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缺乏自理能力的原因
幼儿缺乏自理能力的原因多数是由于父母的从小的教育问题相关,孩子就是白纸一张完全靠父母和学校后天的教育,幼儿缺乏自理能力也是平时的生活习惯成养成的,现在分享幼儿缺乏自理能力的原因。
幼儿缺乏自理能力的原因1
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
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由于父母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劳动,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轻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怕孩子自己吃不饱或太慢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2、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
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
3、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
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那么怎样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能力呢
1、根据孩子生理发展特点,逐步提出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
2-3岁的孩子可训练自我服务的各项本领,如吃饭、洗手、刷牙、包括自己上厕所
2、为孩子生活自理创设必要的、合理的条件。
如:最好有自己的小床、小被子衣服要放置在低矮的橱里,便于孩子取放洗脸盆要小而轻便,洗脸巾要短且薄等。
4、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方法和技能。
培养孩子的基本技能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和床铺,独立进餐和洗盥,自己洗脸、洗脚和洗小手帕等。如:教孩子擦脸顺序是:用毛巾擦眼睛、脸部、鼻子万婴育儿跟踪、前额,然后擦耳朵、耳背,最后擦颈部等。
5、要持之以恒,反复训练。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巩固,从而养成自觉爱劳动的习惯。成人对孩子做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同时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
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在孩子幼儿时期,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
幼儿缺乏自理能力的原因2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家长的过度关心所致。事事为孩子包办,势必隔断了孩子同周围环境的接触,其结果是,孩子们应当具有的自我探索性活动都变成了父母精心照料下的被支配性活动。如果孩子缺乏独立性的尝试机会,他们变得事事处处依赖父母去获得每一项新的经验。父母的一系列替代活动,使孩子逐渐丧失了自我。有的父母每天都要详细地盘问班上发生的一切,从而给孩子种种“指导”,甚至在班内同哪个小朋友玩,不同哪个小朋友玩,都由父母决定。长此以往,孩子在生活、学习中,处处靠父母的保护进行选择,靠父母的力量去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久之,孩子会丧失独立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与能力。显而易见,这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
要培养小学生的生活生理能力,父母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要善于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在家庭生活中,应当注意教育孩子自学地、主动地、独立地调节自己的行为,而不是事事依靠父母的督促、管理。应当教育孩子明确自己活动的目的和任务,逐步培养孩子学会自学地计划和检查自己的学习和活动,父母切不可包办代替。由于小学阶段的儿童自我调节、控制行为的能力还很差,所以,单单用讲道理的方式教育孩子有独立性还不够,必须把抽象的道理和具体的生动、事实结合起来,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 多让孩子参加劳动特别是服务性劳动
应当放手让孩子参加自我服务劳动,让其学会照料自己的生活,诸如穿衣、系鞋带、梳头、洗脸、吃饭、整理书包、收拾房间等,父母尽量不要替孩子代做。如果父母在生活方面过分照管,不仅不利于孩子独立性、自主性的发展,而且还容易使其养成一些诸如懒惰、依从等不良品质。父母还应当让孩子经常参加一些家务劳动,如帮父母洗菜、购买物品、打扫卫生等,这是培养孩子生活处理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除此之外,父母应当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的值日劳动和一些公益性劳动,父母决不可代替孩子完成这些活动。让孩子参加自我服务劳动,培养其从小就自己动手来满足一些个人需要,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生活处理能力,而且还有助于使其养成尊敬父母的良好习惯,寻培养孩子的集体感、责任心也大有帮助。下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那样:经常化的“自我服务劳动能使劳动变为人人都负担的平等的普遍义务”,能使孩子感受到,通过生我服务的劳动,能使生活变得更美好、更快乐、更可爱"。
第三, 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
在日常生活中,相当多垢小学生有办事磨磨蹭蹭的坏习惯,效率观念和时间观念很差。父母应教育孩子 有效利用时间,让其学会对时间的统筹安排,并学会利用好零碎时间和发挥时间的综合效应,教育孩子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意义,使其从小在心中就打下"时间性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的深刻烙樱还应注意让孩子养成今日事情今日完成、珍惜时间、节约时间、遵守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第四, 父母要做孩子的表率
由于小学生生我判断的能力还很有限,他们喜欢模仿他人的行为,而不会考虑某种行为是否正确、适当。所以,父母要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中收拾整洁条理,办事独立自主、干净利索,这样,就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可供他们学习的范例,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会逐渐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
当然,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过急,要循序渐进,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步提出较高的、孩子力所能及的要求,不要让孩子做不能做的事。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和床铺,独立进餐和盥洗,自己洗脸、洗脚和洗小手帕等。孩子自理能力差,主要原因有: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嫌孩子自己吃饭太慢或弄脏衣服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2.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
3.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怎样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1.根据孩子生理发展特点,逐步提出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3岁的孩子可训练自我服务的各项本领,如吃饭、洗手、刷牙等;4岁孩子可学习折叠被子、整理床铺以及自己照料生活;5—6岁的孩子要求穿脱衣服迅速、整齐,洗脸洗手要洗得很干净等,还要逐步教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浇花等。
2.为孩子生活自理创设必要的、合理的条件。如:最好有自己的小床、小被子;衣服要放置在低矮的橱里,便于孩子取放;洗脸盆要小而轻便,洗脸巾要短且薄等。
3.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方法和技能。如:教孩子擦脸顺序是:用毛巾擦眼睛、脸部、鼻子、前额,然后擦耳朵、耳背,最后擦颈部等。
4.要持之以恒,反复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巩固,从而养成自觉爱劳动的习惯。成人对孩子做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同时父母要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
幼儿晚期大小便如何训练?
