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的流派
1、 澄江针灸学派
澄江针灸学派由著名中医学家、针灸教育家承淡安先生所倡导,主要以苏南地区为中心辐射全国乃至欧美的中医流派,是现代针灸学科体系,为针灸高等教育体系等奠基力量。
2、 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
管氏针灸五代相传,管氏针灸第三代传人管正斋对经络辩证、针刺手法、耳针、舌针、过梁针等均有创新和发展,奠定了管氏针灸学术流派的理论基础。
3、 桂派中医大师黄瑾明壮医针灸
黄瑾明教授主编的《中国壮医针灸学》详细介绍普通针刺术、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和壮医药线点灸三种壮医特色疗法的定义、源流、作用机理、功能主治、特点、操作方法、适应证、禁忌证以及在临床各科中的具体应用。
4、 蒙医五疗温针流派
蒙医温针主要是使用特制的银针或金针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是一种蒙医传统的外治疗法,其流派主要是运用蒙医温针配合穴位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有效地抑制 膝关 节骨性关节炎症。
5、 湖湘针灸推拿学术流派
湖湘针灸推拿主要是治疗经脉-脏腑相关的问题,其学术思想是以“经脉-脏腑相关”为经络理论研究的核心。
6、 郑氏(郑魁山)针法针灸学术流派
著名的针灸学家郑魁山是当代针刺手法领域的杰出代表,被誉为西北针王,针灸学科继承和发展了郑氏“热补”“凉泻”等针法,不断创新发展,历经四代传承,形成了郑氏针灸学术流派。
针灸的历史悠久,发展至今的流派非常之多,以上搜集整理的是比较著名的,针灸的流派主要根据方位来分类、按针灸创收人分类、有按内容来分类等,还有按部位来分的等等,所以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内容。
(1)体针
体针疗法又称为“毫针疗法”,是以毫针为针刺工具,通过在人体十四经路上的腧穴施以一定的操作方法,以调通营卫气血,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而治疗相关疾病的一种方法。体针疗法是我国传统针刺医术中的最主要、最常用的一种疗法,是针刺疗法的主体。
取穴:胰俞、脾俞、膈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
配穴:多饮、烦渴口干者,加肺俞、少商、金津、玉液、承浆、意舍、阳池,以清热保津;多食易饥、便结者,加中脘、胃俞、大横、腹结、内庭、丰隆,
以清胃泻火;多尿、腰痛、耳鸣、心烦、潮热盗汗者,加关元、太溪、然谷、照海、复溜、太冲,以滋阴益肾;神倦乏力、少气懒言、腹泻头胀、肢体困重者,加胃俞、天枢、气海、阴陵泉,以健脾利湿。
施术:背俞穴针向棘突,进针1~2寸。依据病情把穴位分成两组交替运用,补泻兼施,以针刺得气为主,留针15~30分钟,间歇行针,每日或隔日1次,12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3~5天。注意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2)芒针
取穴:中脘、上脘、天突、关元、秩边。
配穴:足三里、内关、五脏俞穴。
施术:上消以天突、上脘为主;中消以中脘为主;下消以秩边、关元为主。
(3)梅花针
梅花针又称“七星针”,是用5~7枚不锈钢针,集束固定在针柄的一端而成,它是由我国古代的“半刺”、“浮刺”、“毛刺”等针法发展而来,属丛针浅刺法,是用多支短针浅刺人体穴位的一种针刺方法。
取穴:以脊柱两侧为主,重刺胸椎7~10两侧及额面部、足三里、合谷;取后颈部,骶部与气管两侧、颜面部、乳突区、内关、足三里;以后颈部、骶部、胸椎7~10两侧为主,配内关、足三里、中脘。
施术:轻度或中度刺激。
(4)电针
电针法是将毫针法与脉冲电流刺激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利用不同波形的脉冲刺激以强化针刺穴位的调节功能,达到增强疗效的作用。
取穴:胰俞、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
施术:每次选2~3个,针刺得气后接电针仪,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通电15分钟,隔日1次。
(5)耳针
取穴:胰、内分泌、肺、胃、肾、膀胱、三焦、渴点、饥点。
施术:每次选3~4个,常规消毒后针刺,中等或轻刺激,留针15~30分钟,隔日1次。
或耳穴压丸法:耳廓局部消毒,将王不留行籽粘附于0.5厘米×0.5厘米大小的胶布中央,再贴敷于耳穴上,给予适当按压使耳廓有发热、胀痛感。一般每次贴压一侧耳穴,两耳交替,也可两耳同时贴压。患者于贴压期间自行按压数次,每次每穴1~2分钟。每次留丸3~5天,7次为1疗程。
(6)灸法
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天然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它能治疗针刺效果较差的某些病症,或结合针法应用,更能提高疗效,是针灸疗法中一项重要内容。施灸材料主要是艾叶制成的艾绒,其易于燃烧,气味芳香,且燃烧时热力温和,直达肌肤深部。
取穴:胰俞、肺俞、脾俞、胃俞、眼俞、肾俞、大椎、足三里、太溪。
配穴:肺热加鱼际;脾胃郁热加中脘;肾气不足加关元、气海。
施术:将上穴分为2~3个一组,每日选1组,每穴用艾炷隔姜灸5~10壮,悬灸亦可,以皮肤红润为度,切忌灼伤皮肤引起感染。
取穴:液门、阳池、胰俞、三焦俞。
施术:将鲜橘皮(或干品用温水浸泡变软)剪成2平方厘米大小并切一长约1厘米的切口。进针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然后将艾条插于针柄顶端并与之平齐,取备好之橘皮套在针身靠近皮肤处,使橘内皮贴近皮肤,取一硬纸皮隔在艾条与橘皮之间,从靠近皮肤一端点燃艾条。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