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雨水多了,想必大家在游玩期间会到一处看看风景、捡捡蘑菇、尝尝当地的特产,下面小编为游客介绍下新疆地区有哪些常见的蘑菇,说的不全忘网友补充,谢谢!
大白菇:新疆叫大脆,可食用,吃起来很脆。
形态特征:菌盖直径3-14cm,初扁半球形中央脐状,伸展后下凹至漏斗形,污白色,后变为米黄色或蛋壳色,
有时具锈褐色斑点,菌肉白色或近白色,伤不变色。味道稍辛辣,有水果气味,褶缘常带淡绿色。
同云杉、冷杉、松、铁杉、黄杉、山毛榉、高山栎、山杨等形成菌根。
白林地蘑菇
可食用。菌盖直径6.5-11cm,初期扁半球形,后平展,白色或淡黄色,有时中部浅褐色,覆有平伏的丝状纤毛,边缘常开裂。菌肉白色,稍厚。
羊肚菌
又称羊肚菜、美味羊肚菌。可食用,味道鲜美,是一种优良食用菌。可药用,益肠胃,化痰理气。
子实体较小或中等,6-14.5cm,菌盖不规则圆形,长圆形,长4-6cm,宽4-6cm。表面形成许多凹坑,似羊肚状,淡黄褐色,柄白色,长5-7cm,宽粗2-2.5cm,
皱柄羊肚菌,俗称巴楚蘑菇:
当地人叫木耳菇,可食用,吃起来很脆
大圆球蘑菇(俗名:马粪包)
马勃,一名灰菇,欲称牛屎菇或马蹄包。嫩时色白,圆球形如蘑菇,但较大,鲜美可食,嫩如豆腐。老则褐色而虚软,弹之有粉尘飞出,内部如海绵。
橙黄蘑菇(新疆叫鸡腿蘑菇)
黄丝膜菌
首先,不认识的蘑菇最好不要吃,一定要请教认识的人,因为大家都很少知道毒蘑菇的厉害,一个厉害的毒蘑菇可以毒死五匹马!!!新疆除了常见的 草菇、香菇 、银耳 、 双孢菇 、 猴头菇、 金针菇 、黑木耳、平菇还可以见到下列山珍:
翘鳞肉齿菌 (新疆本地叫:鹿茸蘑菇)
[Saarcodon imbricatum(L.:Fr.)Karst.]又称獐子菌、仲帽、獐头菌。 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初期突起,后扁平,中部脐状或下凹,有时呈浅漏斗状,浅粉灰色,表面有暗灰色到黑褐色大鳞片,鳞片厚,覆瓦状,趋向中央特别大并翘起,呈同心环状排列,菌盖直径6-10cm。菌肉近白色,菌柄中生或稍偏生,粗 0.7-3cm,有时短粗或较细长,上下等粗或基部膨大,可达4cm,中实、平滑、淡白色,后期变淡褐色。刺锥形,延生,长可达1-1.5cm,初期灰白色。后变浓褐色。 生于高山针叶林中地上,尤以云杉,冷杉林中生长多。 分布于我国甘肃、新疆、四川、云南、青海、西藏等地区,西藏、新疆等高地高寒凉爽的云杉林中较多。可食用。好吃,新鲜时味道很好,菌肉厚,水份少,不生虫,便于收集加工,但老后或雨多浸湿者带苦味。属外生菌根菌。子实休有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并含有较丰富的多糖类物质。
羊肚菌 又称羊肚菜、美味羊肚菌。 子实体较小或中等,6-14.5cm,菌盖不规则圆形,长圆形,长4-6cm,宽4-6cm。表面形成许多凹坑,似羊肚状,淡黄褐色,柄白色,长5-7cm,宽粗2-2.5cm,有浅纵沟,基部稍膨大,生长于阔叶林地上及路旁,单生或群生。 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苏、云南、河北、北京等地区。 可食用,味道鲜美,是一种优良食用菌。可药用,益肠胃,化痰理气。含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可利用发酵罐培养菌丝。 羊肚菌为真菌植物问真菌羊肚菌Morchellaesculenta(13)Pers. 尖顶 羊肚菌M.conicaPers. 的子实体。 羊肚茵每百克干品含蛋白质24.5 克,脂肪2.6 克,碳水化合物39.7 克, 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大白菇(新疆叫大脆,因为吃起来很脆)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3-14cm,初扁半球形中央脐状,伸展后下凹至漏斗形,污白色,后变为米黄色或蛋壳色,或有时具锈褐色斑点,无毛或具细绒毛,不粘,边缘初内卷后伸展,无条纹。菌肉白色或近白色,伤不变色。