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ēn zhù
2 英文参考Shēnzhù GV12 [中国针灸学词典]
shēnzhù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V1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U1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身柱 汉语拼音 Shenzhu 罗马拼音 Shenchu 美国英译名 Pillar of Body 各
国
代
号 中国 GV12 日本 12 法
国 莫兰特氏 VG11 富耶氏 IVG11 德国 LG11 英国 Gv12 美国 Go12
身柱为经穴名(Shēnzhù GV12,DU12)[1]。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1]。身即身体,柱即支柱,此穴在第三胸椎下,上连头项,下通背腰,如一身之支柱,故名身柱[1]。身柱穴主要用于胸肺、外感及心神疾患等:如咳嗽,气喘,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百日咳,感冒,身热头痛,癫,狂,痫症,小儿抽搦,惊厥,神经衰弱,癔病,胸脊强痛,脊背强痛,胸中热,瘛疭,中风不语,腰脊强痛,疔疮发背,身热,疔疮,癔病,喘息,小儿风痫等。身柱穴对小儿有强身保健作用。
4 身柱穴的别名智利毛(《针灸学》南京)),知利气(《针灸学》南京)),知利介(《针灸学》南京))。
5 出处《针灸甲乙经》:身柱,在第三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俯而取之。
6 穴名解身即身体,柱即支柱,此穴在第三胸椎下,上连头项,下通背腰,如一身之支柱,故名身柱[1]。
身,《说文》:“身,躬也。”柱,指支持之楹柱。穴处为全身支柱之意。穴位上接巅顶,下通背腰,平齐两肩,两胛骨之间,如肩胛荷重的撑柱,居冲要之地,而有梁柱之用也,故名身柱。[2]
7 所属部位胸椎[3]
8 身柱穴的定位标准定位:身柱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下凹陷中[4]。
身柱穴位于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伏卧取穴[1]。
身柱穴位于背部第三、四胸椎棘突之间[5]。
身柱穴在督脉的位置
身柱穴在胸椎的位置
身柱穴在胸椎的位置
身柱穴在胸椎的位置(肌肉)
身柱穴在胸椎的位置(骨骼)
9 身柱穴的取法俯伏或俯卧,于后正中线,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
身柱穴位于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伏卧取穴[1]。
俯伏坐位或俯卧位,于后正中线与两肩胛冈高点连线之交点处,当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6]。
快速取穴:两侧肩胛骨内侧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椎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身柱穴[7]。
10 身柱穴穴位解剖身柱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三胸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三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10.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1]。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8]。
10.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胸神经后支和肋间后动脉背侧支分布[8]。
布有第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三肋间动脉后支[5]。
11 身柱穴的功效与作用身柱穴有宣肺泻热、清心宁神作用[1]。
身柱穴具有宣肺清热、宁神镇咳的功效。
身柱穴内应肺脏,位于两肺俞之间,故可宣肺降逆、止咳平喘而治疗咳喘[9]。《玉龙歌》:“忽然咳嗽腰背痛,身柱由来灸便轻。”
