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性传染病。本病的传染力很强,发病率和致
死率都很高。
〔病原与传染〕
猪瘟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各个组织器官和鼻液、服眦、唾液、粪之中,
并可随时向体外排出。病猪及屠宰的病猪胴体、下水是猪瘟的主要传染来源。
猪和野猪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一年四季都可以得猪瘟。在夏秋是猪瘟多发生的季节。
健康猪和病猪互相接触,
特别是病猪和健康猪吃、
住在一起,
最容易把好猪传染上猪瘟;凡
是病猪的肉和病猪用过的圈舍、
饲槽、
用具以及病猪排的粪尿所污染的饲料、
水及垫草等被
健康猪接触后都能遭到感染,人和家畜、家禽、昆虫、运输车辆等都可以传播猪瘟。
猪瘟病毒对干燥和腐败的抵抗力不强,而对日光和热的抵抗力较强。常用的消毒药有
5-10%
的漂白粉溶液,
2-4%
的氢氧化钠
(
火碱
)
溶液。这些药液都能有效的杀死猪瘟病毒。
〔症状〕
潜伏朗
4
—
2l
火,平均
7
天。
根据病猪的病程分力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型。
最急性型:
这种病型一般比较少见,
猪瘟疫情常在的地区,本型更为少见。
这种型病猪的特
点,主要是发病急,死亡快。病猪只表现体温升高到
41
℃以上,往往看不出来症状,突然
发生死亡。病程只在
l
一
2
天以内。
急性型:该型病猪虽为多见,也是猪瘟的主要病型。病猪体温升高达
4l
℃左右,最高可达
42
℃左右,持续发烧直至死亡。伴随着体温的上升,病猪表现行动缓慢,吃食量少,有时吃
几口就走了,或一点不吃。常常愿意喝清澈水或清水。有的病猪还有呕吐的现象发生。
病猪没有精神,打蔫,全身被毛粗乱没有光泽,打寒战,伯冷,常钻入草地里或挤在一
起趴着。驱敢病猪时,常发出低沉的呜叫,往往站起来定几步后又趴下。病猪站着时背腰拱
起,四肢无力,走路时摇摆不稳或两后肢呈交叉状。
病猪体温升高的同时,就拉干粪球,经过
5-6
天后开始拉稀,粪便呈淡绿褐色,稀糊状
或水样,常温有血液。这时病猪常发生结脂炎,从眼角流出象脓样的粘液,
重的上下限睑粘
在一起。
病猪的下腹部和四肢内侧、
耳壳皮肤上出现点状或斑状出血,
用手指按压时不退色,
公猪的阴筒周围也有许多出血点,急性型的病猪一般在发病后
l-2
周,最长的
3
周死亡,致
死率达
80%
左右。
慢性型,
本类型的病猪由两方面原因引起的,
一是由急性型病猪转变而来的,
一是由毒
力较弱的病毒而引起的。主要表现瘦弱、不长,咳嗽,贫血,走路时无力,吃食表现有时吃
有时不吃,
大便以拉稀为主,
有时拉干的,
出现拉干的和拉稀的交替.
一般病程超过一个月,
如不再感染其它传染病,大猪有的能自愈,而小猪会大量死亡。
〔病理变化〕
各型病猪总的都以败血症变化为主:
死猪的耳壳、全身皮肤有多处出血点、斑,内脏与各种组织
(
心脏、喉头、肋、胸膜
夏季常见猪病1.猪附红细胞体病
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猪均易感,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本病多发生在夏季,传播与吸血昆虫有关,特别是猪虱。另外,注射针头、手术器械、交配等也可传播。应激因素如饲管不良,气候恶劣或其它疾病,可使隐性感染猪发病。主要呈现出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母猪生产性能下降,仔猪体质变差,贫血,肠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加。育肥猪病初精神萎顿,体温升高到39.5℃~42℃,颤抖转圈或不愿站立,离群卧地,出现便秘或拉稀。病猪耳、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红紫,指压不褪色,成为“红皮猪”。治疗本病的药物虽有多种,但真正有效的药物却不多。可选用血虫净、咪唑苯脲、新胂凡纳明配合四环素、土霉素等治疗。
2.猪链球菌病
多发于春、夏两季,呈散发性传染。主要通过创伤或咬伤感染,被病猪污染的物器是传染媒介。主要发生于体重10~30kg仔猪,以败血症和脑膜炎型多见,中猪感染多见于化脓性淋巴结炎型。突然发病,少食或不食,精神不好,常在猪患感冒发烧后继发。急性病猪体温升高到41℃以上,减食或停食,结膜潮红,流鼻涕。部分病猪发生关节炎,跛行,爬行或不能站立;有的表现出共济失调、空口磨牙等神经症状;有的颈背等处皮肤广泛充血或有出血斑。8周龄内仔猪常于两天内死亡,慢性病猪常在头、胸、腹和股内侧皮肤等处出现圆形浅玫瑰色硬币大丘疹,后覆盖褐色痂皮。混合感染猪瘟时,患猪流浆液性鼻液,耳尖、腹下、四肢末端、股内侧有紫红色或蓝紫色出血点、出血斑。病公猪可见包皮内积尿,挤压流出白色、混浊、恶臭的液体。病猪先便秘后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后期呼吸困难,常于1~3d死亡。
近年来,该病病原体对多种抗生素已产生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增加了难度。但肌注强效阿莫西林15mg/kg体重,2.5%恩诺沙星注射液2.5mg/kg体重,每天1次,连用3d,病情会得到有效控制。混合感染猪瘟时,还要全群紧急接种猪瘟疫苗。
