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引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营造整洁有序、合理协调的活动环境。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是指幼儿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是指幼儿与成人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成人与成人之间的关好的精神环
境能够促进幼儿情绪健康,稳定的发展。
2、有目地的培养幼儿积极情绪。教师应通过各种活动有意识地帮助幼儿正确表达和描述自己的情绪,因为只有引导幼儿以积极、和谐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们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也才能逐渐学会与他人友善相处,幼儿教师是孩子们最直接相处的示范者,幼儿教师的言行,对待事物的态度,影响着孩子们心中的教师形象。也许我们某句话,某个动作会影响孩子一天的情绪,甚至挫伤孩子幼小的心灵。
3、让幼儿有“情绪准备”的时间。教师以往在教育幼儿时,往往习惯用命令的方式要求幼儿立即听从,不给他们留有思考及情绪准备的时间,这样容易引起幼儿的“逆反心理”,甚至会产生对抗情绪,因此,教师在教育幼儿时,必须尊重他们,要让他们自然地产生积极情绪。
1、情绪和情感的不稳定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稳定性经常变化和不稳定的,甚至喜怒、哀乐两种对立的情绪也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互相转换。如,“破涕为笑”。
2、情感比较外露
如,孩子往往“开心就笑,不开心就哭”。或者幼儿小时候受一点委屈就在父母面前大哭,企图寻求父母的安慰,但是长大后,无论在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受多大委屈,对于父母都是报喜不报忧在工作中为了不让自己时而的负能量感染同事,有时候强装微笑等。
3、情绪极易冲动
情绪的易冲动性在幼儿初期表现特别明显,他们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而且来势强烈,不能自制。例如,小班幼儿想要一个玩具而得不到时,就会大哭大闹,短时间内不能平静下来。成人这时要求他“不要哭”或“不要闹”,往往无济于事,他甚至一句话也听不进去。
4、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对情绪过程的自我调节能力得到加强。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年小的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这与其生理因素主要是大脑皮质的兴奋容易扩散、皮质对皮下中枢的控制能力发展不足相关。随着幼儿的发育以及语言的发展,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婴幼儿的情绪非常不稳定,具有情境性、易变性、易受感染的特点。婴幼儿的两种对立情绪,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相互转换,随着情境的变化而迅速变化。幼儿晚期情绪较少受一般人的感染,但仍然易受家长和教师的感染。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逐步加强,情绪逐渐趋于稳定。
扩展资料
幼儿期的儿童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而且来势强烈,不能自制,往往全身心都受到不可遏制的威力所支配。小班年龄小,所以这种冲动越明显。随着年龄增长、语言的发展,幼儿逐渐学会接受成人的语言指导,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材料中大班幼儿情绪的冲动性逐渐降低,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的逐渐加强。
小班的幼儿不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他们的情绪完全表露在外,丝毫不加控制和掩饰。到了幼儿晚期即大班幼儿,他们调节自己情绪表现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材料中,大班幼儿打针也怕疼,却忍住不哭,且打完针后还在小弟弟、小妹妹前表现出“不疼”、“不怕”的样子。
幼儿的情绪主要有如下特点:幼儿情绪易变。他们情绪不稳定,很容易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幼儿情绪不好时(排除其饥饿、病痛等因素需要针对性处理),最好的方法是转移其注意力,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他们喜欢、感兴趣的事物上,使其情绪变得愉快。
幼儿的情绪容易受到周围人的感染。周围人都在哈哈大笑或有其他小朋友在哭时,他们也会跟着手舞足蹈大笑或者也跟着哭起来。所以,父母或其他看护人在陪伴孩子时,要保持愉快的情绪,感染孩子。
幼儿还不会很好的调节自己的情绪,随时有可能表达其不满的情绪,冲动,不容易立刻平静下来,所以,家长不该采用严厉、斥责等方式来处理孩子的不良情绪,而是引导孩子,表达对孩子情绪的共情,使其慢慢平静。作为看护人的家长,陪伴孩子时,应该自身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面对孩子突如其来的不良情绪,也要保持平和,耐心引导,有助于孩子慢慢形成良好的情绪控制。
这是人类最原始的笑,其出现是在出生后的数周之内。婴儿笑时都闭着眼睛,是在浅睡中因身体舒适而引起的情绪反应。
从第二周开始,婴儿开始睁开眼睛,到第四周之后, 婴儿会因周围的新奇刺激出现而笑,每每面对人的面孔而发笑。在四个月以前的婴儿,见到人会笑是不加选择的见到熟面孔时会笑, 见到生面孔时也会笑。四个月以后, 婴儿只对熟面孔笑,对生面孔不但不笑,而且会出现面部疑惧的表情婴儿此时的笑已带有社会意义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