2岁以后,多数宝宝已可以不再使用尿布,大小便之前也知道及时叫大人帮忙。父母可以省心多了。2岁半以后就可以训练宝宝大小便,自己去厕所找便盆,褪下裤子坐到便盆上。
这个年龄的宝宝一般都开始穿满裆裤,但为了方便宝宝大小便,应该给宝宝穿松紧适宜、容易穿脱的裤子,并且把便盆放在固定的位置。因为宝宝此时比较贪玩,常常憋到非尿不可或非拉不可的时候才想起来去厕所找便盆,如果裤子不好脱,弄不好宝宝就会憋不住,弄脏衣裤。另外宝宝都是先会脱裤子,要想让他自己把裤子褪好,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还需要大人帮忙。
这个阶段有些原来不尿床的宝宝,由于睡前喝水过多或白天玩得过于兴奋,可能偶尔会尿床。也有些原来总是尿床的宝宝,现在突然可以不尿床了。宝宝的变化往往就是阶段性的,一夜之间就变了许多,这些都是正常的。所以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宝宝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日积月累的。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原因:
一、对孩子过于溺爱
这种情况多出现于独生子女家庭,因为只有一个宝宝,所以全家将所有的爱都倾注在这个宝宝身上,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
渐渐的就养成了孩子过于依赖大人的坏习惯,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不能妥善照顾好自己的日常饮食起居。
二、家长没有教孩子生活技能
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导致很多人疏于对孩子的管教,认为孩子还小,而没有交给他必要的生活技能,这样等孩子长大之后,也容易出现自理能力差的问题。
三、家长缺乏耐心
有一部分家长属于急性子,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缺乏耐心,经常批评小孩子,这往往会导致孩子在学习生活技能的过程中出现反感的情绪,进而导致其缺乏自理能力。为了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长一定要耐心的教导孩子,教给其各类必备的生活技能。
四、父母陪伴的时间太短
部分不称职的父母,忙于工作,很难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左右,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出现性格孤僻的问题,各项生活技能也很难掌握,最终就会成为我们口中所说的自理能力差。
五、缺乏足够的鼓励
有些家长在孩子锻炼必备技能的时候没有给予足够的鼓励,就算孩子经过一次次尝试,并且已经完成得比之前有了很大进步的情况下,父母也只是给了孩子一个淡淡的笑容。但鼓励确实是孩子继续努力的动力之一,如果没有爸爸妈妈的鼓励,孩子就会失去对学习生活技能的新鲜感和热情。
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小技巧:
第一、让孩子从点滴小事做起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只要从点滴小事做起,假以时日一定是可以见到效果的。比如说让孩子帮助爸爸妈妈打扫卫生等等。这些都是很容易就能学会的小事,只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现在的孩子其实都很聪明,只要领会要点,总归是能够完成得非常出色的。
第二、建立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识
有些家长会在有意无意间忽略帮助孩子建立自理能力意识的这个步骤,或许是出于怕孩子受苦的心态,才会刻意地将它忽略了。还有一些家长会觉得与其辛辛苦苦教会孩子,还不如由自己来完成,这样既省时又省力。久而久之,孩子就会错误地认为爸爸妈妈有能力做好一切繁琐的事情,如果有一天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的话,孩子可能就会开始埋怨父母。所以树立孩子的自理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拆解训练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有时候孩子之所以会失去学习生活技能的热情,也有可能是因为爸爸妈妈下达的指令过于冗长,或者是因为这个任务本身是有一定的难度系数的。所以家长可以尝试将这些任务拆分成一个个的小步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