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北方人,对“贴秋膘”的说法并不陌生。因为“贴秋膘”的说法,在北京、河北一代的民间比较流行。
据说在清朝的时候,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看看体重与立夏时相比,是胖了还是瘦了。如果体重减轻了,那么就叫做“苦夏”。变瘦了,所以就要补,由此就产生了贴秋膘的说法。
立秋是传统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就说明着夏天已经过去,秋天来了。
在夏天的时候,由于天气比较炎热,人们会食欲不振,那么经过一个漫长的夏天,很多人的体重就都下降了,所以要在立秋这天的时候滋补身体。因为秋天过后,就是寒冷的冬天,要让身体长膘来应对漫长的冬天,这就是贴秋膘的来源。
而在我的老家流行的“贴秋膘”,就是在立秋的这一天,去地里摘回鲜嫩南瓜,炖一锅南瓜或者熬一锅南瓜汤。小时候我也很不解,就问家人为什么在立秋的这一天要吃南瓜呢?家里人告诉我,在立秋这一天吃南瓜可以使身体健康,也预示着丰收。其实说到底也是人们一种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
我们对于立秋这天“贴秋膘”的风俗,现在还在一直延续着。虽然现在的人不愁吃不愁穿,但是把祖辈的风俗延续下来,也是一种对于风俗的敬重,同时也是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赞誉。
生活还是会继续,立秋每年都会到来,“贴秋膘”我们也不会忘记。
"立秋“贴秋膘的意思是:立秋时,民间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
一旦立秋,民间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此称之“秋膘”。在夏季因为缺觉、出汗、食欲不高等原因,使得身体消瘦,体质下降,因此立秋后要把身体亏欠的通过食疗补起来。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
"立秋“贴秋膘的讲究:
立秋润燥为主,慎贴秋膘。秋天,天气渐渐转凉,人们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肤等部位的干燥感,故应吃些有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
秋季宜食清润甘酸和寒凉的食物,寒凉能清热,甘味食物的性质滋腻,有缓急、和中、补益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敛、生津、止渴等作用。
同时,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应多吃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食品,例如百合、莲子、山药、藕、平菇、番茄等等。如此看来,立秋之后,我们在饮食方面应该特别注意定时定量、润燥强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