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目前病因不明。胃息肉是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凸入胃内的隆起病变。
(二)发病机制
胃息肉一般多发生于胃窦,少数也可见于胃体上部、贲门和胃底。病理上主要分为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1.增生性息肉
此型息肉约占胃息肉的75%~90%,是炎性黏膜增生形成的息肉样物,并非真正的肿瘤。息肉较小,一般直径小于1.5cm,呈圆形或橄榄形,有蒂或无蒂,表面光滑,可伴有糜烂。组织
学上可见增生的胃小凹上皮和增生的固有层腺体,上皮分化良好,核分裂象少见,固有层见炎性细胞浸润,部分息肉伴有肠化生。少数增生性息肉可发生异型增生或腺瘤性变而产生恶变,但其癌变率一
般不超过1%~2%。
2.腺瘤性息肉
系来源于胃黏膜上皮的良性胃肿瘤,约占胃息肉的10%~25%。一般体积较大,呈球形或半球形,多数无蒂,表面光滑,少数呈扁平状、条状或分叶状。组织学上主要由表面上皮、小凹
上皮和腺体增生形成。上皮分化不成熟,核分裂象多见,可分为管状、绒毛状及混合型腺瘤,常伴有明显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息肉间质为疏松结缔组织,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黏膜肌层无明显增生,肌
纤维无分散现象。
胆囊息肉是一种多发病 ,分为单发性胆囊息肉和多发性胆囊息肉两种 ,得了此病 ,一般需要手术治疗。对于单发性胆囊息肉来说 ,如果息肉较小 ,手术切除后可能仅为胆固醇结晶。但假如确诊为多发性胆囊息肉 ,或体积较大的息肉 ,一般应考虑手术切除胆囊。否则 ,假如息肉恶变 ,成为胆囊癌 ,其预后极差 ,多数病人在发病数月内死亡。对于息肉较小 ,又不愿意手术者 ,应当严密随访 ,定期复查b超 ,如发生变化应尽早手术 ,现在胆囊切除可以做腹腔镜手术 ,创伤小恢复快 ,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 胆囊息肉是胆囊黏膜向胆囊腔内生长出一种突起的局限性病变。患者一般没有什么症状 ,有的患者只是感到右胁下不适 ,通过b超检查可被发现。近几年 ,随着b超检查的普及 ,临床发现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同时 ,因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包含良性、恶性病变共 20余种 ,患者常由于担心癌变而四处求医问药。那么 ,胆囊息肉到底是什么样的疾病呢 ?胆囊息肉的易发人群
大样本调查资料统计结果表明 ,胆囊息肉的人群发病率为 5%以上 ,且男性居多。国外19 9 9年对 19 4767例日本健康人作b超普查 ,查出胆囊息肉样病变 109 26例 ,占 5. 6%,其中男性发病率为 5. 9 %,最多见于 30~ 40岁人群 女性发病率为 4. 5%,最多见于 40~ 50岁。多项调查研究发现 ,胆囊息肉样病变与性别、葡萄糖不耐受等有关。此外 ,男性肥胖与其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而女性则无此相关性。
胆囊息肉的类型及分类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表现形式包含很多病理类型 ,病理分类为非肿瘤与肿瘤性病变两大类 ,肿瘤性病变又分为良性和恶性。
1.非肿瘤性病变 :其中以胆固醇息肉最为多见。国外 19 9 5年报告 ,胆固醇息肉占胆囊息肉样病变的 65%,国内报告的 288例患者中胆固醇息肉占 62. 5%。其次为炎症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及腺肌瘤等。
(1)胆固醇息肉 :胆固醇沉着是胆囊息肉的重要病因 ,胆固醇沉着于胆囊黏膜固有膜的巨噬细胞内 ,逐步向黏膜表面突起 ,促使黏膜上皮增生、罗 -阿窦增多及肌层增厚而形成息肉。胆固醇息肉的病理特点为多发性小息肉 ,曾有胆固醇息肉 74例病例报告显示 :直径小于10mm者占 9 7%, 50%为多发性 ,平均 3. 09±3. 31个 (肿瘤性息肉多为单个病变 ,有临床鉴别意义 )。胆固醇息肉质脆带细 ,易与黏膜分离 ,不伴有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 ,也不含其他基质成分 ,即便伴有炎症也很轻微 ,到目前为止未见有癌变报道。