味道柔各至慢慢地微麻或稍辛辣,有水果气味。菌褶白色或近白色,中等密,不等长,近延生,褶缘常带淡绿色。菌柄长1-4cm,粗1-2.5cm,内实,圆柱形或向下渐细,伤不变色,光滑或上部具微细绒毛。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近球形,小刺显著,稍有网纹,7.6-10.6(-12.8)μm×6.9-8.8(-10.5)μm。褶侧囊体甚多,梭形,49-112μm×7.3-10.9μm。经济价值:可食用,其味较好。试验抗癌率高,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均达100%。对多种病原菌有明显抵抗作用。同云杉、冷杉、松、铁杉、黄杉、山毛榉、高山栎、山杨等形成菌根。
黄丝膜菌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菌盖直径4-10cm,扁半球形,后扁平中部钝,湿润时表面粘,干时有光泽,黄色至黄土色。中部厚,无明显气味。菌褶直生又弯生,密,不等长,初期污白色后土褐色至褐色。菌柄长4-10cm,粗0.6-1cm,圆柱形或近基部弯曲,污白色,带土黄色,有近白色丝状菌幕,内部实心变至松软。孢子印黄褐色。孢子黄褐色或浅褐色,椭圆形,表面粗糙或近光滑,7-9.5μm×4-5μm。经济价值:可食用。试验有抗癌作用,对小白鼠肉瘤180抑制率6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另外对某些细菌有抑菌和抗菌作用。此菌为树木的外生菌根菌
白林地蘑菇
[Agaaricus silvicola(Vitt.)Sacc.] 子实体中等至稍大。菌盖直径6.5-11cm,初期扁半球形,后平展,白色或淡黄色,有时中部浅褐色,覆有平伏的丝状纤毛,边缘常开裂。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初期白色,渐变粉红色、褐色、黑褐色,密,离生,不等长。菌柄长7-15cm,粗0.6-1.5cm,污白色,松软到中空,近圆柱形,基部稍膨大,伤后变黄色,尤其基部更明显。菌环单层,白色,膜质,生菌柄上部,上表面平滑,下面棉绒状,大,易脱落。褶缘囊体近洋梨形。 夏秋季生于林中地上,单生或散生。 分布于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台湾、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地
离褶伞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5-16cm,扁半球形至平展,中部下凹,灰白色至灰黄色,光滑,不粘,边缘平滑且初期内卷,后伸展呈不规则波状瓣裂。菌肉白色,中部厚。菌褶白色,稍密至稠密,直生至延生,不等长。菌柄近柱形或稍扁,长3-8cm,粗0.7-1.8cm,白色,光滑,内实。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光滑,近球形,5-7μm×4.8-6μm。经济价值:可食用,味道鲜美,属优良食用菌。
橙黄蘑菇 (新疆叫鸡腿蘑菇)
毛柄库恩菌
中文学名:毛柄库恩菌 拉丁学名:Kuehneromyces mutabilis (Schaeff. : Fr.) Sing. et Smith 中文别名:毛腿环锈伞、库恩菌 同物异名:Pholiota mutabilis (Schaeff. : Fr.) Quèl. 分类地位:伞菌目、球盖菇科、库恩菌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一般较小。菌盖直径2.5-6cm,扁半球形,凸形,后渐扁平,光滑,湿时呈半透明状,肉桂色,干后呈深蛋壳色,边缘在湿润状态有条纹明显。菌肉白色或带褐色。菌褶直生或稍下延,稍密,薄,宽,初期近白色,后呈锈褐色。菌柄长3-7(10)cm,粗0.5-0.8cm,上下等粗,色与菌盖相似,上部色较浅,下部色较深,内部松软后变中空,菌环以下部分有鳞片。菌环生柄之上部,膜质,与柄同色,易脱落。孢子淡锈色,椭圆形或卵形,平滑,6-8μm×4-5μm,有时有一两个油滴。褶缘囊体无色,棒形或圆柱形,有时顶端稍细,20-35μm×6-8μm。生态习性:夏秋季于阔叶树木桩或倒木上丛生。 分布地区:吉林、青海、河北、甘肃、新疆、西藏、云南等。 经济用途:可食用并能人工栽培,也曾有记载含毒,又是树木的木腐菌。已试验人工栽培。
