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企业家。广东潮州人。幼时家境清贫,11岁时因日军入侵而随父流落香港。22岁时创办长江塑料厂,专营玩具和家庭用品。后创办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并成为香港华资地产界屈指可数的几大集团之一。他善于经营多元化集团,成为香港经济界的一条“猛龙”。改革开放以后,李嘉诚与内地的合作更为密切。1979年被委任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负责联系在中国的外国投资。随后,和记黄埔公司大力扩充中国贸易部,通过和记洋行建立与大陆的联系,分别在北京、广州和上海成立办事处,多方寻求双边贸易、长期投资以及各种可能参与的投资活动。李嘉诚热爱祖国,关心家乡建设。1978年以后,他不断捐款为家乡兴办福利事业,捐资近6亿港元创办汕头大学,并亲自选定校址。1990年初向亚运会捐款1000万港元。
1981年,李嘉诚捐2200万港元,在潮州市兴建两座大型综合医院,以改善家乡人民的医疗条件。这两座医院,各拥有逾万平方米面积,门诊部和住院部各科齐全,每天可接待3000例病患者,有病床500张。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华人首富李嘉诚戴佩良
在香港,李嘉诚是个神话。
有港人的地方,就有李嘉诚的名字;或者现在说,有华人足迹的地方,就会有李嘉诚的名字。
他名噪一时,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是这个星球上最富有的人之一,还因为,在香港他创下华资财团吞并外资财团的先例;他是华人入主英资财团的第一人。
当他下属的"长实"集团以6.93亿港元的资产,成功地控制了价值50亿港元的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浦有限公司的时候,香港舆论界对李嘉诚的成功,形容为"蛇吞大象"、"石破天惊"。不过,在李嘉诚看来,英国人不是大象,中国人也不是蛇。他说,"一生之中,我还没有强迫收购过一家公司。到今天为止,我所收购的公司,都是友好的,大家好商量的。"
1958年,当他在香港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塑胶花工厂,并被誉为"塑胶花大王"的时候,人们谈到了李嘉诚;1979年,当"长实"集团超过英资财团"置地",成为香港最大的地产集团时,人们谈到了李嘉诚;1984年,当老牌英资怡和财团宣布迁册百慕大,而他宣布"'长实'决不迁册""所属公司都在香港注册"时,人们谈到李嘉诚;当李嘉诚私人捐资十几亿港元兴建汕头大学时,人们依然在谈着李嘉诚;2001年,当美国《福布斯》杂志在最新全球富豪排名榜上,将他评为"亚洲首富"及"全球华人首富",时,人们谈论着李嘉诚;毫无疑问,在以后的岁月中,人们还会时常谈起这个名字。
这个简单而富有中国文化韵味的名字,是一个奇迹,如果说法国人是以"拿破仑"这个名字作为白手起家的典范的话,那么中国人也可以以"李嘉诚"三个字为自豪。然而,这并不能由此就说,二者是同一类人,或者可以比较。正如李嘉诚自己所说,"不敢说一定没有命运,但假如一件在天时地利物理等方面皆相背,那肯定不会成功的事,而我们贸然去做,至失败时便埋怨命运,这是不对的。历史人物拿破仑是不少人所钦佩的,但我觉得他有些说话亦很过分,例如他说在其字典里没有'难'字,结果他终于失败,并于半囚禁中在荒岛凄凉终老。"
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能与李嘉诚面对面恳谈无疑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他的一生因富有传奇色彩而显得如此吸引人。少小离乡,幼年丧父;从一无所有,赤手空拳,到30岁成为千万富翁,而今李嘉诚的商业帝国遍及全世界几十个国家。然而,想要通过文字准确地记载下他却决不是一件易事。这并不是因为他难以接近,或者说守口如瓶。恰恰相反,关于他的传记和文章很容易就搜寻的到,然而,对于那些关于他耳熟能详,至今尚在人们口头,或是通过书面流传的故事,人们有时会有所怀疑,李嘉诚,他真实的人性如何?
