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亚门
重要特征
? 脊柱(由许多脊椎骨连接而成)代替了脊索。脊椎保护脊髓,在前端发展为保护脑的头颅。
? 神经管分化为脊髓和复杂的脑:前端分化为脑和眼、耳、鼻等感觉器官,后端分化成脊髓。
? 出现了明显的头部 (有头类)。
? 水生种类用鳃呼吸;陆生种类在胚胎期有咽鳃裂,成体以肺呼吸。
? 具有收缩功能强大的心脏。 具有搏动能力的心脏;血液中开始出现红血球;血液循环加快,效能提高。
? 构造复杂的肾脏。脊椎动物的肾脏有三种类型:前肾、中肾、后肾。
圆口纲
? 极大多数种类出现了上下颌和成对的附肢。
主要特征:
? 无上、下颌,具吸附性不能启闭的口漏斗。
? 只有奇鳍而无偶鳍。
? 体表粘滑、无鳞。
? 刚刚出现雏形的脊椎骨,终生保留脊索。
? 头骨不完整,尚无顶部,无真正的齿(只有 表皮形成的角质齿)。
? 脑分化程度低,内耳最多只有2个半规管。
?
鱼纲
鱼类是适应水栖生活的低等有颌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超过其他各纲脊椎动物种数的总和。大小差异很大,小的体长只12mm,大的可达20m,体重超过5t。
主要特征:
? 有了能活动的上颌和下颌,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 脊柱代替了脊索。
? 身体仅分为头、躯干和尾3部分。头骨和躯椎间缺少颈部,故头部不能灵活的转动。
? 出现了成对的附肢,即一对胸鳍和一对腹鳍。
? 体多被鳞片,体形多呈梭形。
? 以鳃进行呼吸。
? 脑分为明显的5部分,始具一对鼻孔和3个半规管的内耳。
? 心脏只一心房一心室,血液循环为单循环。
分类概述:
现存鱼类分为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两大类群。
软骨鱼类全世界约800种。其重要特征为:体被盾鳞;鼻孔腹位;鳃间隔发达,鳃孔5-7对;歪型尾;无鳔。
硬骨鱼类约有3万种,其重要特征为:体被骨鳞或硬鳞(中华鲟);鼻孔位于吻的背面;具鳃盖骨;极大多数为正型尾;通常具鳔。
两栖纲
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于陆生的躯体结构,但受精和幼体发育仍在水中进行,并经过变态(metamorphosis)而上陆生活。这是两栖类区别于所有陆栖脊椎动物的根本特征。
由于两栖类的代谢水平低、保温与调温机制不完善,属于变温动物,因此大多数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区域;由于它们未能彻底摆脱“水”的束缚,只能局限在近水的潮湿地区分布或再次入水水栖。因此两栖类是脊椎动物中种类和数量最少、分布狭窄的一个类群。
主要特征:
? 成体用肺呼吸,皮肤为重要的辅助呼吸器官。
? 成体为不完全的双循环,心脏为二心房一心室
? 具有五指型附肢。
? 表皮出现角质化。
由于两栖类对陆生生活适应的不完善,繁殖和幼体发育仍需在淡水中进行。幼体形态似鱼,用鳃呼吸,有侧线,无四肢,用尾鳍游泳,经过变态后才能上陆生活。
分类概述
现存的两栖纲动物分为无足目(蚓螈目)、有尾目(蝾螈目)、无尾目(蛙形目)等3个目,约4200种。我国产两栖纲动物约280余种。
爬行纲
爬行纲是体被角质鳞或硬甲、在陆地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属于真正的陆栖脊椎动物。爬行纲曾在中生代盛极一时,种类和数量极其繁多。爬行类分布范围遍及全球(除南极外),大小差异大。个体最大的网蟒全长可达9.8米,而最小的斑点圆趾虎全长只有36毫米。
主要特征
? 体内受精,产大型羊膜卵,具有陆上繁殖能力。
羊膜卵为端黄卵,卵外包裹有输卵管分泌的蛋白、内外壳膜和卵壳。卵内贮有丰富的卵黄,卵壳为石灰质的硬壳和韧性的纤维质厚膜。
