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开学了,很多家长还不知道孩子到底在幼儿园学些什么,甚至有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就是整天都在玩,老师就是帮着看孩子的吧!”还有一部分家长根深蒂固地认为,幼儿园应该像学校一样教拼音、算术等等。但事实上,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学的除了知识技能外,还有更多无形的东西,老师可以这样回复家长哦~
幼儿园到底教什么?
一、教孩子学习交往
其实,许多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社交经验,幼儿园又为孩子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氛围,教他们怎样保持友谊,教他们在没有教师和妈妈帮忙的情况下自己怎样独立解决小伙伴之间的冲突,教孩子学会怎样参与别人的活动,看到其他小朋友在玩,他可以上前招呼,“你在干什么呀?”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默默看别人玩,或者一个人自言自语。
这样的社交对于孩子长大之后融入集体大有帮助呢~
图片来源网络
二、教孩子尊敬老师
不要以为“尊师”是上了学的孩子才要学的内容,其实,要在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要先让孩子有这个意识。
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只要遇到老师都会习惯性问候“老师好”,老师反过来夸孩子懂事、懂礼貌,在老师这样的评价下,孩子自然更加喜欢幼儿园。
图片来源网络
三、教孩子学会生活
在家里,爸爸妈妈看到自己的宝贝略微吃力地干一件事,比如:扣纽扣、梳头发、拿玩具,总是会忍不住上去帮一把。
但是在幼儿园里,老师不可能像爸爸妈妈一样对这么多小朋友做这样的关照,他们会要求孩子们在规定的时间里穿好衣服,要求他们在多少时间内到教室外边排队。
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会了自己穿鞋,开果汁瓶盖,知道上了洗手间之后要洗手。
这些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给了孩子相当的自信,也给爸爸妈妈莫大的方便,你带他出去旅行或去朋友家做客,再也不需要时时刻刻关注着他、帮着他了。
图片来源网络
四、教孩子照顾自己
幼儿园生活,本身就是让孩子去学习一些家长没有时间或者说是没有耐心去教育孩子的、那些芝麻大点的鸡毛蒜皮的小事。
比如说早晨起来怎么穿衣服和袜子,比如说吃饭时怎么拿筷子,比如说完饭后又要怎么去刷牙,再比如说是大便之后怎么擦干净小屁股……
所以说,孩子在幼儿园学到的这些生活点滴就是要学会自己照顾好自己。
图片来源网络
五、教孩子保护自己
孩子在独立生活的能力中还要学会保护自己。比如吃饭喝水的时候要注意别烫着自己、比如跟小朋友玩耍的时候要注意自身安全,危险动作的游戏不要参与,感觉到危险的时候要学会喊老师相救。
还有在幼儿园之外找不到老师和爸爸妈妈的时候:不跟陌生人说话,不让陌生人把自己带走,不吃不喝陌生人给的东西。要记住家长的电话号码,要找可靠的人(比如警察叔叔)求救。
总之,要学会保护好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图片来源网络
六、教孩子学会自控
这一点,不同脾气性格的孩子,会有不同的表现。如有的孩子时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无理,也总能“自控”地不发生过火的事情。如果孩子能够学会控制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顺利很多。
图片来源网络
七、教孩子帮助别人
帮助别人其实跟关心别人的感觉差不多,有着同一种的解释: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可是,这一意义,孩子至少要等到长大以后估计才能真正的懂得。
但是,引导孩子在有能力帮助别人的时候,要学会伸出手去帮助自己能够帮助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孩子慢慢去体会,真诚地给予别人及时恰当的帮助, 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图片来源网络
开学了,让我们学会牵挂春节的欢乐,让我玩昏了头,一不小心,时间就从我的身边悄悄地溜走。转眼间又要开学了,许多大姐姐,大哥哥都因学业的关系,又要暂时告别小荷了。心中总有些许酸酸的滋味,总觉得还有好多想写的作文没写,总觉得还有好多想说的话没说,总觉得还远远没有和大家疯个够。然而,时间是冷酷的,它可不会同情你的情绪。那么,我们就这样悲悲切切地告别吗?哦,太可怕了,我不愿意。幸亏生活赠与了我面对离别的法宝,那就是牵挂。牵挂是许多人都拥有的心灵情结,是一种心理上的共振,是一种生命中的形式。牵挂的长短取决与感情的深浅,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人们耳熟能详的“孟姜女哭长城”的千古绝唱;“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的凄美与悲壮;还有“桃园三结义”的美丽传说,等等……故事的经典,人物的描述都达到了极致,无非就是要表达两个字:“牵挂”。牵挂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深深的惦记,是亲情、友情的纽带。它联结着一份情感,一缕相思,一种幸福。其实,当我们走进了红尘,便走进了牵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一种饱含亲情的牵挂;“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一种溢满乡情的牵挂。而“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又是牵挂的折磨;那“曾是寂寞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是牵挂的煎熬;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牵挂的寄托;那“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是牵挂的蕴含……牵挂是一杯香郁的琼浆,一声问好,一张贺卡,一封书信,一个电话,一句短信留言,都是真情的流露,都是牵挂的体现。牵挂别人和被别人牵挂是一种幸福。有了牵挂,人生才变得更加完美。牵挂是酒;把遥远的心牵进浓郁醇烈的酒窖里深深醇酿。牵挂是灯;在黄昏或深夜里,无论你走过荒山野岭还是幽曲陋巷,都会有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照着你前行的脚步。牵挂是筝;无论你飞得多高、多远,那愫愫情怀仍握在牵挂的她(他)手中。想你的时候,在每一个灿若繁星的夜空里,我眺望、找寻属于我和你的流星。夜空中流星若隐若现,那闪烁着最耀眼的群星之中一定有你、有我在相守相望。想你的时候,就用心作笔,用情作颜料,思念作画布,淡淡地写你、画你。朦胧之中便会写出最深刻的你,画出最浓的你。画中的真情永恒,情浓、意浓、你浓、我浓。在这春寒料梢的季节里,静静的剪一缕情丝放飞在瑟瑟的冷风里,默默的拽一丝牵挂抛向茫茫的夜空中;轻轻的打开心扉,回味一段往事,思念一张面孔,牵挂就会在这夜里,如此痛苦、如此美丽。开学了,同学们,让我们学会牵挂。并将这份心灵的圣洁之爱,永远珍藏在未来的岁月里。
熬过了异常艰难的寒假,度过了三伏酷热的暑假,终于,家长们普天同庆,迎来了胜利的曙光——-开学啦!
