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婴儿期生长发育的特征

简述婴儿期生长发育的特征,第1张

简述婴儿期生长发育的特征

简述婴儿期生长发育的特征,每一个人都是从一个小婴儿成长到大人的的,婴儿期通常是指从出生到满1周岁以前的一段时期。不同时期成长特点不同,简述婴儿期生长发育的特征。

简述婴儿期生长发育的特征1

1、身体发育规律:新生儿出生1个月内,一般来说体重增加1千克是正常的。这与婴儿出生时的体重密切相关。出生体重越大,满月后体重相对越大出生体重越小,满月后体重相对越小。

2、身高发育规律:新生儿出生时的平均身高是50厘米,个体差异的平均值在0.3,0.5厘米之间,男、女新生儿平均有0.5厘米的差异。新生儿满月前后,身高增加3厘米,5厘米为正常。新生儿出生时的身高与遗传关系不大,但进入婴幼儿期,身高增长的个体差异性就表现出来了。

3、头尾发育规律:新生儿头围的平均值是34厘米。头围的增长速度,在出生后头半年比较快,但总变量较小,从新生儿到成人,头围相差也就是从十几厘米到二十厘米。满月前后,宝宝的头围比刚出生时增长两三厘米。头围增长是否正常,反映着大脑发育是否正常。小头畸形、脑积水都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

4、囟发育规律:很多人认为,宝宝的囟门是命门,不能碰,碰了囟门会变哑。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新生儿前囟门的斜径平均是2.5厘米,也有个 体差异。但宝宝前囟门如果小于1厘米,或大于3厘米,就应引起重视,因为前囟门过小常见于小头畸形,前囟门过大常见于脑积水、佝偻病、呆小病。

简述婴儿期生长发育的特征2

1、体重婴儿在生后第3~4天虽有生理性体重下降,但喂养得当7~10天可恢复至出生体重。合理的喂养和护理使日后体重增长迅速,前6个月体重增长速度大于后6个月。1岁时的体重达到出生时的3倍。

1岁以内的婴儿体重计算公式是:

<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kg

7~12月龄婴儿体重(kg)=6+月龄×0.25kg

2、身长婴儿出生时身长平均约为50cm,前3个月身长增长约等于后9个月的身长增长。1岁时平均75cm,约是出生时的1.5倍。

3、头围出生时相对较大,约为32~34cm,生长速度与身高体重相似,前3个月的增长约等于后9个月的增长。1岁时平均为46cm。

4、乳牙多于生后6~8个月萌出,最早可于4个月萌出。

5、生长发育迅速由于每天需要的总热量和蛋白质相对较高,但其消化功能尚不完善,再加上6个月后从母体获得的被动免疫抗体逐渐消失,主动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此期若护理不当极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和患感染性疾病,如佝偻病、缺铁性贫血、腹泻和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简述婴儿期生长发育的特征3

体格发育特点

1、体重

新生儿出生时,体重平均为3.3kg(2.5-4.0kg)。

6个月以前的婴儿,体重平均每月增长0.6kg,在4-6个月时体重增至出生时的2倍。

7个月以后体重平均每月增长0.5kg,1岁时体重达到或超过出生时的3倍。

生后第一年是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为第一个生长高峰。

婴儿体重可按下面公式估计:

前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 +月龄x0.6(kg)

后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 +3.6kg+(月龄-6) x0.5(kg)。

2、身长

身长是反映婴儿骨骼系统生长的指标,为从头顶部至足底的垂直长度。足月新生儿平均身长为50cm。在1岁时增长约50%,达75cm。

3、头围和胸围

头围反映婴儿脑及颅骨的`发育状态。婴儿出生时头围约34cm。婴儿期头围平均每月增加1cm。

胸围是婴儿胸廓及胸肌发育程度的指标。

婴儿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但增长速度快,7个月至1岁时,胸围和头围基本相等,称之为胸围交叉。

胸围交叉的时间与婴儿营养、胸廓的发育有关。胸围交叉时间越早,婴儿身体越健康。

消化系统发育特点

婴儿的消化路官发育未成熟,功能未健全。

新生儿的唾液腺欠成熟,唾液分泌较少,唾液中淀粉酶含量低。

3-4个月时睡液腺逐渐发育完善,唾液淀粉酶分泌也逐渐增加,7个月起作用增强。

新生儿的胃容量较小,为20~50mL,出生后第10天时增加至约100ml,1-3月时为90-150ml, 6个月时为150-200mL,1岁时达250-300ml。