? 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尾和四肢五部分(蛇除外)。
? 皮肤角质化。结束了皮肤呼吸,可以防止水分散失。
? 完全用肺呼吸。
? 不完全的双循环,心脏机能增强:两心房、一心室,心室内出现室间隔。
? 有机结构和机能进一步完善。如:骨化程度很高,附肢骨与中轴骨联系更紧密。二枚颈椎:寰椎和枢椎。新脑皮出现等。但仍为变温动物。
分类概述
现存的爬行动物约有6550多种,我国约有380种。分为喙头蜥目 、蜥蜴目、蛇目、龟鳖目和鳄目。
喙头蜥目:爬行动物中最古老的类群之一,双凹型锥体,具有双颞窝,松果眼(顶眼)发达。
龟鳖目:现存爬行动物中最特化的种类。硬壳由背甲和腹甲组成,外覆胶质板和软皮。
蜥蜴目:爬行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现存种类约有3750种,我国已知有150余种。体被角质鳞片。多数四肢发达,指、趾5枚,具爪。
蛇目 :体呈圆筒形,四肢消失,颈部不明显,肩带和胸骨退化,无活动性眼睑、瞬膜和泪腺,鼓膜、耳咽管消失。
鳄目:体被大型坚甲。有发达的次生腭,具槽生齿,具双颞窝,趾间具蹼,雄性具有单个交配器。如扬子鳄。
鸟纲
鸟类是体表被覆羽毛、恒温、卵生和会飞翔的高等脊椎动物。鸟类的新陈代谢旺盛,比两栖类和爬行类更能适应环境,其种类遍布全球,种类数达9千余种,在脊椎动物中仅次于鱼类。
鸟类起源于爬行动物,具有类似于爬行动物的特征:
? 具有单个枕髁。
? 产大型羊膜卵。
? 尿液中具有尿酸。
? 羽毛与爬行动物的鳞片同源。
主要特征:
① 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37.0~44.6℃)。
恒温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高而恒定的体温促进了体内各种酶的活动,使各种酶反应获得最大的化学协调,从而极大提高了新陈代谢水平。
较高的代谢水平和快速运动能力,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不仅增加了在夜间、寒冷地区生活能力,而且扩大了生活和分布范围。
鸟类具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机制,能够产生恒温所需要的能量,大大增加了其适应能力。
②心脏为4室,具有完全的双循环。
③前肢变为翼,具有飞翔能力,能主动迁徙。
④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以及各种复杂的行为。
⑤具有完善的繁殖方式和行为(营巢、孵卵、育稚),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分类概述
现已知鸟类9000余种,分为古鸟亚纲和今鸟亚纲。今鸟亚纲包括企鹅总目、平胸总目和突胸总目。古鸟亚纲为化石种类,如始祖鸟。
企鹅总目 Impennes
潜水鸟类。前肢翼状,羽毛鳞片状,均匀分布,趾间具蹼,后肢和尾短,直立行走,皮下脂肪发达。
平胸总目 Ratitae
走禽,为现存鸟类中体型最大者。胸骨无龙骨突起,前肢退化,羽毛均匀分布,羽枝无羽小钩,雄鸟具有交配器,分布于南半球。
凸胸总目 Carinatae
包括现存的绝大多数鸟类,约35目,8500余种,1200余种。翼发达,善于飞行。胸骨具有龙骨突起。正羽发达,体表具有裸区和羽区之分。
哺乳纲
哺乳动物是全身被毛,具有高度适应能力的脊椎动物。
其进步性特征为:
? 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
? 出现了口腔咀嚼和消化。
? 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约为25-37℃。
