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三岁的时候就能从你的性格分析出你的未来,如果小时候性子急以后做事不稳重,小时候慢悠悠的长大就是个慢性子,我能理解的就是这样,三岁看到老,三岁之前是性格培养期,三岁之后是性格成熟期,所以孩子在三岁时候的性格,决定了未来的发展。
我儿子三岁的时候特别懂事,就跟小大人一样,做事认真,专注力强,我把红豆绿豆混合在一起,让他帮忙分开,坐那一个多小时不动,最后成功的把混合在一起的豆子分开,我妈就说这孩子以后不操心,不用管他,他自己就能成才,在家遵守规矩,在外有礼貌,这样的孩子被誉为家长教育的好,其实孩子的性格养成除了家长也在孩子,孩子不行,再优秀的家长也教育不出好孩子。
我家邻居的孩子性子就比较急,父母比较忙,奶奶帮忙照顾,铅笔断了他就生气,气的把铅笔用手都掰断,在扔到墙上,笔断了不是他的错,是笔有问题,在楼下玩藏猫猫,每次输了都大哭大闹,吓的我们都不敢跟他玩了,我觉得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很难再改正性格了,怕输、怕负责,从小就如此,无论长大,还是老了也就这样了,用我妈的话说,这孩子长大了得受挫啊,要不这辈子都不长记性。
孩子小,他不懂道理,别闹了,孩子从小就观察家长的一言一行,别以为孩子不懂事就可以在他面前胡作非为,家长是孩子的镜子,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三岁之前是性格培养,道德养成的关键期,你种什么样的花,就结什么样的果,所以三岁看到老,咱们也要看好的一面,好好的培养孩子,在未来你才能老有所依,老有所靠,孩子教育不好,老了你也跟着操心,为了让他成为一个守规矩的人,我们做家长的就要以身作则,用自身言行来教育孩子。
三岁看老,俗语,意思是透过一个三岁儿童的行为举止便可以感受到这孩子将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更深刻的说,一个人现在的行为习惯影响着他的一生。
中国自古就有这样一句话:“3岁看大,7岁看老”,它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从3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
幼儿从出生后3岁左右是他(她)们初次养成各种习惯的时期,在之前他(她)们的脑子里面是空白的,这个时期是学习、模仿能力最强的时候(不是思考能力哈),并且一旦养成什么习惯后再很难改变,所以在这关键时期一定要培养孩子养成各种好的习惯,这样孩子将终身受益。
拓展资料以前农村里有一句话:三岁看到老,意思是一个小孩的性格三岁的时候,就能看出他以后到老的意思。例如:这个小孩不听话,做了坏事情或好事情,大人门有时候会说:三岁看到老,这小孩以后肯定坏或好的意思。
众所周知,古人的许多智慧,往往都包含在一些俗语之中。
当然,也有很多人,把这些俗语当成老生常谈,究其原因,其实就是读不懂这些俗语背后的真意而已。
也就是说,很多俗语,其实都被人们误读误解,甚至偏离了它原先的本义。
如古人常讲“三岁看老”,就是如此。
那么,三岁看老,到底什么意思呢?
其实“三岁看老”,并不是讲在三岁的时候,就可以看清一个人未来的成就或者命运,而是讲三岁以后的小孩,就可以开始培养其爱好与志向,因为这些爱好与志向,大都会影响到人的一生所能达到的成就,乃至于年老之后的最终归宿。
我们先举一个王阳明的例子,据说王阳明在11岁那年(尽管不是3岁,但11岁也是仍是属于培养的阶段),在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地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
这样的问题,无疑是一个探讨人生志向甚至人生的终极价值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竟然出自于一个仅有11岁的小孩口中,于是老师吃了一惊,然后习惯性地回答道:“读书的目的,当然当大官啊!”
但是王阳明并满意这样的答案,或者说,这不是他想要的答案,于是他正色地跟老师说道:“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也就是说,从11岁那年开始,又或者更早,王阳明已经非常清楚自己的追求就是“圣贤之道”,并为之努力,最终也成为圣贤式的人物。
由此可见,从小培养爱好以及志向的重要性。
因此,所谓“三岁看老”,讲的是一个人在三岁之后的爱好以及志向,事实上,可以影响甚至决定他往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如王阳明在很小的时候,就立志做圣贤,后来果然成为圣贤,就是最好的明证。
因此,“三岁看老”这句俗语,所强调的其实是培养爱好以及志向的重要性,而不是彰显迷信或者命运。
所谓“老”,并不是指年纪,而是讲一生当中最高的成就,即三岁之后所培养的志向,大都会影响一个人今生的成就。
正是有鉴于此,古人才非常重视少儿的教育,有条件的人,往往都会聘请老师在家里教自己的小孩或者家族的小孩,即培养小孩的认字能力、爱好以及志向。这也是学校最初的原型。
那么,为什么培养爱好与志向如此重要呢?
因为有爱好,才能有效的调动一个人的主动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而志向则是意志,也是方向,也唯有如此,人才会在有限的时间精力和复杂的现实之下,做到意志坚定、少走弯路,从而有所成就。
而这些实际上,才是“三岁看老”这一说法,所表达的真正意思。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 问过蓝天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佛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王阳明全集》《王阳明年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