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虫!属线虫的一种,应该是鱼友俗称其为蛋白虫。体长1毫米至1厘米不等,白色,寄生于滤材缸壁或鱼体上,繁殖速度极快且很难清除。引起这种虫子的原因是水体过肥,只有少量的话可以不管它,但多了就要清除了。
一般勤换水、洗棉、洗过滤器以及擦缸壁,这个方法可以一定程度减少、控制虫的数量,将其控制在相对安全的范围内。所以如果想彻底清除一次,需下驱虫药,比如除外寄的药,此后勤换水、洗棉/换棉,如果能做到低密度养殖更好。
鼠妇又名鼠负、负蟠、鼠姑、鼠黏、地虱等,是甲壳纲(Crustacea)等足目(Isopoda)潮虫亚目(Oniscoidea)潮虫科(Oniscidae)鼠妇属(Porcellio)动物的俗称,全世界有150种以上,多为广布的世界性种。它们身体大多呈长卵形,从海边一直到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地都有它们的分布。中国常见种有鼠妇、光滑鼠妇等。关于鼠妇的记载最早可见于《本草纲目》虫部。[1][2]中文学名
鼠妇
别称
潮虫子、潮虫、团子虫、地虱婆、地虱子、西瓜虫等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纲
甲壳纲(Crustacea)
形态特征 听语音
体椭圆形或长椭圆形,较平扁,背部稍隆,体躯不能卷曲成球形。有些种类背面光滑,有些种类具粗糙颗粒。头部很小,不明显,嵌在第1胸节的前缘。头节中部和两侧具突出叶。胸部宽大,7自由节。腹节6节,前面两个腹节较狭小,但不显著比胸部狭,各节向后趋窄。每个胸、腹节的侧面一般扩大形成侧叶,胸腹各节两侧外末角向后下方突出,尾节末端多向后突出呈三角形。眼发达,为复眼。第1触角很小,顶端有短小的须状感觉器;第2触角较长,柄部5节、鞭部2节。唇基呈弓形,大颚无触须,切割部高度几丁质化,一般有2个齿板,在齿板的后面有膜状小瓣,臼齿部退化。第1小颚的外叶为咀嚼叶,内叶狭长,有2根硬毛;第2小颚在顶端分成2叶,近基部处有1个外缘角突。颚肢的基部宽广,呈薄片状。
共6张
鼠妇
胸肢7对,细长,为适于陆地生活的步行肢。第1胸足两性异形,雌性第2~5胸足基部间的腹甲上附抱卵板、重叠覆盖而成孵育囊。腹肢5对,第1~2腹肢上有分枝的伪气管,是适应湿生环境的特有呼吸器官。雄性交接器为第1腹肢的内肢连接而成,呈圆锥形;末端高度几丁质化;第2腹肢的内肢形成细长的鞭状。尾肢双枝型,外肢呈扁平的披针形突出超过尾节末端,内肢短小呈长条形。[1]
生态习性 听语音
鼠妇是甲壳动物中适应陆地生活的类群之一,通常生活于潮湿、腐殖质丰富的地方,如潮湿处的石块下、腐烂的木料下、树洞中、潮湿的草丛和苔藓丛中、庭院的水缸下、花盆下以至室内的阴湿处。杂食性,食枯叶、枯草、绿色植物、菌孢子等。
秋季为鼠妇的繁殖旺盛期。在21℃时,约经26天孵化成幼体。[1]
常见种类 听语音
(1)鼠妇(Porcellio sp.)
世界性广布种。体长8mm,体幅约为体长的1/2。体背面暗褐色,腹面灰白色,体表无瘤状结节。尾节端部较圆钝,尾肢的内肢短,其末端不超过尾节或与之平齐。第2触角柄部第4、5两节的横断面为圆形,鞭部第1节的长度为第2节的1/2。[1]
(2)光滑鼠妇(Porcellio laevis)
原产于东半球,后广布于全世界。体呈长椭圆形。背面稍隆起,体表光滑。体背表面褐灰色,中央色深。体腹表面和附肢带淡黄色。雄性体长10-15mm,体宽6.0-8.5mm(第4胸节处),雌性体长10mm,体宽5.5mm(第4胸节处)。第2触角柄部第4、5两节的横断面为圆形,鞭部的两节长度略相等。头部侧叶较圆钝。[1]
(3)方形鼠妇(Porcellio quadriseriatus)
原产于东半球,后广布于全世界。体呈长椭圆形,背部稍弓起。体长6.8-9.5mm,体宽3.2-4.2mm。体表散布有整齐的横形排列的颗粒形的瘤状结节,头部的结节较密集,故头表面十分毛糙。后面数胸节除表面散布的结节处,尚有胸节后缘边缘排列成一列的小结节。第2-4腹节的小结节则仅分布在外缘的边缘上,第5腹节结节不明显,尾节光滑缺结节,体表除结节外,还散布有紫褐色的花纹斑点,多数在胸节的两侧板上,体的底色除尾节外,几乎为暗灰色。尾节和尾肢(除外肢的顶部外)光亮、无色。第2触角柄部第4、5两节的横断面呈方形。[1]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