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大是重要的病理体征\x0d\x0aB超显示脾大是经过实际测量的,即是真正的大,能较早地显示脾增大,当用手能触及
脾脏时,脾脏已增大到一倍以上。\x0d\x0a\x0d\x0a引起脾大的原因有:\x0d\x0a(1)感染性脾大。各种急、慢性感染如伤寒、副伤寒、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病毒性肝炎、败血症、晚期梅毒等.\x0d\x0a(2)郁血性脾肿大。斑替氏综合征、
肝硬化、慢性心力衰竭致心原性肝硬化、慢性缩窄性心包炎、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x0d\x0a(3)增生性脾大。见于某些血液病如白血病、溶血性贫血、恶性淋巴瘤等。\x0d\x0a(4)其它。脾脏恶性肿瘤较罕见、脾脏囊肿、播散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高雪氏病等。\x0d\x0a\x0d\x0a脾大最多见的疾病还是白血病、肝硬化、肝癌。\x0d\x0a\x0d\x0a脾脏主要功能:1.主供血。2.主过滤血。3.主藏血。4.主产生淋巴细胞
免疫功能。是供血、滤血、藏血、免疫的中央。是先天的产物,先天之本能。而非后天之本。\x0d\x0a\x0d\x0a1.脾宜升则健2.脾喜燥恶湿3.脾气与长夏相应\x0d\x0a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弱则会出现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临床治疗脾虚多选用党参、黄芪、白术、扁豆、大枣、饴糖等甘味之晶,这体现了睥与甘的关系。\x0d\x0a\x0d\x0a应该注意\x0d\x0a1、宜吃稀软易消化之物\x0d\x0a2、宜吃甘平、甘温的食物\x0d\x0a3、宜吃补脾益气功效的食物\x0d\x0a\x0d\x0a1、忌吃生冷瓜果蔬菜\x0d\x0a2、忌吃性属寒凉之物\x0d\x0a3、忌吃滋腻厚味之物先要查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脾肿大,如果只是代偿性肥大,可以不用切除,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淋巴瘤,则只需切除肿大部位即可,如果是肉瘤,则需查明是转移的还是原发的. 肝硬化时因门静脉高压,脾脏血液回流受阻,脾脏逐渐肿大,同时脾脏也发生增生性肿大。脾脏肿大,多为正常的2~3倍,肿大明显者,脾脏下缘可达到平脐或脐下水平,一般脾肿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增大。如果上消化道大出血或通过手术后门静脉压下降,则脾脏可缩小。肿大的脾脏质地较硬、无压痛。但也有少部分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始终无脾肿大。 脾功能亢进是指肿大的脾脏对血细胞产生破坏和隔离作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减少,一般血小在正常状态下一般摸不到脾脏,如果仰卧或右侧卧位可能触摸到脾脏边缘即可认为是脾大,近年来B超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发现了一大批用手摸不到的“脾大”,在健康体检中B超显示脾大者约占15%左右,其中绝大部分是用手摸不到的,B超显示脾大是经过实际测量的,即是真正的大,能较早地显示脾增大,当用手能触及脾脏时,脾脏已增大到一倍以上。 引起脾大的原因有: (1)感染性脾大。各种急、慢性感染如伤寒、副伤寒、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病毒性肝炎、败血症、晚期梅毒等. (2)郁血性脾肿大。斑替氏综合征、肝硬化、慢性心力衰竭致心原性肝硬化、慢性缩窄性心包炎、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 (3)增生性脾大。见于某些血液病如白血病、溶血性贫血、恶性淋巴瘤等。 (4)其它。脾脏恶性肿瘤较罕见、脾脏囊肿、播散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高雪氏病等。 因脾脏大原因较复杂,除少数人为生理性外,都应在医生指导下寻找病因,并要定期复查。板减少最明显。猪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外周淋巴组织,具有强大的免疫功能。对病原感染反应敏感,呈现不同的病变,主要有脾脏出血、梗死、脾脏炎症较多见,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指征意义。自非瘟疫情发生以来,临床上看到脾脏肿大就怀疑是非瘟,干扰了对疾病的准确判断。是否只有非瘟脾脏肿大呢?