婴儿的胃呈水平位,在喂奶后易出现溢奶或呕吐。胃排空母乳的时间为2-3小时。

新生儿的小肠为自身长度的6-8倍,肠壁肌层薄弱,通透性强。

新生儿消化道已能分泌消化酶,但消化酶活性较低,出生后第4个月胰淀粉酶才达到正常水平。

胰脂肪酶的活性亦较低,肝脏分泌的胆盐较少,脂肪的消化与吸收较差。

脑和智力发育特点

人的智力发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年龄越小,神经系统发育速度越快。

出生时脑的重量约为370g,到6月龄时脑的重量约增加1倍,7岁已经接近成人脑的重量,脑神经细胞的分化在3岁时已基本完成。

3岁前是脑细胞数量的增长期,3岁后脑细胞数量不再增加,主要是脑细胞的重量和体积以及形态结构的变化。

因此,在3岁前的婴幼儿期,脑细胞处于快速分化增殖期,合理的营养供给对脑组织和智力发育非常重要。

新生儿发育的五大特点

新生儿发育的五大特点,根据新生儿的生长规律和特点可以观察自己的孩子的成长是否符合标准和正常,这样能够帮助新手父母更好的照顾孩子,下面一起看看新生儿发育的五大特点。

新生儿发育的五大特点1

1、外观特点

新生儿皮肤呈粉红色,皮肤表面有一层薄白色胎脂。足月儿胎毛不多,仅在颅部或额面、骶尾部可见;胎毛多,未脱落表示未成熟。由于新生儿的皮肤细嫩,毛细血管丰富,保护功能不强,稍不注意容易损伤,细菌感染后容易发生脓疱疮、疖子和其它病症。新生儿头颅较大,头长占身长1/4,颅缝可能未闭或颅骨边缘重叠(为产道内受挤压所致)口腔粘膜光滑薄嫩;牙龈及上腭可见白点为上皮珠,粘液腺阻塞,对吸吮无妨,不可挑破。

2、体温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完善,体温不易稳定。因皮下脂肪较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过多,故须对新生儿注意保暖,防止低体温,以免引起硬肿症。

3、体重

新生儿由于排胎粪,皮肤也开始排泄水分,一般吃奶又较少,在出生后4~5天内,会出现重量性的体重下降,约下降出生时体重的3%~9%,随后体重逐渐回升,大约在第10天左右又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但如果喂养不当,或奶量不足,都可影响体重的增长。

4、新生儿黄疸

出生后3~4天约50%的新生儿皮肤与巩膜出现黄染,多在7~10天后自然消失。新生儿血液中多的红细胞被破坏后产生大量胆红质,因新生儿肝功能不健全不能使间接胆红质变为直接胆红质从胆道排出,结果过多的胆红质集存在血液内,发生黄疸。若黄疸持续不退并加重,多为病理现象,应检查有无败血症、母婴血型不合等所致的溶血性黄疸、先天性胆道畸形或肝炎等疾病。

5、新生儿消化道

新生儿的胃最初只能容不足30毫升的流食,两周内可逐渐增到50毫升左右,新生儿胃容量小,胃的位置呈水平位,故常见新生儿哺乳后溢乳或吐奶。出生后12小时开始排出粪便,呈深绿色或黑色粘稠糊状,称为“胎便”,它是胎儿在宫内吞入羊水中胎毛、胎脂、角化上皮和肠道分泌液、胆汁等混合物,以后随着哺乳,转为过渡性粪便,逐渐转黄色,胎便约于3~4日内排尽。若出生后24小时尚不见胎便排出,应检查婴儿肛门、腹部,有无肛门闭锁或其他异常。

新生儿发育的五大特点2

新生儿期的生长发育特点是什么

1、身体发育规律:新生儿出生1个月内,一般来说体重增加1千克是正常的。这与婴儿出生时的体重密切相关。出生体重越大,满月后体重相对越大出生体重越小,满月后体重相对越小。

