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īn bāo shù
2 概述心包俞为经穴别名,即厥阴俞[1]。见《针灸穴名解》。
穴位 厥阴俞 汉语拼音 Jueyinshu 罗马拼音 Chuehyinshu 美国英译名 Yin in Equilibrium locus 各
国
代
号 中国 BL14 日本 14 法
国 莫兰特氏 V14 富耶氏 V14 德国 B14 英国 B14 美国 BI14
厥阴俞为经穴名[2](Juéyīnshù[3]BL14)。出《备急千金要方》。别名厥俞[4]。属足太阳膀胱经[2]。厥阴俞是心包的背俞穴[2][3]。两阴交尽谓厥阴,在此指心包,俞即输注,本穴是心包之气转输于后背的部位,故名厥阴俞[2]。厥阴俞穴主治心肺,胸背部等疾患,如心痛,心悸,胸闷,咳嗽,呕吐,心烦,吐血,盗汗,失眠,风湿性心脏病,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绞痛,肋间神经痛,咳嗽,胸胁满痛,肩胛酸痛,现代又多用厥阴俞穴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神经衰弱,背部软组织劳损,心肌炎,心外膜炎,胃炎,齿神经痛等。
3 厥阴俞的别名
阙俞(《备急千金要方》),阴俞(《神灸经纶》)、心包俞[1]。
4 出处《备急千金要方》:胸中膈气,聚痛好吐,灸厥阴俞随年壮。
5 穴名解两阴交尽谓厥阴,在此指心包,俞即输注,本穴是心包之气转输于后背的部位,故名厥阴俞[2]。
厥,《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王冰注:“厥,尽也。”阴,《说文》:“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盖“厥阴”为经脉名,在此意指心包络,又为阴气至极与厥逆之意。《释名·释疾病》:“逆气从下厥起,上行入心腹也。”厥阴,阴之尽也,手厥阴出自胸中,足厥阴下起大敦上至巅顶。阴极阳生,如心阳不振、四肢厥逆及逆气上冲者,皆可选用。《类经·经络类》注:“包络者,心主之脉也…故曰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俞,指腧穴。此穴在肺俞之下,心俞之上,内应心包络。心包络为手厥阴经,故换言而称“厥阴俞”。又以经脉的生长、发展、消尽次序而言,厥阴乃消尽之意,该穴可治心气不足、四肢厥冷之证,有通经活络之功。[1]
6 特异性厥阴俞是心包的背俞穴。
7 所属部位背部[5]
8 心包俞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厥阴俞穴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3][4]。
厥阴俞穴位于脊柱区,第四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伏或俯卧取穴[2]。
一说厥阴俞“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
厥阴俞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厥阴俞穴在背部的位置
厥阴俞穴在背部的位置
厥阴俞穴在背部的位置(肌肉)
厥阴俞穴在背部的位置(骨骼、内脏)
9 心包俞穴的取法俯卧位,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
厥阴俞穴位于脊柱区,第四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伏或俯卧取穴[2]。
俯伏坐位,第4胸椎棘突下与后正中线至肩胛骨内侧缘连线中点之垂线交点处取穴[6]。
10 心包俞穴穴位解剖厥阴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骶棘肌。皮肤由第三、四、五胸神经后支重叠分布。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分布著第四、五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该穴正对第四肋间隙。其结构包括肋间肌、肌间血管和神经。肋间肌由外向内可分为肋间外、内和最内肌。肋间最内肌菲薄,或不成层,肋间血管、神经通行于肋间内和最内肌之间,因最内肌不成为完整的一层,所以胸膜炎时,可波及肋间神经,出现肋间神经痛的症状。
10.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2]。
10.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第4、第5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分布;深层有副神经、肩胛背神经、第4和第5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及肩胛背动脉分支分布[7]。
