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叶片上有好多白点是因因为韭菜得了灰霉病。
该病为低温高湿型病害,发病与温湿度关系密切。温度15℃~21℃、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发病重,相对湿度低于60%发病轻或不发病。夜间韭菜受冻,白天高温且湿度大,发病重。早春或秋末冬初遇连阴雨天气,相对湿度在95%以上,该病易流行。
治疗措施:适时通风降湿,防止湿度过大,是防治该病的关键。可以根据天气情况在中午前后通风降湿 。对已发生病害的大棚,可在发病初期用药防治。已经发生病害可用哈茨木霉菌(真菌清)连喷两次可以治愈。在韭菜没有得病时每7天熏1次药,可预防发病。
扩展资料:
韭菜灰霉病的发病规律
韭菜灰霉病是一种低温高湿的病害类型,具有容易爆发流行的病害特征。在温湿度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韭菜从零星出现灰霉病点到蔓延全地只需2-9天的时间,如果防治不及时,会在短期内迅速造成韭菜大面积的腐烂死亡。
从韭菜灰霉病的传播途径上来说,病害菌可以寄生在地表下15-20公分的土壤中、田间的病枝残体以及鳞茎表面进行越冬,到第二年春季温湿度适宜时,病菌孢子会大量繁殖,主要侵害韭菜的新生组织(如幼嫩的叶片和根系)而发病,它主要通过气流、雨水、浇水、农机具以及田间农事劳动进行传播蔓延,而且对于发生灰霉病的地块,田间的病害菌可以长期累积、反复发病危害。
从韭菜灰霉病的温湿度环境上来说,病菌与温度、湿度密切相关,它喜欢生活在高湿、冷凉的环境中,最适合的繁殖环境是15-21度,最有利的发病温湿度是15-30度的温度和85%以上的湿度,当温度达到15度以上、湿度达到75%左右即可发病,但当温度达到22-28度、湿度达到90-95%以上时,便会大面积的爆发流行,但当温度低于15度或者湿度低于60%以下时,灰霉病的发病率会明显减少、病害情况会大幅减轻。
从韭菜灰霉病的发病时间上来说,对于露地种植的韭菜来说,在温凉多雨的春季和秋季最容易感染病害;而棚室和保护地种植的韭菜,在低温高湿的11月-次年5月最容易发生病害,一般在每年的11-12月开始发病危害,到次年1-2月达到病发高峰期,发病危害期高达5-6月之久。
韭菜长期重茬种植,会导致田间土壤中的病害菌持续增加、病情逐年加重。一般来说,同一块地连种韭菜2-3年,就应当及时进行轮茬种植,轮茬作物可以选择十字花科、葫芦科作物,但一定要避免与韭菜、洋葱、大蒜、大葱等作物连种,以防导致交互感染病害、加重病害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韭菜灰霉病
韭菜叶面有白色斑点,叫灰霉病;
农业防治
(1)种子臭氧灭菌处理:在育苗下籽前,用臭氧水侵泡种子40-60分钟。
(2)大剂量臭氧空棚灭菌:在幼苗移栽前,关闭放风口,用大剂量臭氧气体对空棚进行灭菌处理。
(3)选用良种,严把育苗关:选用抗病良种能提高番茄抗灰霉病的能力。根据栽培试验,目前在生产上应用的佳粉1号、上海903等品种较抗灰霉病。育苗应选用无病新床土,最好是多年未种过番茄的葱、蒜或粮食作物的土壤,注意不要在病区温室取土育苗或分苗,以防幼苗感染病菌;
(4)合理密植:根据具体情况和品种形态特性,合理密植。早熟栽培品种,单穴定植,一般每亩栽植4000~5000株,株距30~35厘米。同时,施用以腐熟农家肥为主的基肥,增施磷钾肥,防止偏施氮肥,植株过密而徒长,影响通风透光,降低抗性;
(5)清洁田园:定植前要清除温室内残茬及枯枝败叶,然后深耕翻地。发病前期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果和下部黄叶、老叶,带到室外深埋或烧毁,保持温室清洁,减少初侵染源。在田间操作时也要注意区分健株与病株,以防人为传播病菌;
侵染途径
(1)病菌从因农事操作、机械损伤引起的伤口侵入;
(2)底部叶片受肥害后,从叶边缘感染病菌;
(3)带菌花粉散落于叶片致使病菌侵入;
(4)茎部伤口或病果病叶附着于茎部容易感染;
(5)土壤中越冬或残存的病菌从茎基部侵入;
(6)灰霉病菌从残留花瓣处侵入;
(7)灰霉病菌从未脱落的柱头处侵入;
(8)枯死的花瓣、叶片粘贴于果面,致使病菌从果面侵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