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优良地方品种。由于中国茄子栽培历史悠久,形成的类型和种类繁多,但受栽培条件及居民消费习惯的影响,各地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地方品种。这些特有的地方品种对本地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耕作习惯及居民的消费特点都有深刻的适应性,在本地表现出比较优良的品种特性,但如果在环境条件差异大的地方种植就可能有较大的局限性。
第二,利用茄子杂交优势明显的特点育成了一批表现为超亲优势的优良杂种。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①开始茄子杂交一代的育种工作,最早育成的杂交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1968年育成的优良杂交种——苏州牛角×徐州长茄,并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大面积种植。以后又先后育成了白荷包×绿油皮、紫长茄×久留米等。这些杂种长势强,分枝多,坐果率高,一般能增产20%~30%。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已育成各类茄子新品种上百个,其中杂交种占70%以上。
第三,利用生物技术进行茄子优良品种培育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例如黑龙江省园艺研究所利用茄子花药育成了茄子新品种龙单1号;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协作选育了茄子单倍体B-18品系;齐齐哈尔市蔬菜研究所等利用辐射育种筛选出了优良突变株系,育成了齐茄2号,表现为抗病、丰产、品质优良,并成为黑龙江地区茄子主栽品种之一;另外,还利用原生质体培养及外源DNA导入技术育成了一批优良种质。
茄子的种植历史已经有三千多年了,而且茄子最早的种植地是在泰国,传入中国的历史比较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茄子就由泰国传入中国了。根据史书的记载隋炀帝对茄子特别的喜爱,以至于隋炀帝还专门为茄子取了一个名字“昆仑紫瓜”。不知道隋炀帝在给茄子取名字的时候“昆仑”两个字是从何而来的,是不是因为好吃而以为它是来自昆仑山的?
其实我本人觉得茄子是比较难吃的,不知道在古代为什么那些达官贵人们认为茄子好吃。难道是因为今天的种植业比较发达了,我吃的茄子比较多才会有这样的感觉吗?其实隋文帝时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相隔的时间并不是太久,所以那个时候的茄子还是稀奇玩意,因为物以稀为贵嘛,越少的东西就越是珍贵。就像是以前铝合金才刚刚被制造出来的那段时间,因为量少,法国国王在请人吃饭的时候,国王就用铝制的餐具,而宾客则用银制的餐具。
隋炀帝喜欢茄子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喜欢,我们今天的人就不得而知了。很有可能他是不喜欢的,但是因为这个是贡品,只有君王才能享用,所以他对茄子的评价很高,为的就是麻痹下面的人。
那个时候其实比茄子好吃的东西多了去了,可能每一个人的口味都是不同的,隋炀帝也有可能是真的喜欢吃茄子。我们不能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别人,关于隋炀帝喜欢吃茄子,我觉得这个还是要看自己个人的理解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