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具体脉络
肺经
呼吸系统、甲状腺、皮肤
大肠经
结肠、直肠、上呼吸道(副鼻窦、咽喉为主) 颜面下部皮肤、口腔
胃经
胃、乳腺、膝关节
脾经
免疫、内分泌、肿瘤、结石
心经
心脏、血管、大脑、神志
小肠经
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肩关节
膀胱经
脊椎、泌尿、生殖系统、关节
肾经
生殖、泌尿系统、腰、脑、耳、骨骼系统
心包经
心脏、血管
三焦经
淋巴系统、炎症
胆经
胆囊、胆道、神经、微血管、呼吸
肝经
肝脏、眼、生殖器、神经、筋膜
规律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三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三阳经上肢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的分布是,足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处;足太阴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旁开4寸处;足厥阴经循行规律性不强。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开2寸;足太阳经行于背部,分别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足少胆经分布于身之侧面。
属络关系
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其中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阴,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时相互为用。
循行走向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1,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隔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2,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3,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抉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人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辟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趾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附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4,脾足大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腨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人腹,属脾络胃,上隔,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隔,注心中”。
5,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隔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手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6,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臂臑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隔,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7,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胭中;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胭中,以下贯腨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
8,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邪(斜)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腨内,出胭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9,心主手厥阴心包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隔,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从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10,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隔循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出页);其支者,从耳后至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11,“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毗后;其支者,别锐毗,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出页),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隔,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含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趾次趾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之间,循大趾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12,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髁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人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隔,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隔,上注肺。”
