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行业惯例看重蜂胶颜色。蜂胶产品的国际贸易和国内购销实践中,观色分类定等级,优质优价,是多年以来的行业惯例。
3/8
蜂胶颜色与胶源植物有关。来源于杨树类胶源植物的,蜂胶颜色鲜亮,多为棕黄色、棕红色等,有光泽;来源于桉树类胶源植物的,蜂胶颜色发暗,多为灰褐色、青绿色等,光泽较差。
4/8
蜂胶颜色与积聚部位有关。在蜂巢内,蜜蜂积聚蜂胶的部位不同,其颜色也不同。蜜蜂有向蜂巢上方积聚蜂胶的生物学习性,蜂箱顶部的盖布、覆布、胯尼龙纱盖或竹木材料制作的,格栅式集胶器具等处,积聚的蜂胶,颜色鲜亮,多为棕黄色、棕红色,有光泽;积聚于铁纱盖或铁纱窗处的蜂胶,颜色发暗,多为黄褐色、褐色等,光泽较差;积聚于巢门处的蜂胶,由于缺少蜜蜂腺体分泌物(如多种活性酶和癸烯酸等)参与加工转化过程,从树脂类物质到蜂胶的加工转化过程不完全,颜色较差,多为灰褐色、青绿色、灰黑色等,无光泽。
5/8
蜂胶颜色与重金属污染有关。有些蜂农从挂胶覆布、盖布或巢脾框梁等处,用铁制启刮刀:刮取蜂胶,再顺手团成团块状后,原来棕黄色、棕红色的蜂胶,颜色逐渐加深变黑;在蜂胶加工中,凡接触到铁制设备、设施或受重金属污染的,颜色也会变黑。这是蜂胶成分与金属元素发生 {化学反应,引起氧化褐变所致。
6/8
蜂胶颜色与工艺技术有关。蜂胶提纯与浓缩过程中,某些企业工艺技术不完善、不成熟、不合理,引起提纯浓缩过程中发生氧化反应。蜂胶中的酚类物质和醛类物质,遇热氧化褐变,促进蜂胶中的氨基酸等含氨基 1化合物和糖类等含羰基化合物之间发生羰醛缩合作用,生成不稳定的亚胺基化合物,经过分解、缩合等复杂的反应过程,形成类黑色聚合物,导致蜂胶提取物转化变色,转化变黑。蜂胶产品加工的通用工艺准则是:“有效成分不破坏、不损失、不转化,不产生有害中间体”。违背了这一准则,产品变色;变黑,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逆转的。
7/8
蜂胶颜色与化学乳化剂有关。在蜂胶产品加工过程中,不当使用化学乳化剂(如聚乙二醇400等),或不当加热,引起氧化褐变反应,产生分解产物或类黑色聚合物,导致产品变色变黑。
8/8
蜂胶颜色与假蜂胶或掺假蜂胶有关。假蜂胶是用杨树芽提取物制成的,在用化学溶剂浸泡杨树芽浸出物加热浓缩过程中,氧化褐变,杨树芽提取物变色变黑。掺假蜂胶是在蜂胶中掺加杨树芽提取物和人工黄酮等,在加热掺加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变色变黑。假蜂胶和掺假蜂胶的颜色是黑色的,用假蜂胶和掺假蜂胶为原料生产的蜂胶产品的颜色也是黑色的。
外观不透明,呈固体状,表面光滑或粗糙,折断面呈砂粒状,切面与大理石外形相似。质量较好的蜂胶,眼观不应发现蜂体肢节、木屑、麻丝和其它夹杂物。
颜色
呈黄褐色、棕色或灰褐色,有时带青绿色彩,少数色泽深者与黑色相近似。
香味
有令人喜爱的芳香气味,燃烧时发出珍贵树酯的芳香气味。用舌头品尝味微苦。
粘性
有粘性,用手搓握能软化。当温度在36℃时,蜂胶质软,用小棒搅动有粘性和可塑性。当温度低于15℃时,蜂胶变硬、变脆、易粉碎。温度达60~70℃时,蜂胶即熔化并分离出蜂蜡。
密度
密度较大,一般为1.112~1.136公斤/升,通常密度在以1.127公斤/升左右为好。人为掺杂蜂蜡或石蜡者使蜂胶密度降低。
纯度
将蜂胶溶于95%乙醇中应呈透明的栗色溶液,纯蜂胶眼观仅能发现颗粒状不溶物,不应有其它杂质。蜂胶夹杂赘脾蜡块者在乙醇中可见不溶团块。
(2)理化指标
我国蜂胶收购部门通常按蜂胶乙醇浸出物含量分级:精确称取蜂胶粉末2.5克于研钵中,用25毫升乙醇分次研成糊状并转入磨砂盖广口瓶中,冷浸24小时,用已称重的滤纸过滤,再用少量乙醇将不溶物洗两次,不溶物连同滤纸于45℃干燥后称重,计算蜂胶乙醇浸出物百分含量。
蜂胶乙醇浸出物含量<50%为等外品,含量在70.0%~74.9%为一级,含量>74.9%为特级。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的芽苞、树皮或树干上采集来的树脂,并混入其上颚腺分泌物、蜂蜡和少量花粉加工而成的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胶状混合物。蜂胶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化合物,酸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酚、醛、酮、醚类化合物,烯、烃、萜类化合物以及脂肪酸、甾类化合物、多种氨基酸、酶、多糖和维生素等。此外,还含有碳、氢、氧、氮、钙、磷、氯、钾、钠、镁、硫、硅、铁、锰、钴、铜、钼、锌、氟、锡、砷、硒、钛、铬、镍、钡、锆、锑、镉、银、铅等元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