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喝水。在生理条件下,比如喝了很多水,由于饮水量的增加,尿量也会增加,排尿次数也增加,就会出现尿频。
2、糖尿病等疾病。在病理情况下,如部分糖尿病、尿毒症患者多饮水、多尿、多尿。
3、炎症刺激。尿频可发生急性膀胱炎、结核性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外阴阴道炎等。在炎症的刺激下,可同时出现尿频、尿急和尿痛,称为尿路刺激征。
4.尿路结石。炎症刺激,如尿路结石和异物,也会导致儿童尿频。
5、膀胱容量减少。如职业性膀胱病变、妊娠期子宫增大压迫、结核性膀胱挛缩或较大的膀胱结石。
6、精神神经性尿频。小儿也可能是精神神经性尿频,需要去医院做进一步详细检查,明确病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治疗。
孩子尿频怎么办1、确认病情。家长一定要仔细观察孩子的症状,对孩子的病情有一个初步的判断。然后根据情况,带孩子做一些检查,最终确认孩子的病情。
2、生理性排尿次数。预防和治疗的关键是限制导致孩子排尿增多的食物的摄入,逐步用白开水代替含糖量高的饮料。
3、神经性尿频。对于精神敏感的孩子,家长要尽量避免责骂,减少引起孩子精神敏感的因素。
4、尿路感染。孩子大便后及时清理,定期更换内裤。遵医嘱服药,定时定量服药,坚持用完。
如何预防尿频1、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保持好心情,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太大的压力会导致酸的沉积,影响正常的新陈代谢。
2、不吃受污染的食物如受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和鱼卵等,多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以防病从口入。
3、控制饮食结构,保持酸碱平衡。避免过量摄入酸,多吃富含植物有机活性碱的食物,少吃肉类,多吃蔬菜。
4、多户外活动,多运动多晒太阳,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酸,多呼吸新鲜空气,减少发病的机会。
小孩引起尿频的原因很多,但可分为两大类。即病理性(由疾病引起的)的和生理性的。 病理性尿频可能是患有感染、结石、肿瘤或存在异物,以尿路感染为多。小儿尿路感染以后,每次尿量不多,但排尿次数却明显增加,并可有尿急、尿痛等症状。生理性尿频除了饮水过多、天气寒冷、裤子不合身等生活因素外,最常见的当属精神性尿频。建议带去给医生看看首先不知道孩子多大了?关于儿童尿频尿频”是一个主观的症状,是指小便次数增多。
膀胱囊壁由“逼尿肌”构成,主要有“储尿”和“排尿”两大功能。当逼尿肌收缩时,即表示在排尿。但大部分时间,囊壁都处在放松的状态,即在储存尿液。
正常成人的膀胱容积约为400毫升,通常储存200毫升尿液就会有轻微尿意,但人们常会轻易忽略或忘记这种感觉,直到膀胱接近撑满时,尿意才会逐渐强烈。也就是说,正常成人每次的排尿量至少应有200毫升,而小便解300毫升算是很正常的情况。如果所处环境不允许如厕,即使是撑到400毫升以上也是可能的,此时才算是真正的“憋尿”。儿童的膀胱虽然较小,但和年龄、身高有关,故道理也相同。
尿频的三大病因
是否属于“尿频”,需根据“排尿次数”和“尿量多少”来决定,通常病因有以下三大类:
1、尿量增多造成的尿频
此类患者的膀胱本身正常,主要是由于尿量增多而造成了尿频现象。例如:饮水过多(即喝多尿多),或身体水分代谢异常(例如:糖尿病、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肾衰竭水肿、尿崩症、服用了利尿剂)。由于患者每次的尿量都很多(数百毫升),所以应从减少饮水量和治疗潜在疾病着手。
