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我们听的都有点厌烦了,所以我说起来都要鼓足勇气,但是今天还必须要提到这句话,那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我们已经听了太久了,所以出现了那样的段子:在医院的产房里有一个小朋友的背后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距高考还有多少天。
由于有这样一种意识,导致父母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就被迫卷入到了一场巨大的竞争比赛中。所以他们就要让孩子尽可能上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最好的大学等等。以前我们在阶段性目标和长期目的中(见本专栏5月8日内容《中年危机根源:现代教育的目标阉割》)谈到过这个事儿。
今天我要说的是,到底什么是孩子的起点。
有人说你就是起点,家长就是孩子的起点,家长的起点很低,孩子的起点不可能高。这叫智巧多余,听起来很俏皮、很巧妙,但是它不解决问题。孩子的起跑线到底是什么?如果他输的话是输什么?当家长携带着孩子加入到我们称之为短跑式马拉松的这样一场竞赛时,父母可能忘了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就是父母所有的努力,都可以概括成让孩子拥有一份有竞争力的无形资产。
既然是资产,就需要管理;既然是资产管理,就要明白我们在管理任何一个资产的时候,一定要对这个资产进行详细的分析,看其中哪些是正资产、哪些是负资产。
很多不会理财的人,常常没有意识到负资产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所以自己觉得自己很努力,最后发现效果很差。这种努力有点像我们经常做的一道无聊的小学算术题,就是一个水池有一个进水管、有一个出水管,两个管子同时开开,什么时候这个池子能够注满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觉得这很荒诞,为什么同时要开排水管和进水管?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资产都是这样的。
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在资产池里隐藏着一个我们不知道的排水管,而且那个排水管的直径很大,当那个排水管的直径大于进水管直径的时候,或者哪怕是两个直径相同的时候,你要想注满这个水池都很难。只有当排水管的直径小于进水管的直径才能办到,最好是排水管干脆没有或者给它堵上。
我们对孩子进行教育,就是对他进行一种资产管理。所谓输在起跑线,就是孩子的人生资产中,出现了致命的、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排水管”。我们给孩子不停的报班,我们把我们仅有的积蓄拿去换来孩子进到名牌小学、名牌中学、名牌大学的时候,我们只是在做同一件事情,就是提高孩子的认知类技能。但最近国外心理学家提醒我们,真正决定一个人的幸福和事业成就的往往是那些非认知技能。
二、社会兴趣:合作、给予与共情
什么是非认知技能呢?简单地说,就是包括了一些无法轻易辨认和测量、但确实对人的幸福和事业有潜在巨大影响的东西。我们可以列举不少非认知技能,但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同时也常常被我们忽视的,那就是社会兴趣或者叫社交兴趣。
简单地说,如果孩子的社会兴趣或者社会性愿望不足,会对孩子将来的生活和事业产生巨大的、但常常又被我们忽略的影响。我们可以把社会兴趣的缺乏看作是一个巨大的价值黑洞,这个价值黑洞在不停地吞噬从正面进行的种种努力、和所造成的所谓那些正面的结果。
当你忽略这个价值黑洞存在的时候,或者怨天、或者尤人,尤其是父母觉得特别不公平,我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我的孩子也很努力,但是为什么效果就那么差呢?我们要经常提醒自己“点背不能怨社会、命苦不能怨政府”,问题的原因还要从我们自身找。
现在我们就看一看什么叫社会兴趣、它的特征是什么,以及为什么缺少了这种东西,就会对我们的个人形成巨大的、又是隐性的伤害和损害。
所谓社会兴趣,就是对他人总是保持一种合作与建设性的姿态,对与他人的交往、融入到一个群体当中怀有深厚的兴趣。如果说我孩子也有几个很知心的朋友、跟我们关系也很密切,这叫不叫社会兴趣呢?这不叫。所谓社会兴趣是,不仅是对所爱的人、亲密的人有直接的感情,而且是对周围的,包括陌生人都有一种不抱直接目的、不会因为某个直接的原因而具有的那种感情,还有他对现有状况的认可、和对未来状况乐观的憧憬。所有这些加起来才叫做社会兴趣。
怎么来衡量一个人的社会兴趣是否健全和充分呢?早在20世纪初心理学家阿德勒就给出了三条标准:
第一,合作。
当他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他常常想到的是跟别人去合作;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他保持一种习惯性的帮助他人的准备状态。
有一个小细节跟这个东西有关,比如说你从一个门出去的时候,你是不是习惯性的把手往后推,让后面的人方便的过这个门。有一个测试很有意思,60后、70后、80后、90后,不同年份的人愿意做这个动作的明显不一样,这个动作就反映了社会兴趣。因为你帮的人往往你不认识,即使你不认识都保持一种帮助他人的准备状态,这就是社会兴趣。
第二,给予。
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一直保持着“给多于取”的倾向或者是习惯,哪怕是在日常平等的交易交换中,他也习惯于让自己付出的大于自己所得到的,也就是说他始终保持一个人生的不等式,那就是让自己的给予大于自己的所得。
第三,共情。
衡量社会兴趣是否健全和充分的第三个特征,表现为对他人的思想、感情、体验,希望给予理解的能力和愿望,也就是一种共情力。就是他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总是试图让自己的频道跟别人的频道合在一起,总是试图保持同频共振,而不是自说自话。
这三点说起来是三点,其实就只有一点,那就是给予大于索取。
三、社会兴趣与幸福感
