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喜欢通过颜色来辨别食物的好坏,确实,很多食物通过颜色就能看出来它是好的还是坏的,但是这不代表所有的食物都是可以用颜色来辨别的,接下来为大家介绍的这几种食物,都是不可以用颜色来辨别的。
太红的熟食。
一块新鲜的肉热水煮开后下锅,不加过多的调料,成品表皮一般颜色比较深,呈灰色。很多外表看起来比较红润的一些熟食,很有可能添加诺亚硝酸盐。适量的亚硝酸盐是被允许添加到预包装食品如火腿中的,主要起防腐增色的作用,但它并没有允许添加到熟食类肉制品中,使用了亚硝酸盐的熟食类肉制品从里到外都呈红色,口味也很类似火腿肠,挑选时要多注意。
太白的口蘑、莲藕。
对于新鲜的口蘑在运输途中可能会出现磕碰,但是一般都不会变成纯白色,正常的颜色是米白色,有碰伤处则呈浅褐色。颜色太白太亮的口蘑可能浸过荧光增白剂,购买时最好选带有一点土,菌体不光滑有一点鳞片,根有点褐变的。与之类似的还有莲藕,莲藕也易变色影响“卖相”,有些商贩会用稀亚硫酸溶液进行漂白,很多顾客只注重莲藕的外观是否光洁,因此“上当”。
太绿的海带。
刚捞出来的海带,晾干以后颜色会偏黄褐色。颜色太绿的海带可能用硫酸铜(或碱性品绿)溶液泡过。相对来说干海带可能更安全一些,购买时尽量挑干一点的、表面有白色粉末结晶物,别选颜色太绿的海带。
两面黑的木耳。
黑褐色是黑木耳正面的颜色,背面灰白色地耳则是正面为黄褐色,若购买时发现木耳两面都呈黑褐色,可能是硫酸镁浸泡过的。黑木耳的味道很自然,有股清香味,而掺假木耳有墨汁的臭味。此外,真木耳嚼起来清香可口,而经过硫酸镁浸泡过的木耳又苦又涩,难以下咽。
过白的开心果、凤爪。
还有一些零食比如开心果和凤爪,也会遭遇这样的“漂白门”,分别可能是用了双氧水或者是碱水浸泡漂白。建议在买之前看一看颜色是不是白的不太正常,闻一闻有没有刺激性的气味,长期食用漂白的食品,里面残留的漂白性成分会对肠胃产生刺激性伤害。
以上这些食物,用颜色是无法辨别好坏的,购买这些食物必须要通过正规的渠道,要保证食物的安全新鲜,很多劣质的时候虽然颜色看起来很鲜艳,但食用以后对于健康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希望大家能够予以重视。
地耳,学名叫“普通念珠藻”,别名很多,有的地区称作地软、地木耳、地皮菜、野木耳、地见皮、地钱、岩衣,也有人称作天仙菜、绿菜等;《本草纲目》上叫“地踏菰”,《养小录》中称“地踏菜”,《野菜博录》谓“鼻涕肉”;还有个富于诗意的名字,叫“葛仙米”。据《本草纲目拾遗》解释:“晋葛洪隐居乏粮,采以为食,故名葛仙米”。但一般人都把葛仙米混同为地耳,实际上真正的葛仙米却与地耳同类而不同种。葛仙米生活在水田中,十分稀有珍贵,其价值千倍于地耳。每公斤国际市场售价1200~1500元人民币。除非洲有产而外,国内湖北鹤峰县有出产。地耳还有个怪名叫雷公屎,因其出现在雷雨之后,故名。还因为它是在河滩或山坡草地里生长出来的,故又称草耳。它生于地上,形似木耳,色似木耳,故谓之地耳。其肉质薄于木耳,做菜容易入味,口感松软脆嫩,是一种集美味、营养、功能与一体的充满山野风味的佳蔌。[1]地耳是念珠藻属的1种,藻体自由生长,最初为球形,其后扩展成片状,大可达10厘米,状如胶质皮膜,周边部分较牢固,褶叠或波状,颜色为暗橄榄色、茶褐色、极少为鲜蓝绿色,干后呈黑褐色或黑色。藻丝卷曲,仅在群体周缘的藻丝有明显的胶鞘,黄褐色,厚而有层理,并在横隔处收缢。细胞为短腰鼓形或近球形,4.5~6微米宽,长略大于宽,橄榄绿色。异形胞球形,7微米宽。孢子少见,比营养细胞大,卵球形,6.5微米宽,7~9微米长,胞壁平滑无色。
食用藻类。
吃起来脆脆的那个木耳是石耳。
石耳(Umbilicaria esculenta Miyoshi)别名石木耳、岩菇、脐衣、石壁花。因其形似耳,并生长在悬崖峭壁阴湿石缝中而得名,体扁平,呈不规则圆形,上面褐色,背面被黑色绒毛。
生长环境
石耳属于腐生性中温型真菌。菌丝在6~36℃之间均可生长,但以22~32℃最适宜;15~27℃都可分化出于实体,但以20~24℃最适宜。
菌丝在含水量60%~70%的栽培料及段木中均可生长,子实体形成时要求耳木含水量达7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90%~95%。菌丝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长,子实体生长期需250~1000lx的光照强度。
为好气性真菌,pH5~5.6最适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