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硫酸镁还有以下药理作用
(1)硫酸镁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松弛骨骼肌,具有镇静、抗痉挛以及减低颅内压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惊厥、子痫、尿毒症、破伤风及高血压脑病等。多以10%硫酸镁10毫升深部肌肉注射或用5%葡萄糖稀释成2%~2.5%的溶液缓慢滴注。但应注意直接静脉注射或大剂量肌肉注射硫酸镁很危险,一般25%硫酸镁每次最多用15毫升即可。使用时应注意观察病人呼吸和血压情况,膝反射迟钝是镁离子足量的重要标志。
(2)口服硫酸镁在肠道吸收很少,口服硫酸镁有良好的导泻功能,因此硫酸镁又叫泻盐。口服硫酸镁水溶液到达肠腔后,具有一定渗透压,使肠内水分不被肠壁吸收。肠内保有大量水分,能机械地刺激肠的蠕动而排便。因此硫酸镁可用于治疗便秘、肠内异常发酵;与驱虫剂并用,可使肠虫易于排出。可每次将5~20克硫酸镁溶于100~400毫升温开水中,清晨一次口服。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注射给药,过量镁离子可直接扩张周围血管平滑肌,引起交感神经节传递障碍,从而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肌内注射一次1G克,10%溶液,每次10毫升;静脉滴注,一次1-2.5克,将25%溶液10毫升用5%葡萄糖稀释成1%浓度缓慢注射。
(4)硫酸镁能刺激十二指肠粘膜,反射性地引起总胆管括约肌松弛、胆囊收缩,从而促进胆囊排空,有利胆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石症,每次2~5克,每日3次,饭前或餐间口服。
(5)硫酸镁通过抑制细胞对钙的摄取而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有助于危重哮喘时症状的缓解。药物剂量:25~40mg/(kg·d)(最大2g/d),分1~2次,加入10%葡萄糖溶液20ml缓慢静脉滴注(20分钟以上),酌情使用1~3天。
(6)镁离子能直接抑制子宫平滑肌,可治疗早产。硫酸镁静脉注射与滴注,首次4克,用25%葡萄糖20毫升溶解5分钟内缓慢注射,以后用25%硫酸镁60毫升,加于5%葡萄糖1000毫升静脉滴注,每小时2克,直到宫缩停止后2小时。
(7)镁具有许多与钾相类似的生理功能。由于镁缺乏的临床表现与缺钾相似,故缺镁往往易被忽视。在缺钾时经过补钾而症状仍无改善时,应首先考虑到缺镁的可能,这样才可使低镁血症得到及时纠正。因此,长期输液的病人,在补钾的同时要注意补镁。每日输液中加1克的硫酸镁,可防止低镁血症的发生。
备注:资料参考药物学手册和好医生网站,并收集整理,对我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还请多多指教。
这个是文白异读的问题。大字古文的确为太,阳去声。现在很多方言里也读太,阳去声。
大太泰古字就是同一个字,以大和太为偏傍的字现在也读太。
你说康熙字典也是da,以下内容皆出自康熙字典,方括号里是我的注释。
《唐韵》《集韵》《韵会》徒盖切。[dài]
《正韵》度柰切,音汏。 [dài]
又《集韵》《韵会》《正韵》他盖切,音忲。音泰。[tài]
又《广韵》《集韵》《韵会》唐佐切,音䭾。[tuó]
又《集韵》《韵会》《正韵》吐卧切,音拕。[tuō]
又叶徒计切,音第。[di4]
《徐曰》本古文人字。一曰他达切,经史大太泰通。[这个达字是个阳入声t尾字,很多t尾的字会变成i尾,因为发音部位相同。]
由此可见没有一个注音是为da的。
话说普通话把白读音审掉又不是一次两次了。比如以下
汉字 文读 白读
薄 bó báo
剥 bō bāo
给 jǐ gěi
壳 qiào ké
露 lù lòu
色 sè shǎi
削 xuē xiāo
血 xuè xiě
------------------------------------------------
话说古代是没有拼音的。人们最早对语音的认识也就在认识到哪些字是同音字。后来有了反切,就用反切记录读音,这样就能分清同韵字和同声字。再往后,有人又从印度学来了梵文练音的方法,把这些声母韵母按发音部位和方式排列,於是我们现在就能按推测过去的发音。
字音是记录在韵书里的。韵书不止一本,康熙字典在注字音的时候就会引用这些反切。不过历代语音都会有变化,个别字的变化方式不一样很正常。如果不能确定一个字的读音,那最简单的办法是来一次“推音”,推出最合乎规律的音。
比如“徒盖切”,就是说“徒”的声母加“盖”的韵母。这麼看来似乎应该为tai4,不过反切切的是古代的音,古代的声韵和现在是不一样的。根据普通话演化规律,浊音母变成阳声调,平声浊音母变成阳声调会送气,仄声不送。
“徒”是阳声母,“盖”是去声,所以切出来的音应当是阳去调,不送气声母。所以大现在就读作dai4。
同理,阳平声的字是不可能有不送气声母的,如果有,必为古入声字。所以“达”就是入声字。
我只注了推音的结果,没写过程。不过你要知道,康熙字典的音是来自古书的,也就是两千年前的音。你看到的拼音,都是现代人推出来的。不过我很奇怪,是什麼样的高人能推出da4的音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