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在手足末端相交,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相交,阴经与阴经在胸部相交。
我们接着昨天的文章:立春后,阳气升发,宜养肝,妙用刮痧疏肝解郁
继续说:
肝郁日久,结节丛生!
中医认为结节是体内发生的郁堵,主要和身体的气血郁结不通有关。
肝郁日久导致气滞、血瘀、痰凝 ,表现为各种肿块, 在上为甲状腺结节,在中为乳腺增生,在下为子宫肌瘤 ……这3个病的病位都在肝经循行之处。
「结节体质」的人——大多脾气很急,爱生气、不开心,也就是「肝气郁结」。
肝经的循行图,也是我们气机需要畅通的地方
气,堵在身体里出不去,慢慢就会气滞血瘀,出现:
胸闷
心悸
两乳胀痛
胸肋两侧胀疼
小腹胀痛
口苦咽干
月经不调等
这种气郁的结节一般都很小,堵得比较轻,有时候手摸皮肤能感觉有肿块,能移动,也比较安全,调整下饮食,放松情绪,茶饮,刮痧、推腹安排上,疏肝气加上祛湿,结节很快就没了。
但还有一些结节就不行了,气堵得比较厉害,又没有注意去调理。慢慢的气血都堵了,痰湿、湿热也来凑热闹,血也被拦住,大家堵在一起,堵得越来越厉害,越来越大,变成了大肿瘤,甚至恶化成癌症。
①
甲状腺四穴
臂臑,手五里,肘髎,曲池
甲状腺结节发生的部位,在颈侧。从经络循行上看,刚好是大肠经循行的位置。
所以不管这结节是情绪问题导致的 气滞、血瘀、痰凝 ,还是饮食不当带来的 毒素淤积, 只要是在颈侧形成了“有形”的东西(结节),都可以从大肠经上着手,让这里的淤积,沿着大肠经这条排毒通道泄出去。
甲状腺四穴( 臂臑,手五里,肘髎,曲池 ),就相当于是大肠经上, 最容易形成气血淤堵 的地方。
方法: 从上往下刮,每周一次。
注意: 上要刮到肩头的肩髃穴,下要刮到曲池穴以下。因为曲池是个容易淤堵的地方,要助它一把力,往下刮一刮。
PS: 如果在这些穴位上感到酸胀、有疙疙瘩瘩、结节、砂粒、条索状物,要多刮,让痧出透(也就是刮到不再出新痧为止) 。
有甲状腺结节的朋友,每周刮一次,大变小,小变无。
心主血,心经、心包经围绕着乳房循行,刮这两条线能使淤积的局部气血流通,这两条线通了,乳腺也就通了。
①
乳腺三穴
极泉、少海、神门
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腋窝肘窝髀窝(腹股沟)腘窝是人体经络最容易堵塞的地方,也是寒邪之气最容易积聚的地方。肝经源于腋下,所以肝有邪存于两腋,所以疏通肝经的邪气【极泉】不可少。
方法: 抹上精油,刮痧板从腋窝的极泉穴开始,到少海(手肘下缘),最后经过神门(手腕下缘),每周一次。
注意: 少海到神门两点一线,前手臂这片区也要刮到,刮的时候要刮到神门这个穴位上。(这片区不好出痧,感受到发热,有痧气即可)
②
乳腺两穴
肺经的中府和云门
心包经--大陵,内关,曲泽,天泉。
肺经--中府,云门。
平时总感觉有一股气憋闷着,这气就在【云门】,肺经的中府和云门,是手臂经络走向胸外上侧的必经之道,而且又是交接处,淤堵会比较严重。
方法: 从肩膀和手的关节位一个片区开始,沿着手肘弯中线一直刮,每周一次。
注意: 日常保健顺经络而刮,如果已经有结节的朋友,可以 逆经而行,泻心经,心包经的气 ,把淤堵的地方都刮通,结节自然得到改善。( 逆经刮法:从手掌往腋窝方向刮痧。 )
①
子宫三穴
任脉气海、关元、中极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因七情内伤、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而成。
气海穴是元气汇聚之处,关元穴(在脐中下四指处)关藏人身元气,中极穴(脐下4寸)气血至高点,
方法: 刮拭关元一直延伸到脐下4寸的中极穴。
注意: 有肌瘤的朋友会明显刮出疙疙瘩瘩的东西,1-2左右的肌瘤一般两个月就会消,肌瘤大的话一般四五个月左右,腹部痧退得快,可以四五天刮一次。
②
子宫三穴
膈俞、肾俞、八髎
肾俞穴在第2与第3腰椎棘突之间,旁开1寸5分。八髎穴是女性 健康 的“温度计”, 刮拭这个穴位区,就会有结节,有痧症。
方法:从膈俞顺着往下刮到八髎穴,刮至痧出透即可,每周一次。
注意: 感觉到很痛,刮拭时痛则不通,有病便有“痧”。经常刮拭,即可判断疾病,又可调理治疗。
③
子宫重要一穴
胆经上的“环跳穴”
环跳穴是足少阳胆经的经穴,穴近髋关节。故又称髋骨、环谷、髀厌、髀枢、枢中、枢合中。穴名之意的“环”为圆形、环曲;“跳”,跳跃;穴在臀部。
取穴: 侧卧屈股,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方法: 从上往下顺着刮20-30次左右,也可以点压按揉弹拨的方法。
注意: 手法适度,这个位置彻底刮透,会出很多黑痧。也会十分疼痛,只要忍住,就会一次比一次轻。曾有病例,照此刮拭,半个月后B超复查,子宫肌瘤明显缩小。小腹觉得暖和了,而且腰也不酸不痛了,脸上的斑也渐渐地全消了。
经络不通,百病生,刮痧手法疏通经络,使气血循环更加通畅,脏腑功能增强,辅助药物治疗“内外夹攻”,不仅能够治病,单纯操作还能提高抗病能力,日常保健必不可少。
甲状腺位于脖颈前方正中部位,形状酷似展翅的蝴蝶,紧贴在气管前方。它掌管着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身体代谢活动的调控员,被誉为“身体的发动机”。
但凡缺了或多了这种激素,人体的能量代谢、体温、心、脑、肌肉和其他器官就都不能正常工作。
数据显示,甲状腺异常检出率跟年龄呈正相关,年龄越大,异常的几率越高,女性更容易“中招”,异常检出率是男性的1.8倍,60岁以上的女性中,有近半数被检出异常。
扩展资料
1、甲状腺功能亢进肿大的甲状腺质地柔软,触诊时可有震颤,可能听到“嗡呜”样血管杂音,是血管增多、增粗、血流增速的结果。
2、单纯性甲状腺肿腺体肿大很突出,可为弥漫性,也可为结节性,不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体征。
3、甲状腺癌触诊时包块可有结节感,不规则、质硬。因发展较慢,体积有时不大,易与甲状腺腺瘤、颈前淋巴结肿大相混淆。
4、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呈弥漫性或结节性肿大,易与甲状腺癌相混淆。由于肿大的炎性腺体可将颈总动脉向后方推移,因而在腺体后缘可以摸到颈总动脉搏动,而甲状腺癌则往往将颈总动脉包绕在癌组织内,触诊时摸不到颈总动脉搏动,可借此作鉴别。
5、甲状旁腺腺瘤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之后,发生腺瘤时可使甲状腺突出,检查时也随吞咽移动,需结合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加以鉴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状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