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是正数。
正数是数学术语,比0大的数叫正数(positive number),0本身不算正数。正数与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正数前面常有一个符号“+”,通常可以省略不写,负数用负号(Minus Sign,即相当于减号)“-”和一个正数标记,如−2,代表的就是2的相反数。
在数轴线上,正数都在0的右侧,最早记载正数的是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在算筹中规定"正算赤,负算黑",就是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的表示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扩展资料:
一、正负数的由来
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相反意义的量。比如,在记账时有余有亏;在计算粮仓存米时,有时要记进粮食,有时要记出粮食。为了方便,人们就考虑了相反意义的数来表示。于是人们引入了正负数这个概念,把余钱进粮食记为正,把亏钱、出粮食记为负。可见正负数是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据史料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了正负数的概念,掌握了正负数的运算法则。人们计算的时候用一些小竹棍摆出各种数字来进行计算。比如,356摆成||| ,3056摆成等等。这些小竹棍叫做“算筹”,算筹也可以用骨头和象牙来制作。
中国三国时期的学者刘徽在建立负数的概念上有重大贡献。刘徽首先给出了正负数的定义,他说:“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意思是说,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要用正数和负数来区分它们。
二、正负数加减法则
1、“同名相除”,即同号两数相减时,括号前为被减数的符号,括号内为被减数的绝对值减去减数的绝对值。例如:
(+5)-(-3)=+(5+3)
(-5)-(-3)=-(5-3)
2、“异名相益”,即异号两数相减时,括号前为被减数的符号,括号内为被减数的绝对值加上减数的绝对值。例如:
(+5)-(-3)=+(5+3)
(-5)-(+3)=-(5+3)
3、“正无入负之,负无入正之”,即0减正为负,0减负得正。例如:
0-(+3)=-3
0-(-3)=+3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正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负数
0.5不是奇数也不是偶数。
奇数为一个数学名词,也称为单数,奇数是指在整数里不可以被2整除的数,它的个位为1、3、5、7、9,而且可以用2k+1表示奇数,其中k为整数。偶数为一个数学名词,也称为双数,偶数是指在整数里可以被2整除的数,也就是二的倍数,它的个位为0、2、4、6、8,而且可以用2k表示偶数,其中k为整数。由于0.5不是整数而是小数,所以0.5不是奇数也不是偶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