,这时候你还是要到专门妇产科去看看,有些分的比较细的,直接挂产科号就好了;

比如像有的人是肾动脉狭窄、肾上长了瘤子以及其他肾上腺问题引起的肾性高血压,这时候肯定是看肾内科医生比较专业;

再比如你是内分泌疾病引起高血压,比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这时候内分泌科医生是专业的;

比如还有一些先天性主动脉狭窄,这时候你可能还得看心内科比较好;

当然,还有一些高血压患者是要看神内科或者直接转到神外科的,因为有部分脑子里长瘤子也是会导致血压升高的;

不过对于一般的医院,碰到高血压的患者,通常都会建议你挂心血管内科,先排除是原发性的还是继发性高血压,视情况会给你转诊到专业科室医生就诊的,如条件有限的医院,也就没必要转了,心内科就是最专业了。对于单纯高血压患者,也没必要非得往大医院去挤,目前关于这方面高血压治疗都是比较成熟的,高血压药使用都是有统一指南的,没必要挤破脑袋去大医院人挤人,反而耽误了看病时机。

对高血压治疗比较专业的医生都在这些科室:一、规模大点的三级医院就是心血管内科(简称心内科),有些还设置有高血压专科,那就更专业,。二、如果是市区里的一般医院或者县城的医院,多半都是二级医院,这些医院近年来大都设有心血管内科,没有明确心血管内科的,笼统称内科(就是高血压病和呼吸消化方面的䓁䓁所有内科疾病都看)。

以前看高血压病都是大内科,现在随着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分工越来越细,现在大部分医院都有专门的心血管内科对高血压的治疗更为专业,技术水平更高

目前,医院的分科越来越细,一般的医院里,都会按内外科、按系统进行分科,就内科系统而言,设有心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肾内科等等。其中心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都可以治疗高血压。某些三甲医院,还设有专门的高血压科,属于心内科的一个亚科。

此外,在医学生的教科书上,高血压这一章节是由心内科医生讲解的。

因此,高血压一般是在心内科检查和治疗的。

但由于高血压患者可以出现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因此也有一部分高血压患者以中风、肾功能不全为首发症状就诊于神经内科、肾内科等,因而这两个科的医生也有一些治疗高血压的经验,如果发生顽固性高血压,血压难以控制,他们有可能再求助于心内科医生。

总的来说,高血压看心内科,如伴有相关脏器的损害,则需要看相应的专科,延缓脏器的进一步损害。

关注 健康 ,关注心血管徐医生!

高血压是目前我国发病率最高的疾病,据《中国慢性疾病和营养状况2020》统计,目前我国成年人有高血压27.5%,也就是将近3亿人都是高血压患者。

得了高血压,如果去医院,应该挂什么科室呢?

很多人到了医院,发现科室选项中,并没有高血压科室(除了极个别非常大的医院有高血压中心)。那我高血压的人,应该去哪个科室看病呢?

这要分3种情况:一种是单纯的高血压,一种是高血压急症,一种是高血压并发症。

一、单纯的高血压

如果发现自己血压高,且不同日三次测量都超过了140/90mmHg,同时也没有明显的头疼、头晕、恶心、呕吐等等症状。

那么这时候对应的科室是心脏内科。

有人肯定疑惑,心脏内科不是看心脏病的吗?说得也没错,但高血压病本身就是心血管内科的疾病。不管是高血压属于心内科,包括高脂血症也属于心血管内科。

我们的血压分为收缩压也就是高压和舒张压也就是低压;收缩压是心脏收缩的时候血液对血管内壁的压力;舒张压是心脏舒张时血管弹力产生的压力。高血压和很多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等疾病都属于心血管内科。

所以单纯的高血压,我们要去心血管内科,或者叫心内科去就诊。看看做哪些检查,看看如何降低血压。

二、高血压急症

重度高血压,比如高压200mmHg或者低压120mmHg。

这时候有的患者就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急性脑水肿的一些现象,那么有些病人出现了高血压的同时,有脑血管疾病,或者是心脏疾病,我们把它叫做高血压急症。

这时候最好去急诊科。

还有一些是高血压亚急症,血压到200mmHg,但是他没有这些症状,就是感受,我们叫亚急症。

高血压急症必须静脉治疗,就静脉输液来控制血压,因为有的时候用一片药进去以后,患者可能会呕吐

出来的,或者这时候血压通过口服药降低不理想,要么担心过慢,要么担心过快,于是最好去急诊,通过尽快输液的方法把血压在一定时间内降到安全水平。

血压下得非常快,这时候会引起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在高血压急症都是静脉给输液,输液可以控制降压药的浓度和速度,能更好的有效的降低血压。

三、高血压已经出现合并症

高血压最大的危害就是高血压并发症。

如果出现了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衰,心律失常,那么自然也是去心血管内科,当然对于急性左心衰和急性心肌梗死先得拨打120,到急诊后,心血管内科医生会急会诊。