因为,这世上刻苦努力之人成千上万,多少白手起家者将李嘉诚奉为楷模,然而这位华人首富能有今日成就,绝非仅仅是因为勤奋,他靠什么?
李嘉诚援引《论语》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怎样看待名利、富贵,果真人如其言吗?
下属、朋友、学生……几乎所有接触过李嘉诚的人都对他赞誉有加,是真实,还是谎言?
财富与情感,本是每个人的困惑,七十二岁的李嘉诚对此又是怎样评说?
财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938年,李嘉诚刚刚读初中的时候,日军轰炸潮州,迄今李嘉诚还记得投掷的炸弹落在身边的样子,生于死只有一线之隔。事隔一年之后,李嘉诚随父亲李云经由汕头逃亡至香港,童年的印迹使得李嘉诚一生对医疗与教育有着不同寻常的关注与感情。
"因为他(父亲李云经)有肺病,我便去买些旧书。买些有关肺病治疗和如何照料肺病患者的书籍来看。那是我才十三岁,看过那些书后,给吓了一跳,所有病症我都有。我的童年岁月很艰苦,苦在没有人可以倾诉;难道你写信告诉妈妈?绝对不会。一生中有什么不如意事绝对不告诉妈妈;对爸爸,只有一件事至今可以让我安慰自己。爸爸过世前一天,他反过来,他没有什么话可说,只有问我,问我有什么事跟他说。若你细想一下,也觉得悲哀;但我很自信的跟他说,安慰他:'我们一家一定会过得好。'"
在香港,李嘉诚也许是走路步伐最快的人,直至今日,年过70的李嘉诚依然健步如飞,很多年轻人赶不上他,而他的手表,亦永远比别人调前了15分钟,李嘉诚能有今日成就,绝非偶然。在创业的时候,他每天打工14、5个小时,还要坚持晚上到夜校读书。1981年香港电台选风云人物采访李嘉诚时,曾问过他这样一个问题:"李先生,你今天的成功,与运气有多大关系?"
李嘉诚当时的回答是,"我不能否认时势造英雄……"
而今李嘉诚重新面对这个问题,他的答案是,"那时我说得谦虚,今日我再坦白一点说。我创业初期,几乎百分之百不靠运气,是靠工作、靠辛苦、靠工作能力而赚钱。投入工作十分重要,你要对你的事业有兴趣;今日你对你的事业有兴趣,工作上一定做得好。"
冥冥中命运似一双翻飞的手,有相当一些人认为自己生不逢时,李嘉诚是否相信命运?
"从小时绝不相信命运,年幼时可说生不逢时,抗日战乱,避难香港,父亲病故,15岁挑起家庭重担。小孩子的时候,我是非常非常喜欢念书的人。先父是染了肺病逝世的,先父进医院2、3天,我就知道我自己也有肺病,因为13岁小孩子懂得去买旧的医书来看。3008个日夜,一个医生都没有看过,早上痰有血,下午发热,所有症状,没有人可以讲,记起这个,真的是无处话凄凉,不尽辛酸。
那个时候肺病是必死之病,去照X光片,医生会吓起来,我的肺里面好多不同的洞,已经钙化了。到了那个时候怎么医呢?吐血吐了很多,你也没有钱,如果有什么伤风了,身体不好了,喝盐水。盐水不能治病。但是你如果喉咙痛啦,伤风发热啦,盐水会有用。
21岁的时候,我的肺病已经好了。我18岁已经做经理,19岁做总经理,负责办公室的工作和工厂的工作。虽然打工,我一天都做10多个小时,有的时候做到晚上,做得非常非常疲倦,公寓晚上11点就没有电梯了,我常常爬楼梯到10楼住所,有时候疲倦的不得了,就闭着眼睛爬。我说,我一定有一个办法,可以令到我自己爬楼梯的时候舒服一点,就一边爬,一边数楼梯,数够了楼梯级数,就睁开眼睛……"
李嘉诚每一天的生命,总是比别人提前开始,而休息,却永远要比别人晚。
"五十八年了,五十八年了,我工作了五十八年了。"
五十八年间,李嘉诚从一无所有,发展到今日拥有四间上市公司,市值三千亿,他面对的顺与逆,见证了香港自战后以来创出的经济奇迹,而他个人的发展历程,亦正是一部香港自战后以来的商业史。
而从三十岁那年起,李嘉诚就再没有仔细数过自己的财富。
