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老朋友来拜访我,问我长期手脚冰凉,很容易感冒、头晕该怎么办。我详细了解了他的身体状况,发现他是属于寒湿体质,体内湿气太重,早上上班走快了点不小心吸入一口冷气,都会腹痛难耐。
怎么办呢?也简单,我让他每天早上出门前,嘴里含一片鲜生姜,等口水和姜汁慢慢混合之后再咽下。他照着做了之后果然好了很多,身体也感觉暖和了。
生姜具有 解表散寒、除湿化痰 的功效。嘴里含一片姜,能帮助人体抵御寒邪侵袭,驱散体内湿气,除了在冬季,夏天也应适当吃姜,或喝喝姜茶,能温暖肠胃,化解体内的寒湿之气。
寒气、湿气重,人体内阴阳平衡被打破,阴盛阳衰,冬天就很容易出现手脚冰凉,感冒咳嗽反反复复的症状。 还有的人会头晕头痛、胸闷,一整天无精打采的,提不起劲来,爬几步楼梯就气喘吁吁,这些都是寒湿阳虚的表现。
古人有句话叫“老怕伤寒少怕痨”,冬季天寒地冻,老年人阳气虚,风寒一袭就容易得“风寒外袭”之症,很多人挺不过来就去世了,而感冒久治不愈,也可能转变成肺炎或哮喘。
清朝名医吴鞠通在《温病条辨》提到“湿为阴邪,非温不化”,说明湿邪是要用温暖的阳气来驱散的。保持身体阴阳平衡,是 养生 之根本;注意保暖,防止寒湿伤身,则是 养生 的重点。
因此中老年朋友们在生活中运动中,千万要做好保暖,特别是这3个部位的保暖。
一、背部的保暖
背是督脉、膀胱经所在,感冒多因背部督脉、膀胱经受寒引起 。而督脉总辖一身之阳气,督脉经气旺盛,体内阳气也会随之提升。
俗话说,冬晒太阳,胜喝参汤。在冬季有太阳的日子里不妨晒晒背部,一来可以帮助人体补充阳气,二来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寒湿体质的人在冬季往往手脚冰凉,每天花10到20分钟晒晒背部,可以逐渐缓解体寒,令手脚变得温暖。
二、腿脚的保暖
腿脚受寒,容易引发风湿。如果体内寒湿较重,晚上临睡前可用川椒煮水泡脚。
川椒是性热纯阳之物,具有温脾胃、散阴寒、燥风湿的作用 ,用川椒煮水泡脚可以促进身体血液循环,有效去除体内风邪、湿邪和寒邪,促进体内阴阳和谐。
泡脚时水温以个人适度为宜,最佳水温在42℃左右, 水温过高会损伤皮肤组织,水温过低不仅无法起到 养生 功效,还会使寒气侵体,使体内寒气进一步加重。
泡脚时用手掌有节奏地摩擦整个脚底与脚背,可以起到促使经络通畅的作用,按摩涌泉穴,祛除寒湿,缓解疲劳。
三、腹部保暖
睡觉时要注意保护腹部温度,可以给肚子上多盖一张毯子,半夜起床倒水或上厕所,多披一件衣服,以防受寒。
日常生活中做好保暖,多运动,促进阳气升发,驱散体内湿寒,就能做到维持体内阴阳平衡。体内不湿不燥,不热不寒,人就会精力旺盛。体力充沛,免疫力提高。即使有病邪入侵,也能不受影响, 健康 不生病,生活愉快更长寿。
#清风计划##南方 健康 超能团#
人从冷的地方走到暖的地方会突然感觉更冷,这和人的体表感觉有关系。
人是通过体表的温度和周围环境的温度的温差来感知冷热。也就是说,身体皮肤的温度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差别越大,对冷或者热的感觉越强烈。
我们感觉到的都是相对温度。在一个冷的地方,皮肤表面的温度相对比较低,到了一个温暖的地方,周围环境的温度与体表的温度突然增大,我们感受到了这个一个较大的差别,所以会突然感觉更冷了。
不要睡那么久, 根据国外调查资料报道,大部分人平均睡眠时间在7—8小时之间,约7.5小时,但是并不等于说“睡眠一定是7.5小时或8小时”,每天需要睡多少时间在同龄人中个体差异很大,即使同一个人夜与夜之间也不一样。至今还没有一个研究资料能确切的表明,人究竟睡几个小时才最合适,凡能使你第二天达到精力旺盛的状态所需的时间就是你自己需要的睡眠。世界上有许多例子他们每天睡3—4小时就够了,如爱迪生、拿破仑、撒切尔夫人等,这些人被称为短睡者;也有每天睡9—11小时的人,如爱因斯坦等称为长睡者,人群中这两者比例不多,只占人群中的1%—3%。长睡者和短睡者虽然总睡眠时间相差很多,但他们的睡眠质量(深度睡眠和快眼动睡眠)和普通睡眠者是一样的。甚至短睡者的熟睡时间和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还多一些,睡眠质量更高一些。许多人由于工作,学习太忙,从16—18岁开始逐渐锻炼减少自己的睡眠时间,以使更多时间投入工作,他们每天睡眠6—6.5小时左右,反倒觉得一天生活变得愉快而且充实,与睡眠长的人相比,他们入睡速度快,夜间醒来次数少,不经常做梦。