(2)炎症性息肉 :为炎症刺激所致的一种肉芽肿 ,直径约 5mm ,单发或多发的广基性结节。其组成成分有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慢性炎症细胞 ,息肉周围的胆囊壁有明显炎症 ,至今尚无癌变报道。
(3)腺瘤样增生 :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 ,为黄色质软的疣状物 ,直径约 5mm ,单发或多发。其组成成分为丰富的结缔组织中含平滑肌束及杯状细胞 ,其表面有上皮增生并伴有肠化生。腺样增生因黏膜上皮伸入肌层形成的罗 -阿窦明显增多 ,窦口上常有狭窄 ,致窦内常有胆汁淤积、炎症或胆石嵌入 ,有癌变可能。
(4)腺肌瘤 :存在黏膜上皮局部变化、肌纤维增生与局限性腺肌增生 ,故医学上又称为腺肌增生症 ,有弥漫型、节段型与局限性三种。腺肌瘤也是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 ,也可能癌变。
2.肿瘤性病变 :此类病变中以良性的腺瘤为主 ,恶性主要为胆囊癌。
(1)腺瘤 :多为单发的有蒂息肉 ,外形可呈乳头状或非乳头状 ,恶变率约 30%,癌变机会与腺瘤大小呈正相关。 19 9 8年国外学者观察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时发现 ,其中 9 4%直径 <10mm , 66%的患者年龄 <60岁 而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 88%直径 >10mm , 75%的患者年龄>60岁。研究认为 ,胆囊腺瘤的发病率很低 ,在 1 0年内施行的 12 153例胆囊切除中 ,仅 81例为胆囊息肉样病变 ,只占 0. 7%,而其中是腺瘤的仅为 9 . 6%而同期人群中发现胆囊癌 225例 ,占 1. 85%,可见本病虽有癌变的可能性 ,但对人群构成的威胁并不太大。
(2)腺癌 :分为乳头型、结节型及浸润型。前两者为隆起性病变 ,直径约 <20mm 而浸润型不属于胆囊息肉样病变 ,绝大多数直径 >20mm。因此表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胆囊癌往往为早期 ,其中乳头型癌绝大多数限于黏膜和肌肉内 ,预后良好。
胆囊息肉的诊断和治疗
1.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 :由于此类患者往往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主要靠影像带诊断 ,以b超为首选。国内专家报告b超的检出率为9 2. 7%,特异性为 9 4. 8%,假阳性率为 5. 2%,准确性明显高于ct。专家认为b超能清晰地显示息肉病变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局部胆囊的变化 ,既简便又可靠。国外研究认为内镜超声比b超更准确 ,提供的图像更清晰。ct检查胆囊息肉是否有蒂比较敏感 ,增强ct能鉴别肿瘤与非肿瘤样胆囊息肉样病变 ,能可靠地筛选出应予手术的肿瘤性病变。
2.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治疗要根据息肉大小 ,良性和恶性等不同 ,给予手术治疗。
(1)胆固醇息肉 :大多数人无症状 ,且胆囊功能良好。患者在平时应每 3~ 6个月予以b超随访 ,一旦出现明显症状或息肉迅速增大才考虑手术。如胆囊功能良好 ,可行经皮胆囊镜息肉摘除。此类息肉直径往往 <10mm(82%),并以多发性为主 (75%),外观呈桑椹状 ,蒂细如线 ,质脆易落 ,很容易摘除。如胆囊功能不良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
(2)良性非胆固醇性胆囊息肉 :包括腺瘤与腺肌瘤病、炎症性息肉及腺瘤样增生罕见的间叶组织肿瘤等。其中炎症性息肉虽无恶变报道 ,但均伴有程度不等的胆囊炎症 ,且多有临床症状 ,其余类型则均有恶变可能 ,因此一经查实应及时手术切除同时做病理切片以明确病变的性质。