"五七、五八年初次赚到很多钱,人生是否有钱便真的会快乐?那时候开始感到迷惘,觉得不一定。后来终于相通了,事业上应该多赚钱,有机会便用钱,这样一生赚钱才有意义。当我最初打工的时候,我有很大的压力。打工的时候,尤其是最初一、两年,要求知,又要交学费,自己俭到不得了,还要供弟妹读中小学以至大学,颇为辛苦。开始做生意的最初几年,只有极少的资金,的确要面对很多问题,很多艰辛。但慢慢地,你想通了,以这样的勤力,肯去求知,肯常常去想创新的意念,悭俭自己,对人慷慨。交朋友,有义气、又肯帮人。自己做得到的,尽力去做。如果从这条路走,迟早一定有某一程度的成就,应该生活无忧。当生意更上一层楼的时候,绝不贪心,更不会贪得无厌。"
时至今日,社会环境已与多年前李嘉诚奋斗时有很多不同,有人为了成功可以不择手段,李嘉诚却说,"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亦必不能长久,如俗语说'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对于像李嘉诚这样的成功者而言,勤奋无疑是基本而必要的,然而,世上刻苦努力的人成千上万,取得巨大成功的却终是少数,对于梦想成功的人,李嘉诚娓娓道来,"除勤奋外,要节俭(只对自己,不是对人吝啬);此外还要建立良好的信誉和诚恳的人际关系;具判断能力亦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凡事要充分了解及详细研究,掌握准确资料,自然能作出适当的判断。
求知是最重要的一环节,有些人到某一地步便满足,不再求知,停滞不前,今天我仍继续学习,尽量看最新兴科技、财经、政治等有关的报导,每天晚上还坚持看英文电视,温习英语。"
有人说,李嘉诚是世界上最俭朴的亿万富翁,他却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义:不止是商人,一个国家亦无信不立
李嘉诚从小就对自己的两个儿子李泽钜、李泽楷寄与很大的希望。
"'泽'这个字是我们家族的辈序,我替他们取名时,希望他们能做到钜大,足作楷模。"
在两个儿子读书时,李嘉诚经常带他们到公司看我们开会,让两个孩子安坐在一旁。"我的目的不是教他们做生意,而是要让他们知道,做生意并非那么简单;要花多少心血、开多少会议、靠多少人的帮助,才能完成一件事。富家子弟等于温室长大的植物,无论是大树或是什么植物,根部一定不壮。若再放纵他一点,将来他一生辛苦。遇到什么打击、面对逆境,他便无法应付。我虽然不是很本事,但可以说,我这颗小树是在风雨中,从砂石缝中长大的。你可以到山上试一试,要拔起从砂石缝中长出来的小植物是相当费劲。"
谈起父亲的教育,大儿子李泽钜感慨万分:"爸爸很懂得用钱,懂得用钱是指他知道生命中,那些事情对他重要。他觉得如果能在一生中,帮助那些较不幸的人,不论在医疗或教育也好,他觉得这样做可使他感觉得更富有……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别人估计不到我们的生活这么简单:但简单不是苦,简单是幸福。"
有一天,李嘉诚住处有一棵大树被台风吹倒横在门口,两个菲律宾工人在大风大雨下锯树,全身湿透。李嘉诚立即叫两个儿子赶快起床,换游泳裤,工人锯树,他们负责把树拖开。"最重要记得人家与自己同样是人,因环境不如我们,背井离乡到这里工作,今天大风大雨,亦估不到他们在锯树,叫他们穿游泳裤走去帮忙,他们年幼时亦很听话,真的走下去帮忙抬树。"
中国几千年的商业文化,宣扬的都是一个"奸"字,然而,对于这位30岁即凭自己努力成为豪富的人来说,商人最重要的素质却是信。
"令别人对你信任,不止是商人,一个国家亦是无信不立。"