国外有人观察分析两者的性格,发现睡眠少的人一般性格比较稳重、乐观、显得活跃,遇事很少优柔寡断、犹豫不定,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这些人中,有心理状态比较稳定的人、有些强迫性癖好的人、有自甘过于忙碌生活的人,这种人对待困难的处理方法是:“只要可能,就不去想那些麻烦事”,对生活和事业充满信心。睡眠时间长的人没有特别明显的倾向,兴趣不固定,大都表现对事认真、追求完美、善于思考,有些抑郁、胆小、经常会出现一些不满情绪,他们对睡眠价值的评价很高,认为睡眠对身体健康太重要,不能有半点怠慢,稍有睡眠不足,极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总之,睡眠时间的多少取决于个人需要,如果睡眠过短的人,自感精力不足时,应作适当调整,终究足够的睡眠是决定着你充分发挥创造力的基础。但过长的睡眠与现代社会节奏不大相称,再说也是浪费时间,可以慢慢改变。
人的一生中每昼夜总睡眠时间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在生命的早期表现得尤为明显,一岁以内的婴儿每天睡16—18小时,3个前之前每睡3—4小时清醒一次,喂奶、吃饱了再睡,呈多相型睡眠模式,大部分3个月以后的婴儿,夜间能睡一个长觉不需要喂食。一岁幼儿每天睡14小时左右,5岁儿童每天睡12小时左右,10岁儿童每天睡10小时左右,白天觉醒、夜间睡觉为单相型睡眠模式,到了青春期稳定于每天夜间7—8小时左右。
大多数老年人,夜间睡眠时间减少,平均约6.5小时左右,而且老年人的深度睡眠也减少,75岁以后深度睡眠几乎完全消失,剩下的是浅度睡眠和做梦睡眠,所以容易惊醒,醒的次数增多,而且起夜的次数也比年轻时多,因此老年人白天的精力和体力会感到没有年轻时那么好。有的老人白天呆坐在家里打盹的机会增多,午休的时间长了,会影响夜间的睡眠时间。如果喜欢外出活动的老人,他们夜间睡眠仍然很香,还能一觉睡到大天亮。
生物钟
生物体内的生理活动都有他们各自的节律性,有大于24小时节律的如月经周期;也有小于24小时节律的,如呼吸、心跳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24小时合拍的节律,称为昼夜节律,最典型的是睡眠一觉醒节律。但如果让人在离开地面很深的地洞里生活一个月,没有太阳光线,没有时间信息,完全与外界社会隔离,这叫“无时间环境”,发现,这些人将会每天晚上晚睡一个小时,第二天晚起床一个小时,说明睡眠一觉醒节律的周期不完全等于地球自转的24小时,而比24小时长,大部分人是25小时,有的人是27小时或30小时。人体为了使睡眠一觉醒周期保持与地球24小时自转周期时钟相一致,人脑内自己有个钟叫作“生物钟”(图1),通过外部的太阳光,每天早上起床的时间,会自动地调整零点,把这一小时的差距拨正,如图2:
以适应地球自转的24小时昼夜节律,保持每天晚上大约在同一是时间睡觉,第二天早上又大约同一时间起床。如果有的人睡眠-觉醒周期过长,如28小时或 30小时,那么他的生物钟调整零点就很困难,这种人难于遵照社会习惯生活,如果按自己的节律生活,则睡眠正常。那些完全不能感受光线的先天性盲人,生物钟得不到太阳光线的刺激,他们调整睡眠-觉醒周期为24小时节律也比较困难,虽说社会因素在帮助生物钟的调整中可以起到一定作用,毕竟盲人在睡眠紊乱中是一个特殊群体。夜生活过多的人,影响生物钟零点的调节,久之,睡眠规律破坏,容易诱发失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