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的易发人群
大样本调查资料统计结果表明 ,胆囊息肉的人群发病率为 5%以上 ,且男性居多。国外19 9 9年对 19 4767例日本健康人作b超普查 ,查出胆囊息肉样病变 109 26例 ,占 5. 6%,其中男性发病率为 5. 9 %,最多见于 30~ 40岁人群 女性发病率为 4. 5%,最多见于 40~ 50岁。多项调查研究发现 ,胆囊息肉样病变与性别、葡萄糖不耐受等有关。此外 ,男性肥胖与其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而女性则无此相关性。
胆囊息肉的类型及分类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表现形式包含很多病理类型 ,病理分类为非肿瘤与肿瘤性病变两大类 ,肿瘤性病变又分为良性和恶性。
1.非肿瘤性病变 :其中以胆固醇息肉最为多见。国外 19 9 5年报告 ,胆固醇息肉占胆囊息肉样病变的 65%,国内报告的 288例患者中胆固醇息肉占 62. 5%。其次为炎症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及腺肌瘤等。
(1)胆固醇息肉 :胆固醇沉着是胆囊息肉的重要病因 ,胆固醇沉着于胆囊黏膜固有膜的巨噬细胞内 ,逐步向黏膜表面突起 ,促使黏膜上皮增生、罗 -阿窦增多及肌层增厚而形成息肉。胆固醇息肉的病理特点为多发性小息肉 ,曾有胆固醇息肉 74例病例报告显示 :直径小于10mm者占 9 7%, 50%为多发性 ,平均 3. 09±3. 31个 (肿瘤性息肉多为单个病变 ,有临床鉴别意义 )。胆固醇息肉质脆带细 ,易与黏膜分离 ,不伴有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 ,也不含其他基质成分 ,即便伴有炎症也很轻微 ,到目前为止未见有癌变报道。
(2)炎症性息肉 :为炎症刺激所致的一种肉芽肿 ,直径约 5mm ,单发或多发的广基性结节。其组成成分有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慢性炎症细胞 ,息肉周围的胆囊壁有明显炎症 ,至今尚无癌变报道。
(3)腺瘤样增生 :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 ,为黄色质软的疣状物 ,直径约 5mm ,单发或多发。其组成成分为丰富的结缔组织中含平滑肌束及杯状细胞 ,其表面有上皮增生并伴有肠化生。腺样增生因黏膜上皮伸入肌层形成的罗 -阿窦明显增多 ,窦口上常有狭窄 ,致窦内常有胆汁淤积、炎症或胆石嵌入 ,有癌变可能。
(4)腺肌瘤 :存在黏膜上皮局部变化、肌纤维增生与局限性腺肌增生 ,故医学上又称为腺肌增生症 ,有弥漫型、节段型与局限性三种。腺肌瘤也是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 ,也可能癌变。
2.肿瘤性病变 :此类病变中以良性的腺瘤为主 ,恶性主要为胆囊癌。
(1)腺瘤 :多为单发的有蒂息肉 ,外形可呈乳头状或非乳头状 ,恶变率约 30%,癌变机会与腺瘤大小呈正相关。 19 9 8年国外学者观察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时发现 ,其中 9 4%直径 <10mm , 66%的患者年龄 <60岁 而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 88%直径 >10mm , 75%的患者年龄>60岁。研究认为 ,胆囊腺瘤的发病率很低 ,在 1 0年内施行的 12 153例胆囊切除中 ,仅 81例为胆囊息肉样病变 ,只占 0. 7%,而其中是腺瘤的仅为 9 . 6%而同期人群中发现胆囊癌 225例 ,占 1. 85%,可见本病虽有癌变的可能性 ,但对人群构成的威胁并不太大。
(2)腺癌 :分为乳头型、结节型及浸润型。前两者为隆起性病变 ,直径约 <20mm 而浸润型不属于胆囊息肉样病变 ,绝大多数直径 >20mm。因此表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胆囊癌往往为早期 ,其中乳头型癌绝大多数限于黏膜和肌肉内 ,预后良好。
胆囊息肉的诊断和治疗
1.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 :由于此类患者往往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主要靠影像带诊断 ,以b超为首选。国内专家报告b超的检出率为9 2. 7%,特异性为 9 4. 8%,假阳性率为 5. 2%,准确性明显高于ct。专家认为b超能清晰地显示息肉病变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局部胆囊的变化 ,既简便又可靠。国外研究认为内镜超声比b超更准确 ,提供的图像更清晰。ct检查胆囊息肉是否有蒂比较敏感 ,增强ct能鉴别肿瘤与非肿瘤样胆囊息肉样病变 ,能可靠地筛选出应予手术的肿瘤性病变。