其实,李嘉诚事业上的"信"与他对人的"诚"是分不开的,而诚信相合,即为"义"。这一点,他属下的员工感触颇深。
在李嘉诚的公司里,曾经有一个工作了10多年的中级会计,因为患了青光眼,而没有办法继续工作,此时公司规定限度的医疗费用都已用完了,人生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李嘉诚知道后,说了两句话,"第一我再支持你去看病;第二,不知道你太太的工作是否稳定,如果是她不稳定的话,可以来这里工作,我可以担保她一份稳定的工作。你太太有一个稳定的工作,你就不用担心收入和生活了。"
后来那位患病的会计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到新西兰去退休。事情本来应该过去了,然而难能可贵的是,多年来,每当李嘉诚在报章上看到有关于治疗青光眼方面的文章,就会叫下属把那些文章寄往新西兰,寄给那位患有青光眼的会计,看看他知道不知道这个消息,知不知道这些新的治疗方法。那个会计的全家都很感动,他的孩子们都很小,可能还不到10岁,但是孩子们自己用手画了一个祝福卡,送给李先生,一张薄薄的卡片,说的却是一个大写的"人"字。
如果说,从对子女的教育上,最能看出一个人的为人和心中的想法,李嘉诚说,"以往百分之九十九教两个儿子做人道理,现在有时会谈论生意,约三分之一谈生意,三分之二教他们做人道理。因为世情才是大学问,我年纪小的时候,已知道应认识那些人和长幼之序,如何教导'给予',教导'蚀底'才是大学问。世界每一个人都精明,要令人家心服和喜欢与你交往,那才是重要。我经常教导他们,一生之中,如这刻,有多十倍资金都不足以应付那么多的生意,而且很多是别人主动找自己。世界金融波动随时会发生,要时常提防,最重要教导他们要守信。对人守信用,朋友之间有义气。今日而言,也许很多人未必相信,但实在我觉得'义'字,是终身用得着的。"
"十几年前,当时两个孩子还年幼时,记得当时是夏天,我们来到这个湖,在这里划独木舟。一样的山色,一样的环境;一百年、一千年后,山色依旧,人可不同了。当你想起人生只是短短的旅程,便希望趁着有能力做事的时候,尽量在世上播下好的种籽,这是值得的。"
教育、医疗:超越生命极限
"中国有很多哲学,有的到今天还是有用,但是有的也是不可思议。因为我有的时候,一个人事这么多,自自然然烦恼也多。甚至办这个医疗教育,也有受气的地方,也感到不公道。有的时候,你也气馁。
在国内做医疗跟教育,金钱当然也是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时间、心血、担心、还有投入的感情。所以有的时候,有激动。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有些人根本不懂,就是因为有成见,有地位,令到你知识分子也敢怒不敢言,有的事真的是不对的呀。我是敢言的,但敢言之中,你有的时候发觉到,要他理解啊,难。因为你有感情,心里就有难受的地方。"
经年累月辛劳,李嘉诚坦言自己也会觉得累,但是能够他我维持热诚、思维清楚的原因,却是他对名利得失有个人的看法,不会刻意经营,李嘉诚说,"成功之后,利用多余的资金做我内心所想做的事,心安理得,方寸间自有天地。"
据说,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汕头大学医学院的院长来到香港,与李嘉诚约好在午饭时间商谈筹建汕头大学医学院眼科中心事宜。而在此之前,李嘉诚的儿子在生意上有一些事要与李嘉诚商谈,李嘉诚说,给你五分钟,五分钟之后我约了汕头大学的人谈公益。对于那些要用钱的公益项目,一谈两三个小时还嫌少,然而对那些赚钱的生意,却是只给儿子5分钟,这就是大富之后的李嘉诚。
