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很多小朋友对于自己小时候的事情都记不住,这是因为什么呢?有很多父母就会担心孩子会不会是智力上的问题,记忆能力这么差,对以后的学习肯定会有消极作用的。所以父母都很担心孩子记不住小时候的事情,是不是智力的问题。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吧。
一、孩子记不住小时候事情的原因跟父母谈起小孩子小时候的事情,说得津津乐道的时候,小孩子却一点都没有印象,这是为什么呢?有的小朋友说自己在小的时候发现了许多有意义的东西,但是这些事情都是在爸爸妈妈嘴里听到了,自己没有一点印象。这就让爸爸妈妈很着急,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对一些事情的记忆能力这么差,是不是有智力上的问题?
其实是有原因的,有遗传上的因素,当父母记忆能力不是很好的时候,孩子也会受到影响,或者是那些记忆是宝宝不想见到的事情,也有科学家研究表明。说记忆力这个事情跟大脑中的海马体有关系,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含马体的成长速度非常缓慢,这时候的海马体还没有成熟,可能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没有完全的发育成熟,所以孩子在小的时候的记忆是没有的或者是记不住的。因为有了海马体才能将这些记忆长期的存储起来,所以记忆能力跟海马体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二、可以锻炼孩子的记忆能力当你发现自家孩子记忆力不是很好的时候,这时候父母可以锻炼孩子的记忆能力,可以买一些书籍让孩子读,读完之后父母给予提问,让孩子回答问题,这对锻炼记忆能力也是非常有效的。在孩子小的时候让孩子多背一些古诗词,唱唱儿歌,这些都是有助于孩子提高记忆力的。
1、可能这是孩子不感兴趣的事情,孩子根本就没往心里记肯定记不住2、家也可能孩子习惯了大人们提醒,觉得自己不用管这些问题,到时候家长就会提醒自己,所以就造成了孩子的依赖心理
3、记忆力不好,这点个人觉得可能性不大,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说我家喵小悠有什么让我烦恼的地方,那就是不记事。交待一件事情,只要不是当时要做的,一“回头”就石沉大海了,再不要提那些间隔比较长的事情了。
前一段时间,叮嘱她到学校买一套新校服,方便换洗。答应得很好,可是每天都忘,连续多天后,气得我说狠话:“随你便吧,哪天没校服穿了你不要哭鼻子!”没有我叨叨了,校服到今天也没有买。
这样的事情多了,她自己就给自己贴了个标签“忘性大”“不记事”。可是老师交待的事情绝对不会忘的。
孩子总是记不住父母的话,寻根究底,有三个原因:
第一,就是后果不严重。 记不住老师的话,可能有惩罚,有当众批评,总之后果很严重。忘了父母的交待会怎样,忘就忘了呗,还能怎么样!想想我们在工作中,报送材料、完成任务,是不是对方越严厉、要求越高,我们越重视、越小心谨慎;反之呢,可能越松懈,越不遵守期限。
第二,就是我们说太多了。 心理学上有一种“超限效应”现象,即人的机体在接受某种刺激过多的时候,会出现自然的逃避倾向。这是人类处于本能的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心里反应。
也就是说,家长过分的叮咛、教育,不仅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因为过于“唠叨”而容易使儿童产生“超限效应”,甚至出现“我偏要这样做”的反抗心理。
所以,我们不要老是怪孩子不听话,也该静下心来想想,自己是否真的太唠叨了。
第三,她真的没有“听”到。 你以为同一个屋檐下,你对她说的话,她当然应该听到了,其实呢,她可能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哪怕她用“嗯”回应你了,那也做不得数。
那该怎么办呢,放任自流吗?大约自己先被气死。所以,还是要想办法,有意识地改变这种状况。
首先,要减少我们的发号施令。
做家长的,总是有一种 “只要让他们按照我的规划和指挥来学习、生活,这个孩子所做的就是妥当的,就会变成一个正常而幸福的人” 的迷之自信。父母凡事过分强调自己的意见表达,只会让孩子心生压抑,或者变得不爱思考、缺乏自主性。
昨天是六一,一家人出去看电影,出门后我看到喵小悠还穿着平时的衣服,就问她:“你不是一直盼着穿你的汉服吗?”“啊,我以为你们不会让我穿的!”她惊讶地说。“我管你穿什么衣服干嘛,只要你不穿着汉服去运动,我一点儿意见都没有。”
后来想想,大约是我们每天早晨都会提醒她,今天天气如何如何,你穿什么什么,搞得她连穿衣服都习惯于等我们的安排了。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对孩子能力的判断总是滞后于孩子成长的速度。作父母的,似乎总是不愿意相信,孩子有能力对自己负责 。
第二,父母要有父母的权威。
现代的亲子教育观念强调父母要给孩子爱和自由、给孩子空间和权利,不要再搞传统的“父为子纲”那套,父母不应该再压制孩子。
这些观点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有时不容易掌握度。我前段时间就发现喵小悠有一个不好的倾向,刚一发生争论,就立马变得像个小刺猬一样,还会冲着我们大吼大叫。后来我警告她: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即便你是被冤枉的,你对父母也必须有最起码的礼貌和尊重。
亲子关系再融洽,对孩子再宠爱,父母也需要对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和礼仪有足够严格的要求,而孩子也必须对父母有足够的敬意。
第三,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话。
跟孩子说话时 看着对方的眼睛可以传达出你对他的信任和尊重。
眼神接触可以成为影响他人的工具。眼神的交流可以是观察,可以是注视,可以是期待,它能够让对话的双方产生共鸣和心理链接。
而且,看着她的眼睛,你可以由此确认,她真的听到了。
所以以后说话时,请你看着孩子的眼睛,而务必也让孩子对你投之以目光。
总结一下,对孩子不记事怎么办,我的原则就是: 减少你的安排,孩子的事情尽量由她自己去操心;树立家长的权威,有原则有底线地守护孩子、扶持孩子;专注地沟通,减少沟通中的消耗。
如果你在育儿过程中也遇到过这种问题,希望此文能给你一点思考和帮助。假如你有别的好办法,欢迎留言告知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