如果出现了脑梗死,那么要去神经内科,或叫脑内科就诊。(当然一般都得先走急诊)

如果出现了脑出血,那么要去神经外科,或叫脑外科就诊。(当然一般都得先走急诊)

如果出现了肾功能不全,或肾衰,那么应该去肾病科。

如果出现了主动脉夹层,应该先到急诊科,随后会有胸外科或心脏外科的医生急诊,进行抢救。

如果出现了流鼻血,先到耳鼻喉科止血,同时心内科降压。

如果出现了视力下降,要就诊于眼科,查查眼睛,随后就诊心血管内科。

总之,高血压初期,单纯的高血压要去心血管内科诊治;高血压急症或高血压危象药物急诊科诊治;高血压出现了并发症要去相关科室就诊。

我们一直科普要早预防早发现早控制,就要要避免高血压并发症出现,一旦出现高血压并发症,致残致死率就会大大增加,后悔莫及!

我国是高血压发病人数过亿的大国。在国家推行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里,高血压是慢性病管理中的重点病种之一。目前,就连乡村医生都参与到这项庞大的 健康 工程里去了,也就是说有些乡村医生都掌握了一些高血压的诊断治疗知识。

以笔者在基层医院工作多年的经验看,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受过规范医学教育,在二甲及以上综合医院进修过心血管内科和参加过脱产全科医生培训的、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内科医生或者全科医生对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还是有一些经验的。

在县级综合医院,有条件的开设了心血管内科高血压门诊,诊断治疗高血压应该都比较专业了,条件差一点的没有独立的心血管内科只有大内科的县医院也会有心血管内科强一些的医生,医院都会在醒目位置宣传介绍。专业水平能够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

到了地市州一级医院,除了一些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外,应该心血管内科力量都比较强,多数都设有高血压门诊。专业水平就很高了。

再往上走,到了省级综合医院和医学院附属医院,那心血管内科的专业水平应该是所在省市的顶尖水平了。

另外,市级及以上的中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也都设有心血管内科,其专业水平也很高。

总之,有条件的医院内科发展业务、或者分二级科,基本上重点考虑的首先就是心血管内科。

据资料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经高达2.7亿。这种常见的慢性病给许多患者带来了诸多的身体危害,而且高血压也逐渐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然而有许多人并不清楚高血压的治疗和预防,以及去哪个科室就诊。

高血压也是有分类的,不同的高血压就诊的科室也不一样。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着的95%以上;在不足5%患者中,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本身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称为继发性高血压。

如何区别两种高血压呢?

1、原发性高血压是指原因不明,以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特征,常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病理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我国,脑卒中是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病死率及死亡率都很高。高血压分级如下

上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必须以非药物状态下二次或二次以上非同日多次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偶然测得一次血压增高不能诊断为高血压,必须要进一步观察。原发性高血压与多种因素有关: 性别、年龄(老年>青年)、地区(北方>南方)、职业、膳食(食盐摄入较多)、遗传、肥胖吸烟、精神心理因素等。

所以原发性高血压一般就是去心内科就诊。

2、继发性高血压指目前医学上原因明确的高血压,占高血压人群的5%-10%,随着对高血压研究的深入以及诊断技术的提高,该比例逐渐上升,继发性高血压在难治性高血压中所占比例较大.1.诊断原发性高血压需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2.如能祛除病因,可根治高血压 3.明确病因,药物治疗有的放矢 4.若不能及时诊治,致残率、致死率极高

继发性高血压的特征 起病在30岁以前或50岁以后,重度高血压(超过180/110mmHg)对通常有效的治疗反应差,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伴原因不明低血钾,或应用利尿药后发生低血钾,腹部血管杂音,血压波动伴头痛、心动过速、出汗、震颤、水肿、贫血等肾脏疾病表现,打鼻鼾、日间嗜睡、肥胖;明显靶器官损害: 高血压眼底分级2级以上( Keith-w agener眼底分级法)/血清肌酐增高或蛋白尿、心脏增大或左心室肥厚、内分泌激素儿茶酚胺、醛固酮、肾素、皮质醇等活性异常

常见病因 1、肾性高血压:肾实质性、肾血管性、肾肿瘤;2、内分泌性疾病: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皮质醇增多症;3、大血管病变:如主动脉缩窄、多发性大动脉炎等;4、颅脑病变:如脑肿瘤、外伤、脑炎等;5、其他:妊高征、药物(激素)、高原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甲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严重贫血。

所以继发性高血压视情况而定,可以去内分泌科、肾脏科、神经内科等科室就诊。

3、简单的区分就是原发性高血压找不到特定的病因,不知道具体引起高血压的病因是什么,只能针对性的治疗;而继发性高血压可以找到明确的病因,一般都是继发于某些疾病,如果原发的基础疾病能够治好,那么继发性高血压就会得到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及降压目标是怎样的呢?