布有第四、五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第四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皮支和颈横动脉降支通过[4]。
11 心包俞穴的功效与作用厥阴俞穴有宁心安神、理气调血的作用[2]。
厥阴俞穴具有宽胸理气,活血止痛的功效。
厥阴俞穴是心包之气转输之处,内通于心包之气,心包为心之围外,代心受邪,也主神志,故和心俞同时配伍应用,为治疗心脏病和神志病的重要腧穴[8]。
厥阴俞穴内通心包络,可降逆回阳[1]。
12 心包俞穴主治病证厥阴俞穴主治心肺,胸背部等疾患,如心痛,心悸,胸闷,咳嗽,呕吐,心烦,吐血,盗汗,失眠,风湿性心脏病,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绞痛,肋间神经痛,咳嗽,胸胁满痛,肩胛酸痛,现代又多用厥阴俞穴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神经衰弱,背部软组织劳损,心肌炎,心外膜炎,胃炎,齿神经痛等。
厥阴俞穴主治心痛、心悸、胸闷、咳嗽、呕吐[7]。
厥阴俞穴主治心痛,心悸,心烦;咳嗽,吐血,盗汗;呕吐[6]。
厥阴俞穴主治咳嗽,胸闷,呕吐,失眠;以及风湿性心脏病,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绞痛,肋间神经痛等[4]。
厥阴俞穴主治心肺、胸背部等疾患,如咳嗽、心痛、胸胁满痛、呕吐、肩胛酸痛等[2]。
现代又多用厥阴俞穴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背部软组织劳损等[2]。
1. 循环系统疾病:心绞痛,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心外膜炎;
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
3. 其它:胃炎,齿神经痛等。
13 刺灸法13.1 刺法斜刺0.3~0.5寸[4]。
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0.8寸[2]。
斜刺0.5~0.8寸[7][6],局部有麻胀感[6],可向肋间放散[6]。
注意:本穴不能直刺或深刺,以免伤及胸膜和肺,引起气胸[6]。
13.2 灸法可灸[2][6][7]。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4]。
艾炷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14 心包俞穴的配伍厥阴俞穴配膻中,为俞募配穴法,有宽胸理气,活血止育的作用,主治心痛心悸,胸满,烦闷。
厥阴俞穴配内关、胃俞,有利膈理气和胃的作用,主治胃痛,呕吐。
厥阴俞穴配间使、神门,有养心宁神的作用,主治心烦失眠,神经衰弱。
厥阴俞配太冲、曲池,治高血压[6]。
厥阴俞配心俞、内关、神门,治心绞痛[6]。
厥阴俞配心俞、耳门、听宫,治失眠、健忘、耳聋、耳鸣[6]。
15 文献摘要《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证》:热病气穴……四椎下间主膈中热。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呕吐心痛。
《针灸大成》:脏腑皆有俞在背,独心包络无俞,何也?曰:厥阴即心包络俞也。
《针灸资生经》:厥阴俞、神门、临泣,治心痛。
《太平圣惠方》:理逆气呕逆,牙痛,留结胸闷。
《针灸逢源》:治咳逆,心痛,呕吐烦闷。
《医学入门》:主呕逆,牙疼,胸闷。
16 心包俞穴研究进展目录1 拼音2 英文参考3 概述4 经穴名·郄门 4.1 郄门穴的别名4.2 出处4.3 穴名解4.4 特异性4.5 所属部位4.6 郄门穴的定位4.7 郄门穴的取法4.8 郄门穴穴位解剖 4.8.1 层次解剖4.8.2 穴区神经、血管 4.9 郄门穴的功效与作用4.10 郄门穴主治病证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4.11.2 灸法 4.12 郄门穴的配伍4.13 特效 *** 4.14 文献摘要4.15 郄门穴研究进展 4.15.1 改善心肌梗死心外膜心电图4.15.2 治疗胆绞痛4.15.3 治疗乳腺炎4.15.4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15.5 调整肺功能 5 经外奇穴名·郄门 5.1 定位5.2 主治病症5.3 刺灸法 6 参考资料附:1 古籍中的郄门 1 拼音xì mén
2 英文参考Xīmén PC4 [中国针灸学词典]
xìmé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P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PC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郄门:1.经穴名;2.经外奇穴名。[1]
4 经穴名·郄门穴位 郄门 汉语拼音 Ximen 罗马拼音 Hsimen 美国英译名 Crooked Gate 各
国
代