2.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治疗要根据息肉大小 ,良性和恶性等不同 ,给予手术治疗。
(1)胆固醇息肉 :大多数人无症状 ,且胆囊功能良好。患者在平时应每 3~ 6个月予以b超随访 ,一旦出现明显症状或息肉迅速增大才考虑手术。如胆囊功能良好 ,可行经皮胆囊镜息肉摘除。此类息肉直径往往 <10mm(82%),并以多发性为主 (75%),外观呈桑椹状 ,蒂细如线 ,质脆易落 ,很容易摘除。如胆囊功能不良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
(2)良性非胆固醇性胆囊息肉 :包括腺瘤与腺肌瘤病、炎症性息肉及腺瘤样增生罕见的间叶组织肿瘤等。其中炎症性息肉虽无恶变报道 ,但均伴有程度不等的胆囊炎症 ,且多有临床症状 ,其余类型则均有恶变可能 ,因此一经查实应及时手术切除同时做病理切片以明确病变的性质。
如果患者经彩超诊断为胆囊息肉,首先需要患者看胆囊息肉是单发还是多发,如果患者胆囊息肉是单发,并且复查彩超,胆囊息肉的直径超过1cm,此时需要进一步治疗,治疗的方式首选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并且在手术切除胆囊之后,将胆囊送至病理科,行染色切片检查,看息肉的性质是腺瘤性的息肉,还是胆固醇性息肉。如果患者查上腹部彩超提示息肉直径小于1cm,可以继续予以观察,在临床经验上,一般单发的胆囊息肉主要是腺瘤性息肉的可能性大。如果是多发性的胆囊息肉,考虑胆固醇性息肉的可能性大。但是具体需要术后的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并且患者在切除胆囊之后的一周,应适量进食油脂类食物,避免形成胆总管结石可能。胆囊息肉就是在胆囊壁上凸向胆囊腔内的一种病变,统称为胆囊息肉或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息肉,最常见的是胆固醇性息肉,北京四惠西区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张雪亮大夫说胆固醇性息肉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和胆汁成分的发生改变有关系,主要是胆汁中的胆固醇由于过饱和而形成结晶,贴附在胆囊壁上形成的。另外一种就是所谓的胆囊真性息肉,叫腺瘤性息肉。胆囊上发现的息肉也有好坏之分,它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是胆固醇性息肉,这类息肉在胆囊息肉中最常见,也属于良性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胆固醇性息肉患者通常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胆囊受到的刺激较少,一般也不会很大,定期做好监测就可以,也可以根据医生建议选择药物治疗。
二是非胆固醇性良性息肉,主要有胆囊腺瘤、腺肌瘤、炎性息肉、腺瘤样增生这几大类。胆囊腺瘤虽是良性的,但也有30%的癌变风险,如果出现胆囊腺瘤性息肉就要及时监测,它可能会诱发胆囊癌,要及早进行胆囊切除处理。
如果担心患有胆囊炎癌,最应该担心的是息肉型早期胆囊腺癌,这类癌症一般要通过CT检查,单检查B超很难发现。如果发现胆囊出现异样,要及时手术治疗。但就目前临床医学发现,良性息肉还是要占大部分的,就像前文的患者一样,良性的息肉在没有超过1公分之前,不需要做什么特殊方式处理,经常做好观测检查就行。如果后期发现息肉持续长大,就要接受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就一定需要手术吗?中药能不能保守治疗?
我有很多胆囊息肉的患者,来看诊第一句话:“张医生,我能不能不做手术?”
那么胆囊息肉为什么要做手术?因为胆囊息肉一旦过大癌变,发展很快,很危险!
那么为什么患者都不愿意做手术?因为目前而严言,胆囊息肉手术需要胆囊全部摘除,患者畏惧手术、担心术后生活质量降低,甚至患肠癌风险增加。
那么中药保守治疗对的胆囊息肉有效吗?我这里的患者,疗效分几种:一部分患者服药后胆囊息肉缩小,甚至消失,快的半个月就有效果,有的患者比较慢,有个患者的胆囊息肉都1.4cm了,我都推荐他手术了,不死心,坚持中药治疗,结果第四个月完全消失了;有一部分患者,胆囊息肉服用中药并没有缩小 但是之前息肉在慢慢长大,中药调理后胆囊息肉维持现状不发展了,那就可以继续观察甚至不管它;有很小一部分的患者,胆囊息肉缩小了,停药后不注意饮食,又长大了!
所以说,中药对胆囊息肉有效吗?有效,起码是有好处的!那中药一定能让胆囊息肉缩小吗?不一定,北京四惠西区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张雪亮大夫说我相信每个有良知的大夫都不会瞎给患者打包票!那么胆囊息肉什么情况下可以吃中药呢?如果它不是特别大、长得特别快,我们都可以尝试观察,或者边吃中药边观察,但是都要控制饮食,保持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