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是新月,看不到;之后一点点变成月牙状,初三、四月牙状的月相叫娥眉月;初七初八成半圆状叫上弦月。
月相的更替周期是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它是历法中历月和星期的来源。这个时间比月球公转的时间(恒星月)要长,因为当月球绕地球公转时,地球也在绕太阳公转。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
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被自己挡住的)。随着月球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亮面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两条:
1、月球不发光,不透明。
2、与月、地、日三者的相对位置有关。
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这时是农历初一。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月相变化
月亮一个月的变化规律分别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等。
月亮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进行有规律的运动,所以人们有时候看到月亮是圆月,有时候是弯钩月,那么月亮一个月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聊天吧。
详细内容01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着地球,人们看不见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这是农历初一。
02过了新月,月亮被照亮的部分逐渐转向地球,人们看到一钩弯月,称为"娥眉月",这时是农历初三、初四。
03初七、初八看到的是半个月亮(凸边向西),叫做"上弦月"。
04到了农历十五、十六、十七,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对着地球,人们能看到一轮圆月,称为"满月",也叫"望"。
05满月过后,月亮的亮面逐渐变小,到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又能看到半个月亮(凸边向东),叫做"下弦月"。下弦月半夜时分才能从东方升起。
06再过一个星期,月亮又回到"朔"。月相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变化着。如果用月相变化的周期计算,从新月到下一个新月,就是一个"朔望月",为29.53天左右。中国农历的一个月长度,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