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的风俗:
1、“烧庚饭”祭先人
为纪念逝者,在死者的忌日,搞一些祭祀活动,寄托一下哀思,这是中华民族的习惯。其方式方法虽不是千篇一律,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烧纸钱,祭奠先人。
2、端午节
南通人过端午节,除了吃粽子、浆糟酒酿、烤大蒜头等等,午餐菜肴中也有一些节日特色菜。在南通人的餐桌上往往有一碗五色杂陈的菜肴,吃做“和菜”和方音“贺”。
3、立夏胸前挂蛋
立夏那天,南通时兴孩子胸前挂蛋。相传瘟神嗜睡,直至立夏之日方醒,散瘟布疫,孩童胸前挂蛋者最甚。女娲闻讯,与瘟神辩理,瘟神无奈承认,立夏之日,凡孩童前挂蛋者一律不得伤害。
4、除夕福寿汤
除夕那天,都要祭祖、守岁、吃年夜饭等等。守岁时,要吃一种甜羹,又叫福寿汤。这汤由红枣、莲子、荸荠等熬制而成,取“增福添寿”的意思。
5、元宵拖灯串游
农历正月十五,旧称上元节。旧俗正月十三上灯,家家挂红灯,十八落灯,从十三到十七,谓之五夜元宵,又称灯节。这几天夜里,市镇上的孩子信成群结队举灯或拖灯串游。寺庙中更是灯彩纷陈,璀璨夺目,并间有猜灯谜活动。
1、民俗:乐舞文化、僮子戏、踩文蛤 、哨口风筝、茶文化;
2、特产:
油馓子
早年,食品稀缺,用面粉做的油馓子(南通有地方称之"油面"),加上红糖,开水泡着吃,作为产妇的滋补食品,这种老风俗在南通不少地方至今还沿袭着。
西亭脆饼
作为通城特产的典型代表,脆饼可谓是陪伴着很多老南通的童年的经典记忆,饼底的酥脆,芝麻的香甜,西亭脆饼选用上等精白面粉为主料,经二十八道工序,用手工制成。
如皋香肠
如皋香肠,又称“如式”香肠,历史悠久,是闻名全国的香肠品种之一。可与“广式”香肠媲美,被称为“如式”香肠。如皋肠具有条理整齐、肉质紧密、肥瘦比例得当、干爽结实等特点。
正场薰糕
正场熏糕,为江苏省南通市汉族传统糕点名产,产自通州区正场镇, 距今已有近500年历史。
吕四海蜇
吕四海蜇,是江苏的特产水产品,盛产启东于吕四沿海,身体半球形青蓝色,半透明。以质量上乘,加工精细闻名,是我国“海产八珍”之一。用白酒、香菜和胡椒粉调制的海蜇泠盘,脆嫩、透明、爽口。
3、名胜:苏通跨长江大桥、定慧禅寺、文峰公园、南通三塔、张謇近代工业遗址、圆陀角风景区、法宝禅寺、水绘园、 狼山风景区、南通博物苑。
元宵节、灯节、吃年夜饭、二月初二、元宵锣鼓等。
1、元宵节
南通旧时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有“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之说,并有“上灯圆子落灯面”之举。
2、灯节
旧历正月十三日“上灯”,十八日“落灯”,这六天谓之灯节。灯节期间,南通城里城外,有好多庙宇装灯。十五、十六两夜,有好多店家在店门口放烟火,看的人也不少。
自正月初一起,十字街一带,有许多卖灯的。,卖的是马灯、狮子灯、兔儿灯、虾蟆灯、走马灯、球灯等等,都是以蔑为骨,以彩色纸糊的,至迟卖到十五、十六日结束。民间所挂的神子,有人家正月十八落,也有二月初一日落。
3、吃年夜饭
年饭做毕,先供奉祖先,让其"领气"。尔后,阖家不分男女老幼聚餐喝酒。若有亲人出门在外未归,则要留空座,放一双筷子,以示与家人团聚,一起辞旧迎新。
4、二月初二
农历二月初二,有家家带女儿之俗,谚云:“二月二,家家人家带女儿,不带女儿是穷鬼儿,女儿不来要烂腿儿,女婿不许她家来是肉龟儿。”殷富之家带女儿要办起丰盛的家宴,即使是家境窘迫的娘家,也得象征性地小酌一番,没有亲生女儿的还得请“干女”。此俗沿袭至今。
5、元宵锣鼓
旧时民俗公约,日常敲锣视为报警,故儿童平时不得敲锣戏弄,但到春节期间则可尽兴玩耍,天黑亦无防,尤其正月灯节期间,更不受时间限制了。每到元宵节,城内东大街小关帝庙(在南通电影院附近,今已建为证券大楼),自发举行锣鼓比赛。
昔日元宵节那一浪高一浪的锣鼓声,震撼着通城的夜空,全城充满对新—年希望的激昂的气氛,是小孩子和大人们最快活的节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