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启发想象力。许多经典诗句画面感很强,简洁洗练的语言却描绘了生动有趣的画面,每每读到这样的诗句总能引人无限遐想,佩服诗人的想象力!
3.培养语言感觉。诗句要么押韵工整,要么平仄对仗,是十分优质的语言学习材料,诗里的文字及其丰富的表达形式,可以为孩子将来学习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培养孩子的联想能力,聪明的孩子一定是联想能力很强的孩子,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某个领域越了解,越能触发孩子的联想,比如当儿子背过《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再遇到《春夜洛城闻笛》里“此夜曲中闻折柳”立刻就想到了两位诗人说的是同一首曲子,连我都没有注意到。
5.培养自信。当一个人对某个领域了解的多掌握的多就会对此产生自信,尤其是小孩子,会自豪的向大人展示自己的成绩,获得赞赏后就会反过来更愿意在这个领域里努力,这种积极的驱动力也会让他取得更好的成绩,从而更加自信!
把时间用在哪里就从哪里出成绩,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放学后看着孩子写完作业,许多家长就拿起手机不再管了。把孩子扔给电视,你就得到了一个爱看电视的孩子,把孩子扔给平板你就得到了一个爱玩儿游戏的孩子,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定一个目标,一起做一件事情,背诗也好,画画也好,阅读也好,做拼插也好,每天不用花太久的时间,你收获的一定是1+1>2
随着,《中国诗词大会》“古典才女”美誉的落定,思想界对背诵古典诗词是否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展开争辩。不在少数的人认为机械地背诗只是比记忆力,与一个人的古诗鉴赏能力无关,更有甚者指出这是高考模式的可悲延续……可真的是这样吗?诗词本非死物,皆由情由感而生,读之诵之岂会无感?
何为诗词?对于最早诗词来源,古语有云:《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由此可见诗词的本质就是人情感的倾诉表达,亦大有述往事,思来者之意。前人的思想情感汇成了有温度的语句,又怎能不引起后人的共鸣?生而为人,思想的传承石永恒不变的,前人后代之间的交流,之所以有跨越千载一说,便是文化载体——诗词的作用。
当然,思想的交流碰撞时常会擦出火花,交流不只是情感的传递,更是智慧与道德的补注。“《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羣,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读诗词带来的收获是无法估量的,却有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才有“十年寒窗,一朝金榜”的事实。读诗词是古代才子必不可少的功课,哪个才子不是读前人之诗,悟前人之慧开始的?日复一日的薰陶,换来的是深渊持久的影响,传承的是历史的风骨和智慧。
试问:如何弘扬传统文化?答曰:何莫学乎诗?又有什么能比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更深邃精益的呢?在这个外国人都能吟上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是故乡。”的时代,诗词已无疑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片。况且自古便有“胡儿能诵长恨歌,童子解吟琵琶曲”,可见诗词的感染力极强,古今中外,无时无刻在展现出其旺盛生命力。是故诵读古诗,内可修身养性,外可博学敏思,近可强基固本,远可发扬国粹。何乐而不为?
单论背诵古诗词赢得比赛是一种形式,但却并不是让人照书死记,单拼记忆来赢得比赛的映射。从古至今,不背不读而成人才者,未之有也。读背的形式后,是背诗的内涵,更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之道。
标签: 内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