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物有灵、万物有情”即把周围没有生命、没有意识的物体都看作是有生命、有感情的。
(2)、想象和现实易混淆。
(3)、属于直觉行动思维,他们只对自己身边的事物感兴趣。对自己没有亲身经历的事物不感兴趣。
(4)、注意时间短,即使对感兴趣的事物也不能保持长时间的、稳定的注意。
(5)、只能关注事物表面的,浅显的,感性的特征。
2、动作发展:
托班的孩子运动发展处于大肌肉发展阶段,喜欢重复的做搭高积木类的游戏,动作常显得笨拙可爱,而小肌肉(手指等)运动的能力则更弱。
3、语言发展:
两岁以后宝宝已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询问了,这时宝宝和成人的交注已是用语言伴随动作和表情来进行了。
4、情感发展:
(1)、做错了事会连忙认错“我是好孩子”,并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
(2)、喜欢和比自己年龄大的儿童玩。由于不会自主的解决问题,和小朋友玩耍时经常发生抢拿别人手中的东西,抓、咬、推小朋友的现象。
5、行为规范:
(1)、刚入园的孩子在生活习惯方面不愿意接受老师的帮助(表现在穿脱衣服、鞋子等方面);不知道正确的洗手方法,在洗手时还要玩水;有不少的孩子需要情绪依赖、物体依赖(如有孩子要含着奶嘴睡觉、有的要拿块毛巾睡觉等等);不会正确运用勺子,不会吃饭,也不愿意接受老师和阿姨的帮助;不会拿茶杯,还会水散地,口渴了也不知道叫老师;不会自己主动地跟老师说要大小便,经常尿在身上、床上。
(2)、在卫生习惯方面:有了鼻涕不会自己擦,随地乱扔纸屑,还会捡脏东西吃;喜欢奔跑、推人、抓人、咬人等,大动作稳定性差。
(3)、在文明习惯方面:不会说礼貌用语;不会和大家一起分享玩具,只知道独占玩具。
(4)、在行为习惯方面:玩玩具时,玩具扔满地,不知道收拾玩具;有部分幼儿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会把自己的书包、衣服、玩具放在指定的地方;不会搬椅子,只会拖椅子。
(5)、在交往习惯方面:大部分的幼儿不愿意和老师用语言交流,只能用动作表示。在和同伴的交往中明显带有自我中心的倾向,常常以自我需要作为唯一标准,他们会和同伴抢东西,得不到满足时甚至会抓、咬人,出现人生的第一反抗期。
6、行为问题:
(1)、情绪问题:当入园的孩子情绪发展的明显特征是易感性和易变性,情绪非常外露,还表现在易哭、易怒、有时自说自话、有时发呆等。
(2)、焦虑问题:孩子特胆小、不愿意与人交谈,怕见陌生人,还很孤独。这些都是在托班初期甚至整个托班年龄段呈现出来的状况,也可以说在托班年龄段正在形成行为习惯的最初阶段。由此,及时及早的做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工作尤为重要。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都知道,孩子兴趣的重要,但是,父母不要以为只要找出了孩子的某个兴趣,孩子就会一直维持,因为孩子的兴趣,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不稳定性
孩子的兴趣,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的。他今天还很感兴趣的东西,可能过不了多久,就不感兴趣了,因为他发现了更有趣的东西。这种现象很常见,也很正常。
二、广泛性
孩子的兴趣都非常广泛,例如,他不但喜欢篮球,还喜欢音乐和象棋,偶然还想学跳街舞。可以说,孩子的兴趣,可以是任何东西。这时候父母要注意,尽量不要让孩子在多种兴趣之间穿梭,因为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这样会令他应接不睱。
父母不要以为“狂轰滥炸”对培养孩子的兴趣有利,正好相反,这种做法只会破坏孩子的兴趣。
三、可塑性
平时,经常会听到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其实,父母不用担心,孩子的兴趣,是具有可塑性的,只要父母使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引导,孩子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塑造和改变。
那么,父母要怎样做,才能培养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呢?
三种方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父母只要想办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那么,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自觉克服困难,活跃思维,认真地学习了。
因此,父母可以在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上多下些功夫。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从注意以下几点做起:
一、父母不要太注重孩子的成绩
很多父母,平时都很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孩子的学习过程并不是那么在意。发现孩子的考试成绩下降后,他们会马上紧张地对孩子进行管教。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很容易会令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的。
因此,父母平时不要太过在意孩子的成绩,因为这样,不但没办法激发孩子的动力,反而会对孩子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例如产生郁闷、自卑等情绪。
父母的正确做法,是想办法保留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重视对孩子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不要用考试成绩去判断孩子的优劣。
二、设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观察孩子,根据孩子已经有的兴趣,来采取有效的措施,让他对学习产生兴趣。比如,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进行观察,并且告诉孩子一些相关的知识,让孩子产生兴趣,然后鼓励孩子深入去研究。这样,可以令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的。
例如,卡卡小时候,对风、雨、雷等自然现象非常感兴趣,所以,我有时候会讲一些与这些相关的神话故事给他听;也会把这些自然现象的成因,用通俗的语言告诉他。等他上小学后,我会鼓励他想知哪方面的知识,都可以去找相关的书籍看。
三、父母要放平自己的心态
父母一定要明白,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他有自己的思想和性格,也有自己的兴趣,所以,千万不能把自己未达成的愿望寄望在孩子身上。
父母一定要放平心态,对孩子的教育不要太功利。有的父母很喜欢设计孩子的未来,如果他认为孩子的兴趣“没用”,就要求孩子把它删掉,而只保留一些“有用”的兴趣。
其实,孩子的每种兴趣,对他的求知欲来说,都是有价值的,不能用“有用”或者“没用”来区分。父母的正确做法,是利用孩子的这些兴趣,引导他走向各类知识的殿堂,培养他良好的求知习惯。
结语:父母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可以理解,也很正常,但是,父母培养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孩子的自身客观情况,并且遵循孩子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以免剥夺孩子童年应有的快乐。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