号 中国 PC4 日本 4 法
国 莫兰特氏 MC4 富耶氏 德国 MH4 英国 Cx4 美国 EH4
郄门为经穴名[1](xìmén[2]PC4)。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厥阴心包经[1]。郄门是手厥阴心包经的郄穴[1][2]。郄通隙,门即门户,此穴处于尺、桡二骨间隙,两侧如门,故名郄门[1]。郄门穴主要用于心神、血证疾患等:如心痛,心悸,五心烦热,胸痛,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律失常,胸膜炎,癔病,癫痫,精神分裂症,咳血,呕血,衄血,痔疮及乳腺炎,膈肌痉挛,臂神经痛,疔疮,胸胁痛,前臂痛,癫疾,癔症,惊恐畏人,心烦,久疟,久痔,心绞痛,精神病,乳腺炎,胃出血等。
4.1 郄门穴的别名四白(《循经考穴编》)。
4.2 出处《针灸甲乙经》:郄门,手心主郄,去腕五寸。
4.3 穴名解郄通隙,门即门户,此穴处于尺、桡二骨间隙,两侧如门,故名郄门[1]。
郄即孔隙,是气血聚会之所。门,人所出入处,意指门户。本穴为手厥阴之“郄”,在前臂两筋间,其穴深大,故名之。可与阴郄互参。[3]
4.4 特异性郄门为手厥阴心包经的郄穴。
4.5 所属部位前臂[4]
4.6 郄门穴的定位标准定位:郄门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手厥阴心包经的郄穴[2]。
郄门穴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1]。
郄门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5寸,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5]。
曲泽穴在手厥阴心包经中的位置
曲泽穴在肘部的位置
曲泽穴在肘部的位置
曲泽穴在肘部的位置(肌肉)
曲泽穴在肘部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
4.7 郄门穴的取法仰掌,微屈腕,在腕横纹上5寸,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于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郄门穴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1]。
握拳,手外展,微屈肘时,显现两肌肌腱[6]。本穴在曲泽与大陵连线中点下1寸、两肌肌腱之间。若两手的一侧或双侧摸不到掌长肌肌腱,则以桡侧腕屈肌肌腱尺侧定位。
快速取穴:微屈腕握拳,曲池(屈肘成直角,先找到肘横纹终点,再找到肱骨外上踝,两者连线中点处即是曲池穴)与大陵(微屈腕握拳,从腕横纹上,两条索状筋之间即是大陵穴)连线中点下1横指处即是郄门穴[7]。
4.8 郄门穴穴位解剖郄门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屈肌、指浅屈肌、正中神经、指深屈肌、前臂骨间膜。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分布著前臂内侧皮神经,深层为正中神经,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皮肤由前臂内、外侧皮神经双重分布。在皮下组织内除上述皮神经外,前臂正中静脉上行,注入肘正中静脉。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前臂深筋膜后,依序入肌层,直抵其深面的骨间膜。所经诸肌,除指深屈肌尺侧半由尺神经支配外,其它均由正中神经支配。该神经的体表投影在:上肢外展90度,掌心向上时,从锁骨中点,经肱骨内上髁与肱二头肌腱连线中点,和腕前远纹中点的连线,该线由大圆肌下缘至腕前远纹中点的一段为该神经的体表投影。
4.8.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指浅屈肌→指深屈肌→前臂骨间膜[1]。
皮肤→皮下组织→指浅屈肌→指深屈肌[8]。
4.8.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前臂内、外侧皮神经和前臂正中静脉分布;深层有正中神经干及其伴行的正中动脉经过,并有骨间前神经、骨间前动脉分布[8]。
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深层为正中神经,前臂掌侧骨间神经;并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通过[5]。
4.9 郄门穴的功效与作用郄门具有宁心安神,清营止血的功效。
郄门有宁心安神、清营凉血作用[1]。
郄门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郄穴,善治血证,心包属相火,心藏神,主血脉,故能凉血止血,宁心安神,治疗以上诸证[9]。
郄门穴针刺以治疗急性血证和心胸痛为主[9]。治疗急性心胸痛,针感向上;治疗手指麻木疼痛,针感向下;治疗肺心证,配太渊[9]。
