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鼓室:
鼓室是颞骨岩部内形状不规则的含气小腔,介于外耳道与内耳之间。可分为六个壁:外侧壁为鼓膜,内壁即是内耳的外壁,亦称迷路壁,壁上有两个孔,上孔呈卵圆形,通向内耳的前庭,称前庭窗(卵圆窗),被镫骨底封闭。下孔为圆形,与耳蜗的起始部相接,称蜗窗,在活体上被第二鼓膜封闭,此膜对耳蜗内的外淋巴的波动具有缓冲作用。鼓室的顶(上壁)即鼓室盖壁,其骨板较薄,故中耳炎往往易波及颅内。下壁,分隔鼓室和颈内静脉起始部。前壁,即为颈动脉管的后壁。后壁,上方有鼓窦的开口。鼓室的内容,包含有听小骨、听小肌、韧带、神经、血管和淋巴管等。
2、舌咽神经:
舌咽神经是混合性神经,在延髓的上部、橄榄体与小脑下脚之间的沟内出脑,经静脉孔出颅,在颈内动、静脉之间下降,绕颈内动脉向前,经舌骨舌肌内侧达舌根,分成终支。
舌咽神经有四种纤维:1.躯体运动纤维,分布于茎突咽肌和咽缩肌,支配咽肌运动。2.内脏运动(副交感)纤维,在耳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分布于腮腺,司腺体分泌和血管扩张。耳神经节在卵圆孔下方,贴附于下颌神经内侧。3.内脏感觉纤维(包括味觉),分布于舌后1/3味蕾、软腭、腭扁桃体、咽、舌后1/3、咽鼓管、鼓室等处的粘膜以及颈内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传导以上部位感觉,还传导颈内动脉窦内的压力和颈动脉小球感受的化学性刺激(血液内的二氧化碳)入脑,反射性的调节血压和呼吸。4.躯体感觉纤维很少,分布耳后皮肤。
3、咽鼓管:
咽鼓管是沟通鼻咽部和鼓室的一个扁管,全长约3.5~4厘米,可分骨性部和软骨部。骨性部以咽鼓管鼓口,起始于鼓室的前壁;软骨部经咽鼓管咽口,开口于鼻咽部的侧壁。软骨部管腔平时处于闭合状态,当在吞咽或打呵欠时,可借腭张肌反射地收缩而使咽鼓管被动开放并和外界相通,以调节鼓室内的气压,使鼓膜内外压力维持平衡。当游泳潜水时,有时感到耳痛,就是由于水的压力过大,迫使鼓膜过分向鼓室内面凸入所造成。为了消除这一现象,这时我们可作几次吞咽动作,使鼻腔和口腔里的气体通过咽鼓管时入到鼓室,以维持鼓膜的平衡,即可减轻疼痛。
4、鼓室神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