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益红
1966年10月出生,江苏省建湖县人。1994年获原上海医科大学外科学博士学位。1998年晋升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副教授,2002年起担任普外科副主任,2003年晋升为主任医师。擅长普通外科各类疾病的诊断和规范化手术治疗工作,尤其是对胃癌、大肠癌等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专业译文20余万字,参与编写学术专著两部。获上海市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2项。2012年被评为中国名医百强榜百强名医。目前担任中山医院普外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胃肠外科学组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胃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创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消化外科》杂志特邀编委 。
秦新裕
英国伦敦大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他目前担任中山医院党委书记,2000年被学校确定为外科学科带头人。秦新裕医师1975年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毕业,1981年上海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上海欧美同学会理事兼医务分会副会长,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药物评审委员。 他还担任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和中国临床医学杂志副主编,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临床外科杂志、外科年鉴(Annual of Surgery)中文版等杂志编委。共发表论文220余篇。曾主编《外科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参编《实用外科学》、《现代外科学》、《胃肠外科学》、《胃肠动力学》等著作。 秦新裕医师曾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次、上海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次。1998年被列为上海市百名跨世纪医学科技人才。主要从事普外科、胃肠外科、胰岛移植、手术后胃肠动力紊乱的研究,擅长胃肠道肿瘤和各种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目前负责的在研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上海市科委重大课题2项、上海市百人计划课题1项等 。
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目前隶属于同济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部,设有口腔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附属东方医院。 作为同济大学重点扶持的学科,学院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2003年暑期,整体搬至位于四平路校区、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新医学院大楼。
学院在学部主任傅继梁和院长胡大一的带领下,组建了冠心病现代干预诊治中心、脑血管病诊治中心、微创医学中心等现代学科群,搭建了实验研究的公共平台,引进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全国医学类院校排名在40多名左右
同济大学医学院1个博士点,14个硕士点
综合实力属于一般,前途一般。
医学院拥有世界卫生组织命名的“WHO围产保健合作中心”;拥有两个上海市重点学科(胸外科重点学科和护理学科重点学科)、三个上海市重点专科(心力衰竭诊治重点专科、口腔种植修复重点专科和创伤骨科重点专科);
中医心脑血管和视觉复明(与外院共建)两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拥有上海市产前诊断中心和上海市早产儿医疗护理中心;拥有上海市结核(肺)重点实验室。
近年来,通过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营造科研氛围,学科建设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在《SCIENCE》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了重要学术论文,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等在内的一批科研成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中医科副主任医生蒉纲教授因于4月20日凌晨不幸逝世,享年51岁。据悉,蒉纲医生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史,4月19日晚间十点左右,蒉纲主任在开完医院的会议之后,继续召开科室的会议,传达医院会议的精神并交流科室管理情况,却在会议期间突发心血管疾病,抢救无效去世。
擅长治疗口腔(灼口综合症,口腔溃疡,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口腔肿瘤术后)、皮肤(慢性伤口,如糖尿病足,下肢溃疡,压疮,手术伤口延迟愈合,癌性溃疡,放射性溃,痤疮,黄褐斑,湿疹,荨麻疹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前列腺,乳腺,甲状腺,周围血管)等。“我们这里高龄老人因长年卧床而导致褥疮难以愈合的病例很多,疼痛对他们的刺激不亚于伤口不愈合的痛苦,他们几乎彻夜难眠。”
蒉纲主任介绍,“子女有孝心不愿让老人难受,但这些老人自己根本无法出门,我们就鼓励家属把照片拍好给我们看,当面再向家属仔细询问病情,然后给他们用药。”他还在《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药诊疗专家共识(2022年春季版)》的基础上,根据常见的中医体质,将人群分为身体健康的普通人群、老年人平素体弱者、平时容易感冒,体质较差者、儿童平素体弱者,结合上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为未感染者制定了药食同源的预防方子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这些疾病都有着相似的病因、病发过程及治疗方法。想要预防心血管疾病,首先要注意脂肪、热量、食盐的摄取,多吃蔬菜水果;其次,戒烟、戒酒;接着,注意血糖和血压;再次,要适度运动;最后,注意身体的保暖与气温的变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