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的意思为:本体、本性,朴素、单纯,问明、辨别、责问,抵押或抵押品,同“贽”,礼物。
基础释义:
1、事物的根本特性:本~。变~。
2、哲学范畴。指一事物之所以是该事物并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
3、质料,构成事物的材料:铁~。流~。
4、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优~钢。按~论价。保~保量。
5、朴实:~朴。
6、询问;责问:~疑。~问。
7、抵押;抵押品:~押。人~。
8、古又同“贽”。
9、古又同“锧”。
详细释义:
〈动〉(形声。从贝,斦(zhì)声。朱骏声认为斦是砧板。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抵押;以…作人质同本义质,以物相赘也。——《说文》。按,以钱受物曰赘,以物受钱曰质。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战国策·赵策》遂纳子为质。——《后汉书·班超传》犹质其首等。
质的造句:
1、沈磊解释道,周禹虽然还是刚出炉的炸子鸡,手段自然跟记忆中根本不能比,但绝对有能力让整个队伍发生质的变化。
2、浪花朵朵,是海笑的声音;浪花朵朵,是海哭的声音。融入海的怀抱,世间一切的快乐烦忧、一切的宠辱得失都化作浪花朵朵,随海风飘远。唯剩下你的心,在海水的洗濯下,发生着质的飞跃。
3、制备不同基质的利福平栓剂并进行质量考察。
4、保险杠上常吊着一些锡质的罐头瓶。
5、有的含苞低垂,像红色的小灯笼;有的盛开,像晚霞,像火焰,泼辣辣地挥洒着自己的热情……弯下腰凝视:绢质的花瓣似吹弹欲破,杏黄的蕊儿如雏鸟初啼。
1、质,汉语一级通用汉字(常用字),读作zhì,最早见于西周金文。本义指抵押,以财物或人作保证;引申指买卖货物的券契,又指对质;又引申指诚信、本质,又指质朴、底子;还可引申指箭靶,又指砧板,古代斩人时用的垫板。
2、《唐韵》之日切。《集韵》《韵会》《正韵》职日切。音桎。《易·系辞》:原始要终,以为质也。注:质,体也。
又《诗·小雅》:民之质矣。传:质,成也。《朱传》:实也。
又《大雅》:虞芮质厥成。传:质,成也。成,平也。疏:三字义同,故以质为成,以成为平。《朱传》:质,正。成,平也。
百度上的答案,字典上的有很多意思。基本释义
名词
(1)事物的根本、特性,本体,本性。
“质”的繁体字
“质”的繁体字
如:「特质」。物~。流~(流动的不是固体的东西)。实~。~言(实言)。沙~。本~。~点。品~。性~。素~。资~。
论语·卫灵公:「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
史记·卷二十四·乐书:「中正无邪,礼之质也。」
(2)人的天性禀赋。
如:「资质」。~朴。~直。
(3)朴实的本性,朴素,单纯。
如:「文质彬彬」。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韩非子·解老:「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质而恶饰。」
(4)形躯、形体。
三国·魏·曹植·愍志赋:「岂良时之难俟,痛余质之日亏。」
(5)箭靶、标的。
荀子·劝学:「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
後汉书·卷六十上·马融:「流矢雨坠,各指所质。」
(6)古代的一种刑具。
史记·卷九十六·张丞相传:「苍坐法当斩,解衣伏质。」
(7)拜见长辈时奉上的见面礼。
孟子·滕文公下:「出疆必载质。」
赵岐·注:「质,臣所执以见君者也。」
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传:「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通「贽」。
动词
(1)诘问。问明,辨别,责问:
礼记·中庸:「质诸鬼神而无疑。」~疑。~问。~询。对~。
(2)用财物或人作保证以为抵押。
如:「质押」。人~。
战国策·赵策四:「於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於齐,齐兵乃出。」
特殊用法
如“质数”,这里的“质”与一般意义上的“质”是有区别的。
在台湾 “质zhì(大陆)” 字有两个读音:zhì 和zhí ,zhì 音的意思是基本释义里动词的(2)和名词的(7)的意思;zhí 音的意思是基本释义里动词的(1)和名词的(1)~ (6)的意思。在大陆zhì 和zhí 音均统一为zhì 音,意思也统一,所以请注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