肺主皮毛,故身柱穴是临床治疗疔疮发背的主穴[9]。
督脉“入属于脑”,脑为“元神之府”,因而身柱穴可治疗神志病[9]。
督脉为“阳脉之海”,六阳经均交会于督脉,因而身柱穴又可以通调阳气、宣散解表,用于身热头痛等[9]。
身柱穴有扶正祛邪、镇静安神之功。本穴所治,因脑力不足而眩晕,因中气不足而喘息,因心神衰弱而癫痫,因大气下陷而脱肛,均属正气先虚,则督阳之气升举无力,以致产生腰脊肩背诸痛。宜取本穴以兴奋之,使督气得充,正立直行,功同柢柱,诸症可愈矣。其能治风者,何也?本穴旁傍风门,与人体内热生风有关。故所治多属摇摆眩晕火极而生之风。若以治外侵之风,及湿滞作痛之疾,非其所宜。[2]
12 身柱穴主治病证身柱穴主要用于胸肺、外感及心神疾患等:如咳嗽,气喘,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百日咳,感冒,身热头痛,癫,狂,痫症,小儿抽搦,惊厥,神经衰弱,癔病,胸脊强痛,脊背强痛,胸中热,瘛疭,中风不语,腰脊强痛,疔疮发背,身热,疔疮,癔病,喘息,小儿风痫等。身柱穴对小儿有强身保健作用。
身柱穴主要用于胸肺、外感及心神疾患等:如咳嗽气喘、肺炎、支气管炎及哮喘、肺结核、百日咳、感冒、身热头痛、癫、狂、痫症、小儿抽搦、惊厥、神经衰弱、癔病及胸脊强痛[1]。
身柱穴主治咳嗽、气喘、癫痫、脊背强痛[10]。
身柱穴主治咳嗽,气喘,胸中热;惊厥,癫狂,痫证,瘛疭,中风不语;腰脊强痛,身热头痛;疔疮发背[6]。
身柱穴对小儿有强身保健作用[1]。
身柱穴主治身热,咳嗽,气喘,惊厥,癫痫,脊背强痛,疔疮;以及百日咳,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癔病等[5]。
腰脊强痛,喘息,身热,癫狂,小儿风痫,支气管哮喘,神经衰弱,癔病。
13 刺灸法13.1 刺法一般针尖微向上斜刺0.5~1.0寸[1][10][5]。
斜刺0.5~1寸,针刺时有酸胀感,向下或向两肩、两上肢扩散,甚至向全身发散[6]。
注意:身柱穴不宜深刺,以防损伤脊髓[6]。
刺椎间腧穴有麻电感时应立即拔针或停止深刺[11]。
13.2 灸法可灸[1][10]。
可灸或药物天灸[6]。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5]。
14 身柱穴的配伍身柱穴配大椎、肺俞治慢性支气管炎[1]。
身柱穴配大椎、风门治百日咳[1]。
身柱穴配关元、足三里(灸)治佝偻病[1]。
身柱配陶道、肺俞、膏肓俞,有补阳育阴的作用,主治虚损五劳七伤。
身柱配本神,有行气疏风的作用,主治头痛,目眩。
身柱配本神,有行气疏风的作用治癫疾[6]。
身柱配大椎、腰奇,治癫痫[6]。
身柱配大椎、肺俞、风门,治咳嗽[6]。
身柱配神门、行间,治癫狂,痫证[6]。
身柱配中渚、水沟,治腰脊强痛[6]。
15 特效 ***用中指指尖揉按身柱穴,有刺痛感为宜,每次揉按3~5分钟,可治气喘、感冒、咳嗽、肺结核,以及因咳嗽导致的肩背疼痛等疾病[7]。
常按揉捶击身柱穴,可保健强身[7]。
16 文献摘要《黄帝内经素问·刺热》:热病气穴,三椎下间主胸中热。
《针灸甲乙经》:身热狂走,谵语见鬼,瘛疭,身柱主之。癫疾,怒欲杀人,身柱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主癫疾瘛疭,怒欲杀人,身热狂走,谵言见鬼。
《针灸大成》:主腰脊痛,癫病狂走,瘛疭,怒欲杀人,身热,妄言见鬼,小儿惊痫。
17 身柱穴研究进展17.1 镇痛作用有研究艾灸大鼠的“身柱”,能提高大鼠的甩尾阈,艾灸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切除双侧肾上腺后,重复上述实验,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这说明艾灸“身柱”能提高大鼠甩尾阈,切除肾上腺后这种作用消失,从而推测艾灸的效应(提高大鼠甩尾阈)与肾上腺的作用有密切关系。[9]
灸身柱穴后,能延长因疼痛而引起甩尾的时间。灸前平均为6.2秒,灸半小时内平均7.5秒。
17.2 对脑电图的影响有研究艾灸百会、身柱后约24 s开始,α波出现显著增强的波幅,持续时间长,衰减过程后期变慢,对照组施灸(合谷)时,α波增强很少。[9]
现代研究报道,灸治有失眠症状的精神病患者的身柱、百会24秒后,脑电图显示a波出现显著增强,波幅增高,持续时间长,δ波略有减少。[2]
17.3 治疗疟疾取身柱穴,在疟疾发作前1.5小时左右点刺出备。
17.4 治疗毛囊炎身体中线具体指哪些部位?您好:
人体正中线通常是指:
1、从鼻尖连线到胸部的两 *** 中间。
2、从两 *** 中间连线到腹部脐的中间。
3、从腹部脐的中间连线到耻骨联合关节中间。
身体中哪些部位是拱形构造肋骨!