大量的统计表明,如果一个人的社会兴趣和愿望充分的话,他的幸福程度和他的事业成就远大于那些社会愿望不足的人。即使有些人凭着某个认知上的特长、自己的专业能力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就,社会也给予他很大的回报,比如说你成为了富豪、你成为了一个位高权重的人,但是如果你的整个思维和行为模式当中没有这样一个不等式,或者完全是一个相反的不等式,那即使你事业有成,你都很可能陷入到痛苦的境地。因为人的幸福感的主要来源是人际关系,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人际关系糟糕的人很难有实质性的幸福,这是一种兴趣,也是一种愿望,更是一种能力,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一种非认知技能。在一个幼儿园里,你发现用这样一个标准都可以把一个班的孩子分成两拨人,一部分是社会兴趣充分的人,另一部分是社会兴趣不充分,甚至是严重不足的人;同样我们在一个大学里或者是在一群博士里,也可以用这个标准把人分成两类。这个跟人接受多高的教育关系不大,因为教育常常只是提供认知技能,而不是非认知性技能。
衡量一个社交兴趣就是三点:合作的愿望、给予的愿望和是否拥有共情力,这才是社交的本质。我们经常说社交就是认识不同的人,就是拿着手机不停地去扫别人的微信,前几天有人告诉我真希望腾讯开放5000人的限制、达到1万人,我就开玩笑说,这5000人里你到底能记得多少人?关键还不是你记得多少人,而是有多少人记得你。比多少人记得你更重要的,是有多少人认可你。
那到底如何才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呢?答案就是这三个:合作、给予、共情力,如果你不能同时做到这三样的话,你认识再多的人都是无用功,而且甚至是起相反的作用。
在一个屋子里头温度是一定的,但是我们摸木头和摸铁感受是很不一样的,摸铁觉得很凉,摸木头觉得不凉,原因就在于热量的不等式。当我们与铁接触的时候,铁作为热的良性导体,它会将我们手的热量迅速的吸纳,而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我们之所以觉得它不凉其实是它没有索取的倾向,所以我们不会感觉到它冰凉。
我们跟人打交道的时候,如果你拥有了合作、给予、共情力,你会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相反你不具备这种能力,或者说你拥有一个相反的不等式,在与人打交道的时候习惯性的让自己的所得大于自己的付出的时候,别人会迅速的感受到你的身上散发的一种冰凉气息,这其实就是气场。
看到一个数字我都很惊讶,就是我们对一个人形成判断,只用十分之一秒。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是因为你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已经固化,别人在一瞬间就能识别你的模式,如果你是一个温暖的人,别人会在一瞬间感受到你的这种温暖或者说感受到了你的气场。相反你可能在完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别人已经识别了你的模式,同时已经悄悄地把你屏蔽和拉黑,这就意味着你已经在最初的十分之一秒,就已经给自己设下了重重障碍,而且你完全意识不到。
这种模式一旦固化起来,它就会形成我们人生巨大的负资产,关键在于这一笔负资产是有高额的利息,恰恰地在吞噬你整个的无形资产。所以如果在社会兴趣这一点上输掉了的话,你就输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父母在考虑孩子教育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原生家庭有非常大的关系,我们天天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被好多教培机构给利用了,其实我们自己就是孩子的起跑线。大家不要认为这个起跑线就是家庭的经济条件,我在上个作品分享过,你在哪个城市或哪个家庭生人决定不了。所以人与人之间没有可比性。经济条件会给生活带来影响,但和孩子优不优秀没太大关系。也不要以为你把孩子放到最好的学校,就万事无忧了。
王德峰教授就说,教育好孩子就是放下,现在的父母管的太多,一个好的父母就两件事,一是教孩子做好人,道德品行是家长教的。二是能让他有一技之长,这是生存的本事。除此之外,都是多余的约束。因为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使命。
所以家长不要觉得我多挣钱就能让孩子更好,不一定,可能你的收入也是溺爱的开始。所以一个原生家庭的经济状况不是孩子优不优秀的必要条件,那什么才是真正的起跑线呢?划重点。
一、父母的语言。
特别是从出生开始,父母对孩子词汇量的影响,就是让孩子能够在语言丰富和积极正面的环境中熏陶。孩子如果从小接受的词汇量越大,他自己对感受,表达,控制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只能自我安慰,自我修复。长大以后,优秀的孩子自信,敢于表达,敢于争取,抗压能力也强,而缺少父母语言熏陶的孩子,会封闭,自责,不自信,不勇敢。善于交流和语言表达的父母会给孩子很好的启蒙教育。
二、父母的情绪。
父母的情绪其实就是父母小时候在各自家庭成长环境的展现。一个会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就是积极阳光的,很大程度是来自一个很美好的童年,反之,自私,猜忌,悲观,犹豫,这种情况时常出现的人,一定是有一个不快乐的童年。所以在选择伴侣时一定要看对方的父母,给了他什么样的童年,这一点非常的重要。那父母情绪都很稳定,在这样的家庭成长的孩子,童年不会有太多的缺失感或紧张感。自然他觉得世界就是美好的,积极的,乐观的。父母的情绪会影响孩子一辈子。
三、父母的爱。
父母的爱有两个方向,一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爱的表达非常重要,孩子会解读错,比如父母批评了孩子,孩子会想成不爱他了。目前的情况是经济条件都很好,唯独缺少爱,比如单亲家庭,或一有方长期在外地工作。又或者没时间陪孩子,把家当成旅店,这都是对孩子爱的缺失。另一方面是父母之间的爱,温馨的家庭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爸爸爱妈妈是最好的沉浸式教育,一个在经常吵架的家庭长大的孩子,会有很多负能量。很可惜,这个本来再正常不过的生活条件,一半以上的家庭己经得不到满足。所以现在的孩子抗压能力如此之弱。
以上三点,才真决定了孩子起跑线的位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