2、膀胱疾病造成的尿频
膀胱疾病所造成的尿频,主要特征是总有尿意,所以排尿次数多,但尿量却很少,一般情况下都少于200毫升,经常只有数十毫升,甚至几毫升而已。常见疾病包括:膀胱炎、尿路感染、摄护腺肥大和神经性膀胱。对于这类尿频疾病,必须根据医生的诊断用药物来进行治疗。
神经性膀胱
是指支配膀胱的神经出了问题,特别是大脑或脊髓中枢神经发生了病变。由于正常膀胱受大脑的控制,因此正常人在不该小便的时候,可以忍住不尿,甚至尿到一半都能紧急“刹住”。但如果大脑发生了病变,例如:中风、巴金森氏症、癫痫、脑性麻痹等疾病,则会导致膀胱失控,从而造成尿频现象,甚至出现尿失禁的情形。有时也会因膀胱异常敏感而失去规律收缩,使得大脑无法控制。这些总称为“神经性膀胱”。
3、精神性(心理性)尿频症
精神性尿频症的患者,其身体水分代谢和膀胱功能都很正常,主要是因为心理因素所导致的,例如:神经质、性急、焦虑、强迫症、精神疾病等,使得患者频频如厕,但每次只能尿一点点。通常症状时好时坏,并且只有在忙碌、专心或睡着的时候,症状才会有所改善。所以这种类型的尿频症患者,调节心理要素,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最主要的,并且应当保持适当的休息和睡眠时间,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尿频现象的发生。
儿童精神性尿频
有关儿童尿频的问题,爸爸妈妈先要考虑宝宝是否属于上述前两种情况,特别是癫痫、脑性麻痹等中枢神经病变。若是尿路感染,则需要考虑有无包皮过长、包皮炎、膀胱过度反应、尿液逆流、结石等问题。如果宝宝所有检查都没有异常,的确也存在心理性尿频的特征,这时,医生才能谨慎地诊断其为“精神性尿频症”。
a、发生原因
孩子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容易受外界环境、暗示性语言等影响,其控制力、抗压力及表达能力还比较差。所以,只要是受到轻微刺激,包括残尿对包皮和阴部的刺激、不舒适的衣裤的摩擦、潺潺的水声、口哨声等都会令宝宝产生尿意。还有父母的习惯和人格特质对孩子的影响,如大人有尿频问题、父母过度强调“不能憋尿”、父母常紧张兮兮提示孩子“要不要尿尿”等,以及孩子承受着功课、家庭和人际关系诸多压力或是孩子具有性急、紧张的个性,这些都会造成儿童精神性尿频。 精彩推荐
b、治疗方式
儿童精神性尿频的治疗,首先应该是心理治疗。所以,首先应该弄明白病因是什么,其次才是行为治疗,也就是“憋尿训练”。
爸爸妈妈们一定会感到纳闷,憋尿不是不好吗,为什么还要教孩子进行“憋尿训练”?其实“憋尿”和“尿频”应根据尿量而定,只有把膀胱撑满(400毫升以上)才算憋尿,至于二三百毫升,不过是膀胱正常的储尿过程,也是膀胱有效收缩所必需的。因为膀胱要胀到一个相当程度(200毫升以上),排尿才会有力,否则尿量过少(膀胱不够胀),反会造成排尿的细弱、无力和余尿感,并激发下一次尿频,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此,“憋尿训练”就是要用“憋尿”来控制尿意,以增加膀胱储尿量,但要以不超过膀胱容量400毫升为原则。当然,“400毫升”是无法去测量的,所以爸爸妈妈们要通过观察孩子每次排尿的多少、尿液排出时的速度,来判定该让孩子憋尿到何种程度。
结语
孩子如果患有“儿童精神性尿频症”,爸爸妈妈们一定要充分了解和配合医生的治疗方式,才能治疗成功,否则,极有可能因为父母的一些做法,而导致该病症无法治愈。例如:有些父母在宝宝尿尿问题上比小孩子还紧张;有些则是十足地溺爱,孩子每次说“要尿尿”,就尽管让他去,甚至还让孩子一直坐在马桶上不出来。所以借助心理调适和“憋尿训练”,让孩子早日摆脱尿频的苦恼
回答者:李学军 医苑职称:主任医师
---------
建议还是带孩子到医院做相关检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