身体中的哪些部位触摸会敏感?你指的是男人,还是女人,如果是男人, *** , *** ,臀部;如果是女性,耳后,脖颈,腋下,胸, *** , *** ,会阴,小腿,足,等等,当然要因人而异,要逐渐摸索。当然你也可以直接和对方在爱抚时询问得知,毕竟是要双方都得到满足吗
为什么截拳道的前后手直拳不是向着肩部出拳而是向着身体中线出拳?向肩部出拳好做点向身体中线出好别扭截拳道一切以做出有效攻击为首要目的。击打点当然要选破坏力大的。而且,大部分搏击术的正面攻击,以前后手直拳为代表,都是击打中线三点的。只有某些武术流派的特定招式会以特定手法攻击肩部以达后续招术跟进攻击的目的。望采纳
身体中什么部位最重要许多年来,我一直在猜测我所认为正确的答案。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认为声音对人类而言很重要,因此回答:“是耳朵,妈妈。” 她说:“不对,世界上有许多人是聋子。不过你还要继续想这个问题,以后我再问你。” 当她再次问我时,已经是好几年以后了。自从第一次没有回答正确之后,我就一直在琢磨答案。 于是,这次我对她说:“妈妈,视觉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所以应该是眼睛。” 她看着我,说:“你学得很快,但答案还是不对,因为有很多人是盲人。” 以后的几年里,她又问了我几次,但她总是回答:“不对,不过,孩子,你一年比一年聪明了。” 去年祖父去世,大家都悲痛不已。每一个人都在哭泣。轮到我们向祖父做最后的告别时,妈妈看着我,问我:“孩子,你知道身体最重要的部位了吗?” 她在这时候问我这个问题,吓了我一大跳。我一直以为这是我和她之间的小游戏。她看我一脸迷惑,对我说:“这个问题很重要,它是你真正开始生活的标志。”母亲热泪盈眶。她说:“亲爱的,你身体最重要的部位是你的肩膀。” 我问道:“是因为它能支撑头吗?” 她回答道:“不,是因为我们的朋友、我们所爱的人哭泣的时候,它可以让他们把头靠在那儿。亲爱的,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有需要一个可以靠着哭泣的肩膀的时候。我只是希望你有足够的爱心和朋友,这样在你需要的时候,你总可以找到一个倚靠着哭泣的肩膀。” 从那时起,我知道,身体最重要的部位不是利己的部位,而是能感受得到别人的痛苦的部位。
人身体中什么部位最复杂
小肠和大脑
散打的前后手直拳是向着肩部方向出拳还是向着身体中线出拳?因为散打的直拳需要送肩,实际直拳打出是向着对方的身体中线,一般朝着鼻子打。
人身体中哪些穴位最重要,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 *** 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 *** 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 *** 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 *** 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 *** 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 *** 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个)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经属: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肺,破气机、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处(命门旁开三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穴
位置:位于尾骨端与 *** 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击中后,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个)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
2、太渊穴
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
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原穴,百脉之会。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3、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4、三阴交穴
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经属:足太阳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击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
5、涌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处,当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击中后,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总之,以上36个要害穴,被点中后,都有性命危险,但初伤时,可能感觉不大,但后果严重,凡被点中者,不可轻视。
身体中有哪些数据分部 部位起点 常用骨度 度量法 说明
头部 前发际至后发际 12寸 直量 如前后发际不明,从眉心量至大椎穴作18寸。眉心至前发际3寸,大椎至后发际3寸
胸腹部 两 *** 之间 8寸 横量 胸部与胁肋部取穴直寸,一般根据肋骨计算,每一肋两穴间作1寸6分
胸剑联合至脐中 8寸 直量
脐中至趾骨联合上缘 5寸
背腰部 大椎以下至尾骶 21椎 直量 背部直寸根据脊椎定穴,肩胛骨下角相当第七(胸)椎,髂嵴相当第十六椎(第四腰椎棘突)。背部横寸以两肩胛内缘作6寸
上肢部 腋前纹头至肘横纹 9寸 直量 用于手三阴、手三阳经的骨度分寸
肘横纹至腕横纹 12寸
下肢部 耻骨上缘至股骨内上踝上缘 18寸 直量 用于足三阴经的骨度分寸
胫骨内髁下缘至内踝尖 13寸
股头大转子至膝中 19寸 直量 用于足三阳经的骨度分寸;“膝中”前面相当犊鼻穴,后面相当委中穴;臀横纹至膝中,作14寸折量
膝中至外踝尖 16寸
(二)解剖标志法
1.固定标志
指不受人体活动影响而固定不移的标志。如五官、毛发、指(趾)甲、 *** 、肚脐及各种骨节突起和凹陷部。这些自然标志固定不移,有利于腧穴的定位,如两眉之间取“印堂”;两乳之间取“膻中”等。
2.动作标志
指必须采取相应的动作才能出现的标志。如张口于耳屏前方凹陷处取“听宫”;握拳于手掌横纹头取“后溪”等。
(三)手指同身寸
是以患者的手指为标准,进行测量定穴的方法。临床常用以下三种;
1.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横纹头之间作为1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2.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亦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3.横指同身寸:又名“一夫法”,是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测量为3寸。
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由
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
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
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
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1. 卯时( 5点至7点 )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 辰时( 7点至9点 )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3. 巳时(9点至11点 )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5.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6.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7.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8.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
9.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10.子时(23点至1点 )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11.丑时( 1点至3点 )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12.寅时( 3点至5点 )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
来.
