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带领针灸科各级医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历代针灸治疗中风病的经验及文献,总结出头针、体针相结合的针刺方法——调神通络针刺法,治疗中风病效果满意。
我院针灸科用调神通络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及各种兼症、后遗症,均取得较好疗效,较单纯用中西药物或传统针刺方法,疗效有了很大的提高。「调神通络针刺法」治疗中风病是获得天津市卫生局与天津市教委多项课题支持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一种疗法,经过十余年临床实践,其治疗缺血性中风显效率达85%,并被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缺血性中风早期康复和避免复发中医方案研究」列为主要治疗方法加以研究、应用和推广。
调神通络针刺法的具体方法
取穴方法:头针是在2个头部腧穴(百会和承灵)的基础上,引出的4条治疗线。其中第一条为顶中线(百会向前至前顶);第二条为顶斜1线(百会前斜下45度,长1.5寸),前两条治疗线,均具有调理神明,疏通经络(下肢),平肝潜阳,益气升阳的作用;第三条为顶旁线(距顶中线2.25寸,承灵穴与正营穴连线);第四条为顶斜2线(承灵前外斜下45度,长1.5寸),后两条治疗线,均具有调理神明,疏通经络(上肢)的作用。
体针为双侧的风池,患肢一侧的外关、曲池、臂臑、涌泉、足三里、四强,风池开闭醒神以治其本;臂臑、曲池、外关祛风通络,通利关节,疏通患部经络气血;足三里通血脉、复神明;涌泉通络、回阳。以上是「调神通络针刺法」治疗中风病的主穴。
我们针对中风病的兼证,也采用了头针、体针相结台的针刺方法,应用主穴的治疗,并随症加减。其中,兼有语言障碍者,头针取额中线(神庭向正前下方1寸),具有治疗五官疾患的作用;体针取上廉泉、哑门。兼有吞咽障碍者,头针取额中线,具有治疗五官疾患的作用;体针取金津、玉液、翳风、照海、通里,均为双侧。兼有中枢性面瘫及感觉异常者,头针取颞前线(悬厘至颔厌),具有疏通面颊经气的作用;体针取面部患侧的下关、地仓。兼有眩晕者,采用三种取穴方法:第一种,头针取顶中线(百会向前至前顶),具有平肝潜阳、益气升阳的作用(治疗血压高或低而致的眩晕);第二种,头针取枕下旁线(玉枕向下至天拄)取双侧,具有平肝息风、止眩的作用(治疗颈性、小脑性眩晕);第三种,头针取颞后线(曲鬓至率谷)取双侧,具有开窍、止眩的作用(治疗耳源性眩晕),体针均取双侧太冲透涌泉、丘墟透照海。
操作方法:头针,进针方向自上而下(或外斜下)、自后向前(或向外斜前)沿皮刺;均采用提插手法,进针时幅度小,行针时提插幅度要大,每穴行针时间30秒,行针时可两针同时操作;头针应边行针边嘱患者尽量活动相应部位,以达「动守神」的目的;每日两次针刺治疗,规定上午针刺病灶侧,下午针刺病灶对侧;上午针刺的头针,可留针至下午针刺之前起针,下午针刺的头针,留针时间为30分钟;注意,长时间留针,只适用于头针及能接受此法的患者。体针,针刺得气后,进针采用提插、捻转的手法,每穴行针时间为15秒,留针时间为30分钟,上午、下午两次针刺,采用相同的腧穴及操作方法。门诊患者每日针刺治疗1次,病灶侧及对侧头针可同时使用,也可单独交替,隔天使用。
调神通络针刺法的主要机理
「调神通络」理论是根据中医整体观念中形神兼顾的思路而提出的,把中风病分为「神病」和「形病」两个层次,在治疗上既「治形」又「治神」,「治神」为关键。「调神」能使神机运转,从而使人体脏腑经络等形体功能有所主宰;「通络」则指在调神的基础上,疏通脑络及肢体经络系统,使经脉气血运行通畅,促进疾病的好转,「调神」和「通络」在治疗中风病过程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组成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该理论具体体现在穴位的选择、针刺的手法及患者的配合。
「调神通络针刺法」所根据的中风病病机特点为:脑络瘀阻,神明不调。《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上」即指脑腑。后代医家张锡纯也有「脏腑之气化皆上升太过,而血之上注于脑者,亦因之太过,致充塞血管累及神经」而致中风偏瘫之说。中风乃各种原因导致气血逆乱于上,脑络痹阻或血溢于脑,致气滞血瘀,脑络瘀阻,神明不调。脑主元神,神明不调则可致经脉气血的升降平衡失调,导致偏瘫。如脑络瘀阻严重者,则可致神明难以恢复则神昏。
根据「调神通络法」的原则,在处方上,为头部和肢体腧穴相结合,取头部穴,属近端取穴;取肢体穴,属循经取穴。因为此类疾病病位在脑,病及经脉、经筋与诸多脏腑,故宜近取头部腧穴。其中顶中线、顶斜1线均具有调理神明、疏通下肢经脉的作用,而顶中线同时具有平肝潜阳、益气的作用,二者共用,进一步加强了功效;同样,顶旁线、顶斜2线均能调理神明、疏通上肢经脉。体穴的取法乃多年摸索总结出的治疗中风病有效组穴方法,且认为该组穴具有疏通经络、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
「调神通络针刺法」治疗中风病疗效确切,为针刺治疗中风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研究证实该针法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疏通气血,调神通络。其主要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改善全身状况,调节大脑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加快侧枝循环的建立,从而促进脑神经细胞的修复。其中头针对于中风病的治疗作用已得到公认,其理论依据主要有二:一是传统的脏腑经络理论,即《素问·脉要精微论》述:「头为精明之府,头为诸阳之会」,六阴经中除手少阴、足厥阴两经直接循行于头面之外,其余也通过经别和头面紧密联系;二是头穴线的确定,依据的是大脑皮层的功能在头皮的投影。
三元正心法在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上,采用《黄庭经•心典章第三十一》,此经在讲心之功能时: “心部之宫莲含华,下有童子丹元家,主适寒热荣卫和……调血理命身不枯,外应口舌吐五华。”“心曲一体五脏王,动静念之道德行,清洁善气自明光,坐起吾俱共栋梁,昼日曜景幕闭藏,通利华精调阴阳。”讲究五脏辩证分析,互为根基,辩证治疗。 三元:治病需同时施以穴位按摩掐穴和药物治疗,做到三通:络通、气通、血通,通过按摩掐穴循经通络,络通则气行;心主血,气为血之母,得气即得行血之力,血通则心得补(心之所养者――血),心补则气得运、血得鼓、五脏得补,同时药物施以补血、补气、行血、行气,运用《黄庭经》理论针对五脏施以良药仙方,同时辩证治疗,不日病即得康复。 正心:阴阳的位置是不断变化,周而复始的。表证、热证、实证可归属于阳证范畴;里证、寒证、虚证可归属于阴证的范畴。人体内阴阳失衡或阴阳所在的位置不对人就会生病。阴阳失衡,需正其位。病不攻自破,人安矣
采纳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