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的前后腿肉质差很多,哪部分更好吃些?
前腿肉就是猪前腿上面的肉,后腿肉,顾名思义也就是猪后腿上面的肉,那么这两个部分的肉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a
一般来说,猪的前腿比后腿运动量要更大,所以前腿的肉质会更紧致,吃起来也更有嚼劲,这个部位的肉看起来大多都是肥瘦相间的,有点像五花肉,但是口感要比五花肉有嚼劲一点,所以很多人家里包饺子或者做肉馅都会选择用前腿肉,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前腿肉的价格也要稍微贵一点点。
b
后腿肉在猪的后腿上,这个部位因为运动量比较少,而且平时运动很难锻炼到这个部位,所以这个部分的肉质比较老,吃起来也会比较硬,所以一般买后腿肉都要炖烂,或者炖久一点吃起来才比较好吃,一般都会用这个部分的肉来爆炒,主要是因为这部分的瘦肉比较多,所以要通过长时间腌制或者多步骤处理才能让这个部位的肉吃起来比较美味,相对前腿肉来说,后腿肉的价格也要便宜一点。
其实,猪的前腿肉和后腿肉的区别就是筋膜,猪的前腿肉的筋膜是比较多的,而且猪的前腿肉全部都是由十几块的肌肉组成的,所以平时如果是在炒菜的话就会买前腿肉。
两者相比,前腿肉吃起来会更加的细腻,而且用前腿肉用来制作红烧肉,就不会像五花肉做成之后的红烧肉,那么的油腻,也不会像后腿肉那么的硬。
c
平时在买猪肉的时候一定是要买前腿肉,因为后腿肉看上去是比较方正的,而且猪的后腿肉一煎就会出现一点点的油,但是前腿肉就不一样了,前腿肉是肥瘦相间的,肥肉的中间还会有一些油层,就像是和牛肉一样的。
1、猪头肉:里面包括上下牙颌、耳朵、上下嘴尖、眼眶、核桃肉等。猪头肉皮厚、质地老、胶质重。适宜凉拌、卤、腌、熏、酱腊等。2、凤头皮肉:此处肉皮薄,微带脆性,瘦中夹肥,肉质较嫩。适宜卤、蒸、烧和做汤,或回锅肉等。
3、槽头肉(又称颈肉):其肉质地老、肥瘦不分宜于做包子、饺子馅,或红烧、粉蒸等。
4、前腿肉:这个部位的肉半肥半瘦肉质较老。适宜凉拌、卤、烧、腌、酱腊、咸烧白(芽菜扣肉)等。
5、前肘(又称前蹄膀):其皮厚、筋多、胶质重。适宜凉拌、烧、制汤、炖、卤、煨等。
6、前脚(又称前蹄、猪手):质量比后蹄好。此处只有皮、筋、骨骼,胶质重。适宜作烧、炖、卤、煨等用。
7、里脊皮肉:此处肉质嫩、肥瘦相连。适宜卤、凉拌、腌、酱腊或做回锅肉,肥膘部位可做甜烧白等。
8、正宝肋:此处肉皮薄,有肥有瘦,肉质较好。适宜蒸、卤、烧、煨、腌,可烹制甜烧白、粉蒸肉、红烧肉等。
9、五花肉:这个部位的肉因一层肥一层瘦,共有五层,所以叫五花肉。其肉质较嫩,肥瘦相间,皮薄。量适宜烧、蒸、咸烧白、红烧肉、东坡肉等。
10、奶脯肉(又称下五花肉、拖泥肉等):其位于猪腹部,肉质差,多泡泡肉,肥多瘦少。一般适宜做烧、炖、炸酥肉等。
11、后腿肉:此处肉好、质嫩,有肥有瘦,肥瘦相连,皮薄。适宜做白肉(凉拌)、卤、腌、做汤,或回锅肉等。
12、后肘(又称后蹄膀):质量较前蹄差,其用途相同。
13、后脚(又称后蹄):质量较前蹄差,其用途相同。
14、臀尖:肉质嫩、肥多瘦少。适宜凉拌(白肉)、卤、腌,做汤,或回锅肉。
15、猪尾:皮多、脂肪少、胶质重,适宜作烧、卤、凉拌等。
肌肉部位图
1、凤头肉:这个部位肉质细嫩、微带脆、瘦中夹肥。适宜做丁、片、碎肉末等。可用于炒、溜,或做汤等。
2、里脊肉(又称里脊、里肌、扁担肉等):其肉质最细嫩,是整只猪部位最好的肉,用途较广,适宜切丁、片、丝,剁肉丸子等。可用于炒、溜、炸等。
3、眉毛肉:这是猪胛骨上面的一块重约一斤的瘦肉,肉质与里脊肉相似,只是颜色深一些,其用途跟里脊肉相同。
4、夹心肉(又名夹缝肉、前夹肉)。肉质较老,色较红,筋多。适宜切丁、片、肉末等。可用于炒、炸,做汤等。
5、门板肉(又称梭板肉、无皮坐臀肉):肥瘦相连,肉质细嫩,颜色白,肌纤维长。其用途跟里脊肉相同。
6、秤砣肉(又称鹅蛋肉、弹子肉、兔蛋肉):肉质细嫩、筋少、肌纤维短。适宜切丝、丁、片、肉末等。可做炒、溜、爆等。
7、盖板肉:连结秤砣肉的一块瘦肉。肉质、用途基本跟秤砣肉相同。
8、黄瓜条:与盖板肉紧密相连。肉质、用途基本跟秤砣肉相同。
9、腰柳肉:是与秤砣肉连结的呈条状的肉条。肉质细嫩,水分较重,有明显的肌纤维。适于制馅、切丁、条、肉末、制肉丸子等。宜做炒、炸、汤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