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们就奉行着落叶归根,魂归故里,入土为安的风俗。而入土为安并非随随便便找个地方就能埋了。必须是进入家族的老祖坟才能算是入土为安,这样也才算是真正意义上得上的落叶归根。
古代官员当了官后因为任职的地方千差万别,有的甚至会背井离乡,更甚至有些还来不及魂归故里就客死他乡了,在以孝廉入士的官员来说,死后不能落叶归根官做的再大也是枉然。自此就有了一个特殊群体赶尸人的出现。
受清朝官服的影响,因为清朝官服颜色较深,加上官帽的外形,整个服饰与汉服不一样,有一种压抑、沉闷的味道,给人一种末世之气,所以只有清朝官服搭配僵尸这种死气。僵尸属中国民间传说的鬼怪,源于中国明清民间传说,而且清朝是离现代最近的朝代。
受近代香港影视剧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僵尸片,剧组都把僵尸放在清朝,而且还赋予僵尸一些超自然的力量,更具有故事性。阴阴鬼声,嗖嗖寒气,几具身着清代官府,头戴顶戴花翎的干尸蹦跳而来,突然间只听有人大喝一声。
一位黄衣道人手执木剑出现在荧幕前,一身正气,顷刻间僵尸四下逃散,这是擅长僵尸电影的林正英大师代表作《僵尸先生》里常见的场景,也奠定了僵尸电影里的基本套路,随后他的一系列电影里僵尸清代官服的形象更深入人心。
以至于在多数人眼里不穿清官服的僵尸就不是好僵尸,所有僵尸都是官服标配。可是为何僵尸会以如此形象在影视作品中出现,然后又变得深入人心的呢,这要从几个方面说起:一是为了节约,由于僵尸片大多是低成本电影。
除了必要的支出制片方很不愿意再在其他不必要的地方多下功夫,服装问题自然是能省则省,让僵尸们统一清朝服装自然可以降低成本。二是为了符合传说中的时间要求,我国自古就有修行一说,天地万物成精都需要时间,时间少于100年修行不够不过腐尸一具,大于500年则可成魔,200-300年间时间刚刚好,成为一具以气辨人,蹦跳前进的僵尸,再厉害一点便是飞尸,万万不能成了魔,我们又不是在演封神榜。而200-300年前差不多已经到了清朝,而且为了面子,清朝人下葬流行身穿官服,所以起尸的时候也应当身穿官服。
商朝的时候确实喜欢用人来祭祀,现在考古发现在商代的时候,有时候一次祭祀多达几千人。而这些人里面确实有一部分来自于罪犯,但罪犯的数量是不够用的,其中主要的是属于战俘与奴隶。
在那个时代,人们打仗的时候经常死战不退,不是因为他们是精锐部队,也不是因为他们特别勇敢,而是那个时候投降,基本上都会被用来献祭。因为即使投降也不能活下来,那还不如拼一把,说不定还能活。
祭祀遗址
至于为什么一定要选用战俘?是因为商代的人特别崇尚鬼神以及自己的祖先,认为用战俘来献祭,就是把敌人献祭给自己的祖先,而且还都是一些青壮年,质量非常高,特别能够让祖先满意,所以他们特别喜欢将战俘用来祭祀。
虽说首要考虑的是战俘,但有时候战俘不够的时候就是奴隶来充数。在商朝的时候实行奴隶制度,奴隶的身份地位极低,他们的生命就草芥一样。祭祀的时候人数不够用,奴隶用来充数。建房子的时候也要杀几个奴隶,用来镇压房子。所以现在有一句话讲,古代的每一栋建筑下面都有几具白骨。这在历史上确实有此事,这流言也不是空穴来风。
祭祀礼器
而且商代使用的是象形文字,一般是用于占卜。占卜的时候是用野兽骨头或者甲片来烧,但是为了提高占卜的成功率,往往会进行血祭。所以那个时代的奴隶,日子是非常不好过的,平日你要努力干活,一旦上面兴起,就把你用来献祭了。
祭祀遗址
商朝献祭也是分用动物和用人的。畜生这个词语就来源于此,畜生以前是象形文字,叫做畜牲,就是把牛羊用来献祭就叫做畜牲,后来演变成现在的畜生。最早的时候骂人畜生并不是说你是动物,而是要它用来献祭的意思,把你用作献祭,这才是真正的狠。
这就是畜生这两个字的真正来源,所以以后有人如果骂你啊,一定要小心,指不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1;尸体一进火化炉就会被钢锭或刀片弄破,然后内脏就会外流(如果不弄破,烧的时候,由于突然受热,体内产生压力,尸体会爆炸),接着,就会喷柴油或汽油在尸体上。2;然后才真正送进炉门,接着人就会像烤全羊一样被烧烤。只不过不会转着烤。
3;紧接着,肌肉组织和内脏等软体也跟着变成火团,很快就会显露出骨头。首先烧掉的是毛发,还有瞬间即化的烧得吱吱响的皮肤。
4;尤其是头部很明显,头发瞬间没了,成了秃头然后眼睛在烈火中,很快消失在眼眶中,留下黑的眼眶洞。
5;就这样,尸体在焚烧半个小时后,就趋于散架的形态,有的还要翻一转,再接着烧。最后,一个小时以后,从炉门退出烧得几乎发红的台子,冒着很大的白烟,是一股肉骨头烧焦的味道。
6;冷却后,在台子上留下一些人形的骨灰和一些碎骨头。比如大腿骨,头骨等大一点的骨头。当然,头骨是散成碎片了,不再是人头形状了。
7;接着,工作人员就会用锤敲碎一些大骨头,然后用扫走扫骨灰为一堆,用小簸箕装好,倒入骨灰盒中,当然,只是象征性的装一点,其余的都倒掉了。如果全装的话,三个盒子都装不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