? 具有在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
? 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具有在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
[ 哺乳动物的躯体结构与四肢的着生适应于在陆上的快速运动,主要表现在前肢的肘关节向后转、后肢的膝关节向前转。]
分类概述
现存哺乳动物4200种,几乎全球分布。共分为3个亚纲,即原兽亚纲、后兽亚纲和真兽亚纲。
原兽亚纲 (Prototheria)
卵生,产具壳的多黄卵,具乳腺,而无乳头,有泄殖腔,雄性不具交配器官,大脑皮层不发达,无胼胝体,成体无齿,代以角质鞘。如鸭嘴兽、针鼹,仅分布于澳洲。
后兽亚纲 (Metatheria)
胎生,但不具真正的胎盘,胚胎借卵黄囊(而不是尿囊)与母体的子宫壁接触,雌兽腹部具有育儿袋,乳头位于育儿袋内,大脑皮层不发达,无胼胝体,异型齿。如大袋鼠等,主要分布于澳洲及中、南美洲草原地带。
真兽亚纲 (Eutheria)
胎生,具有真正的胎盘,胎儿发育完善后出生,不具泄殖腔,肩带为单一的肩胛骨构成,乳腺充分发育,具乳头,大脑皮层发达。
【导读】:相信大多数准妈妈每次B超报告单都是一脸茫然,什么双顶径、股股长都是啥意思啊,统统看不懂,医生是怎样计算宝宝多大多重的呢?其实这都是有公式计算出来的,准妈妈快来学一下。
我老婆现在怀孕了,大概在6个月左右,昨天才到医院做了B超,回来以后她就给我报告单,并且问我孩子有多重,这我怎么会知道,请问怎样估算胎儿的体重?
一位苦恼的准爸爸
我怀孕7个月零9天,今天刚做检查,这是检查结果:双顶径是8.1厘米,股骨长是5.6厘米,孩子算小吗?我怀孕6个月零7天时双顶径是6.7厘米,头围是23.9厘米,腹围是20.4厘米,股骨长是4.8厘米。请问,这样可以算出胎儿的大概体重吗?
筱筱妈咪
怀孕后,准爸妈们都很在意腹中胎儿的生长情况,而且在分娩前准确估计胎儿体重,有利于采取正确的分娩方案,提高母婴的安全性。于是作为重要参考指标之一的体重,成为了很多准爸妈关心的焦点。胎儿的体重能测量吗?胎儿在腹中,我们摸不到、碰不着,想测量他的体重是比较困难的,到底医生是如何估计胎儿体重的呢?很多医生照照B超或摸摸肚子就能知道宝宝的重量,真是太神奇了!今天我们为您简单讲解一下医生常用的胎儿体重的估算方法。
方法1:触诊估测法
临牀通常应用腹部触诊来测量宫底高度和腹围来估计胎儿体重,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办法。
公式:胎儿体重(克)=宫高(厘米)×腹围(厘米) 200
宫高和腹围的测量方法为孕妇排空膀胱,平卧位,用软皮尺测量。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宫底中点的弧形距离为宫高,在脐水平处测量腹部周长为腹围。若胎儿先露部位已入盆,且位置比较低,公式采用 200若胎儿先露部位未入盆,公式则可酌情不加200。但是由于受到腹壁厚度、子宫张力、羊水量、胎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种方法估计胎儿体重不够精确,但是方便快捷,可以作为临牀筛选应用。
方法2:X 线摄片法
数十年前曾经应用X 线摄片测量胎儿的双顶径、腹径及脊柱长度,同时测量孕妇骨盆的径线,并根据这些数值估计胎儿经 *** 分娩的可能性。虽然这种方法可以较准确地估计胎儿体重,并判断分娩方式,但X 线照射对母儿有危害性,因此,常规用以估计胎儿体重是不合适的,现已基本废弃不用。
方法3:超声估测法