而对于他的父老乡亲而言--
没有李嘉诚,就不会有汕头大学(李嘉诚私人捐资迄今已逾20亿港元)。
没有李嘉诚,就不会有汕头大学医学院及附属的两所医院和一个眼科中心。
没有李嘉诚,就不会有中国第一个较为正规的临终关怀机构"宁养院"
李嘉诚在汕头大学,曾经说过一句几乎让所有汕大人所传诵的名言,"我对教育和医疗的支持,将超越生命的极限。"
10年以前,当李嘉诚开始捐建汕头大学的时候,当时香港大学的校长,曾经警告过他,说医学院很贵的,好像一个大海洋一样,比一般的大学可能贵10倍。在买仪器,及各方面的投入都要多,而且医学院一定要有附属医院才有用。他劝李嘉诚捐建大学不一定要建医学院,可以建一些费用较低的大学,可是李嘉诚坚持要搞一个医学院,这当然不会是沽名钓誉。
多年以来,李嘉诚对医学院和附属医院的捐资巨大。李嘉诚本人的视力相当好,但是他对于医学院眼科中心的治疗,却倾注了更多的心血。他说人没有一个腿,没有一个手,还能看得到这个世界,可是没有眼睛的人,整个人生都是黑暗的。
中国人素来有句俗话叫做"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似乎天经而地义,在筹建汕头大学之时,更有人建议将其冥冥为李嘉诚大学。然而,当李嘉诚为汕大投入了无数的金钱、心血和感情的时候,汕头大学里却没有留下李嘉诚的名字,提及于此,李嘉诚的回答是,"这个名呢,真的是……如果你建起一个大学,太多的股东的名字,这边一个,那边一个。我自己好像是感到有不好的地方。有的人希望最好自己的名字更大一点,更醒目一点。但是,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人生观,我的人生观就是我做的都是自己认为对这个国家民族有利的,只要能这样做下去的话,那么没有我的名字是不要紧的。只要做好这个事业。我利都没有了,名都不写,那么我为教育、医疗做什么事的时候,假如有一个部门,或者有一个人,专门要刁难,什么原因我不知道,那么他心里要想一想,我这人来到国内,来到这个地方做事,为了什么?如果有难为我的地方,他午夜梦回的时候,也应该感到有惭愧的地方了。"
走进汕头大学,有两点会给所有来访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是在整个校园里,你几乎找不到李嘉诚的痕迹;另一个就是李嘉诚如果来到汕大,学生对他的爱戴程度,看了会让任何一个人感动。当学生们抢着和他握手的时候,能把他一只胳膊都握满了。
当一只只年轻的手掌,和那只并不苍老的胳膊握在一起的时候,那力量,就是希望。
李嘉诚一生历经风霜坎坷,面对坎坷、失败、误解、阻力,不可计数,身处其中又是如何调整自己、平衡心态的?
他的看法颇为豁达,"坎坷经历是有的,辛酸处亦罄竹难书,一直以来靠意志克服逆境;一般名利不会形成对内心的冲击,自有一套人生哲学对待;但树大招风,是每日面对之困扰,亦够烦恼,但明白不能避免,惟有学处之泰然的方法。"
工作了60年,李嘉诚是怎样处理好家庭和事业关系的?
"家庭、事业之间的冲突是有的,因时间不足,极难兼收并蓄,良好安排是重要艺术之一。"在谈及如何看待爱情、亲情、感情这一话题的时候,李嘉诚说,"互相爱恋、情投意合还不够,互相了解、互相体谅、和谐相处才是最重要。亲情是与生俱来,感情是要培养,但亦要讲缘份。"
在谈及人生此刻的心愿时,李嘉诚说,"此刻的心愿是'无烦恼',但要求似乎太高,亦太不实际。"
60年间,浮云只是一瞬。那一年,李嘉诚从潮州古道走进了香港,从香港西环的爹士校街的小塑胶厂走向新蒲岗,走向筲箕湾,走向北角,进而走向香港中环的心脏地带皇后大道中的华人行,最后又走向了世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