3.猪弓形体病
本病多见于3月龄仔猪,6月龄以上猪发病较少。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可通过胎盘、消化道、呼吸道及吸血昆虫传播。突然发病,常表现为流感症状,体温升高到40.5℃~42℃,稽留热,表现为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咳嗽,流鼻涕,四肢和全身肌肉疼痛,僵直,四肢内侧、腹部皮下大面积呈红紫色。体表淋巴结肿大,有的下痢或便秘,并带有粘液或血液,怀孕猪感染,可引起流产或死亡。以磺胺-6-甲氧嘧啶、磺胺嘧啶加甲氧苄胺嘧啶等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
4.湿疹
猪湿疹又称猪湿毒症,主要是由于长期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所造成的。以高温季节发病较多。急性者大多发病突然,病初至时猪的颌下,腹部和会阴两侧皮肤发红,出现如蚕豆大的结节,瘙痒不安,以后则随着病情的加重出现水泡、丘疹、破裂后常伴有黄色渗出液,结痂及鳞屑等。如急性患猪治疗不及时,常转慢性,猪的皮肤粗厚、瘙痒,猪常揩墙擦树止痒,导致全身被毛脱落。常出现局部感染、糜烂或化脓,久之猪体消瘦,虚弱而死。
高温季节不要在猪舍内积肥,而应该常清扫猪圈,保持舍内清洁干燥,防止圈内漏雨,并勤把垫草置于太阳下曝晒。墙壁湿度大的还可撒一些石灰除潮。对急性者可静脉注射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10~20ml,同时内服VA5000IU,VC片和复合VB片各0.5~2g必要时可注射肾上腺素0.5~1.5ml对于患部出现潮红、丘疹,可用鱼石脂1g,水杨酸1g,氧化锌软膏30g,混合后涂擦,每天一次;患部渗出液较多时,可涂擦3%~5%龙胆紫酒精溶液或撒上等份的硼酸和鞣酸混合粉剂。慢性湿毒症的治疗:红花9g、当归15g、党参14g、苍术9g、桃仁9g、生芪15g、茯苓9g、赤芍12g、丹参15g,煎水去除药渣后掺入少量精料给患猪喂服;外洗治疗时先用肥皂水洗净患部,再涂擦10%硫磺煤焦油软膏;如果患猪患部化脓感染,可先用0.1%高猛酸钾液或0.3%呋喃西林溶液清洗,再涂擦磺酊或撒上消炎粉。如患部结痂、鳞屑积聚,可先用3%双氧水冲洗干净,再涂上鱼石脂软膏。
5.热应激
猪属恒温动物,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体内热能散发较慢,不善于通过皮肤蒸发散热来调节体温,因此猪很不耐热。饲养实践证明,猪的最适温度随体重和年龄增加而下降,初生仔猪的适宜温度为27℃~29℃,断奶仔猪为21℃~24℃,生长育肥猪为15℃~25℃,产仔和哺乳母猪为16℃~18℃。
环境温度超过最适温度范围,猪的产热大于散热,如果过多的产热蓄积在体内不能散出,则易使体温居高不下,导致猪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引起热应激甚至热射病。
发生热应激反应的猪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甚至发生热性喘息。采食减少,喜欢饮水,活动量减少,伸张躯体,喜睡湿地或滚卧粪尿。躲避阳光直射或趋向阴凉地方,皮肤血管扩张,皮温升高。生长缓慢或停滞,日渐消瘦。公猪性欲减弱,射精量减少,精子活力降低,活精子占精子总数的比率下降。青年母猪初情期和性成熟延迟,母猪发情推迟,隐性发情甚至不发情。卵巢机能和性机能减退,受胎率显著下降。当气温达到32℃以上时母猪进行配种,大约20%的猪不孕或重复发情,流产率增加。高温使配种后8d内的胚胎存活数显著减少,其次在胚胎附植几天内(受胎后11~20d)对热特别敏感,20d后则有较强的抗热能力。母猪妊娠后期受热可发生严重的繁殖问题,夏季母猪窝产仔数和活仔数减少1~2头,母猪泌乳量降低,乳猪生长不良,成活率低,断奶仔猪体重小。
可能是慢性猪瘟一般地说来,临床上诊断慢性猪瘟的主要依据是;有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功废绝、高热稽留等急性猪瘟病史的经过,后又体温正常,消瘦、皮肤有出血点,有的末稍部位发绀,呼吸困难,有和先便秘,后腹泻,或二者交替进行,剖检变化可以见到脾梗死,回肠、结肠溃疡,形成扣状肿,脾有梗死灶,肾有出血压点,贫血。死亡率低,现在又一特点是:引起猪的繁殖障碍,妊娠母猪不表现任何症状,但不停地排毒,当用SPA—ELISA检测时抗体水平很低,对猪瘟苗免疫应答能力差,有的猪不发情,有的早产流产,有的分娩时生下死胎、木乃伊、弱仔比例大,但肉眼观察正常的仔猪用药物治疗无效,死亡率达90%。因此,当一个场同时出现上述症状时就应把猪瘟考虑在内。
对于慢性猪瘟没有任何治疗价值,故一般不进行治疗。一旦发现,立刻扑杀,同时对猪场的母猪进行普查,方法用中国兽药监察所的猪瘟单克隆抗体纯化酶链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查,以查出野地毒猪,然后立刻淘汰。同时进行猪只和免疫,母猪在配种前免疫,一年二次,公猪一年2
次,仔猪超免,或者25日龄首免,均60日龄二免。
参考资料:猪刚开始发高烧,后来身上起红点,到最后死亡,是什么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