2、身高发育规律:新生儿出生时的平均身高是50厘米,个体差异的平均值在0.3,0.5厘米之间,男、女新生儿平均有0.5厘米的差异。新生儿满月前后,身高增加3厘米,5厘米为正常。新生儿出生时的身高与遗传关系不大,但进入婴幼儿期,身高增长的个体差异性就表现出来了。

3、头尾发育规律:新生儿头围的平均值是34厘米。头围的增长速度,在出生后头半年比较快,但总变量较小,从新生儿到成人,头围相差也就是从十几厘米到二十厘米。满月前后,宝宝的头围比刚出生时增长两三厘米。头围增长是否正常,反映着大脑发育是否正常。小头畸形、脑积水都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

4、囟发育规律:很多人认为,宝宝的囟门是命门,不能碰,碰了囟门会变哑。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新生儿前囟门的斜径平均是2.5厘米,也有个 体差异。但宝宝前囟门如果小于1厘米,或大于3厘米,就应引起重视,因为前囟门过小常见于小头畸形,前囟门过大常见于脑积水、佝偻病、呆小病。

新生儿期保健的要点是什么

1、母乳是婴儿最佳食物,频繁吸吮促进乳汁分泌;有助于胎便排出,促使黄疸消退。

2、被服:选择柔软,吸水,宽松,透气,颜色浅淡的棉织品。尿布要勤换洗。

3、保温:室温20-22℃之间,湿度55-65%。空调不宜过低可在27-28℃左右为宜。

4、脐带:脐带保持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每日用碘伏棉签清洁,不用龙胆紫、消炎粉、脐带粉。

5、皮肤粘膜: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尤其是皮肤褶皱处的清洁干燥。防止皮肤擦伤,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洗臀部。不要挤压婴儿乳房硬结。

新生儿发育的五大特点3

新生宝宝的生理发育有以下特点:

1、体重增加迅速

新生儿刚出生时体重约为3000克,身高约50厘米。过三四天后,体重会稍微有所减轻,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周后,体重会恢复到原来状态,这以后,新生儿的体重会以平均每天30-40克的速度增长。

2、不停地睡觉

新生儿没有昼夜之分,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经常是小肚子一饿就会哭起来。等吃完奶、换好尿布,马上又会接着睡,每天就是如此反复生活。

3、容易溢奶

新生儿的食道下部括约肌松弛,容易溢奶,并且消化功能不完善,如提早喂淀粉(米、面)类食物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

4、有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体内的红细胞、白细胞均比较高,黄疸也较普遍。

5、体温高

新生儿的体温比成人高,常在37℃左右。吃奶后和哭后就更高。新生儿自己还不能适当地调节体温,所以,父母要注意,不能让他太热也不要让他太冷,要将室温保持在20℃左右。当新生儿的体温在37. 5C以上或36C以下时,就是生病了。

6、呼吸数、脉搏数高于成人2倍

刚出生的新生儿的呼吸运动较浅表,呼吸频率较快,呼吸不规则,呼吸以膈肌为主。新生儿由于是腹式呼吸,所以,在测量新生儿的呼吸数时,要把手轻轻放在新生儿的小肚子上,数肚子上下运动的次数。测量脉搏则要把手贴在新生儿手腕的动脉部位。

7、头大、心跳快

与四肢相比新生儿的头要相对大些,但因为他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神经鞘没有完全形成,触动身体的某一处,全身都会抖动。这时,新生儿的心脏速度可达到每分钟120 ~140次,常可听到杂音,以后会逐渐减慢。

8、大便多样

新生儿出生后,马上就会排出发黑的胎便,但慢慢就会正常了。大便次数和形状因新生儿的不同而有各种各样,不用担心。大便颜色有绿色或金黄色,撒尿的次数也各不相同。不论是哪种样子,只要新生儿吃奶吃得好、睡觉睡得好就没问题。

9、脱皮

几乎所有的新生儿都有脱皮的现象,这是因为新生儿皮肤最上层的角质层发育不完全,容易脱落。此外,新生儿连接表皮和真皮的基底膜并不发达,使表皮和真皮的连接不够紧密,造成表皮脱落的机会增多。这种脱皮现象全身部位都有可能出现,但以四肢、耳后较为明显,只要于洗澡时自然脱落即可,无需特别的保护措施或强行撕下。注意:若出现脱皮合并红肿或水泡等其他症状,则需要就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5086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7
下一篇2023-04-07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