从亥时开始(21点)到寅时结束(5点),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
,也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
体状态。正如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好。
以上是子午流注的基本概况,作为知识了解可以,死用则不行。任何知识用死了
都是"所知障"。读者可按12条经脉在12个时辰中兴衰的规律,逐渐探索适合于自身的保健方法。
原文:
子午流注者,谓刚柔相配,阴阳相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也。何以子午言之?曰:子时
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流者,往也。注者
,住也。天干有十,经有十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已脾、庚大肠、辛肺、壬
膀胱、癸肾,余两经,三焦、包络也。三焦乃阳气之父,包络乃阴血之母,此二经虽寄于壬癸
,亦分派于十干,每经之中,有井、荥、俞、经、合,以配金、水、木、火、土,是故阴井木
而阳井金,阴荥火而阳荥水,阴俞土而阳俞木,阴经金而阳经火,阴合水而阳合土。经中有返
本还元者,乃十二经出入之门也。阳经有原,遇俞穴并过之,阴经无原,以俞穴即代之。是以
甲出丘墟,乙太冲之例。又按《千金》云:六阴经亦有原穴,乙中都,丁通里,己公孙,辛列
缺,癸水泉,包络内关是也。故阳日气先行,而血后随也。阴日血先行,而气后随也。得时为
之开,失时为之阖,阳干注腑,甲、丙、戊、庚、壬而重见者气纳于三焦;阴干注脏,乙、
丁、己、辛癸而重见者,血纳包络。如甲日甲戌时,以开胆井,至戊寅时正当胃俞,而又并过胆
原,重见甲申时,气纳三焦,荥穴属水,甲属木,是以水生木,谓甲合还元化本。又如乙日乙
酉时,以开肝井,至己丑时当脾之俞,并过肝原,重见乙未时,血纳包络荥穴属火,乙属木,
是以木生火也。余仿此。俱以子午相生,阴阳相济也。阳日无阴时,阴日无阳时,故甲与己合
,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也。何谓甲与己合?曰:中央戊己属土,畏东方
甲乙之木所克,戊乃阳为兄,己属阴为妹,戊兄遂将己妹,嫁与木家,与甲为妻,庶得阴阳和
合,而不相伤,所以甲与己合。余皆然。子午之法,尽于此矣。
http://sfengdai.bokee.com/1241534.html 人体穴位图
http://www.china-cancer.org/Knowledge/jingluo/jingl-05.htm 人体经脉
人体是有经脉穴位的
入静后发现。只要万念归一,或者集中精神,身体不同部位就会有反应,你也可以试试。然后坚持练习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有股东西在身体沿着固定的路线游走,接着两个古人碰在一起讨论起这些事情,他们惊奇的发现这些路线在不同的身体里是一样的。最后交流的人越来越多,不同路线的名称就被创造出来了。
有的在劳动中发现,如无意扣击足三里穴,而胃痛减轻,先由点再划线,由穴位发展线状经脉循行.有的在古人生病后,不小心碰了一下,结果病好了,以后,古人把这些地方叫穴位。
经脉是中医理论中最神奇的一部分,现代医学证明经脉的走行正好是人体低电阻带,而低电阻点恰恰是俞穴。
呵呵,一个美国朋友说“现代医学的存在就是为了验证中医的正确性,并朝着中医的方向演化”。
体穴位图和人体经脉图
http://sfengdai.bokee.com/1241534.html 人体穴位图
http://www.china-cancer.org/Knowledge/jingluo/jingl-05.htm 人体经脉
奇经八脉及十二经胳走向
武侠小说中常出现奇经八脉之说,那么到底什么是奇经八脉呢?
其实,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
所谓经,是指神经纵运行的在的干脉。所谓络,是指神经横运行的网络系统的小支脉。经络如环无端、内外衔接,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分十二经脉,络无法计数。
人体主要有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人体穴位常识:
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歌诀有:
‘百会倒在地,
尾闾不还乡,
章门被击中,
十人九人亡,
太阳和哑门,
必然见阎王,
断脊无接骨,
膝下急亡身。‘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个)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经属: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肺,破气机、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处(命门旁开三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穴
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击中后,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个)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
2、太渊穴
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
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原穴,百脉之会。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3、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4、三阴交穴
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经属:足太阳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击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
5、涌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处,当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击中后,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总之,以上36个要害穴,被点中后,都有性命危险,但初伤时,可能感觉不大,但后果严重,凡被点中者,不可轻视。
参考资料:http://www.wsnet.cn/Article/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