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皮肤病,亦称皮肤真菌病,是指由病原真菌所引起的人类皮肤以及黏膜、毛发和甲等皮肤附属器的一大类感染性疾病。常见的真菌性皮肤病有:
一、花斑癣 亦称汗斑,是由马拉色菌引起的常见的常反复发作的角质层感染,表现为细碎脱屑的斑片,伴色素沉着和或色素脱失。
二、马拉色菌毛囊炎 又称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是由马拉色菌感染引起的痤疮样丘疹。热带地区较为常见。以青少年发病为主,16~40岁为高发年龄。人体上半部毛囊皮脂腺丰富,为本病的好发部位。
三、皮肤癣菌病
1、头癣:头癣是一种头皮毛囊的皮肤癣菌病,通常可导致炎症性或非炎症性脱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前儿童。头癣在显微镜下有三种类型:发外型、发内型和黄癣。临床表现为脱发和鳞屑并常伴炎症反应。
2、体股癣:体癣和股癣是指光滑皮肤表皮的皮肤癣菌感染,股癣系专指发生于腹股沟、会阴、肛周和臀部的体癣。发病率的高低受气候条件、患者职业或生活习惯、卫生状况、机体抵抗力等诸多因素影响。
3、手足癣:手癣和足癣是指发生在手足皮肤且除其背面以外部位的皮肤癣菌感染。尤以足癣常见,人群患病率高达30%~70%。易感因素为气候湿热、足部多汗少脂以及局部欠透气、患糖尿病等。
4、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霉菌引起的甲板和甲下组织的真菌感染。为一常见病,多发病。年龄愈大,愈易感染。肥胖和糖尿病、HIV感染、滥用抗生素及肾功能受损的患者易发生此病。
四、着色芽生菌病 或称着色真菌病,是由多种棕色(暗色)真菌引起的一组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慢性局灶性感染,最常累及部位是四肢,特征表现为逐渐增多的疣状增生和结痂性损害。常见于户外活动人群及赤足者。
五、孢子丝菌病 孢子丝菌病是由双相型真菌申克孢子丝菌所致的亚急性或慢性感染。通常表现为淋巴管性传播,偶可引起肺、关节、骨或其他部位的感染。温带及热带地区常见,成人比儿童常见,尤其在经常接触土壤、植物或植物性物质的职业个体中更为普遍。
六、暗色丝孢霉病 暗色丝孢霉病是指由多种条件致病性棕色(暗色)真菌引起的皮下和深部组织感染。这种真菌不同于皮肤着色真菌病的病原菌,这些真菌的特征性表现为在组织中形成有隔菌丝相,培养物中或多数病例组织中生长的真菌细胞壁中有色素形成。
七、皮肤粘膜念珠菌病 念珠菌病是指念珠菌属所引起的感染。30~50%的正常人的口腔和消化道中可以分离出念珠菌。正常妇女生殖道念珠菌带菌率也高达20%。念珠菌是人体正常菌群之一,为条件致病菌,易引起粘膜、皮肤和甲的感染,常见的有阴道念珠菌病、 阴茎念珠菌病、 皮肤念珠菌病、 甲念珠菌感染、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5种。
以上十种都是真菌性皮肤病的具体表现,也是最常见的几种方式,真菌性皮肤病发病率每年都呈大幅度的上涨,每十个人群中就有八个患病的机率。给患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赢下,总希望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治疗。
真菌一词的原意是蘑菇。真菌是生物界中很大的一个类群,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约有 1万属12万余种(属与种都是单位,且属大于种),真菌学家戴芳澜教授估计中国大约有4万种(种为单位)。按照林奈的两界分类系统,人们通常将真菌门,分为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其中,担子菌亚门是一群多种多样的高等真菌,多数种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如银耳、金针菇、竹荪、牛肝菌、灵芝等,但也有豹斑毒伞、马鞍、鬼笔蕈等有毒种。另外,半知菌亚门中约有300属是农作物和森林病害的病原菌,还有些属是能引起人类和一些动物皮肤病的病原菌,如稻瘟病菌,可以引起苗瘟、节瘟和谷里瘟等。是具有细胞核和细胞壁的异养生物。其营养体除少数低等类型为单细胞外,大多是由纤细管状菌丝构成的菌丝体。低等真菌的菌丝无隔膜,高等真菌的菌丝都有隔膜,前者称为无隔菌丝,后者称有隔菌丝。在多数真菌的细胞壁中最具特征性的是含有甲壳质,其次是纤维素。常见的真菌细胞器有:线粒体,微体,核糖体,液泡,溶酶体,泡囊,内质网,微管,鞭毛等;常见的内含物有肝糖,晶体,脂体等。
在历史上,真菌曾被认为和植物的关系相近,甚至曾被植物学家认为就是一类植物,但真菌其实是单鞭毛生物,而植物却是双鞭毛生物。不同于有胚植物和藻类,真菌不进行光合作用,而是属于腐生生物——经由腐化并吸收周围物质来获取食物。大多数真菌是由被称为菌丝的微型构造所构成的,这些菌丝或许不被视为细胞,但却有着真核生物的细胞核。成熟的个体(如最为人熟悉的蕈)是它们的生殖器官。它们和任何可行光合作用的生物都不相关,反而跟动物很亲近,两者同属后鞭毛生物。因此,真菌被归类自成一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