超声测量估计胎儿体重比临牀触诊估计客观、受影响因素少,并且应用超声技术估计胎儿体重, 操作方便,对母、儿均无损害。超声手段估测胎儿体重通常是准确可靠的。一般预测体重与出生体重之差 ≤250科,有较大误差的常常发生在较大或较小出生体重儿。
在介绍公式之前首先介绍一下产科超声经常用到的几个参数,了解了这几个参数,有助于孕妈妈下面的理解。
双顶径(BPD)
双顶径是指胎儿头两顶骨隆突间的距离。位置约为两侧太阳穴上方最宽处骨头之间的长度。随着孕周的增加双顶径逐渐增大,孕足月时平均值约为9.3厘米。在分娩的过程中胎儿的头部通过产道的最大径线就是双顶径。
腹围(AC)
腹围是指测量胎儿肝脏及胃部所在平面的腹周长度。胎儿腹围主要提示胎儿腹部的发育情况。胎儿腹围偏大,表示胎儿比较胖,胎儿腹围偏小,表示胎儿比较瘦小。
股骨长(FL)
是指胎儿大腿骨的长度。医生利用B超(或彩超)给孕妇作孕期检查时,常用它来观察监测胎儿发育的情况。
头围(HC)
头围是指绕胎头一周的最大长度。一般头围就是从胎儿“前额的鼻根部”到“后脑的枕骨隆突”绕一周的长度。
这几个参数分别随着怀孕周数而增加,因此综合之后可以得到一个个预测胎儿体重的公式。
公式1:胎儿体重(克) = BPD(厘米)×900—5000
双顶径法测量的准确性尚可,但BPD的测量准确性往往受到胎头位置和胎头入盆与否的影响。若胎头位置低,则不能测量到双顶径的标准平面从而影响胎儿体重的估计。
公式2:胎儿体重(克)=1.07×BDP(厘米)×BDP(厘米)×BDP(厘米) 0.3×AC(厘米)×AC(厘米)×FL(厘米)
多参数指标对胎儿体重的估计比单参数指标准确性提高,而其中腹围尤为重要。在妊娠晚期,胎儿体重的增加主要与脂肪的堆积及肝糖原的储存有关,体现在超声测量中,即腹围增加。因此,胎儿腹围与胎儿体重有关,腹围能较好地反映胎儿体重情况。国内外预测胎儿体重的公式很多,大多数评价胎儿体重的公式都是基于西方人的数据建立的,西方人的体型和东方人有差异,用这些公式评价东方人的胎儿体重,不免有一定的误差。此公式来源于日本东方人羣的数据,且公式简单易记,准确性相对较高,适用于孕晚期胎儿体重的估计。
其他公式还有很多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以上计算公式仅为估算,并不代表婴儿出生的实际体重。预测胎儿体重的目的在于要及早发现胎儿发育上存在的问题。一般来说,出生时的实际体重与预测体重会有正负10%~15%的误差。用这些方法了解宝宝的体重,最好等到怀孕的中后期,测出的指标相对准确,对宝宝的生长指标也能有个较好的衡量。
胎儿体重标准与否要跟相同周数的胎儿相比
胎儿的体重是不是标准,是以什么作为指标的呢?又是跟谁相比呢?孕妈妈肚子里宝宝的体重,是需要跟相同周数的胎儿相比较的。假设一位孕妇怀孕28周,如果想要知道她的宝宝体重是否标准,就要和同样怀孕28周的大样本量的孕妈妈们肚内胎儿体重的平均值相比较,看看跟这个平均值相差多少。怀孕的周数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平均值。胎儿的体重差异范围本来就非常大,其实只要误差在前后两周内的预估体重内,都是可接受的范围。
通过以上介绍,各位孕妈妈想必已经对胎儿体重估计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如果还是觉得这些公式繁琐难记的话,也可以上网用现成的胎儿体重计算器计算。胎儿体重只是众多胎儿发育指标其中之一,胎儿的发育情况需要医生综合判断。
最后,还想叮嘱一下,胎儿的体重和孕妈妈的营养状况息息相关。如果孕妈妈的膳食不合理,加之挑食、偏食、忌口等原因,则可造成营养素的摄人不足,使胎儿体重低于正常。因此,孕妈妈应注意增加营养,特别要注意食物的多样化,以保证胎儿先天发育良好,这是优生的重要环节。当然,孕妈妈营养也不能过量,否则体重增加过快,胎儿过长,也会增加孕期负担和分娩中的困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