郄门有宁神理气和血之功,主治心痛,心悸,衄血,呕血,咯血,胸痛,疔疮,痫证[3]。
4.10 郄门穴主治病证郄门穴主要用于心神、血证疾患等:如心痛,心悸,五心烦热,胸痛,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律失常,胸膜炎,癔病,癫痫,精神分裂症,咳血,呕血,衄血,痔疮及乳腺炎,膈肌痉挛,臂神经痛,疔疮,胸胁痛,前臂痛,癫疾,癔症,惊恐畏人,心烦,久疟,久痔,心绞痛,精神病,乳腺炎,胃出血等。
郄门穴主要用于心神、血证疾患等:如心痛、心悸、五心烦热、胸痛、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律失常、胸膜炎、癔病、癫痫、精神分裂症、咳血、呕血、衄血、痔疮及乳腺炎、膈肌痉挛、臂神经痛、疔疮等[1]。
郄门穴主治心痛,心悸,呕血,衄血,胸胁痛,前臂痛,疔疮等[5]。
郄门穴主治心痛、胸痛、呕血、咳血、癫痫[8]。
郄门穴主治癫疾,癔症,惊恐畏人;心痛,心悸,心烦,胸痛;咳血,呕血,衄血;五心烦热,久疟,久痔,疔疮[6]。
1. 循环系统疾病:心绞痛,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心悸;
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膈肌痉挛,癔病,精神病;
3. 其它:乳腺炎,胸膜炎,胃出血等。
4.11 刺灸法4.11.1 刺法一般直刺0.5~0.8寸[1]。
直刺0.5~0.8寸[1][6],局部有酸胀感[6],或有麻胀感向指端放散[6]。
直刺0.5~1寸[5][8]。
注意:因郄门穴深层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故针刺时应注意避开血管[6]。
4.11.2 灸法可灸[1][6][8]。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5]。
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10-20分钟。
4.12 郄门穴的配伍郄门穴配心俞、膻中治风湿性心脏病[1]。
郄门穴配心俞、大椎治心肌炎[1]。
郄门穴配内关,膈俞治心胸痛[1]。
郄门穴配曲池、三阳络治咯血[1]。
郄门配内关、曲泽,治心胸痛[6]。
郄门配三阳络、曲池,治呕血[6]。
郄门配神门、三阴交,治不寐[6]。
郄门配大陵、郄门,治咳血[6]。
郄门配曲泽、大陵,治心痛[6]。
郄门配尺泽、肺俞,有清营止血的作用,主治咳血。
郄门配神门、心俞,有宁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心悸,心绞痛。
郄门配膈俞,有宽胸利膈的作用,主治膈肌痉挛。
4.13 特效 ***患者自己可用右手拇指按定左手郄门穴,然后左手腕向内转动45°再返回,以每分钟60次的速度重复该动作, *** 1分钟,可治心悸、心动过速、心绞痛等症[7]。
4.14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心痛,衄,哕,呕血,惊恐畏人,神气不足,郄门主之。
《外台秘要》:心痛,衄,哕,呕血,惊恐畏人,神气不足。
《备急千金要方》:呕血,大陵及郄门主之。
《类经图翼》:主治呕血衄血,心痛呕哕惊恐,神气不足,久痔。
《针灸大成》:主呕血、衄血,心痛。
4.15 郄门穴研究进展4.15.1 改善心肌梗死心外膜心电图电针狗“郄门”部位,对急性实验性心肌梗死心外膜心电图有改善[1]。
4.15.2 治疗胆绞痛针刺得气后,施以强而持久的捻转手法,留针20~30分钟,在留针期间重复捻针2~3次,止痛效果好。
4.15.3 治疗乳腺炎少量生理盐水注射患侧郄门穴,每日1次,也可每日2次。
4.15.4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针刺郄门穴,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率有调整作用。针刺郄门及胃俞穴,对实验家兔、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有恢复作用。表现在与对照组比较,心电图的STII、STavF段升高不显著。出针后ST段恢复较快。
4.15.5 调整肺功能针刺郄门穴对肺功能有调整作用,可改善开胸而引起的纵膈摆动。针刺郄门、曲池穴,对家兔实验性气胸的血氧饱和度有调整作用,可使动物血氧饱和度比对照组提高6.31%。针刺实验性气胸的家兔“郄门”,针后60分钟时的血氧饱和度比对照组明显增高[1]。另在开胸术中,看到手术侧虽有开放性气胸存在,肺脏萎缩,但动脉血氧分压升高,不致缺氧,仅二氧化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5 经外奇穴名·郄门郄门为经外奇穴名[1]。出《针灸真髓》。
5.1 定位经外奇穴郄门位于前臂屈侧正中线,肘横纹下5寸,或腕横纹上7寸[1]。左右计2穴[1]。
5.2 主治病症经外奇穴郄门主治心瓣膜障碍、胸膜炎[1]。
5.3 刺灸法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