(本类有毒的种有很多,样子也很像,大家吃的时候要小心,最好不要吃)
中文学名 松乳菇
拉丁学名 Lactarius deliciosus (L. ex Fr.) Gray 分类地位 伞菌目、红菇科、乳菇属 形态特征 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直径4-10(15)cm,扁半球形,中央粘状,伸展后下凹,边缘最初内卷,后平展,湿时粘,无毛,虾仁色,胡萝卜黄色或深橙色,有或没有色较明显的环带,后色变淡,伤变绿色,特别是菌盖边缘部分变绿显著。菌肉初带白色,后变胡卜黄色。乳汁量少,桔红色,伤后变绿色,菌褶与菌盖同色,稍密,近柄处分叉,褶间具横脉,直生或稍延生,伤或老后变绿色。菌柄长2-5cm,粗0.7-2cm,近圆柱形或向基部渐细,有时具暗橙色凹窝,色同菌褶或更浅,伤变绿色,内部松软后变中空,菌柄切面先变橙红色,后变暗红色。孢子印近米黄色。孢子无色,广椭圆形,有疣和网纹,8-10(11)×7-8(9)μm。囊体稀少,近梭形,40-65×4.7-7μm。 生态习性 夏秋季阔叶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形成菌根。 分布地区 浙江、香港、台湾、海南、河南、河北、山西、吉林、辽宁、江苏、安徽、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新疆等地区。 经济用途 可食用。味道柔和后稍辛辣,味好。往往产量大,便于收集、加工、销售。另外报道子实体含橡胶物质。此菌是外生菌根菌,可与松杉、铁杉、冷杉、高山松、马尾松形成菌根。营养丰富,含16种氨基酸,以谷氨酸含量为多(每100g含3.783mg),松乳菇尚含有乳菇紫素、乳菇菌素等抗生素,其子实体提取物对肉瘤S-180和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
蜜环菌
蜜环菌又名榛蘑。属于担子菌亚门,伞菌目、口蘑料、蜜环菌属。
蜜环菌的子实体——榛蘑,是一种味道极为鲜美的食用菌,为东北三省的传统食品。野生蜜环菌在夏秋季多丛生或群生在针阔叶林中的潮湿枯木上;人工栽培利用段木、木屑、农作物秸杆等原料也能培育成功。
蜜环菌根据其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可分为子实体和菌丝体两大部分。
子实体,即发育成熟的蜜环菌蘑菇,是它的繁殖器官。蜜环菌的子实体高约5~15厘米。菌盖肉质,扁半球形,逐渐平展,后下凹,直径约7~9厘米,表面蜜黄色与栗褐色,多布以毛状小鳞片,菌肉白色。菌柄细长圆柱形,浅褐色,稍部近白色,直径约0.5~2.2厘米,纤维质松软,后中空,基部常膨大。菌柄上部接近菌褶处有一较厚的菌环,膜质,松软,有时为双环,白色有暗色斑点。由于菌盖表面呈蜜黄色,菌柄上部有环,所以叫“蜜环菌”。菌褶与菌柄相连,呈贴生至延生,由近白色逐渐变为污白褐色,老时有锈色斑。孢子印无色或微具黄色,光滑,椭圆形或近卵圆形。
褐紫红菇
中文学名:褐紫红菇 拉丁学名:Russula queletii Fr. 中文别名:凯莱红菇 同物异名:分类地位:伞菌目、红菇科、红菇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至中等大。紫红褐色或紫葡萄酒色,菌盖直径6-8cm,湿时粘,边缘具棱纹。菌肉白色,味很苦,厚。菌褶密,直生,白色或近白色,后期乳黄色。菌柄长4.4-5cm,粗1-1.2cm,微红色,脆,基部有少数黄色斑点。孢子印白色。孢子乳黄色,宽椭圆形,9-11μm×8.6-9μm。有刺或连接成网纹。褶侧囊体90-110μm×10-14μm,顶端有结晶。生态习性:夏秋季在林中地上单个生长。 分布地区:福建、新疆等。 经济用途:据记载有毒,不宜采食。属树木的外生菌根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