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性高潮来临时,有的人皮肤上会突然出现一层“鸡皮疙瘩”,随即很快消失。由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有的夫妻不一定注意。细心的人,会误认为着了凉,害了病。
为什么性高潮时皮肤上会出现“鸡皮疙瘩”呢?其实不必过分担心,这与“肌肉紧张”有关,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专家指出:性反应周期分为四期:兴奋期是指性欲启动,此期全身肌肉开始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持续期是指性交开始后双方性兴奋进入持续状态,并逐步走出高潮,此期全身肌肉紧张程度增加;高潮期是指情欲进入顶峰,在此时的一瞬间,肌肉高度紧张,呈痉挛或强直状态,并出现难以描述的快感;消退期是指性兴奋的迅速下降,生殖器充血消退,肌肉松弛,产生一种满足感和轻度的疲劳感。在性高潮时期产生的肌肉痉挛成强直变化,多见于不随意肌(如内脏、血管等处的肌肉),而随意肌(如骨骼肌)的表现不甚明显。
人体皮肤下面有一种小肌肉叫竖毛肌,当竖毛肌紧张不收缩时,不仅根根汗毛竖立,皮肤也立即出现一层“鸡皮疙瘩”。性高潮时,竖毛肌也参加了肌肉高度紧张,出现痉挛与强直,于是皮肤就会出现“鸡皮疙瘩”,与着凉毫无关系,不必担心。
有人说这种“鸡皮疙瘩”出现的程度,是性高潮发挥程度好坏的标志,是有一定道理的。凡是性生活进行得完美,情欲高潮来得充分,“鸡皮疙瘩”往往明显。如果性反应迟钝,即使有性高潮,程度上也会逊色,“鸡皮疙瘩”既不明显或根本不出现。
人在感到寒冷或者害怕时,皮肤的毛孔会很快紧缩,形成人们俗称的鸡皮疙瘩。有些动物也是如此,比如公鸡在打斗时会把脖子部位的羽毛竖起,既有示威的意味,也是由于紧张的缘故。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呢?日本皮肤学专家北岛康雄说,起鸡皮疙瘩是恒温动物为保存一定体温而特有的生理现象。当大脑感知到寒冷、紧张或恐怖时,紧张与兴奋时工作的交感神经产生作用,牵动体毛的立毛筋收缩,从而导致鸡皮疙瘩出现。
立毛筋位于体毛根部附近,它一收缩,平时横着的体毛就竖立起来,毛发根部周边隆起,形成像鸟类皮肤一样疙疙瘩瘩的形状。起鸡皮疙瘩后,除了肌肉收缩产生热量外,关闭毛孔还有御寒的效果。体毛长的动物竖起体毛后,体毛之间产生的空隙有利于保温。
这是每个人都有过的经验,当天气寒冷,身上的衣服不够暖和时,不但会感到很冷,全身哆嗦起来。而且皮肤上会起一层鸡皮疙瘩。这是因为人的皮肤除了保护我们内部器官、排泄汗液外,还可以调节和保持体温。当皮肤受到冷刺激时,皮肤下面的感觉细胞会立即通知大脑,使人感觉冷,同时也使汗毛下的竖毛肌收缩,使汗毛竖直起来。这时皮肤表面变得很紧密,形成一层保护墙,阻止体内热量的散失。竖毛肌收缩的时候,会拉动毛根,于是汗毛就直立起来。要把汗毛扳直,就会把皮肤带起一块,于是形成一个个小疙瘩,看上去像去了毛的鸡皮一样,所以起名叫鸡皮疙瘩。起鸡皮疙瘩是皮肤自卫作用的一种表现。它提醒人们“注意保暖,小心受凉”。这时,你就应该马上采取保暖措施,以免引起伤风感冒。
人们不光遇冷会起鸡皮疙瘩,有时听到刺耳的声音,看到恶心怕人的事物,毛发也会竖立起来,身上起一层鸡皮疙瘩。
起鸡疙瘩对满身长毛的动物来说,有明显的自我保护功能。这些动物遇冷软毛竖立起来,使软毛蓬松起来,这样更能保暖防寒。人的祖先古猿也是满身长毛的,人在进化过程中体毛已逐渐退化,但是起鸡皮疙瘩以御寒这一生理功能还是延续保留下来了。
这是由于枕头肌肉的收缩活动引起的。枕肌是与毛囊相关的平滑肌。它由一束细长的纺锤形肌纤维组成,束状肌纤维来自真皮的一层真皮层,另一端插入覆盖在毛囊中侧的结缔组织中,与皮革表面形成钝角,当纵向肌肉收缩时使头发收缩在纺锤体的直立侧,纺锤体肌肉细胞在开始和末端变成有弹性的硬蛋白纤维,然后将后者插入到肌肉细胞的间隙中并固定以形成腱连接。
当肌肉松弛时,由于周围真皮的弹性回位,毛发回到原处,围绕外毛根鞘的弹性硬蛋白纤维牢固地附着于表皮细胞,实际上它的弹性较小而张力较大。肌肉的终端插入强直的毛囊,但其表皮下的起端则不强直,所以在立毛肌收缩时,皮肤被扭转而产生鸡皮样外观。
大部分人最容易在感到寒冷时出现鸡皮疙瘩,但触发鸡皮疙瘩产生的情境也是因人而异的。立毛肌受肾上腺素和交感神经的支配,当个体情绪出现变化,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水平增高,立毛肌就会出现收缩和起鸡皮疙瘩的反应。
能引发个人恐惧、震惊和兴奋的情境,都会诱发鸡皮疙瘩的出现。有些人听到曼妙的音乐就会起鸡皮疙瘩,而有些人则不会,就是因为个体对情境的感知能力是不同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