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溶血性贫血的症状

婴儿溶血性贫血的症状,第1张

溶血贫血的症状 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与溶血的缓急、程度和场所有关。

急性溶血:起病急骤,可突发寒战、高热、面色苍白、腰酸背痛、气促,乏力、烦燥,亦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

慢性溶血:起病较缓慢,除乏力、苍白、气促、头晕等一般性贫血常见的症状、体征外,可有不同程度的黄疽,脾、肝肿大,胆结石为较多见的并发症,可发生阻塞性黄疽。

下肢踝部皮肤产生溃疡,不易愈合,常见于镰形细胞性贫血患者。

###急性溶血性贫血短期内在血管内大量溶血。

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严重的腰背及四肢酸痛,伴头痛、呕吐、寒战,随后高热、面色苍白和血红蛋白尿、黄疸。

严重者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

慢性溶血性贫血临床表现有贫血、黄疸、脾大。

长期高胆红素血症可并发胆石症和肝功能损害。

慢性重度溶血性贫血时,长骨部分的黄髓可以变成红髓。

儿童时期骨髓都是红髓,严重溶血时骨髓腔可以扩大,X摄片示骨皮质变薄,骨骼变形。

髓外造血可致肝、脾大。

###如果是急性溶血,那是很危险的。

可以危害到生命安全。

如果是慢性的,就会伴有黄胆,脾大等症状。

可以检查血象和胆红素。

###你好,急性溶血常起病急骤,如见于输不合型血。

短期大量溶血可有明显的寒战,随后高热,腰背及四肢酸痛,伴头痛、呕吐等。

患者面色苍白和明显黄疸。

###溶血性贫血的症状与溶血的缓急、程度等有关。

急性溶血:起病急骤、可突发寒战、高热、面色苍白、腰酸背痛、气促、乏力、烦躁、亦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

###溶血性贫血是一个良性疾病,系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

骨髓具有正常造血6-8倍的代偿能力,如果骨髓增加红细胞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贫血,这种状态称为;溶血;或代偿性溶血性疾病。

溶血性贫血常伴有黄疸,称为;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溶血过程的缓急和溶血的主要场所血管内或血管外。

溶血性贫血分为急性溶血与慢性溶血,其症状表现不同,请看以下具体介绍:一、急性溶血1、常起病急:如见于异型输血。

短期内大量溶血可有严重的腰背及四肢酸痛,伴头痛、呕吐、寒战、随后发热、面色苍白和黄疸,这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其分解产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所致。

2、大量的血管内溶血: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尿色如浓茶或酱油样,亦可有轻度黄疸,如为输血后溶血性反应引起者可引起少尿无尿,最终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这是由于溶血产物引起肾小管细胞坏死和管腔阻塞所致。

3、红细胞大量被破坏:由于红细胞大量被破坏,机体出现贫血和缺氧,严重者可出现神志淡漠或昏迷、休克和心功能不全等。

4、急性骨髓功能衰竭:急性溶血过程中尚可突然发生急性骨髓功能衰竭,表现为网织红细胞极度减少,贫血急剧加重,称再生障碍性危象,发生原理可能与感染,中毒有关,也可能由于抗体同时作用于成熟红细胞及幼红细胞所致。

5、大量血管内溶血:急性溶血性贫血时,可在短期内大量血管内溶血。

如异型输血时起病急骤,可有严重的腰背及四肢酸痛,伴头痛、呕吐、寒战,随后高热、面色苍白和血红蛋白尿、黄疽。

严重者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

二、慢性溶血1、起病较缓慢:除乏力、苍白、气促、头晕等一般性贫血常见的症状、体征外,可有不同程度的黄疸,脾、肝肿大多见,胆结石为较多见的并发症,可发生阻塞性黄疸。

下肢踝部皮肤产生溃疡,不易愈合,常见于镰形细胞性贫血患者。

2、血管外溶血:慢性溶血性贫血以血管外溶血多见,有贫血,黄疸,肝、脾大三大特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mama/1106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5-19
下一篇2022-05-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