说到息肉的这个情况,相信有很多人还是比较担心的,尤其是现在大家对健康高度的重视,要是在体检的时候查出了息肉,就会特别的担心,想着这是癌症的前身,一定要马上切除。其实息肉就是指我们人体粘膜表面上出现的多余的肉。最常见的有肠息肉,胃息肉,胆囊息肉等,但其实息肉的成因至今尚未明确。有一方认为它可能与慢性的刺激与遗传有关。
但其实息肉大部分都是隐蔽生长的,并不会给我们带来明显的身体症状,所以说有一些人在发现的时候,往往已经是癌晚期的这个地步,所以这就是一些人觉得息肉会演变成癌,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可能会癌变。
息肉可能会癌变吗?若是这几种类型,尽早干预为好,别大意了
从现代医学的定义上来看,其实息肉也是良性肿瘤的一种。通俗一点来说,它和癌症之间确实有着类似于近亲的一种关系。像是大肠癌,有80~95%的可能是由大肠息肉转化而来的。但我们在上文中提到,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发生改变,发展成癌症。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良性的息肉占绝大多数。当然会恶化成癌症的息肉,在总体中虽然占比比较少,但是也应该重视起来。
这些可能会恶化成癌症的息肉,本身也有着一定的特征,所以说这几个类型希望大家能够多多重视。
首先说的就是直径>2cm的息肉。
研究表明单发息肉直径小于等于一厘米,它的癌变可能仅为1%。倘若单发息肉直径在1~2厘米之间的话,它的癌变可能会升高到10%。但若是单发息肉直径大于两厘米的话,它的癌变几率已经能够增长到46%了,也就是说有几乎一半的可能会发展成癌症,是需要高度关注的。
另外说的这个特征就是在短期内迅速成长。如果是你出现的息肉,在一年内的时间能够增长到原先的0.3厘米以上的话,那么它发展成癌症的可能会比较高。
其实说的这种类型就是腺瘤性息肉。这在统计显示当中发现,组织学属于腺瘤性息肉癌变的可能性比较高。要是属于炎症性的息肉的话,它的癌变可能性比较低。
最后说的这种就是家族遗传倾向的息肉,若是家族的直系亲属当中存在着息肉癌变的病例,那么你所出现的息肉癌变的风险相对较高。
息肉的出现就像是一颗定时炸弹,让很多人特别的揪心,所以就想着无论是恶性还是良性赶紧切除为好。那是不是所有的息肉一经查出就需要切除呢?首先这几个常见的例子来和大家具体分析一下。
肠息肉这个问题是比较常见的。
若是你在平时有着高脂肪的饮食习惯,并且很少吃水果蔬菜自身有着肥胖抽烟遗传等因素问题的话,很容易会导致肠息肉的问题出现,而肠息肉主要分为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类,根据上文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其实腺瘤性的癌变可能性比较高。但是医生通常会建议发现肠息肉就应该尽早的切除,因为即使是炎症性的肠息肉,在长期的炎症刺激下还有可能会出现增大的问题,并且可能会像腺瘤性的息肉发展。
接着和大家聊一聊它的切除方法。如果是小于两厘米的良性肠息肉,在肠镜检查时直接切除送病理检查就行。如果说是大于两厘米的长息肉的话,因为本身具有癌变的这种可能,所以说要先在肠镜下取组织化验,有了明确的结果之后。若是有癌变无法在肠镜下切除的话,可以通过腹腔镜进行切除。
另外就是胃息肉的这种情况。
它和长期喜欢吃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饮食不规律以及抽烟、酗酒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着一定的关系。对于直径小于一厘米的单发胃息肉以及多发性小息肉。可以在肠镜检查的时候直接切除掉,而且也可以暂不治疗。选择定期复查的这种方式。但倘若是大于了两厘米,无论它的类型多少都应该尽早的切除。
其实就是胆囊息肉。
从数据上来看胆囊息肉,女性要比男性更多发。通常出现在一些喜食油腻,不爱吃早饭,总爱熬夜生活不规律的人群身上。
另外还有诸多的息肉类型,大家可以具体的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结合医生的意见,采取最有效的方式。当然有一些息肉在切除之后,或许还有着一定的复发可能,所以说即使息肉已经切除也不要掉以轻心,定期的复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