一、猪脾脏肿大的病因分析
脾脏肿大,其病因分类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感染性脾肿大;另一类是非感染性脾肿大。引起脾脏肿大的病因众多,每种疾病引起脾肿大的机理亦不尽相同。有时一种病因而引起脾肿大的机理则可能是多种因素。常见于病毒感染、立克次氏体感染、细菌感染、螺旋体感染、寄生虫感染。
表现脾脏肿大的猪传染病,病毒性的有:非洲猪瘟、蓝耳、猪圆环病毒。细菌性的有:炭疽、链球菌病、沙门氏菌病、梭菌性疾病、猪丹毒、肺炎双球菌病。
二、脾脏结构、神经分配和功能
脾脏是重要的淋巴器官,位于腹腔的左上方,呈条形,暗红色、质软而脆,当局部受暴力打击易破裂出血。脏面近处有一条沟,是神经、血管出入之处,称脾门。外面平滑而隆凸与膈相对,称为膈面。脾肿大时,脾切迹仍存在可作为触诊的标志。在脾附近,胃脾韧带及大网膜中,常可见到暗红色,大小不等,数目不一的副脾。脾属于网状皮系统,是最大的淋巴器官,其结构基本上与淋巴结相似,由被膜、小梁及淋巴组织构成。其与淋巴结不同的地方是没有淋巴窦,但其中具有大量血窦。
1、组织学结构:
脾脏的实质分为白髓、红髓和边缘区三部分。白髓由密集的淋巴细胞构成,是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的主要场所。当抗原侵入脾引起体液免疫应答时,白髓内淋巴小结会大量增多。红髓主要由脾血窦和脾索组成,红髓内血流缓慢,使抗原与吞噬细胞的充分接触成为可能,是免疫细胞发生吞噬作用的主要场所。边缘区(MZ)位于红髓和白髓的交界处,此区淋巴细胞较白髓稀疏,以B细胞为主,但有较多的巨噬细胞(Mφ),是脾内捕获抗原、识别抗原和诱发免疫应答的重要部位。
2、神经分配:
支配脾脏的神经主要是腹腔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由脾门伴随脾动脉进入脾脏,其中胆碱能神经除与脉管系统伴随分布外,脾组织实质内也有分布,而且分布于不同结构的神经纤维相互连接。脾交感神经对脾脏免疫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调节脾脏血液灌流量和脾免疫细胞功能。脾交感神经电生理活动与内毒素呈剂量依赖关系,内毒素剂量越大,脾交感神经电生理活动强度越高,潜伏期越短,脾脏血液灌流量越低,说明脾交感神经对内毒素的敏感性较高,能快速调节脾脏血流量,使之表现出相应的免疫反应。研究还发现全身发热引起的脾脏交感神经冲动释放,会引起脾脏细胞因子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其中以IL-1、IL-6最为明显,但对免疫功能影响的具体作用还不清楚。脾脏的神经纤维处于结构不断重塑、功能不断改建之中,这与机体不断接受刺激,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同时不断地感受刺激、协调功能、作出应答和调节有关。
3、生理功能:
脾脏是“血库”,当休息、安静时,它贮存血液,当处于运动、失血、缺氧等应激状态时,它又将血液排送到血循环中,以增加血容量。
脾脏犹如一台“过滤器”,当血液中出现病菌、抗原、异物、原虫时,脾脏中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就会将其吃掉。
总结:脾脏肿大是非洲猪瘟病理剖检典型症状之一,但要确诊还需要结合其它的器官的病理变化,比如淋巴结严重出血,肾脏斑点状出血等,以及实验室诊断,做综合分析判断。同时要避免非洲猪瘟在现实养殖中对其它疾病诊断思路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