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小孩子这样做是他情感的一种宣泄吧,可能当他在小的时候,他还不能够很好的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意,所以说他会通过这些方式让别人注意到他,让别人知道她是不开心的,这样的话别人也会选择哄他。但是我觉得这个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如果他要是养成这个习惯的话,在以后他会很受伤害的,因为别人会认为他有暴力倾向,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她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人们这样做,所以他学会了模仿别人的动作,小孩子都特别聪明的一学就会,所以说她身边的一些大人一定要注意在平时的一些行为举止,否则的话,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是不容易改变的。
小孩子小的时候有什么样的动作作为父母一定要多加注意,如果要是一些不好的行为,一定让他及时改变否则的话等他养成习惯就是难以改变,到时候对于小孩和父母都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宝宝爱扔东西的阶段是几乎每一对父母都会经历的,虽然孩子的这一行为是常见并且是正常的,但是孩子扔东西的做法是否是正确,以及父母到底应不应该制止孩子?一直是大家争论的热点;不少的年轻夫妻还会因此发生矛盾,更有诸多家长直呼带娃太难了,遇到这种事情自己经常束手无策。
表妹的儿子一岁多了,前段时间我去看妹妹,家里地板上全是孩子的玩具,小侄子还在到处扔他的玩偶。好不容易收拾干净,妹妹一脸疲惫地对我说她儿子最近不知道怎么了,特别喜欢扔东西,不只是他的玩具,还有洗澡用的小刷子、衣服、家里的小配件。“我吵了他好几次,不听还越来越严重了。”
外国儿童行为研究专家认为,孩子在四个月左右的时候就有扔东西的欲望和初步表现了,这种行为可能会持续到孩子三岁。
所以,孩子在三岁以前所表现出的爱扔东西并不是大人所理解的不好行为;相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孩子扔东西是感知世界的一种方法。我们需要做的,不是盲目批评或者迫切地纠正孩子,而是要先明白他们这么做好不好。
孩子扔东西,好处并不少
首先,对于4-12个月的宝宝来说,扔东西其实是因为他们对周围环境和人充满好奇。这一年龄阶段的宝宝大多数还不具备语言能力,他们没有办法通过说话表达自己的求知欲望。
当孩子扔出去某件东西或者是发出了什么声响然后引起了爸爸妈妈的注意和反应后,他们就会感到新奇和愉快并且会重复性做这件事。这一行为虽然简单却能帮助孩子在日后更快速地理解自身对于环境改变的作用。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表示,刚降生几个月的宝宝其实是存在认知混沌的,他们会觉得自己和世界是一个整体,但是通过扔东西,他们能够逐渐明白自己是和世界分开的独立个体。
除此之外,他们也能在多次的扔掷中产生对空间的大致概念。对于孩子来说,这种认知是非常有意义的。
其次,对于12-18个月的宝宝,他们则是通过扔东西探索世界以及练习自己抓握、投掷的能力。孩子在外面摸花瓣、抓树枝等都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途径;在家扔东西也是一样的原理。在多次扔东西的过程中,他们也能更多地意识到自己行为与结果间的联系和必然。
比如,他们会明白自己投掷物品时会改变物品的位置、会引起爸爸妈妈的反应;明白不同的物品落在地上时可能会产生不一样的声音或变化。这些都是孩子尝试了解外界获得的成果,而这些成果会无限激发孩子的探索热情和能力,在成长中就会变成他们的创造力。
孩子的每一种行为背后都有其对应的心理学解释。处理孩子爱扔东西的行为,我们更多需要正确引导他们。就好像孩子哭闹时我们的怒火只会让他们哭得更凶一样,我们不能一味制止,这样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即“我偏要”的想法。但同时,我们也不能无底线地包容孩子扔东西,长此以往,可能会让他们养成任性的坏习惯。
面对孩子扔东西行为时应注意什么?
第一,为孩子准备一片空地和一些安全的物品。家长最好不要给孩子养成随意扔东西的习惯,一旦形成惯性,后面就不好再纠正他们,所以,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专门的空间让他们丢物品玩,并且孩子能接触到的物品也应该是安全性高的,玻璃等易碎物品最好收好,避免孩子碰到。
第二,需要教导孩子时要冷静,避免过激反应。若孩子扔东西的行为已经超出合理范围,我们就需要出面引导他们了。但是家长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在扔东西上的错误做法,而不是让他们觉得扔东西本身是不被允许的。所以我们在引导孩子时一定要重视表达方式和情绪,太过激烈的情绪可能会给孩子带来阴影或让他们产生与大人对抗的心理。
第三,参与到扔东西的过程,并让孩子学会自己捡扔出的物品。家长的参与会让孩子扔东西的行为更加可控,同时也能保障孩子的安全;拾回物品可以让孩子自己做,既能减轻大人的负担,又能让孩子从小养成物品归位的好习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