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方法,大多数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坚持治疗。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总体危险。

一、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1、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2、控制体重; 3、不吸烟;4、不过量饮酒;5、 体育 运动;6、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二、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降压药物应用的4项基本原则:1、小剂量,2、尽量应用长效制剂,3、联合用药,4、个体化。治疗高血压的药物 常用降压药物包括: ①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贝拉普利,③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氯沙坦、缬沙坦,④利尿剂:呋塞米,螺内酯,⑤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

三、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目标 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是140/90mmHg以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降至15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降至140/90mmHg以下。对于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的降压的目标值为

脑血管疾病是发生在脑部血管,因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而造成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我们生活中所讲的“脑血管意外”、“卒中”和“中风”都属于脑血管疾病。临床上以急性发病居多,多为中、老年患者,表现为半身不遂、言语障碍等。急性脑血管病一般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

疾病分类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颈动脉系统出现障害。

(2)椎-基底动脉系统出现障害。

2、蛛网膜下腔出血:

以下动脉瘤破裂引起:

(1)先天性动脉瘤。

(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3)感染性动脉瘤。

(4)血管畸形出现障害。

(5)颅内异常血管网症 出现障害。

3、脑出血:

(1)高血压引起脑出血。

(2)继发于梗死引起的出血。

(3)肿瘤性引起出血。

(4)血液病引起脑出血。

(5)淀粉样脑血管病脑出血。

(6)动脉炎引起脑出血。

(7)药物引起脑出血。

(8)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引起脑出血。

(9)其他原因引起脑出血。

(10)原因未明。

4、脑梗死:

(1)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2)脑栓塞引起脑梗死。

(3)腔隙性梗死引起脑梗死。

(4)出血性梗死引起脑梗死。

(5)无症状性引起脑梗死。

(6)其他引起脑梗死。

(7)原因未明。

5、颅内动脉瘤:

(1)先天性动脉瘤。

(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3)感染性动脉瘤。

(4)外伤性假动脉瘤。

(5)其他。

6、颅内血管畸形:

(1)脑动静脉畸形。

(2)海绵状血管瘤。

(3)静脉性血管畸形。

(4)Galen静脉瘤。

(5)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6)毛细血管扩张症。

(7)毛细血管瘤。

(8)脑-面血管瘤病。

(9)颅内-颅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

(10)其他。

7、脑动脉炎:

(1)感染性动脉炎。

(2)大动脉炎(主动脉弓综合征)。

(3)系统性红斑狼疮。

(4)结节性多动脉炎。

(5)颞动脉炎。

(6)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

(7)其他。

8、其他动脉疾病:

(1)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2)颅内异常血管网症。

(3)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

(4)淀粉样血管病。

(5)动脉壁夹层病变。

(6)其他。

9、颅内静脉病:

(1)海绵窦血栓形成。

(2)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3)直窦血栓形成。

(4)横窦血栓形成。

(5)其他。

缺血性脑血管病

因脑部供血障碍而造成局灶性损害,常见者有以下几种:

1、短暂性缺血性发作(TIA):多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小碎片散落在血液中,或为微栓子,进入脑循环造成局灶性小梗塞,出现一过性偏瘫、单瘫、感觉缺失、失语、失明等,24小时内症状和体征均消失,但可反复发作。

2、脑血栓形成:因脑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血流受阻而造成局灶性脑梗塞,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多在夜间或休息中发病,60~70岁为发病高峰。症状可于数小时甚至1~2天内加重,以后逐渐恢复。

3、脑栓塞:因脑外血凝块(血栓碎块)或空气、脂肪、寄生虫卵等,随血流进入脑部,造成急性栓塞,形成局灶性梗塞,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单瘫、失语等。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的青壮年患者,其瓣膜赘生物脱落成为栓子,造成脑栓塞。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头颅CT检查可见低密度的梗塞灶,TIA时可能正常,也可见腔隙性低密度梗塞灶。治疗原则为应用血管扩张剂、钙离子拮抗剂、抗血小板聚集剂等。

出血性脑血管病

常见以下两种:

1、脑出血:多由于动脉硬化形成的微动脉瘤破裂,形成脑内血肿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好发部位在内囊,因此常见的体征为病灶对侧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有时出现同向凝视麻痹。如血肿发生在脑桥或小脑则将出现脑干或小脑损害的体征,如血肿破入脑室到将出现去大脑强直及脑干受损的体征。

2、蛛网膜下腔出血:多由于先天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而出现剧烈头痛,伴呕吐以及脑膜刺激征的典型临床表现。

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脑脊液压力常升高,外观呈粉红色(脑出血)或血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头颅CT可见高密度的血肿影像,周围有水肿带。如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则可见脑室内及蛛网膜下腔有高密度影。治疗原则急性期以降颅压为主,保持酸碱平衡。若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则应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如发现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则应手术治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9570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4
下一篇2023-07-24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