北京城无数中年老母亲们,在这近8个月的特殊而悠长的假期,无时无刻不是紧绷神经。
使出了几十年练就的十八般武艺,煎熬着一个个鸡飞狗跳的日子。
现在,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
然而,将小神兽们送回校园,您就省心了吗?
否也!
新的烦恼即将来临!
经过了近八个月的居家学习,孩子们能很快适应回校学习的生活吗?
他们能够离开手机吗?
他们能够按时起床按时就寝吗?
放养了那么长时间的“小猴子”,“重新归山”能够保持自律吗?
我们经常谈“自律”,那么“自律”究竟又是什么意思呢?
简而言之,自律就是“自己约束自己”。
孩子不自律的起因:两种教养模式造的果 。
①专制型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是:高要求、低反应。也就是:我对你要求很高,很少关心你的反应和需求。
对于专制型的家庭来说,孩子很容易对自己没有要求,一味顺从,或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②溺爱型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是:低要求,高反应。
也就是:我对你没什么要求,开心快乐就好,你有什么需求我都会尽可能满足你。
对于溺爱型的家庭来说,孩子也会对自己没有要求,想要什么就能得到,容易自我、脆弱,情商低、逆商更低。
这两种教养模式都会导致孩子对自己没有要求。
要么是不知道如何要求自己,要么是从来没想过还需要自我要求。
那么,对那些没有养成自律习惯的孩子们,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01、
改变教养模式,给孩子有边界的爱
所谓有边界的爱是什么呢?
正面管教,温和而坚定的去管教我们的孩子,并且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温和是指规范孩子时的态度,对待幼儿期的儿童,即使是去规范他们的行为,也要让孩子感受到被爱。
要知道,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去做正确的事,而非让他们受到伤害。
坚定是说要坚持原则,要前后一致,以身作则。具体操作可以简单地总结为以下四个步骤:
Step1 . 认可和理解孩子的情绪。(温和) 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先让孩子产生信任和共情,而不是一上来就指责孩子。
Step2 . 陈述不能这么做的理由。(坚定)不要认为孩子不懂,所以觉得没必要跟他说。
要像与成人沟通一样与孩子沟通。
Step3 . 给孩子几个选择。(温和)让对方做选择题,这是成人世界也适用的沟通技巧。
Step4 . 鼓励孩子做出正确的决定,同时承担自己选择的结果。(坚定)让孩子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责任感。
02 、
启发鼓励,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不要试着去控制、去指导。
你喜欢在你做事的时候别人在身旁以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指手画脚吗?
相信我,没有人喜欢这样,孩子也不例外。
试着让他们自己去主导自己需要完成的事,适当的给予指导和督促,而非一味的去控制,去威逼利诱。
对于孩子的需求,家长也要及时反应,即使特别忙,也要回应一声:我在忙XXX,等XX时候再说好吗?
而家长做出的这个反应,也最好是启发式的,不是孩子一寻求帮助就直接解决,而是启发孩子自己想办法,鼓励孩子自己解决。
也不是完全放手,是在这个过程中去适当引导,让孩子从中积累收获。
要挖掘孩子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刚好就是让孩子去拓展内在驱动力的一个契机。
03、
陪伴的力量:和孩子一起向前走
孩子需要同行者的陪伴,这其中最有力量的就是家长。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需要榜样的引领,也可以说是陪伴的力量。
无论多忙,请您抽出时间,跟孩子谈谈心。
注意是跟他交谈,不是教训他什么。
只有放平姿态,给孩子尊重,才能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认知自己是自律的第一步。
在交谈对话中,陪伴孩子成长。
在身体力行中,给孩子正确的引领,和孩子一起向前走!
真正的自由并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能不做什么。
愿新的学期,孩子们都能学会跨过他律的枷锁走向自律 , 拥抱真正的自由。
# 情感 写作小能手#
#心晴计划#
#中国心理学大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